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宋人 西湖十景圖(局部)

本文授權轉載自 菊齋(ID:juzhai02)

轉載請聯繫菊齋

//////////

靖康之變,將大宋絕然劃為北宋和南宋。但為何會有趙構的南宋?說起緣由,還要早上好幾年。

公元1120年,為了奪回燕雲十六州,北宋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手攻打遼國。

公元1126年,金軍兵臨汴京城下,汴京守禦史李綱拼死抵抗,康王趙構慨然帶宰相張邦昌前往金國為人質。金軍暫時退兵,不久又重來。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爆發。

年初,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擄北行。

四月,金人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

六月,張邦昌還政於趙構,趙構在建康即帝位,復國號宋。

152年的南宋歷史,這才開始了。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南宋初初建立的幾年,是個流浪朝廷,在金國的步步緊逼下,趙構率臣僚一路輾轉于越州、明州、定海,甚至漂泊海上。

一路緊跟帝蹤、隨之倉皇奔逃的人群中,有數不清的我們熟悉的背影——陳與義、陸游、周紫芝……還有,帶著十五車金石珍藏的李清照。

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變,不但將大宋劃為北宋和南宋,也將李清照的人生劃為兩半——前半生她是明眸皓齒的少女,後半生她是感慨深重的詞家。

1

李 清 照

靖康之變後的幾年,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時期。

開始,她還能和趙明誠相依為命。但建炎三年,趙明誠病故,李清照安葬完夫君,自己大病一場,“書二萬卷、金石刻二千卷”以及其它累年珍藏等著她轉移,戰事吃緊,臨時安置在建康的趙構小朝廷打算再遷,李清照簡直無所適從了!

也許就在這個時候,李清照寫下了她這一生最為著名的詞: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原非弱女子。

她寫得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句子,在兵慌馬亂中護得住明誠的金石珍藏,敢和覬覦騙婚的張汝舟撕破臉。她是元祐黨人的後代,從小也見慣了黨爭的刀槍往來,尋常苦難,根本打不倒她。

但我們翻看這幾年李清照的行蹤,一個女子帶著十五車的珍藏獨自奔走顛沛,那真是觸目驚心的慘痛!

起先,李清照打算往江西投奔二位舅父和趙明誠的妹婿李擢,但是三人先後降金或逃走。先期運去的珍藏全部散亡。

於是,李清照轉而赴浙東投奔晁公為(晁補之之子,與她一樣是元祐黨人之後)。但金兵逼近後,晁公為也棄城而逃。李清照寄存的珍藏再次散失。

最後,她被謠言和時勢所迫,帶著餘下的珍藏一路緊跟南逃的宋高宗,流徙於浙東一帶。

李清照最終安定下來,是在紹興五年。

從紹興五年到紹興二十六年,李清照在臨安度過了她生命的餘年。這期間,她曾代筆替皇帝、貴妃寫貼子詞,也曾兩次訪米友仁為米芾二帖求跋,《金石錄》也迅速刊行、受人推重。

她的餘年算是“易安”的。此中原因,也許與時局不無關係——紹興五年到紹興二十六年,秦檜獨相二十年,秦檜之妻王氏,是北宋宰相王珪的孫女,李清照的母親亦姓王,是王珪的女兒,王氏的姑姑。王氏與易安,原是表姊妹。

公元1135年。離靖康之變已經八年。

李清照安定於臨安府。

宋徽宗病死於五國城。

陳與義退居青墩鎮僧舍,也有數年。

2

陳 與 義

陳與義是洛陽人。

他二十四歲考中進士,隨後當上文林郎——一個清閒的官職,負責開德府的文學教育。他幹了三年後辭職,回家快快活活地與一幫好友吟詩,賞畫,喝酒——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的那時,正是太平無事的徽宗政和年間。

如今陳與義四十多歲了,經歷了靖康南渡、流亡兩湖,他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洛中舊遊,真是百感交集。

【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陳與義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寫完這詞兩年以後,陳與義病卒。

從此杏花疏影裡的笛聲,永留彼岸。

公元1138年。

就在陳與義病卒的這一年,主和之議壓倒主戰之聲,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秦檜再任宰相,堅決不許岳飛再與金國開戰。

