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太宗多子,大多不得善終。但這個兒子,最為後人惋惜。

為什麼呢?李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宿命感的一個皇子。

他身上流淌著隋唐兩個皇朝的血統,出身高貴,歷史罕見。

這種出身如果放在西方背景下,在政壇上絕對佔據了各種先天優勢。比如,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血緣關係和王室很遠。為了鞏固權力,就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為王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藉助王后的血緣關係讓都鐸王朝的統治,在貴族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但放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前朝皇室的血緣是絕對的禁忌。這是前朝餘孽,怎麼可能坐在新朝堂的寶座上了?

高貴的出身,成了李恪的原罪。

但他像極了父親唐太宗,比自己的四個嫡出兄弟都更像。唐太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喜愛和恍惚讓唐太宗忘記去想李恪身上隋朝的血緣,動了立他為儲君的念頭。

這種念頭,讓長孫無忌憤憤不平。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趁機陷害李恪,李恪被殺,死時年僅三十四歲。

"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太宗多子,大多不得善終。但這個兒子,最為後人惋惜。

為什麼呢?李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宿命感的一個皇子。

他身上流淌著隋唐兩個皇朝的血統,出身高貴,歷史罕見。

這種出身如果放在西方背景下,在政壇上絕對佔據了各種先天優勢。比如,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血緣關係和王室很遠。為了鞏固權力,就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為王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藉助王后的血緣關係讓都鐸王朝的統治,在貴族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但放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前朝皇室的血緣是絕對的禁忌。這是前朝餘孽,怎麼可能坐在新朝堂的寶座上了?

高貴的出身,成了李恪的原罪。

但他像極了父親唐太宗,比自己的四個嫡出兄弟都更像。唐太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喜愛和恍惚讓唐太宗忘記去想李恪身上隋朝的血緣,動了立他為儲君的念頭。

這種念頭,讓長孫無忌憤憤不平。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趁機陷害李恪,李恪被殺,死時年僅三十四歲。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那就帶出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李恪的母親,楊妃。

楊妃這一生是典型的命好運不好。她高貴的出生,在改朝換代之際,演變成了沉重的命運負擔。

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從她姐姐南陽公主的人生經歷來看,楊妃作為女兒,並不受寵。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和蕭皇后的嫡長女。南陽公主聰明貌美,為人機敏,對父母很孝順,這樣的女兒,自然深得父母的歡心。隋煬帝即位後,喜好遊歷,基本上都把南陽公主帶在身邊。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呆在長安的時間不到一年。而楊妃在身為帝女期間,一直留在長安城,而且沒有任何封號。憑藉這些細節推斷,楊妃並不受寵。

即使是不受寵的公主,如果家國尚在,也是令世人豔羨的金枝玉葉。可惜,楊妃趕上了改朝換代,一下子從金枝玉葉變成了亡國公主。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佔領長安。初入長安城時,李淵對隋朝皇室成員表面上很尊重。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沒有顧慮,正式稱帝,建立大唐。

"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太宗多子,大多不得善終。但這個兒子,最為後人惋惜。

為什麼呢?李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宿命感的一個皇子。

他身上流淌著隋唐兩個皇朝的血統,出身高貴,歷史罕見。

這種出身如果放在西方背景下,在政壇上絕對佔據了各種先天優勢。比如,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血緣關係和王室很遠。為了鞏固權力,就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為王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藉助王后的血緣關係讓都鐸王朝的統治,在貴族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但放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前朝皇室的血緣是絕對的禁忌。這是前朝餘孽,怎麼可能坐在新朝堂的寶座上了?

高貴的出身,成了李恪的原罪。

但他像極了父親唐太宗,比自己的四個嫡出兄弟都更像。唐太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喜愛和恍惚讓唐太宗忘記去想李恪身上隋朝的血緣,動了立他為儲君的念頭。

這種念頭,讓長孫無忌憤憤不平。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趁機陷害李恪,李恪被殺,死時年僅三十四歲。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那就帶出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李恪的母親,楊妃。

楊妃這一生是典型的命好運不好。她高貴的出生,在改朝換代之際,演變成了沉重的命運負擔。

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從她姐姐南陽公主的人生經歷來看,楊妃作為女兒,並不受寵。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和蕭皇后的嫡長女。南陽公主聰明貌美,為人機敏,對父母很孝順,這樣的女兒,自然深得父母的歡心。隋煬帝即位後,喜好遊歷,基本上都把南陽公主帶在身邊。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呆在長安的時間不到一年。而楊妃在身為帝女期間,一直留在長安城,而且沒有任何封號。憑藉這些細節推斷,楊妃並不受寵。

