"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喜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段、描繪人物的方式,而不管是“屎尿屁”式的笑點,還是“《神仙的自我修養》”“指紋解鎖”等所謂致敬,無不是低幼化的審美品味。或者說,包袱大於實質。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我們有必要再好好想想:我們到底缺失在哪裡。技術尚可窮追猛趕,而成熟的動漫工業中,對於漫畫敘事模式的理解、對於世界觀和故事的創造,是積累所得。

積累,意味著找到一條正路。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紮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喜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段、描繪人物的方式,而不管是“屎尿屁”式的笑點,還是“《神仙的自我修養》”“指紋解鎖”等所謂致敬,無不是低幼化的審美品味。或者說,包袱大於實質。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我們有必要再好好想想:我們到底缺失在哪裡。技術尚可窮追猛趕,而成熟的動漫工業中,對於漫畫敘事模式的理解、對於世界觀和故事的創造,是積累所得。

積累,意味著找到一條正路。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紮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國漫:關鍵時候喊口號,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單薄、情感表達單面。CG不像是為情節服務的技術,反而就是電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為例,片中設置了一個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的“一鏡到底”段落。但當觀眾聚焦情節的時候,卻發現,這段“精彩”對於情節、情感的推動,沒什麼意義。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箇中國的《千與千尋》了。

02

從作品的角度,發燒友看到了中國漫畫電影十幾年來的巨大困局。從商業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影片背後,出品、投資人光線傳媒,看到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發展的巨大機會。

2016年,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靠著兩部引進動漫《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票房整體水平突破了70億元。近5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票房約處於45億元左右,佔到全年總體票房的10%,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動漫與引進動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縮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經能夠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並且,每每出現好片,就會有大量的一線票倉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穩定發電影版的動漫《熊出沒》成績一直很穩定,去年甚至以6.05億元,斬獲了去年的動漫票房冠軍。

這裡,小編沒有不尊重《熊出沒》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個答案:國產動漫在中國有極為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整個市場實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進與製造動漫電影方面,光線傳媒,毫無疑問是國內影視企業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線旗下,專事佈局國漫領域的孫公司——彩條屋影業,發佈了2019國產動畫片單,並曝光一組先導概念海報。這也是相繼與國產動畫“三大”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合作後,彩條屋再一次公佈三部國產原創動畫。它們分別是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


"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喜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段、描繪人物的方式,而不管是“屎尿屁”式的笑點,還是“《神仙的自我修養》”“指紋解鎖”等所謂致敬,無不是低幼化的審美品味。或者說,包袱大於實質。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我們有必要再好好想想:我們到底缺失在哪裡。技術尚可窮追猛趕,而成熟的動漫工業中,對於漫畫敘事模式的理解、對於世界觀和故事的創造,是積累所得。

積累,意味著找到一條正路。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紮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國漫:關鍵時候喊口號,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單薄、情感表達單面。CG不像是為情節服務的技術,反而就是電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為例,片中設置了一個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的“一鏡到底”段落。但當觀眾聚焦情節的時候,卻發現,這段“精彩”對於情節、情感的推動,沒什麼意義。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箇中國的《千與千尋》了。

02

從作品的角度,發燒友看到了中國漫畫電影十幾年來的巨大困局。從商業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影片背後,出品、投資人光線傳媒,看到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發展的巨大機會。

2016年,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靠著兩部引進動漫《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票房整體水平突破了70億元。近5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票房約處於45億元左右,佔到全年總體票房的10%,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動漫與引進動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縮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經能夠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並且,每每出現好片,就會有大量的一線票倉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穩定發電影版的動漫《熊出沒》成績一直很穩定,去年甚至以6.05億元,斬獲了去年的動漫票房冠軍。

這裡,小編沒有不尊重《熊出沒》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個答案:國產動漫在中國有極為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整個市場實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進與製造動漫電影方面,光線傳媒,毫無疑問是國內影視企業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線旗下,專事佈局國漫領域的孫公司——彩條屋影業,發佈了2019國產動畫片單,並曝光一組先導概念海報。這也是相繼與國產動畫“三大”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合作後,彩條屋再一次公佈三部國產原創動畫。它們分別是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在此後的新聞裡,這一系列被稱作“封神宇宙”——參照物正是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漫威宇宙”。按照漫威的規律,後續將會有大量新的人物、新的支線,一一展開。

光線為何如此積極地投身動漫產業?

