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建設織錦繡 大美南陽譜新篇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發出了改革開放的強音,奏響了開創新時代的鼓點。40年來,南陽建成區面積由1977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155.47平方公里,人口由21.3萬增加到160.4萬,全市城鎮化率由不足8%增加到44.67%。城市綜合承載力全面提升,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建設品位持續升級,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南陽在中原大地上崛起。

城鄉面貌發生鉅變

城鄉建設織錦繡 大美南陽譜新篇

1977年,南陽城區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21.3萬,共有224個鄉鎮(其中:建制鎮44個,鄉180個)和44877個自然村,城鎮化率不足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猶如一夜春風,吹醒了南陽大地,為城鄉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1994年南陽撤地設市前,建成區面積31平方公里,人口43萬。撤地設市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南陽市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引領,拉開了城市建設的新序幕。至2017年底,全市城鎮常住人口達到402.6萬人;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55.47平方公里,人口160.4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4.67%。逐漸形成了“一箇中心城市、兩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1個直管市、127個建制鎮、53個建制鄉(不含鄧州市)”組成的結構相對合理、分佈相對均衡、發展基本同步的現代化城鎮體系,城市鄉村美景迷人,處處展現出小康社會的新面貌、新活力、新氣象。

路橋建設日新月異

城鄉建設織錦繡 大美南陽譜新篇

南陽市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中心城區的建設,使市區路網建設飛速發展。1978年以前,市城區僅有新華路、中州路、八一路等幾條城市幹道;到2008年底,城市主次幹道增加到30條,新建橋涵32座,打通了6個入市口和10個丁字路口,城區七縱七橫的幹道網絡基本形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中心城區道路建設力度,相繼完成了南泰路、杜詩路、光武大橋、仲景大橋、雪楓大橋、白河大道下延、濱河路下延、工農西路等城市主要路網建設任務,同時按照“雙創雙建”工作部署,強力實施各類管線入地工程,淨化了城市視覺,初步形成了循環暢通的主次幹道網絡體系。目前南陽中心城區共有主次幹道67條,橋樑147座,2017年底,建成區路網密度達到7.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積13平方米。

公用事業日臻完善

城鄉建設織錦繡 大美南陽譜新篇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陽城市供氣事業起步,開始利用原南陽酒精廠廢糟液發酵製取的沼氣,建成了國家“七五”節能示範項目南陽“沼氣城”。西氣東輸工程實施以來,為南陽市供氣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新增燃氣人口94.69萬人,供氣能力達到24萬立方米/日。城市供水,從1965年南陽建成首座自來水塔和水源井開始起步,如今中心城區公共供水能力達到41萬噸/日,供水普及率達98%。城市供熱,1992年開始起步,通過原南陽電廠對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目前,城市集中供熱能力實現重大突破,達到2400萬平方米/日,實現集中供熱覆蓋面積1680萬平方米。城市汙水處理,自2001年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設計處理能力10萬噸/日投運以來,中心城區相繼建成汙水處理二期工程和白河南汙水處理工程,城市集中汙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南陽市新建了多條供水、供氣、供暖管網總長3294公里,啟動中心城區幾條內河整治工程,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服務優質的城市公用事業體系。

人居環境逐步改善

城鄉建設織錦繡 大美南陽譜新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市政府採取“民建公助”的形式,鼓勵私人建房,加快私有住宅建設步伐,使居民的居住條件得到有效改善。進入20世紀90年代,針對私人建房浪費土地的實際,南陽市開始控制私人建房,搞好綜合開發,使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先後完成了白河沿岸、中州東路、臥龍路、府衙周邊區域等一系列大型拆遷改造項目,建成區逐漸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南陽市圍繞“一河兩岸”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把“扮靚母親河 打造新南陽”作為沿河開發建設的系統工程,深挖名人、名勝等文化資源,著力塑造以河為脈、以山為骨、以文為根的城市個性。

為了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自2004年起,南陽市開始實施保障性住房,至2017年底,南陽市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88個項目、138560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是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措施,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我市自2009年開展試點以來,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13286戶。

村鎮建設成就斐然

城鄉建設織錦繡 大美南陽譜新篇

1985年村鎮居民開始按照規劃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供水工程1891個,52萬農民用上了自來水,所有集鎮和60%村莊通電,村鎮面貌得到較大改善。1994年,建設部決定在南陽和襄陽兩地組織實施“雙陽工程”,為了使“雙陽工程”在南陽紮根開花結果,成為推進南陽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助推劑,市委、市政府從1996年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星級小城鎮”創建活動,村鎮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城鎮化率由1979年的不足8%,躍升到1999年的19%。鎮平縣石佛寺鎮、賈宋鎮,鄧州市穰東鎮,西峽雙龍鎮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又有產業支撐基礎的亮點小城鎮,在南陽大地冉冉升起。

進入新世紀,南陽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的“五新”標準,走“以人為本、一鎮一品、特色興鎮、產業興鎮”之路,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偉大工程,建成全國特色小鎮兩個,國家級重點鎮19個,全市共有48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西峽縣的太平鎮和鎮平縣的石佛寺鎮被評為全國特色小鎮;內鄉縣馬山口鎮被樹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宛城區官莊鎮、鎮平縣石佛寺鎮榮獲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淅川縣荊紫關鎮、社旗縣賒店鎮、臥龍區石橋鎮被定為國家和省歷史名鎮。南陽大地上,一個個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呈現。

(文明南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