公元1139年。

宋金議和,簽訂盟約:金把河南之地還給宋,宋向金稱臣。

公元1140年。

金人叛盟,完顏宗弼等分四路入侵,宋將劉錡、韓世忠、岳飛等奮力抵抗。南宋與金人展開慘酷的拉鋸戰,各有勝負。

不久,宋高宗命岳飛班師,一日發十二金字牌,岳飛不得已班師途中,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此後,宋軍不復出師。自靖康二年至紹興十一年的十五年抗戰結束。

公元1141年,在宋金淮西之戰打成平局、和議成熟後,南宋朝廷決定削奪大將兵權,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全都俯首聽命,交出兵權。但岳飛並不知道,交出兵權,只是個開頭。

3

嶽 飛

那年的楚州城,風雨逼人來。

七月,万俟卨誣劾岳飛,說岳飛在楚州城巡視時放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八月,詔命拘收岳飛軍中財物、並散去僚屬。不久,岳飛部屬張憲被誣入獄。九月,閒居中的岳飛登廬山東林寺,極目四望,寫下一生中最讓人難忘的詞。

【滿江紅 寫懷】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十月,岳飛父子被捕繫於大理寺。

十二月二十九日……殘年將盡,岳飛沒有等到新春,一紙詔書,將岳飛賜死於大理寺。這年他三十九歲。

岳飛曾說過,本朝三十歲之前做了節度使的,只有趙匡胤和自己二人而已。

可惜。

自岳飛賜死、韓世忠被架空以後,南宋與金國和議成,雙方以淮河為分界線,約定共立盟書,休兵息民,各守疆土二十年。

公元1142年。

反對議和最激烈的樞密院編修官胡銓,再貶新州,路過福州時,有人慷慨為他送行。

4

張 元 幹

十六年前,張元幹隨李綱死守汴京城。十年前,隨著主戰派被排擠,他亦心灰意懶,辭官歸閩。

如今李綱已死,張元幹正在家閒居。聞知胡銓會路過福州,他特意寫了詞去送他。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幹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殘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金縷》,就是《賀新郎》的別名。

因為這首詞,他被抄家、逮捕、入獄,開除公職。出獄以後,張元幹漫遊吳越,浪跡江湖,所結交的,仍然是一幫血性義士。

岳飛的死、胡銓的貶、張元幹的下獄,讓天下人不平。其中有個十幾歲的陸姓少年,尤為痛惜。

5

陸 遊

陸游出身于山陰望族、藏書世家。他家的藏書多到什麼地步呢?多到皇帝要跟他家借書——公元1143年,朝廷為建祕書省,向陸家借鈔藏書一萬三千餘卷。

年輕的陸游充滿了狂熱的報國熱情,這方面,他可能受他的父親影響很深——他的父親陸宰,南渡後因為主戰被排擠,乾脆居家不仕。

陸游熱切地盼望著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但終其一生,他親臨抗金前線,僅僅是八個月的大散關生涯。

這段生涯,他後來寫了又寫: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對於失去,他有很多的回憶和不甘。

就如同他對唐琬也有很多的回憶和不甘。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恨我恨、他人未有些。

他的一生,大抵就是這樣了——他只是個書生。

但是書生也有猛的。

和陸游同一年考進士的人裡面,就有兩個。一個叫虞允文,紹興三十一年在採石磯大敗金兵,他的同年張孝祥,當時正在撫州任上,聞訊狂喜,寫下“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的豪壯句子。

虞允文和張孝祥,都是紹興二十四年的進士。那年陸游沒有考上。

不是陸游考得不好,是他考得太好了,比秦檜的孫子秦壎考得好太多,秦檜發怒了,指示禮部不得錄取陸游。

那年秦壎考了第一嗎?

沒有。

高宗干預了考試,親自將二十三歲的張孝祥擢為第一。

這是公元1154年的事。

6

張 孝 祥

一般來說,皇帝插手考試是不得人心的。但是這次,估計誰都要為官家的橫插一手點個贊!