即使是不受寵的公主,如果家國尚在,也是令世人豔羨的金枝玉葉。可惜,楊妃趕上了改朝換代,一下子從金枝玉葉變成了亡國公主。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佔領長安。初入長安城時,李淵對隋朝皇室成員表面上很尊重。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沒有顧慮,正式稱帝,建立大唐。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楊妃的兄弟姐妹和男性親屬在這場動亂中,大多死於非命。楊妃作為女性,在政治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並不大, 能夠得以保全。同時,新朝的奠基人李淵和隋朝皇室有些親戚關係。他和隋煬帝是表兄弟關係。楊妃是她表侄女。

當年獨孤皇后身為姨母,對李淵一家也算是關照有加。就算是報答獨孤皇后,李淵沒有必要殺盡所有隋朝的皇室成員。能留的人,就留下吧。

在這樣的機緣背景下,還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的楊妃,成為了李世民的側室。

楊妃嫁給了李世民後,第二年就生下了自己的長子,後來的悲情皇子李恪。

過了幾年,楊妃又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蜀王李愔。在唐太宗所有的兒子排行中,這個孩子排行第六。

從這兩個孩子的出生時間來看,最初嫁給李世民的這幾年,楊妃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李世民對她可能談不上有多寵愛,但也不至於冷落。

隨著李世民登基稱帝,和朝中局勢的變化,楊妃和兒子李恪的日子變得愈加艱難了。

在李世民在位的前期,朝堂較為穩定。太子是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地位穩固;長孫皇后賢惠,不會刻意打壓嬪妃。後期,隨著長孫皇后病逝,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一時之間,朝堂之間暗潮湧動。

李世民對下一任太子的人選遲疑不決。他必須找一個不會依葫蘆畫瓢,動不動就效仿老子進行謀反大業的乖兒子;同時,他得保證新任太子有良心,不會對前任太子李承乾進行大清算。

李承乾是他和長孫皇后的長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兒子。

即使他謀反,他也得保住他的性命。

除了以上兩條,唐太宗還要求這個新任太子有能力,不然怎麼挑得起這副江山?

"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太宗多子,大多不得善終。但這個兒子,最為後人惋惜。

為什麼呢?李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宿命感的一個皇子。

他身上流淌著隋唐兩個皇朝的血統,出身高貴,歷史罕見。

這種出身如果放在西方背景下,在政壇上絕對佔據了各種先天優勢。比如,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血緣關係和王室很遠。為了鞏固權力,就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為王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藉助王后的血緣關係讓都鐸王朝的統治,在貴族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但放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前朝皇室的血緣是絕對的禁忌。這是前朝餘孽,怎麼可能坐在新朝堂的寶座上了?

高貴的出身,成了李恪的原罪。

但他像極了父親唐太宗,比自己的四個嫡出兄弟都更像。唐太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喜愛和恍惚讓唐太宗忘記去想李恪身上隋朝的血緣,動了立他為儲君的念頭。

這種念頭,讓長孫無忌憤憤不平。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趁機陷害李恪,李恪被殺,死時年僅三十四歲。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那就帶出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李恪的母親,楊妃。

楊妃這一生是典型的命好運不好。她高貴的出生,在改朝換代之際,演變成了沉重的命運負擔。

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從她姐姐南陽公主的人生經歷來看,楊妃作為女兒,並不受寵。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和蕭皇后的嫡長女。南陽公主聰明貌美,為人機敏,對父母很孝順,這樣的女兒,自然深得父母的歡心。隋煬帝即位後,喜好遊歷,基本上都把南陽公主帶在身邊。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呆在長安的時間不到一年。而楊妃在身為帝女期間,一直留在長安城,而且沒有任何封號。憑藉這些細節推斷,楊妃並不受寵。