答案很簡單,動漫電影,比真人電影更容易掙錢,且風險更低。

讓我們看看國漫此前的成績單:《大魚海棠》投資3000萬,票房5.65億元。《大聖歸來》總投資6760萬元,票房9.56億元,回報率超過500%。就連票房備受詬病的《大護法》也獲得了近9000萬元的票房,它的資金來源,僅為眾籌獲得的2000萬人民幣。

今天,《哪吒》的票房過了10億,加上預期票房,預期總數,將超過22億。根據新聞披露,《哪吒》的總投資額僅約為6000萬。這一進一出,資方几乎有50倍的回報,且這還沒有算上IP衍生品創造的價值。相比於影視明星、流量小生動輒一兩千萬一部戲的片酬,他們私生活所帶來的麻煩,動漫電影幾乎可以說是暴利買賣,而且穩賺不賠。


"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喜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段、描繪人物的方式,而不管是“屎尿屁”式的笑點,還是“《神仙的自我修養》”“指紋解鎖”等所謂致敬,無不是低幼化的審美品味。或者說,包袱大於實質。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我們有必要再好好想想:我們到底缺失在哪裡。技術尚可窮追猛趕,而成熟的動漫工業中,對於漫畫敘事模式的理解、對於世界觀和故事的創造,是積累所得。

積累,意味著找到一條正路。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紮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國漫:關鍵時候喊口號,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單薄、情感表達單面。CG不像是為情節服務的技術,反而就是電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為例,片中設置了一個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的“一鏡到底”段落。但當觀眾聚焦情節的時候,卻發現,這段“精彩”對於情節、情感的推動,沒什麼意義。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箇中國的《千與千尋》了。

02

從作品的角度,發燒友看到了中國漫畫電影十幾年來的巨大困局。從商業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影片背後,出品、投資人光線傳媒,看到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發展的巨大機會。

2016年,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靠著兩部引進動漫《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票房整體水平突破了70億元。近5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票房約處於45億元左右,佔到全年總體票房的10%,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動漫與引進動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縮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經能夠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並且,每每出現好片,就會有大量的一線票倉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穩定發電影版的動漫《熊出沒》成績一直很穩定,去年甚至以6.05億元,斬獲了去年的動漫票房冠軍。

這裡,小編沒有不尊重《熊出沒》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個答案:國產動漫在中國有極為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整個市場實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進與製造動漫電影方面,光線傳媒,毫無疑問是國內影視企業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線旗下,專事佈局國漫領域的孫公司——彩條屋影業,發佈了2019國產動畫片單,並曝光一組先導概念海報。這也是相繼與國產動畫“三大”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合作後,彩條屋再一次公佈三部國產原創動畫。它們分別是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在此後的新聞裡,這一系列被稱作“封神宇宙”——參照物正是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漫威宇宙”。按照漫威的規律,後續將會有大量新的人物、新的支線,一一展開。

光線為何如此積極地投身動漫產業?

答案很簡單,動漫電影,比真人電影更容易掙錢,且風險更低。

讓我們看看國漫此前的成績單:《大魚海棠》投資3000萬,票房5.65億元。《大聖歸來》總投資6760萬元,票房9.56億元,回報率超過500%。就連票房備受詬病的《大護法》也獲得了近9000萬元的票房,它的資金來源,僅為眾籌獲得的2000萬人民幣。

今天,《哪吒》的票房過了10億,加上預期票房,預期總數,將超過22億。根據新聞披露,《哪吒》的總投資額僅約為6000萬。這一進一出,資方几乎有50倍的回報,且這還沒有算上IP衍生品創造的價值。相比於影視明星、流量小生動輒一兩千萬一部戲的片酬,他們私生活所帶來的麻煩,動漫電影幾乎可以說是暴利買賣,而且穩賺不賠。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哪吒》最末的彩蛋,是電影《姜子牙》的前情預告。這也證明了光線傳媒的對漫威套路的模仿:彩條屋影業的下一部影片,不僅要將“哪吒”的故事延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引出《封神榜》的整個世界觀。

可以預見,每一個全新塑造的,熟悉而又陌生的CG人物,將替代真實的演員,成為粉絲崇拜的對象,颳起一股金錢的旋風。

03

行業共識,刷口碑,強衝首日票房,是光線影業一貫的套路。

與《大聖歸來》首日僅有9.2%排片,後期靠口碑逆襲不同,《哪吒》在上映前就被普遍看好。上映首日,影片就獲得了33.7%的排片佔比,這在國產動畫電影歷史上是首次。

在宣發上,《哪吒》也極為精準。在正式上映前,官方特地發佈了各種表情包,吸引用戶產出了許多具有傳播性的UGC內容,在社群內發酵,引發討論。

與人物形象有關的“紅藍CP”等熱詞,早早登上了微博熱搜;上映首日,豆瓣一度飆到8.8分,超過了《寶蓮燈》的8.0分、《蜘蛛俠·平行宇宙》的8.6分。就連皮克斯影業公認的經典《尋夢環遊記》,也只不過比《哪吒》高0.1分。


