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這“六字真言”把修道的方法、境界、層次都說完了

南懷瑾 老子 文化 傳承網 2017-05-21

這“六字真言”把修道的方法、境界、層次都說完了

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這是道家修道的原則和方法,離開此原則都不對。有些人想修道、學靜坐,那便應該讀懂此文,徹底瞭解真正的方法。其實,只要有個方法在,已不叫求靜,而是求動。既然要放心打坐,那麼你還再加個什麼方法,那豈不更亂更忙嗎?

《老子》及一切道家學神仙丹道的經論,合成《道藏》,有八千餘卷之多,《老子》只是其中一卷,看是看不完的。你若讀完,準有發瘋的可能。但我全讀完了,卻沒有發瘋。看過以後,我明白了這一卷所謂的“那個”,就是那一卷所說的“這個”,自然而然加以融會貫通。大概地說,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離不開老子的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篤。”“虛”差不多等於佛家的“空”,有些道家“丹經”上乾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後丹書受了佛家影響的原故。

以往的道家只有“清”與“虛”兩個字。“清”是形容那個境界,而“虛”則是象徵那個境界的空靈,二者其實是一回事。“致”是動詞,是做到、達到;“致虛極”,要你做到空到極點,沒有任何染汙。至於空到極點是個什麼樣子呢?若還有個樣子就不叫空了。空沒得個相貌可尋。

而“守靜篤”講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專一堅持地守住。且用禪宗黃龍南禪師的幾句形容詞:“如靈貓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據地,諸根順向,首尾直立,擬無不中。”一隻精靈異常的貓,等著要抓老鼠,四隻腳蹲在地上,頭端正,尾巴直豎起來,兩隻銳利的眼珠直盯即將到手的獵物,聚精會神,動也不動,隨時伺機一躍,給予致命的一擊。這是形容一個參禪的人,參話頭,作功夫,精神集中,心無旁騖的情況。不如此,道功無法成就。

禪宗大師們另外還有個比喻:“如雞之孵卵”。這就不像貓捕老鼠,瞪眼張爪,蓄勢待發了。而是閉著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來都不管,你踢他一腳,他叫也不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著那個心肝寶貝的雞蛋。這樣也是一種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虛到極點,靜到極點,相同老子所說的:“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字真言。這六字,已經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與修道的境界、層次,都說完了。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樣的修道方式,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