即使是不受寵的公主,如果家國尚在,也是令世人豔羨的金枝玉葉。可惜,楊妃趕上了改朝換代,一下子從金枝玉葉變成了亡國公主。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佔領長安。初入長安城時,李淵對隋朝皇室成員表面上很尊重。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沒有顧慮,正式稱帝,建立大唐。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楊妃的兄弟姐妹和男性親屬在這場動亂中,大多死於非命。楊妃作為女性,在政治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並不大, 能夠得以保全。同時,新朝的奠基人李淵和隋朝皇室有些親戚關係。他和隋煬帝是表兄弟關係。楊妃是她表侄女。

當年獨孤皇后身為姨母,對李淵一家也算是關照有加。就算是報答獨孤皇后,李淵沒有必要殺盡所有隋朝的皇室成員。能留的人,就留下吧。

在這樣的機緣背景下,還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的楊妃,成為了李世民的側室。

楊妃嫁給了李世民後,第二年就生下了自己的長子,後來的悲情皇子李恪。

過了幾年,楊妃又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蜀王李愔。在唐太宗所有的兒子排行中,這個孩子排行第六。

從這兩個孩子的出生時間來看,最初嫁給李世民的這幾年,楊妃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李世民對她可能談不上有多寵愛,但也不至於冷落。

隨著李世民登基稱帝,和朝中局勢的變化,楊妃和兒子李恪的日子變得愈加艱難了。

在李世民在位的前期,朝堂較為穩定。太子是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地位穩固;長孫皇后賢惠,不會刻意打壓嬪妃。後期,隨著長孫皇后病逝,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一時之間,朝堂之間暗潮湧動。

李世民對下一任太子的人選遲疑不決。他必須找一個不會依葫蘆畫瓢,動不動就效仿老子進行謀反大業的乖兒子;同時,他得保證新任太子有良心,不會對前任太子李承乾進行大清算。

李承乾是他和長孫皇后的長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兒子。

即使他謀反,他也得保住他的性命。

除了以上兩條,唐太宗還要求這個新任太子有能力,不然怎麼挑得起這副江山?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把自己所有的兒子掃描了一遍,唐太宗的內心在兩個人之間猶豫不決。一個是血緣特殊的楊妃之子李恪,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小兒子,李治。

李恪的優勢在於才學和能力出眾。唐太宗認為,在所有的兒子中,李恪最像自己。

李治的優勢在於他的性格。他的母親是長孫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為尊敬的摯愛。李治性格溫柔,身上有一種鄰家大哥哥的感覺,善良無害,知道如何為他人著想。

當唐太宗把目光轉向李恪時,引起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貞觀功臣集團的警覺。

捨棄和他們關係最近而且易於掌控的接班人,而選擇一個具有隋朝皇室血統的繼承人,這意味著他們在未來的朝堂上不僅會被邊緣化,而且有可能受到攻擊甚至是報復。

畢竟,隋煬帝的女兒,如今皇帝的楊妃,還尚在後宮之中。

長孫無忌據理力爭,李世民被說動了。在選擇新太子的三個標準中,李恪只佔據了有能力這一條。乖巧和良善這兩點上,得分的人是李治。

李治成為新任太子。李恪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立儲一事,塵埃落定。但對於楊妃母子來說,風乍起。

楊妃在李世民所有的妃嬪中,在影視劇中是一個出場率頗高的人物。關於李世民的電視劇,喜歡把楊妃設置為李世民最心愛的女人,在國破家亡和改朝換代的背景中,兩個人上演一出悽美的愛情故事。

比如,上個世紀我國臺灣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和大陸劇《秦王李世民》。楊妃的扮演者分別是兩代美人,傅藝偉和高圓圓。

"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太宗多子,大多不得善終。但這個兒子,最為後人惋惜。

為什麼呢?李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宿命感的一個皇子。

他身上流淌著隋唐兩個皇朝的血統,出身高貴,歷史罕見。

這種出身如果放在西方背景下,在政壇上絕對佔據了各種先天優勢。比如,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血緣關係和王室很遠。為了鞏固權力,就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為王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藉助王后的血緣關係讓都鐸王朝的統治,在貴族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但放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前朝皇室的血緣是絕對的禁忌。這是前朝餘孽,怎麼可能坐在新朝堂的寶座上了?

