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一首童謠就唱出了南京人對城牆的情感。

記得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還巧妙地用南京13座城門編了個順口溜:“三山聚寶臨通濟,正陽朝陽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鍾阜,儀鳳定淮清石城。”

城牆之於我們到底是一種什麼意義?似乎很平常,平常到生活裡常常見到;又似乎很獨特,獨特到不可取代。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600多年的時光裡,歷史從金陵城上空呼嘯而過。高樓拔地而起,公交、地鐵應運而生,人們的生活方式日新月異,唯有城牆仍然屹立不倒。

在南京人眼裡,長長的城牆串起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古韻,曾經的它是庇佑一方人民的安全屏障,而如今的它,幾經風雨,靜靜地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榮辱興衰。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圖源:@胖胖唐堂主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明城牆的歷史

是一個說不完的曲折故事

明城牆建於1366年,也就是朱元璋攻佔南京後的第十年,前後歷時長達27年,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內城有13個城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裡十三”,13座明代老城門,每一座都有著各自的風雨滄桑。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而且不同於傳統城牆採用“國”字狀的結構,南京的明城牆則是根據地勢築城。

有道是“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勢”,遇山則以山來作為屏障,遇水則以水作為天然的護城河,從而形成了獨具防禦特色的交通要塞。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雖然明城牆現在保存了下來,但其發展也是很曲折的。

經歷數百年的風雨和戰爭,宮城、皇城、外郭城三圈城牆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京城牆依然屹立。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1954年,是南京明城牆噩夢的開始。南京城牆經過了兩個月的暴雨浸泡,連續發生三次坍塌事故,所以當時考慮城市發展與安全決定拆除明城牆。

雖然後來制止了這樣的行為,但可惜的是,當時與中華門同等規模的通濟門甕城,已被拆得片磚不存;水西門、太平門、草場門、金川門等也拆得的無影無蹤,整個長度從原本的35公里縮短為25公里。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通濟門甕城△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當年工人們正在搬運從金川門段城牆拆下的城磚△


所以,現如今通常提到的“南京城牆”、“南京明城牆”大多指的是京城牆。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關於明城牆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情

除了明城牆的歷史,即使你經常看到它,但你不一定真的瞭解南京的城牆。

1 南京城牆連起來是一張側臉?

據說南京城牆連起來就是朱元璋的側臉,“城牆連線構成人臉”,“石頭城是他的後腦”,“玄武湖是他的眼睛”。雖然這個說法還有待考究,但南京城牆連起來,確實像一個古代成年男子的側臉。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2 城牆磚為什麼顏色不統一?

明城牆的磚不只有青灰色一種顏色,還有純紅色、淺紅色、白色等。當時,城磚主要來自長江中下游的五個省: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由於地域廣袤,各地土質大相徑庭。

比如安徽、江西的“紅壤”,燒出的磚頭髮紅。江西出產的高嶺土,這種用於燒製瓷器的土壤燒出的城磚是奶白色的,如果沒有燒透就會變為淺紅色。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3 城牆是不是由糯米汁築的?

雖然正史不載,野史無記,但朱元璋用糯米汁築城的故事卻世代相傳。

而且有一段記載讓人浮想聯翩,就是朱元璋在築城牆前,曾在同年下達了轄區內禁種糯米,以防止民間過度釀酒。

但後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分析,只解讀了其中的無機成分,所以具體還是有待考究。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4 下雨天龍脖子路的城牆會吐水?

紫金山龍脖子段的城牆一到暴雨天,總會有水從縫隙中噴湧而出,被南京人戲稱為“龍吐水”。

出現噴水的這一段,共有30米左右,是富貴山山勢最低的一段。這段城牆裡面的山腳,要比外側的牆角高出4米,加上又是山勢最低的地方,每到雨季下雨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雨水彙集在這個位置。

到底是古人有意而為之還是建造疏漏,這一點一直是備受爭議的。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5 “內十三”哪座城門規格最宏偉?

答案是光華門。

光華門原名正陽門,有“外一內三”四層甕城,有主城門與內、外甕城城門五道,內甕城門與京城的城門呈直線而設。正門為御道,只有皇帝大典,或外國使臣到訪,才能進出,大臣、官員多從東側門出入。

這種“複合型甕城”在中國城牆建造史上也是獨一無二,非常罕見的。

但光華門是當時戰爭期間,最激烈、傷亡最大的一座城門。後來為了紀念歷史沒有進行修復而是選擇維持原狀,所以當年的壯觀之景是看不到了。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6 中華門三個字是蔣介石題的?

南京城牆有很多門,而這些門都大有來頭,其中中華門由蔣介石題寫。

1931年,國民政府將聚寶門改名為中華門,蔣介石於雙十節前夕題匾,並在東西兩側分別開闢中華東門和中華西門。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7 標營門歷史上並不存在?