"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喜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段、描繪人物的方式,而不管是“屎尿屁”式的笑點,還是“《神仙的自我修養》”“指紋解鎖”等所謂致敬,無不是低幼化的審美品味。或者說,包袱大於實質。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我們有必要再好好想想:我們到底缺失在哪裡。技術尚可窮追猛趕,而成熟的動漫工業中,對於漫畫敘事模式的理解、對於世界觀和故事的創造,是積累所得。

積累,意味著找到一條正路。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紮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國漫:關鍵時候喊口號,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單薄、情感表達單面。CG不像是為情節服務的技術,反而就是電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為例,片中設置了一個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的“一鏡到底”段落。但當觀眾聚焦情節的時候,卻發現,這段“精彩”對於情節、情感的推動,沒什麼意義。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箇中國的《千與千尋》了。

02

從作品的角度,發燒友看到了中國漫畫電影十幾年來的巨大困局。從商業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影片背後,出品、投資人光線傳媒,看到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發展的巨大機會。

2016年,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靠著兩部引進動漫《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票房整體水平突破了70億元。近5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票房約處於45億元左右,佔到全年總體票房的10%,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動漫與引進動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縮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經能夠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並且,每每出現好片,就會有大量的一線票倉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穩定發電影版的動漫《熊出沒》成績一直很穩定,去年甚至以6.05億元,斬獲了去年的動漫票房冠軍。

這裡,小編沒有不尊重《熊出沒》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個答案:國產動漫在中國有極為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整個市場實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進與製造動漫電影方面,光線傳媒,毫無疑問是國內影視企業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線旗下,專事佈局國漫領域的孫公司——彩條屋影業,發佈了2019國產動畫片單,並曝光一組先導概念海報。這也是相繼與國產動畫“三大”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合作後,彩條屋再一次公佈三部國產原創動畫。它們分別是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在此後的新聞裡,這一系列被稱作“封神宇宙”——參照物正是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漫威宇宙”。按照漫威的規律,後續將會有大量新的人物、新的支線,一一展開。

光線為何如此積極地投身動漫產業?

答案很簡單,動漫電影,比真人電影更容易掙錢,且風險更低。

讓我們看看國漫此前的成績單:《大魚海棠》投資3000萬,票房5.65億元。《大聖歸來》總投資6760萬元,票房9.56億元,回報率超過500%。就連票房備受詬病的《大護法》也獲得了近9000萬元的票房,它的資金來源,僅為眾籌獲得的2000萬人民幣。

今天,《哪吒》的票房過了10億,加上預期票房,預期總數,將超過22億。根據新聞披露,《哪吒》的總投資額僅約為6000萬。這一進一出,資方几乎有50倍的回報,且這還沒有算上IP衍生品創造的價值。相比於影視明星、流量小生動輒一兩千萬一部戲的片酬,他們私生活所帶來的麻煩,動漫電影幾乎可以說是暴利買賣,而且穩賺不賠。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哪吒》最末的彩蛋,是電影《姜子牙》的前情預告。這也證明了光線傳媒的對漫威套路的模仿:彩條屋影業的下一部影片,不僅要將“哪吒”的故事延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引出《封神榜》的整個世界觀。

可以預見,每一個全新塑造的,熟悉而又陌生的CG人物,將替代真實的演員,成為粉絲崇拜的對象,颳起一股金錢的旋風。

03

行業共識,刷口碑,強衝首日票房,是光線影業一貫的套路。

與《大聖歸來》首日僅有9.2%排片,後期靠口碑逆襲不同,《哪吒》在上映前就被普遍看好。上映首日,影片就獲得了33.7%的排片佔比,這在國產動畫電影歷史上是首次。

在宣發上,《哪吒》也極為精準。在正式上映前,官方特地發佈了各種表情包,吸引用戶產出了許多具有傳播性的UGC內容,在社群內發酵,引發討論。

與人物形象有關的“紅藍CP”等熱詞,早早登上了微博熱搜;上映首日,豆瓣一度飆到8.8分,超過了《寶蓮燈》的8.0分、《蜘蛛俠·平行宇宙》的8.6分。就連皮克斯影業公認的經典《尋夢環遊記》,也只不過比《哪吒》高0.1分。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圖片來源:微博@鶴山雨


有人說,在中國,電影海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有時候,賣廣告的人就藏在群眾裡面,等待一個點燃情緒,點燃情懷的機會。《哪吒》的成功,不是無意偶得的成功,而是一次精心設計的勝利。