高宗點完狀元,還特意召來秦檜,毫無底線地讚美:“張孝祥的詩詞、書法,都是當世第一!”

有人曾經說,如果張孝祥能活得久一些,南宋的翹楚人物,也許不是辛棄疾,而會是張孝祥。

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如果。

張孝祥是唐詩人張籍七世孫。靖康之難的南渡人群裡,也有他的父輩。南渡後的張家境況淒涼,張孝祥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奮起於“寂寞荒涼之鄉”。他自小是神童,十六歲中鄉試,二十三歲中狀元,才華卓絕,性情英邁,當時的人驚呼他是“天上張公子”。

這位天上張公子,到底還是在人間的宦海里沉沉浮浮十幾年。三十五歲那年,他又一次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洞庭湖,那時正近中秋。

【念奴嬌 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公子的偶像是蘇東坡。他也暗暗卯足了勁和偶像比拼。

偶像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時候是四十歲。他寫下“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的時候是三十五歲。

這兩首中秋詞,從此在詞史上比翼齊飛。

寫下這詞兩年以後,張孝祥決意退隱蕪湖,絕足仕途,又兩年後,已任宰相的虞允文來看他,酷暑七月的江上,張孝祥與好友盡興對酌,虞允文前腳剛走,張孝祥便和七十年前的秦觀一樣,亦因中暑亡故!

張孝祥便似南宋星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流星, 倏忽劃過,短暫又燦爛。

不過,一顆更亮的星已從遙遠的天際追趕而來,誓要燃燒南宋的夜空。

南宋最猛的書生,一個集英雄、猛將、才子、能臣、酷吏、貪官諸種鮮明稜角於一身,“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的牛人,準備出場了。

公元1161年。

宋金和平維持二十年後,完顏亮提兵南下,試圖“立馬吳山第一峰”,全殲南宋。豈料前方被李寶、虞允文痛擊,後方被佔區的漢人乘機起義。

其中有一支活動在濟南南部山區、兩千多人的起義隊伍,他們的帶頭大哥是個二十二歲的書生。

不久,書生帶領的隊伍併到耿京起義軍中,並帶著耿京的手令渡河南歸,宋高宗當天召見,並賜他官職右承務郎。回起義軍營覆命的途中,書生得知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投降金人,遂帶騎兵五十人直闖五萬人的金營,活捉張安國帶回朝廷治罪。

50人打50000人啊!

這個令人膽寒的書生,名叫辛棄疾。

7

辛 棄 疾

率眾南歸後,辛棄疾歷任江陰籤判、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

但做官之外,他無事可做,無仗可打。除了閒居,還是閒居。最長的一次閒居,竟達十年之久。

他寫了很多的詩詞,除了嘆息,還是嘆息。

“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當年以五十人戰五萬人,帶著潑天殺氣衝進金軍大營的少年,終於老了。六十六歲那年,他回望四十三年前舊事,愴然自語:廉頗老矣。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後來死於重病。死的時候,他大喊“殺賊!殺賊!”

這一生,他大起大落,敢作敢為,鮮明痛快、酣暢淋漓得有如他寫的詞,後人稱之為“稼軒體”。

他和蘇軾一樣,引來後世無數人的膜拜。也和蘇軾一樣,不曾登上出將入相的仕途巔峰。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可惜,辛將軍遇到的,不是高皇帝。

最能理解他的,也許只有他的摯友陳亮。

8

陳 亮

他們年歲相近,在相同的時代裡沉浮,結交了相同的朋友。甚至他們的遭遇也相近——

辛棄疾不停地被言官彈頦“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的時候,陳亮也不止一次地下獄。

三十六歲,陳亮因“言涉犯上罪”下獄;出獄回鄉不久,陳亮又因家僮殺人事下獄;四十一歲,陳亮因將胡椒粉放在羹中,被盧氏誣藥死其父,第三次下獄;四十七歲,家僮呂興、何廿傷人性命,死者家屬告陳亮指使,陳亮第四次下獄。 ……