高貴的出身,成了李恪的原罪。

但他像極了父親唐太宗,比自己的四個嫡出兄弟都更像。唐太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喜愛和恍惚讓唐太宗忘記去想李恪身上隋朝的血緣,動了立他為儲君的念頭。

這種念頭,讓長孫無忌憤憤不平。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趁機陷害李恪,李恪被殺,死時年僅三十四歲。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那就帶出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李恪的母親,楊妃。

楊妃這一生是典型的命好運不好。她高貴的出生,在改朝換代之際,演變成了沉重的命運負擔。

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從她姐姐南陽公主的人生經歷來看,楊妃作為女兒,並不受寵。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和蕭皇后的嫡長女。南陽公主聰明貌美,為人機敏,對父母很孝順,這樣的女兒,自然深得父母的歡心。隋煬帝即位後,喜好遊歷,基本上都把南陽公主帶在身邊。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呆在長安的時間不到一年。而楊妃在身為帝女期間,一直留在長安城,而且沒有任何封號。憑藉這些細節推斷,楊妃並不受寵。

即使是不受寵的公主,如果家國尚在,也是令世人豔羨的金枝玉葉。可惜,楊妃趕上了改朝換代,一下子從金枝玉葉變成了亡國公主。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佔領長安。初入長安城時,李淵對隋朝皇室成員表面上很尊重。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沒有顧慮,正式稱帝,建立大唐。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楊妃的兄弟姐妹和男性親屬在這場動亂中,大多死於非命。楊妃作為女性,在政治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並不大, 能夠得以保全。同時,新朝的奠基人李淵和隋朝皇室有些親戚關係。他和隋煬帝是表兄弟關係。楊妃是她表侄女。

當年獨孤皇后身為姨母,對李淵一家也算是關照有加。就算是報答獨孤皇后,李淵沒有必要殺盡所有隋朝的皇室成員。能留的人,就留下吧。

在這樣的機緣背景下,還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的楊妃,成為了李世民的側室。

楊妃嫁給了李世民後,第二年就生下了自己的長子,後來的悲情皇子李恪。

過了幾年,楊妃又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蜀王李愔。在唐太宗所有的兒子排行中,這個孩子排行第六。

從這兩個孩子的出生時間來看,最初嫁給李世民的這幾年,楊妃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李世民對她可能談不上有多寵愛,但也不至於冷落。

隨著李世民登基稱帝,和朝中局勢的變化,楊妃和兒子李恪的日子變得愈加艱難了。

在李世民在位的前期,朝堂較為穩定。太子是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地位穩固;長孫皇后賢惠,不會刻意打壓嬪妃。後期,隨著長孫皇后病逝,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一時之間,朝堂之間暗潮湧動。

李世民對下一任太子的人選遲疑不決。他必須找一個不會依葫蘆畫瓢,動不動就效仿老子進行謀反大業的乖兒子;同時,他得保證新任太子有良心,不會對前任太子李承乾進行大清算。

李承乾是他和長孫皇后的長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兒子。

即使他謀反,他也得保住他的性命。

除了以上兩條,唐太宗還要求這個新任太子有能力,不然怎麼挑得起這副江山?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把自己所有的兒子掃描了一遍,唐太宗的內心在兩個人之間猶豫不決。一個是血緣特殊的楊妃之子李恪,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小兒子,李治。

李恪的優勢在於才學和能力出眾。唐太宗認為,在所有的兒子中,李恪最像自己。

李治的優勢在於他的性格。他的母親是長孫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為尊敬的摯愛。李治性格溫柔,身上有一種鄰家大哥哥的感覺,善良無害,知道如何為他人著想。

當唐太宗把目光轉向李恪時,引起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貞觀功臣集團的警覺。

捨棄和他們關係最近而且易於掌控的接班人,而選擇一個具有隋朝皇室血統的繼承人,這意味著他們在未來的朝堂上不僅會被邊緣化,而且有可能受到攻擊甚至是報復。

畢竟,隋煬帝的女兒,如今皇帝的楊妃,還尚在後宮之中。

長孫無忌據理力爭,李世民被說動了。在選擇新太子的三個標準中,李恪只佔據了有能力這一條。乖巧和良善這兩點上,得分的人是李治。

李治成為新任太子。李恪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立儲一事,塵埃落定。但對於楊妃母子來說,風乍起。

楊妃在李世民所有的妃嬪中,在影視劇中是一個出場率頗高的人物。關於李世民的電視劇,喜歡把楊妃設置為李世民最心愛的女人,在國破家亡和改朝換代的背景中,兩個人上演一出悽美的愛情故事。