《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有好事者翻出了40年前的那部哪吒做了一下對比,小編也趁機回味童年。回顧1979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其中經典場面,至今看來,就是震撼二字。懷著這種感受,再看今天的《哪吒》,則更覺得失望。

這不是因為特效的緣故——當年的影片沒有特效,電影語言也不豐滿。我們僅僅對比一個場景的處理方式,就能感知到電影藝術的差別,或者說差距了:

1979年的哪吒,為了替天行道,當著李靖的面揮劍自刎,“還骨肉於父母”,他丟下一句成熟、理性、決絕的話:“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

本文共3821字,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文 | 小象冒冒


截止7月30日14點,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斬落驚人的10億元票房。根據貓眼預測,該片最終票房或達22.59億元。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的是《瘋狂動物城》,為15.27億元。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考量光線傳媒不僅參與該片製作亦有發行,如按投資比例為20%計算,本片將為淨利潤貢獻3億元。《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哪吒》真的值得如此盛讚嗎?

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子了。

哪吒在電影裡說,“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但冷靜視之,對於國漫而言,也許捧殺才是那座山。

01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生而為魔的哪吒,在父母以命相拼、頂級大佬私房課的濡染下,不僅擺脫了為百姓避之不及的身份、更成為了斬妖除魔的精英,悟出了“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的真諦。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喜劇”是貫穿整個故事的敘事手段、描繪人物的方式,而不管是“屎尿屁”式的笑點,還是“《神仙的自我修養》”“指紋解鎖”等所謂致敬,無不是低幼化的審美品味。或者說,包袱大於實質。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我們有必要再好好想想:我們到底缺失在哪裡。技術尚可窮追猛趕,而成熟的動漫工業中,對於漫畫敘事模式的理解、對於世界觀和故事的創造,是積累所得。

積累,意味著找到一條正路。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紮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

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一方面:2015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及2016 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均採用大量CG元素。自2014 年起,奇幻類影片的票房及數量佔比均持續走高,動畫電影的票房增速及數量增速均保持在 10%以上。

2015 年,動畫影片《大聖歸來》斬獲 9.6 億元票房,居同年票房第7名。2016 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影片中,動畫/奇幻類電影占據5席。在鏈條前端的帶動下,中國的CG影視製作市場空前巨大。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另一方面。有人如此打趣國漫:關鍵時候喊口號,天空大地放特效。人物塑造單薄、情感表達單面。CG不像是為情節服務的技術,反而就是電影本身的目的。以《哪吒》為例,片中設置了一個花了大量筆墨描繪的“一鏡到底”段落。但當觀眾聚焦情節的時候,卻發現,這段“精彩”對於情節、情感的推動,沒什麼意義。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象世界、一箇中國的《千與千尋》了。

02

從作品的角度,發燒友看到了中國漫畫電影十幾年來的巨大困局。從商業的角度,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影片背後,出品、投資人光線傳媒,看到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發展的巨大機會。

2016年,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轉折之年。這一年,靠著兩部引進動漫《瘋狂動物城》《功夫熊貓3》,票房整體水平突破了70億元。近5年來,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票房約處於45億元左右,佔到全年總體票房的10%,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產動漫與引進動漫的票房差距正在縮小,在2018年上半年,二者已經能夠打成平局了。

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並且,每每出現好片,就會有大量的一線票倉增量。

有趣的是,每年穩定發電影版的動漫《熊出沒》成績一直很穩定,去年甚至以6.05億元,斬獲了去年的動漫票房冠軍。

這裡,小編沒有不尊重《熊出沒》的意思。但是一切都指向一個答案:國產動漫在中國有極為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整個市場實在是太缺乏爆款、缺乏好片了。

在引進與製造動漫電影方面,光線傳媒,毫無疑問是國內影視企業中的先行者。

去年六月,光線旗下,專事佈局國漫領域的孫公司——彩條屋影業,發佈了2019國產動畫片單,並曝光一組先導概念海報。這也是相繼與國產動畫“三大”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合作後,彩條屋再一次公佈三部國產原創動畫。它們分別是國產動畫“神話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鳳凰》。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在此後的新聞裡,這一系列被稱作“封神宇宙”——參照物正是不斷刷新票房紀錄的“漫威宇宙”。按照漫威的規律,後續將會有大量新的人物、新的支線,一一展開。

光線為何如此積極地投身動漫產業?