這也許是因為,他們本就是相似的人。

他們二人都狂,而且怪,而且自帶惹事體質。

而且中心熾烈。

辛棄疾上過《美芹十論》,陳亮就上過《中興五論》。

辛棄疾到死猶記殺賊,陳亮一輩子堅決主戰。

淳熙十二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赴金國賀萬春節,陳亮寫詞為他送行,把一個讓人喪氣的事情寫成了如此模樣:

【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陳亮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就在那幾年以後,陳亮又親自跑到建康、京口、建業一帶觀察地形,發出“江南不必憂,和議不必守,虜人不足懼”的鏗鏹之言。

然而,形勢比人強。這兩個生不逢時的人,他們的青年與壯年時代,正好是干戈消停的“乾淳之治”,待四十年後烽煙再起,他們一個已死,一個將死。

公元1162年,金兵渡江南進失敗。

公元1163年,南宋隆興北伐失敗。

公元1165年,拉鋸的雙方決定不要打了,坐下來簽訂"隆興和議",互不侵犯,並在節日互派使節祝賀。

隨之而來的,是四十年的休養生息。南宋,逐漸走上“乾淳之治”,金國,也迎來“小堯舜”時代。

這是一段兵戈沉默,使節往馳的日子。

公元1170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國,修訂隆興和議。

9

範 成 大

范成大是和虞允文、張孝祥同一年中的進士。

他出使金國的這年秋天,張孝祥已死,虞允文已位居宰相。那時候做皇帝的,是一心想要報仇雪恥,恢復祖宗故業的宋孝宗。

宋孝宗需要使者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更改受書禮儀。

這與虎謀皮,不是件容易的事。

左相陳俊卿,因力主暫緩遣使而罷官。吏部侍郎陳良祐,因論不應遣使而罷官。選中的使者李燾,因為害怕而不敢行。

在這種情況下,范成大抱定必死之心,慨然出使金國。

果然,在范成大提出要陵寢之地、改受書禮儀之後,金國太子完顏允恭差點當場殺死范成大,被其他人攔下才作罷。

【水調歌頭 又燕山九日作】 范成大

萬里漢家使,雙節照清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濟黃流。寥落桑榆西北,無限太行紫翠,相伴過蘆溝。歲晚客多病,風露冷貂裘。對重九,須爛醉,莫牢愁。黃花為我,一笑不管鬢霜羞。袖裡天書咫尺,眼底關河百二,歌罷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隨雁到南州。

范成大最終平安回來了。在金國二個月,除了《水調歌頭》,他還寫了一本旅行日記《攬轡錄》。

這是一本心情極為複雜的旅行日記——他路過舊都汴梁城的殘破,眼見中原遺民“習胡俗已久”,他將東京城中一門一樓的舊名與“虜改”新名一一羅列……

黍離之悲與板蕩之痛洶湧而來。

東京陷落,已經四十多年。

公元1173年。

又一名使者來到東京汴梁。

10

韓 元 吉

這是朝廷循例派出的吏部尚書韓元吉,出使金國賀萬春節。

金人在汴京城賜宴,韓元吉環顧這北宋的舊都,和范成大一樣,有無限感慨。

【好事近 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韓元吉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絃悽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髮。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

韓元吉出身於汴京的桐木韓氏。桐木韓氏在北宋是豪族,號稱“門族之盛,為天下冠”。靖康之亂時,韓氏避亂江南,其中韓元吉一支遷到福建邵武。

靖康之亂時他十歲。如今他五十六歲了。他心裡,是不是時時翻騰起“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原”的念頭?

但韓元吉也是一個理智的主戰派,隆興北伐的時候,一片請戰聲中,惟有韓元吉的聲音清醒而獨立:"願朝廷以和為疑之之策,以守為自強之計,以戰為後日之圖"。

後來隆興北伐失敗,事實證明韓元吉是對的。但朝廷是否真的“以和為疑之之策,以守為自強之計,以戰為後日之圖"呢?