比如,上個世紀我國臺灣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和大陸劇《秦王李世民》。楊妃的扮演者分別是兩代美人,傅藝偉和高圓圓。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就真實的情況來說,楊妃在李世民的心目中,並沒有那麼重要。她只是諸多后妃中的一位。

如果心中當真在意,李世民就不會如此大意,以他的政治智慧,必然明白,他想冊立李恪為新任太子的想法,必將為楊妃母子招來禍患。

楊妃前朝帝女的身份,李恪身上的血統,註定了他這一生都與皇位無緣。

這就是命運。自漢獻帝以後,前朝血脈,就是餘孽,死有餘辜。

李世民一個小小的舉動,說不定也點燃了李恪內心的野心和慾望。

楊妃多年身處後宮,謹小慎微,小心度日。在李恪長大成一個出色的皇子,自己也接受了出京就封、為人臣子的人生安排。

人生就會這樣按部就班走下去。一身才華,就此掩藏,也無所謂了。

但是,當希望來臨時,李恪估計也會欣喜若狂。誰不想有大展才華的舞臺呢?

"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太宗多子,大多不得善終。但這個兒子,最為後人惋惜。

為什麼呢?李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宿命感的一個皇子。

他身上流淌著隋唐兩個皇朝的血統,出身高貴,歷史罕見。

這種出身如果放在西方背景下,在政壇上絕對佔據了各種先天優勢。比如,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血緣關係和王室很遠。為了鞏固權力,就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為王后。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藉助王后的血緣關係讓都鐸王朝的統治,在貴族中顯得更加名正言順。

但放在唐代的時代背景下,前朝皇室的血緣是絕對的禁忌。這是前朝餘孽,怎麼可能坐在新朝堂的寶座上了?

高貴的出身,成了李恪的原罪。

但他像極了父親唐太宗,比自己的四個嫡出兄弟都更像。唐太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這種喜愛和恍惚讓唐太宗忘記去想李恪身上隋朝的血緣,動了立他為儲君的念頭。

這種念頭,讓長孫無忌憤憤不平。高陽公主謀反案中,長孫無忌趁機陷害李恪,李恪被殺,死時年僅三十四歲。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那就帶出了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李恪的母親,楊妃。

楊妃這一生是典型的命好運不好。她高貴的出生,在改朝換代之際,演變成了沉重的命運負擔。

楊妃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從她姐姐南陽公主的人生經歷來看,楊妃作為女兒,並不受寵。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和蕭皇后的嫡長女。南陽公主聰明貌美,為人機敏,對父母很孝順,這樣的女兒,自然深得父母的歡心。隋煬帝即位後,喜好遊歷,基本上都把南陽公主帶在身邊。

隋煬帝在位十四年,呆在長安的時間不到一年。而楊妃在身為帝女期間,一直留在長安城,而且沒有任何封號。憑藉這些細節推斷,楊妃並不受寵。

即使是不受寵的公主,如果家國尚在,也是令世人豔羨的金枝玉葉。可惜,楊妃趕上了改朝換代,一下子從金枝玉葉變成了亡國公主。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反隋,佔領長安。初入長安城時,李淵對隋朝皇室成員表面上很尊重。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李淵沒有顧慮,正式稱帝,建立大唐。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楊妃的兄弟姐妹和男性親屬在這場動亂中,大多死於非命。楊妃作為女性,在政治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並不大, 能夠得以保全。同時,新朝的奠基人李淵和隋朝皇室有些親戚關係。他和隋煬帝是表兄弟關係。楊妃是她表侄女。

當年獨孤皇后身為姨母,對李淵一家也算是關照有加。就算是報答獨孤皇后,李淵沒有必要殺盡所有隋朝的皇室成員。能留的人,就留下吧。

在這樣的機緣背景下,還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的楊妃,成為了李世民的側室。

楊妃嫁給了李世民後,第二年就生下了自己的長子,後來的悲情皇子李恪。

過了幾年,楊妃又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蜀王李愔。在唐太宗所有的兒子排行中,這個孩子排行第六。

從這兩個孩子的出生時間來看,最初嫁給李世民的這幾年,楊妃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李世民對她可能談不上有多寵愛,但也不至於冷落。

隨著李世民登基稱帝,和朝中局勢的變化,楊妃和兒子李恪的日子變得愈加艱難了。

在李世民在位的前期,朝堂較為穩定。太子是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地位穩固;長孫皇后賢惠,不會刻意打壓嬪妃。後期,隨著長孫皇后病逝,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一時之間,朝堂之間暗潮湧動。