答案很簡單,動漫電影,比真人電影更容易掙錢,且風險更低。

讓我們看看國漫此前的成績單:《大魚海棠》投資3000萬,票房5.65億元。《大聖歸來》總投資6760萬元,票房9.56億元,回報率超過500%。就連票房備受詬病的《大護法》也獲得了近9000萬元的票房,它的資金來源,僅為眾籌獲得的2000萬人民幣。

今天,《哪吒》的票房過了10億,加上預期票房,預期總數,將超過22億。根據新聞披露,《哪吒》的總投資額僅約為6000萬。這一進一出,資方几乎有50倍的回報,且這還沒有算上IP衍生品創造的價值。相比於影視明星、流量小生動輒一兩千萬一部戲的片酬,他們私生活所帶來的麻煩,動漫電影幾乎可以說是暴利買賣,而且穩賺不賠。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哪吒》最末的彩蛋,是電影《姜子牙》的前情預告。這也證明了光線傳媒的對漫威套路的模仿:彩條屋影業的下一部影片,不僅要將“哪吒”的故事延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引出《封神榜》的整個世界觀。

可以預見,每一個全新塑造的,熟悉而又陌生的CG人物,將替代真實的演員,成為粉絲崇拜的對象,颳起一股金錢的旋風。

03

行業共識,刷口碑,強衝首日票房,是光線影業一貫的套路。

與《大聖歸來》首日僅有9.2%排片,後期靠口碑逆襲不同,《哪吒》在上映前就被普遍看好。上映首日,影片就獲得了33.7%的排片佔比,這在國產動畫電影歷史上是首次。

在宣發上,《哪吒》也極為精準。在正式上映前,官方特地發佈了各種表情包,吸引用戶產出了許多具有傳播性的UGC內容,在社群內發酵,引發討論。

與人物形象有關的“紅藍CP”等熱詞,早早登上了微博熱搜;上映首日,豆瓣一度飆到8.8分,超過了《寶蓮燈》的8.0分、《蜘蛛俠·平行宇宙》的8.6分。就連皮克斯影業公認的經典《尋夢環遊記》,也只不過比《哪吒》高0.1分。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圖片來源:微博@鶴山雨


有人說,在中國,電影海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有時候,賣廣告的人就藏在群眾裡面,等待一個點燃情緒,點燃情懷的機會。《哪吒》的成功,不是無意偶得的成功,而是一次精心設計的勝利。

《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有好事者翻出了40年前的那部哪吒做了一下對比,小編也趁機回味童年。回顧1979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其中經典場面,至今看來,就是震撼二字。懷著這種感受,再看今天的《哪吒》,則更覺得失望。

這不是因為特效的緣故——當年的影片沒有特效,電影語言也不豐滿。我們僅僅對比一個場景的處理方式,就能感知到電影藝術的差別,或者說差距了:

1979年的哪吒,為了替天行道,當著李靖的面揮劍自刎,“還骨肉於父母”,他丟下一句成熟、理性、決絕的話:“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爆款偶像製造機,回報動輒50倍,這個暴利產業可能會害了你家孩子



而四十年後,神話中暴君一般的李靖,變成了稔熟現代教育思想的、慈愛的父親;神話中鬥士一樣的哪吒,則化身為一個傻傻感覺不到溫情的、摸行在回家路上的迷途羔羊。他的心裡臺詞是:“爸爸,我錯怪你了。”

一部俄狄浦斯式的神話,變成一個友善的童話,也許,這不算是最大的失敗。最大的失敗是,哪吒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所寄託的,那個對抗愚昧、堅持正義、不信禮教、為了對抗父權而六親不認的精神內核,蕩然無存。

今天的鬥士,不對抗社會的不公。今天的鬥士,只會對著天空和閃電怒吼“做回自己”,強調著年輕人的個性。請注意,這就是今天的電影教會我們的東西:孩子的幼稚可以被一再寬恕、一再包容,相比於一個能夠冷眼體會世事的年輕人,這個哪吒,更像一個“我思故我在”的搖滾樂手。

說到這兒,小編想到一句影評人的觀點:

為什麼國漫這麼多年一直是在崛起,卻始終沒有真正起來?環境當然是關鍵原因,但是,也離不開觀眾的捧殺。

如果只是向影院裡的闔家歡樂奔去,國漫註定止步於兒童鬧劇,而不是現實生活在二次元的漸近。我們對國漫太寬容,我們對中國電影太寬容,正如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太寬容。

有影視產業評論員,如此“褒獎”《哪吒》:

《哪吒》最大的成功,是它更加有流程規範並且可以複製。它更像是一個工業的產物。

相比於畫畫兒的初心,《哪吒》胸膛裡跳動著的,是一顆氣勢洶洶的商業野心。商業這次確實贏了,但我們還是希望,能笑到最後的,是電影藝術。

(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