詞史,悄悄記下了和議之後的太平年間,西湖一家酒肆屏風上的詞。那是一個遊人寫在酒醉後寫的。

11

俞 國 寶

【風入松】 俞國寶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裡鞦韆。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那時候,趙構已經把皇位禪位給養子趙昚,閒來無事遊西湖,見酒肆屏風上有《風入松》詞,詢問左右,得知是太學生俞國寶醉後題寫。太上皇看得入迷,笑道:"此調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於是將"明日再攜殘酒"改為"明日重扶殘醉",並召來俞國寶,當天賜他官職。

這段故事,南宋亡後記錄在周密的《武林舊事》裡。

俞國寶留下的記載不多,我們只知道他是臨川人,淳熙年間的太學生,著有《醒庵遺珠集》,愛喝酒,喜歡到處遊玩。他是西湖億萬個遊人中的一個。

“暖風薰得遊人醉”,這是臨安府。

那麼汴京城呢?

揚州城呢?

公元1176年的冬至之夜。一個少年打馬路過揚州。曾幾何時,“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人間至美的夢想。

而這少年看見的,是一片江山破敗。

12

姜 夔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座屢經戰火的江北名城,從此註定與姜夔這個名字,與《揚州慢》這個曲調,被牢牢記住,並百世傳誦。

這年,姜夔二十三歲。

以後他輾轉於揚州、湖州、蘇州、合肥、杭州,每一處的停留都讓後人留戀——

吳淞江上的“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垂虹橋下的“小紅低唱我吹簫”。

石湖梅邊的“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

詞的清空騷雅之境,在姜夔這裡登峰造極。不過,他其實更是個天才的音樂家……

他自度詞曲十四首。

留下《白石道人歌曲》六卷。

曾向朝廷獻《大樂議》、《琴瑟考古圖》。

後人認為,整個宋代民間音樂藝術的最高成就,就是《大樂議》!而《白石道人歌曲》,是流傳至今、唯一一部還能按譜彈唱的宋詞集!

“野雲孤飛,去留無跡”。這八個字,是姜夔的詞境,也是他的一生。

姜夔以布衣終老。他以布衣之身,遍交天下。他的朋友圈裡,全是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蕭德藻,楊萬里,范成大,張鑑,張鎡,吳潛,劉過。

公元1186年,武昌安遠樓建成(也稱南樓)。落成不久,姜夔與劉去非等友人在安遠樓小集。並自度《翠樓吟》詞紀之,之後雲散。

二十年後,有人重登南樓。

13

劉 過

安遠樓落成不久,劉過離家赴試,曾在這裡過了一段狂放不羈的生活。

“醉槌黃鶴樓,一擲賭百萬”。

“黃鶴樓前識楚卿,彩雲重疊擁娉婷”。

這是他當年遊蹤的剪影。

二十年過去了,劉過四次赴考不中,仍然一襲布衣。他回來了,重過南樓,重召故人。

【唐多令】 劉過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二十年前同遊的故人,有的還在,比如劉去非。有的可能再也見不著了吧。

因為這首詞,《唐多令》這個少有人填的僻調,被瘋狂追和,更因其中“重過南樓”之語,被周密改名為《南樓令》。

只因這詞,寫得太好。

那時的安遠樓,已在宋金交戰的前線了。

"隆興和議"四十年的安寧剛剛被撕破。

公元1206年,韓侂冑請宋寧宗正式下詔,揮兵北上——這便是繼”隆興北伐“之後的第二次北伐,”開禧北伐“。但韓侂冑用人失察,不久,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北伐瀕臨崩潰。

公元1207年,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帶著他的人頭赴金國簽訂“嘉定和議”,開禧北伐宣告徹底失敗。

追隨韓侂冑的人成了亂黨,被史彌遠清理,其中就有史達祖。

14

史 達 祖

如果把南宋詞人們圈起來比賽,那麼詠物詞的第一名,一定是史達祖!