李世民對下一任太子的人選遲疑不決。他必須找一個不會依葫蘆畫瓢,動不動就效仿老子進行謀反大業的乖兒子;同時,他得保證新任太子有良心,不會對前任太子李承乾進行大清算。

李承乾是他和長孫皇后的長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兒子。

即使他謀反,他也得保住他的性命。

除了以上兩條,唐太宗還要求這個新任太子有能力,不然怎麼挑得起這副江山?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把自己所有的兒子掃描了一遍,唐太宗的內心在兩個人之間猶豫不決。一個是血緣特殊的楊妃之子李恪,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小兒子,李治。

李恪的優勢在於才學和能力出眾。唐太宗認為,在所有的兒子中,李恪最像自己。

李治的優勢在於他的性格。他的母親是長孫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為尊敬的摯愛。李治性格溫柔,身上有一種鄰家大哥哥的感覺,善良無害,知道如何為他人著想。

當唐太宗把目光轉向李恪時,引起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貞觀功臣集團的警覺。

捨棄和他們關係最近而且易於掌控的接班人,而選擇一個具有隋朝皇室血統的繼承人,這意味著他們在未來的朝堂上不僅會被邊緣化,而且有可能受到攻擊甚至是報復。

畢竟,隋煬帝的女兒,如今皇帝的楊妃,還尚在後宮之中。

長孫無忌據理力爭,李世民被說動了。在選擇新太子的三個標準中,李恪只佔據了有能力這一條。乖巧和良善這兩點上,得分的人是李治。

李治成為新任太子。李恪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立儲一事,塵埃落定。但對於楊妃母子來說,風乍起。

楊妃在李世民所有的妃嬪中,在影視劇中是一個出場率頗高的人物。關於李世民的電視劇,喜歡把楊妃設置為李世民最心愛的女人,在國破家亡和改朝換代的背景中,兩個人上演一出悽美的愛情故事。

比如,上個世紀我國臺灣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和大陸劇《秦王李世民》。楊妃的扮演者分別是兩代美人,傅藝偉和高圓圓。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就真實的情況來說,楊妃在李世民的心目中,並沒有那麼重要。她只是諸多后妃中的一位。

如果心中當真在意,李世民就不會如此大意,以他的政治智慧,必然明白,他想冊立李恪為新任太子的想法,必將為楊妃母子招來禍患。

楊妃前朝帝女的身份,李恪身上的血統,註定了他這一生都與皇位無緣。

這就是命運。自漢獻帝以後,前朝血脈,就是餘孽,死有餘辜。

李世民一個小小的舉動,說不定也點燃了李恪內心的野心和慾望。

楊妃多年身處後宮,謹小慎微,小心度日。在李恪長大成一個出色的皇子,自己也接受了出京就封、為人臣子的人生安排。

人生就會這樣按部就班走下去。一身才華,就此掩藏,也無所謂了。

但是,當希望來臨時,李恪估計也會欣喜若狂。誰不想有大展才華的舞臺呢?

楊妃:這個夾在隋唐兩代中的可憐女人,史書只用了七個字來記錄她

死亡的陰影就此投下。

唐太宗死後,李治繼位。

楊妃的平靜歲月,再起波瀾。

唐高宗剛剛繼位的那幾年,大權掌握在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派中。長孫無忌終於逮到機會,在高陽公主的謀反案中刻意陷害李恪,李恪被殺。

李恪在刑場上詛咒長孫無忌,必遭報應。

沒等幾年,武則天上位,長孫無忌也被背上了謀反的罪名。

楊妃的二兒子,受此牽連,也被削去王爵,發配流放。

楊妃的結局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她就此消失在幽深的後宮中。

楊妃這一生,都被命運和時代裹挾這往前走。前半生,是不得寵的公主;後半生,是身份尷尬的妃子。尷尬的出身,令她面對兒子的時候,感到愧疚。

楊妃沒有左右騰挪去抗爭的空間,能夠活著就不錯了!她這一生,過得包容,順從和平凡,可惜還是敗給了命運。

世人感嘆吳王李恪的人生遭遇,對他充滿了同情。在史官的筆下,這位悲情皇子的生平中,寫下了一筆:“恪母,隋煬帝女也”。

七個字,成了她全部被人隱沒的人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