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該怎麼修?

南懷瑾老師: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該怎麼修?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該怎麼修?

本文摘錄自 《金剛經說什麼》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這就是我們上一次講的佈施,也是內在的用功。大致上佈施分內佈施、外佈施。我們中國禪宗後來流行一句話──放下,這個話就是佈施,一切丟開。人生最難的就是丟開,真丟開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內佈施。做到了內佈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這裡佛告訴須菩提內佈施的法門,複次,白話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訴你。

佛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怎麼修?“菩薩於法,應無所住”,就是這一句話。

此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如果你此心隨時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經錯了,因為你住在空上;如說此心住在光明上,或住在氣脈上,都錯了,因為那不是無所住。

“應無所住,行於佈施”,什麼叫修行?念念皆空,隨時丟,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沒有了,心中不存。連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壞事當然不會去做了,處處行於佈施,隨時隨地無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評你,罵你兩句,你氣得三天都睡不著覺,那你早住在那個氣上。今天有一個人瞪你一眼,害你夜裡失眠,你早住在人家那個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無所住,我們看這一邊,那一邊就如夢一樣過去了,沒有了;回頭看另一邊,這一邊做夢一樣就過去了。但是我們做不到無所住,我們永遠放不下,小狗沒有喂啦!老爺沒有回來啦……這一切都不要去管它,“無所住,行於佈施”,佈施就是統統放下。下面告訴我們所謂不住色的佈施。

什麼是色?色法在佛學裡,分為有表色、無表色、極微色、極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黃、赤、白、黑,以及長、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來的。就連我們地、水、火、風,物質世界的東西,包括我們肉體,都可以表示出來。

“無表色”是屬於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沒有辦法表示。譬如說,我們大家都曉得原子能,那個能是什麼東西?老實講,除了正式學物理、科學的以外,一般人並不清楚。能的本身是空的,因為空,它的能力無比得大,甚至最後在科學儀器上都看不出來,只知道是這麼一個東西,但卻是無法表達的,稱為無表色。

“極微色”,等於現在講原子、核子,微小到幾乎看不見的程度,經由科學儀器還可以看得出來,故稱為極微色。

“極迥色”,遠大的很,延伸到銀河系統那一邊的,包括了整個宇宙中間的這一些東西,稱之為極迥色。

這些就是色法,簡單地說,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所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佈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佈施。學佛的人幫助人、救助人,應該不覺得有對象,有對象的觀念要丟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佈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報,並不是學佛的大福報。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別,《金剛經》專講福德,重點在福德,不在功德。什麼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報,所謂智慧的成就,指的並不是普通的知識。

再說我們在身上做功夫,閉著眼睛坐在那裡,心裡唸佛也好、參禪也好、唸咒子也好,都在那裡住色佈施。嘴裡說要放下,放下,結果什麼都放不下,兩個腿在那裡發麻,受不了。為什麼兩腿發麻受不了?因為他住在色法上,念頭住在色身上。如果念頭不住在色身上,感覺就可以空掉,感覺空了,兩腿兩腳發麻你也不會感覺了。所以一切眾生都在住色修持,而菩薩所謂“不住色佈施”,是不住於這個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身體也放下。

“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有些同學們,用功好一點時,聽到唸佛唸咒的聲音,然後自己覺得得道了,最後道沒有得,得了個神經。真的,好幾個就是那麼就走了,走到陰國去了,因為他不懂不住聲的道理。有些人打坐,在座好多同學都有經驗,坐得好的時候,突然一陣檀香味來了,其實並無檀香味,可是他的確聞到了。香味那裡來的?是你內在定境到了極點,人體內部清淨光明就會發出香味來。實際上每個人都不臭的,真的健康的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像《西遊記》上說的,一聞就知道這裡有人味,妖怪非要吃不可了。也像我們到豬欄一聞,就知道那裡有豬味,狗窩裡一聞,就知道那裡有狗味。那些神仙到我們這個樓上一聞,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這個經驗我也有過,在高山頂上住了三年,一下來離都市還有五六裡,就受不了那個人味了。其實我也是人啊!只因為在那個山頂,四顧無人的地方住慣了,下來以後覺得人味撲鼻,受不了,要隔很久很久才能習慣。學醫學的就曉得,人體內部並不髒,但是身體內部的東西,一接觸到外面的空氣,與細菌一碰,馬上就有味道了。當我們坐得好,內部發出一種香的時候,如果自認功德無量,聞到菩薩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對!要應無所住,趕快放下。

“香味觸”這個觸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友,真坐得好的時候,不願下坐。你們初學的兩腿發麻難過,坐得好的人,功夫夠了,兩個腿發舒服快樂,快樂得你決不願意把腿放下來。這叫菩薩內觸妙樂,身體內在奇妙的接觸到從未有過的快樂。菩薩的戒律,不準入這種定,因為耽著這種禪定,就不肯去度眾生了!誰都願意享受內觸妙樂,哪個人還願意跑來站在這裡講課啊!所以說,菩薩境界是內觸妙樂,觸是身體的感受,但是一個真正學大乘佛法的人,是不應該住於內觸妙樂的境界,是要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法”是意識境界,是屬於觀念、思想、精神方面。如果你心裡還有個空空洞洞清清淨淨,就已經落在法上。所以說,把身體外面的一切丟完空完了,再把意識方面的也丟下了,這才叫做學佛,也就是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佛說要這個樣子才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