【綺羅香 詠春雨】 史達祖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可是這樣的才氣,並沒有為他帶來盛名。“梅溪以詞客終其身,史臣亦不屑道其姓氏。”

史達祖和姜夔、劉過一樣,終生布衣。只是他和姜夔他們不同的是,他得到了韓侂冑的極度賞識,韓侂冑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侂冑敗後,史達祖牽連受黥刑——依附權臣的汙名,從此牢牢跟定了他。

史達祖是汴京人。

到這時候,汴京陷落已八十年。

公元1206年,劉過卒。

公元1207年,辛棄疾卒。

公元1210年,陸游卒。

此前,陳亮、范成大、韓元吉、張元幹、張孝祥都早已陸續離開人世。而吳文英、張炎、蔣捷尚未出生……於是,詞壇只餘下姜夔飄零江湖,史達祖掙扎於貧困。

在這青黃不接的寂寞中,賴有劉克莊闊步趕來。

15

劉 克 莊

劉克莊生前,謗與名隨,身後,譭譽交加。

處女座的劉克莊,爭強好勝的性格在他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與真德秀、鄭清之的失和,與賈似道的結交,總多少與他急進的心態有關。諫官說他賣直,說他貪榮,大概總多少有點依據。

最為駭人的是,晚年為了向陸游看齊,他不惜以拼命三郎的勁頭,在雙目已盲的八十二歲的高齡,一年寫出四百首詩!

是不是這樣的爭強好勝、努力刻苦為他贏得了文壇大盟主的頭把交椅?不曉得……我們曉得的是,作為文壇盟主,他真的有很多的追隨者,交了好多好多的朋友……

【沁園春 夢孚若】 劉克莊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那是他為摯友方孚若而作。彼時,他正因故被黜。他一生中,朋友很多,被提拔、被黜落的次數也不少。

公元1224年,影響劉克莊一生的梅花詩案爆發。此後的幾十年間,梅花詩案一直被重新提起,詩禍的餘波綿綿不絕,也深深影響到他的仕途,令他屢起屢廢。

劉克莊後來說“卻被梅花累十年”,他為梅所累,但真要放下卻又放不下。晚年,他又作了《梅花百詠》——這是當時震動文壇的佳話,和者甚多,比如方回、劉辰翁、樓考甫……

樓考甫,就是樓槃。

16

樓 槃

樓槃的生平幾乎不見記載。《絕妙好詞》存其詞二首,說他”風致清絕“。

【霜天曉角】 樓槃

翦雪裁冰。有人嫌太清。又有人嫌太瘦,都不是、我知音。

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一自西湖別後,辜負我、到如今。

另一首也是《霜天曉角》:“只有城頭殘角,說得盡、我平生”。

彷彿是寫梅,又彷彿是寫他自己。果然,後世幾乎沒有人說得清、他平生了……

樓槃的梅花詞在當時應該是非常非常有名的。劉克莊的友人方回的梅花百詠詩裡這樣寫:“恨君不識林和靖,雪沍西湖老孤詠。恨我不識樓考甫,角聲吹殘霜月苦”。

這樣看來,樓槃像是個隱士一般的人物。

劉克莊結交的,既有樓槃這樣清到絕處的人,也有像潘牥那樣癲到極處的人。

公元1235年。

這年的進士榜上,潘牥名列第三,貴為探花。

17

潘 牥

這個探花可特立獨行得很。

《齊東野語》裡說:“潘牥酒量甚豪,喝醉了,就胡亂散去頭髮和衣服,裸立流泉之中,高唱濯纓之章”。

如此的放蕩不羈,他為妓館題詩也就不足為怪了。

【南鄉子 題南劍州妓館】 潘牥

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雲去不還。應是躡飛鸞。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

潘牥字庭堅,也是個和黃庭堅一樣的神童,據說六七歲的時候,便寫得出“竹才生便直,梅到死猶香”這樣的句子。

大概潘牥這輩子是過得太任性肆意了,四十三歲便將一生揮霍殆盡,死於任上。劉克莊給他寫了墓誌銘。

劉克莊結交的一時俊彥中,還有黃孝邁。

18

黃 孝 邁

黃孝邁號雪舟,有《雪舟長短句》,但已散佚,僅存一首《湘春夜月》,一首《水龍吟》,以及兩首殘句。

但是詩史詞史,向來不是倚多為勝的。樓槃的《霜天曉角》是如此,黃孝邁的《湘春夜月》也是如此。

【湘春夜月】 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盪湘雲。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

