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南懷瑾的教子觀與中國傳統的教子觀一脈相承,是一種真正從做人、成人著手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談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智慧的精髓,旨在讓孩子先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南懷瑾的教子觀與中國傳統的教子觀一脈相承,是一種真正從做人、成人著手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談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智慧的精髓,旨在讓孩子先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2

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升官發財、做什麼大事業、讀什麼名牌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3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儘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瞭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導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我簡單明瞭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瞭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南懷瑾的教子觀與中國傳統的教子觀一脈相承,是一種真正從做人、成人著手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談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智慧的精髓,旨在讓孩子先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2

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升官發財、做什麼大事業、讀什麼名牌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3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儘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瞭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導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我簡單明瞭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瞭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4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害孩子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地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偉大,就在要改變人的缺陷,而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5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兒童開始讀書是一件事,但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南懷瑾的教子觀與中國傳統的教子觀一脈相承,是一種真正從做人、成人著手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談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智慧的精髓,旨在讓孩子先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2

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升官發財、做什麼大事業、讀什麼名牌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3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儘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瞭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導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我簡單明瞭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瞭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4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害孩子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地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偉大,就在要改變人的缺陷,而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5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兒童開始讀書是一件事,但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6

千萬不可溺愛,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古代的孩子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來當學徒,絕沒有像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這樣溺愛。……一個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飯吃,不要做壞事,出來做什麼事業是他的本事與命運。

7

教育要從胎教開始

傳統上,中國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從懷胎就開始教育了,都有規定的,夫妻分房,然後家裡掛的畫、用的東西都要改變,胎兒會知道。孩子生出來後,要靠家教,而不是靠學校的。

《禮記》裡早有記載,依照中國上古的道理,女性一懷胎,習慣就要改,看的書也不同了。其實胎兒在孃胎裡三個月,已經知道了,五六個月以後,父母吵架等種種行為,好事、壞事,他都清楚知道,這是知性,意識已經成長,不過他出生就忘記了,可是那個影響染汙得很深。

所以中國文化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父母兩個的意見,一切言談、行為,不斷地影響孩子,這種影響就是教育。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南懷瑾的教子觀與中國傳統的教子觀一脈相承,是一種真正從做人、成人著手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談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智慧的精髓,旨在讓孩子先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2

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升官發財、做什麼大事業、讀什麼名牌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3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儘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瞭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導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我簡單明瞭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瞭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4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害孩子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地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偉大,就在要改變人的缺陷,而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5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兒童開始讀書是一件事,但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6

千萬不可溺愛,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古代的孩子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來當學徒,絕沒有像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這樣溺愛。……一個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飯吃,不要做壞事,出來做什麼事業是他的本事與命運。

7

教育要從胎教開始

傳統上,中國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從懷胎就開始教育了,都有規定的,夫妻分房,然後家裡掛的畫、用的東西都要改變,胎兒會知道。孩子生出來後,要靠家教,而不是靠學校的。

《禮記》裡早有記載,依照中國上古的道理,女性一懷胎,習慣就要改,看的書也不同了。其實胎兒在孃胎裡三個月,已經知道了,五六個月以後,父母吵架等種種行為,好事、壞事,他都清楚知道,這是知性,意識已經成長,不過他出生就忘記了,可是那個影響染汙得很深。

所以中國文化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父母兩個的意見,一切言談、行為,不斷地影響孩子,這種影響就是教育。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8

一定要讓孩子背經典

一般人不懂,這是中國人已喪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說,西方人也忘記了。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高聲朗誦,有什麼道理呢?

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鬆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

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背書非專一、安定不能背起來。小孩子背東西是不痛苦,是很快樂的。因為專一唱歌、專一背書,腦筋就更寧定。思想行為都要變的。這個就要講到腦波的問題,是使腦神經專一思維,專一思維,就寧定,使身體生理機能改變,健康起來。腦子變健康,

那麼思想行為也變健康了。背書有很多很多好處的,現在一般醫學,尤其腦科醫學,還沒有作詳細研究。關於腦科醫學這點也不是專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誦的作用可增加一個人的智力、記憶力、思考能力,使頭腦就更細膩、更精詳。

"

南懷瑾 (1918年-2012年),浙江溫州樂清人,學者,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實業家。溫家寶在唁電中說:“先生一生為弘揚中華文化不遺餘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學術事業在中華大地繼續傳承。”

南懷瑾的教育觀念,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南懷瑾的教子觀與中國傳統的教子觀一脈相承,是一種真正從做人、成人著手來培養孩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再談建功立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智慧的精髓,旨在讓孩子先立君子之德,再談丈夫之業。

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2

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升官發財、做什麼大事業、讀什麼名牌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3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儘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瞭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導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我簡單明瞭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瞭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4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害孩子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地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偉大,就在要改變人的缺陷,而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5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兒童開始讀書是一件事,但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6

千萬不可溺愛,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古代的孩子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來當學徒,絕沒有像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這樣溺愛。……一個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飯吃,不要做壞事,出來做什麼事業是他的本事與命運。

7

教育要從胎教開始

傳統上,中國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從懷胎就開始教育了,都有規定的,夫妻分房,然後家裡掛的畫、用的東西都要改變,胎兒會知道。孩子生出來後,要靠家教,而不是靠學校的。

《禮記》裡早有記載,依照中國上古的道理,女性一懷胎,習慣就要改,看的書也不同了。其實胎兒在孃胎裡三個月,已經知道了,五六個月以後,父母吵架等種種行為,好事、壞事,他都清楚知道,這是知性,意識已經成長,不過他出生就忘記了,可是那個影響染汙得很深。

所以中國文化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父母兩個的意見,一切言談、行為,不斷地影響孩子,這種影響就是教育。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8

一定要讓孩子背經典

一般人不懂,這是中國人已喪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說,西方人也忘記了。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高聲朗誦,有什麼道理呢?

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鬆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

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背書非專一、安定不能背起來。小孩子背東西是不痛苦,是很快樂的。因為專一唱歌、專一背書,腦筋就更寧定。思想行為都要變的。這個就要講到腦波的問題,是使腦神經專一思維,專一思維,就寧定,使身體生理機能改變,健康起來。腦子變健康,

那麼思想行為也變健康了。背書有很多很多好處的,現在一般醫學,尤其腦科醫學,還沒有作詳細研究。關於腦科醫學這點也不是專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誦的作用可增加一個人的智力、記憶力、思考能力,使頭腦就更細膩、更精詳。

南懷瑾老師教子十大智慧

9

教育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可太過

現在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聰明,便高興得很,拼命去培養。實際上,教育孩子和種一棵好花一樣,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澆水過勤,反而害了這個好花苗。

不要把孩子弄壞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使用過度了,可能很快就有問題了,而且長大不一定聰明,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那樣就壞了。由此我們也要懂得教育的問題,孩子又聰明又能幹,功課樣樣好,注意!不一定好。尤其老師和父母一寵,前途就斷送了。你看歷史上的人物,失敗的英雄都很聰明,文的武的樣樣好,因為太聰明,遭遇太好,寵壞了,結果都變成失敗英雄。

10

尊重孩子的愛好,支持並培養

我們中國人過去讀書,的確有大部分人還保持了傳統的作風。這一傳統的作風,類似於現代大學中最新的教育,或者西方最新的小學教育,所謂注重“性向教育”,就是依照個性的趨向,就個人所愛好的,加以培養教育,不必勉強。

一個喜歡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學文學,是做不到的。有許多孩子,自小喜歡玩破錶、拆玩具,作父母的一定責罰他不該破壞東西。在教育家的眼光中,這孩子是有機械的天才,應該在這方面培養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