後標營城牆在歷史上是沒有城門的。

當時為了開通後標營路,建月牙湖大橋才把城牆破出一個口子。直到2009年,通過建城門的方式才與明城牆連接起來。除了標營門以外,儀鳳門、長幹門、華嚴崗門以及雨花門,都是採取類似的方法。

其中,華嚴崗門、長幹門在歷史上也是不存在的。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600年恍如白駒過隙

明城牆逐漸成為南京生活的一部分

在過去,一牆之隔,便是城市與農村的區別,尤其是居民平日裡進趟城不容易,若是沒趕在規定時間內出城,就只能在城門附近的驛站睡上一晚。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1982年,據說中華門甕城的藏兵洞內還開設了茶座,茶座內還擺著一排可樂,可以說是南京最早賣可樂的所在地。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在物質條件不豐富的年代,城牆就是老百姓的依託。周邊的民房都喜歡一面依牆而建,這樣就可以少建一整面牆,而有的居民乾脆就直接住在城門的城洞內。

那時候,城牆頂部在荒棄之餘,也會被人們利用起來耕種。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不知不覺,明城牆在歷史的煙塵中挺立了600多年,見過繁華,也經歷過衰敗,有被石匠們的汗水浸潤過,也被保衛它的戰士的鮮血染紅過,如今成是南京城的最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

即便已經失去了防禦的功能,也不該隨著時間流逝成為一堵只能遠觀的石頭牆,遊離於南京人的生活之外。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讓一處地方被記住的方式有千千萬萬,而明城牆恰恰選擇了最長久的一種方式——融入居民的生活裡,幾乎每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都會有一段爬城牆、鑽城門的記憶。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記得小時候,喜歡從中華門甕城起,一路向東,沿著城牆根下小道走向老門東,城牆石磚上下顏色不一,但不管是新的還是舊的彷彿都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也喜歡登上玄武湖旁的城牆,在這裡可以看到南京的天際線,也能看到高聳入雲的紫峰大廈還有雞鳴寺……

現在,很多人茶餘飯後便會在城牆附近散散步,若是天氣好,登上城牆,覽盡南京城的風光,撲面而來的滄桑感與眼前的美景總是莫名的和諧。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想感受那段歷史

不妨來城牆上走一走

現如今,整個城牆完善的越來越好。城牆上的書店、博物館應有盡有。

在南京待久了,即使是最容易迷路的新街口,也能將24個出口分辨的清清楚楚,但問及登城牆的路該怎麼走?很多人估計到現在還摸不清。

以城門為端點,便可連接起一段環城路線,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適合徒步的線路吧。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神策門(和平門)-臺城段-太平門

/一覽南京湖光水色/


此段為臺城段,應該也是最廣為人知的一條線路,你可以在此處放目遠眺,將玄武湖、雞鳴寺盡收眼底,感受南京的山色湖光。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票價:30元/人

登城入口:玄武門一段共有5個登城口

東水關-中華門-集慶門

/遇見“天下第一甕城”/


這是一條比較長的線路,通常也被稱為南京明城牆南線徒步線路。

其中中華門原本叫曾經的聚寶門,設有三座甕城,素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美譽。

整段城牆像一個手掌,將城南的秦淮風光帶捧在手心。城牆內是秦淮流韻、夫子廟千古傳奇、老門東的聲光色影,城外是車水馬龍。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門票:50元/人,包含中華門甕城參觀。

登城入口:東水關經中華門、長幹門、集慶門等已有7個登城入口

清涼門-石頭城

/不能錯過的“鬼臉”景觀/


著名的石頭城遺址公園就設在清涼門——定淮門段城牆間,常年的江水沖刷在高聳的城牆壁上,形成了奇特的“鬼臉”圖樣,是南京明城牆必看景觀之一。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門票:免費

登城入口:清涼門城牆登城口分別是清涼門、國防園入口

定淮門-獅子山

/還能順帶遊玩閱江樓/


這條線路途徑挹江門、小桃園、繡球公園,在穿越金陵百年時光隧道的同時,臨於城牆之上,亦可俯視自然美景。

需要注意的是,儀鳳門登臨點位於閱江樓景區內,要購買景區門票進入,方能繼續沿城牆前行。自儀鳳門城牆可通至獅子山,獅子山至神策門段無城牆相連,需從建寧路繞行。

南京城牆,多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門票:此段城牆免費,閱江樓景區門票40元/人

登城入口:華嚴崗、挹江門、閱江樓景區等5個內側登城入口

整條路線全程約40公里,如果不走捷徑,完全靠雙腳的話,走完一大圈需要14個小時。大家一定要根據情況量力而行。


明城牆的歷史風韻就像一本翻閱不完的書,這裡的一轉一瓦,每一塊外敵不敢輕易踏足的地方,都值得我們用腳步去丈量,去記住。如果你也有什麼關於明城牆的故事,歡迎評論區裡告訴我哦~

(圖文/南京小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