這樣的句子,當真當得起”風度婉秀,真佳詞也“,劉克莊晚年為他作序,給他120個贊,說晏殊、賀鑄也不過如此,不是沒有道理的。

公元1251年。

湧金門外西湖邊豐樂樓重建,有人寫了一首長長長長長的《鶯啼序》"大書於壁",一時滿城驚豔。寫詞的人,名叫吳文英。

19

吳 文 英

吳文英這時候也不年輕了,在臨安府大概斷斷續續住了有十年。京尹趙與籌把樓蓋好請客的時候,他正好在臨安,於是墨汁淋漓,寫詞賀之。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鶯啼序》這個梗。

《鶯啼序》是最難寫的詞牌之一……不,可能都沒有之一!因為它太長了,240個字,很容易寫得難看——除了首創人吳文英。

吳文英自己,一輩子也就寫過三首。

【鶯啼序 春晚感懷】 吳文英

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念羈情、遊蕩隨風,化為輕絮。

十載西湖,傍柳繫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溼、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後訪、六橋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彷彿,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嚲鳳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這一首“春晚感懷”和另一首“荷”都是致他終將消失的愛情的,餘下的一首,給了豐樂樓。

能配上豐樂樓的,大概也只有《鶯啼序》了。

豐樂樓,是北宋第一樓樊樓的後身。

北宋的樊樓,曾在靖康之恥的前兩年擴建過。擴建後的樊樓極其壯麗,”燈燭晃耀“,為了粉飾太平,樊樓易名為豐樂樓。

如今西子湖畔重建的豐樂樓也瑰麗宏偉,而且,與北宋的豐樂樓命運相似的是——南宋的日子也不太久了。

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大元帝國。

公元1272年,元軍分水陸兩路進攻南宋。

公元1273年,元軍攻破襄陽城。

公元1274年,太皇太后謝氏號召天下勤王,張世傑、文天祥、李芾起兵抗元。

公元1275年,元軍分三路進逼臨安。

公元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宋恭帝、謝太后被擄北上。楊淑妃帶著宋朝二王逃亡。文天祥以右丞相身份赴金營談判。

暮春,劉辰翁離開避難地吉水虎溪,開始漂泊。

20

劉 辰 翁

劉辰翁心裡的春天,再也回不來了。

他和文天祥是廬陵同鄉。文天祥起兵抗元的時候,劉辰翁也曾短期參與其江西幕府,不久便歸居山中。元兵攻入臨安的時候,他正在吉水虎溪。

【蘭陵王 丙子送春】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韆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亂鴉過,鬥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

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樑燕無主。杜鵑聲里長門暮。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咸陽送客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二人皆北去。蘇堤盡日風和雨。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春去。春去。春去。

從這年春天開始的三年間,劉辰翁漂泊在外。丙子送春之後,他又曾丁丑送春、庚辰送春。

宋亡以後,這個前朝的進士隱居起來,埋頭著書,以此終老。

同樣開始流浪的還有蔣捷。

21

蔣 捷

當年北宋覆亡時,士人們大批南渡,如今,該往哪裡去?

曾經的櫻桃進士,顛沛流亡於龍遊、蘭灣、蘇州一帶,過起了“影廝伴、東奔西走”、“枯荷包冷飯”的日子。

從前種種,恍然如夢。

【一剪梅 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如今何日歸家?又何處是家?

宋亡後他成了竹山先生。縱然二十年無家可歸、無竹可種,他也牢牢守著宜興蔣家的門風,不肯仕元,有人說他做了僧人,也有人,說他做了私塾先生。

蔣捷流浪吳越的時候,有人登臨古閣,感慨萬千。

22

周 密

【一萼紅 登蓬萊閣有感】 周密

步深幽。正雲黃天淡,雪意未全休。鑑曲寒沙,茂林菸草,俯仰千古悠悠。歲華晚、飄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磴古鬆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遊!為喚狂吟老監,共賦消憂。

周密是臨安人。

臨安一被攻破,周密隨即流亡。

這年冬天和第二年的冬天,他從剡溪到會稽和王沂孫相見,兩度登上臥龍山蓬萊閣。

後來宋亡,周密便隱居弁山不出,寫了很多很多的書。

他的曾祖是從濟南遷過來的,到了周密,已經是第四代了。但他不忘祖籍,後來他寫書,書名就叫《齊東野語》。

對了,鼎鼎有名的《武林舊事》和《絕妙好詞》也是他編寫的。

就這樣,南宋的士子們像浮萍一樣,四散漂泊。但比起張炎,比起張家的滅頂之禍,也許,他們還算是幸運的。

23

張 炎

張炎是王孫公子。

他的六世祖,是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的張俊,生前封清河王,死後追封“循王”。

元兵攻破臨安後,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所有家財被抄沒——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循王張俊,而是因為,張濡在獨鬆關誤殺元使,招來的慘酷報復!

這一年,張炎二十九歲。

於是張炎的人生也在二十九歲這年被劃為兩半。

之前,他是鐘鳴鼎食之家的貴公子,過著清雅又富貴的日子。

之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的張炎,一度以賣卜為生——還曾經北上元朝都城大都。

【八聲甘州】 張炎

辛卯歲,沈堯道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復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

記玉關踏雪事清遊,寒氣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長河飲馬,此意悠悠。短夢依然江表,老淚灑西州。一字無題處,落葉都愁。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

這段小序的背後,是臨安覆滅十四年後,他曾與友人北上一年——懷著複雜而矛盾的心情,在“當元朝的官”還是“當南宋的遺民”之間反反覆覆地權衡、躑躅、掂量。

後來他還是回來了,餘年,他以南宋遺民的身份,終老於臨安。

“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恍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這惶然失群、無路可投的孤雁!

這孤雁是張炎,是胡亂漂泊的遺民,也是不停奔逃的流亡小朝廷。

公元1277年,二王組成的流亡小朝廷被元兵追逼逃到南海。

公元1278年,流亡小朝廷的保護人之一文天祥,在廣東和江西一帶苦苦強撐。

24

文 天 祥

文天祥並非武將出身,他是二十歲就考中狀元的才子,宋史說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

在國亡家破的時候,這位才子狀元,毅然擔起了武夫的責任。

臨安陷落時,他作為使臣到元軍去談判,先被扣押,後來逃歸,經真州、到溫州、漂流海上,輾轉於江西、福建、廣東一帶率兵抵抗了兩年。

景炎三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潮州戰敗被俘,解往元都燕京,走到南京時,同行的鄧郯病了,文天祥和鄧郯寫詞作別。

【酹江月 驛中言別】 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公元1279年,宋元之間的最後大決戰——厓山海戰爆發,元將張弘範強制文天祥隨船前去。文天祥坐在舟中,眼睜睜看著宋軍捱打,心中慘如刀割——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痛苦?

在拼死抵抗兩個月以後——

宰相陸秀夫揹著幼帝趙昺蹈海赴死。

大將張世傑突圍後在平章山下遇風暴溺死。

十萬軍民跳海殉國。

自此再無大宋。

惟有無數遺民還在苟延殘喘。

25

王 沂 孫

【齊天樂 蟬】 王沂孫

一襟餘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

在《樂府補題》裡,王沂孫與唐珏、周密等一共詠了五種物——“龍涎香”、“白蓮”、“蠏”、“蓴”,還有“蟬”。這是他們,還有無數南宋遺民們悲哀的身世。

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

餘音更苦。

從公元960年,一路走到1279年,支持了319年的大宋就這樣走到了盡頭。

所有的慷慨長歌,所有的繁華盛麗,所有的悲傷沉重,都漸漸隱沒在時光的黑洞裡。

而關漢卿們,已從前方走來。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宋人 西湖十景圖(局部)

本文由菊齋授權,轉載請聯繫菊齋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古人的花式減肥大法!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這裡凝結著代代講述的文化故事和薪火相傳的民俗藝術,還有每個人對家族和民族的祝福。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貓病”,其實古人也有

投稿事宜:


請在後臺回覆關鍵詞“投稿”,獲取具體信息。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QQ群:博物館.看展覽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掃下方二維碼即可

(該碼為小編工作微信號,

加入交流群請在添加時備註“加群”)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南宋詞極簡史: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