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斷奶仔豬綜合徵的發病機理與防治措施

母乳餵養 飼料 畜牧業 腹瀉 搜豬網 2017-07-05

在現代化養豬生產中,各地已廣泛採用早期斷奶(≤4周齡)技術。仔豬早期斷奶,可增加豬年產胎次,提高母豬生產力和欄舍利用率,同時可以彌補仔豬的生長營養需要。但是過早斷奶又會因仔豬消化能力和抗逆能力差,造成食慾差、消化不良、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下痢、精神狀況以及外貌表現不佳等所謂"仔豬早期斷奶綜合徵"。為此,既能順利保證仔豬早期斷奶,又能克服其種種弊端,是當代養豬科學與動物營養學所關注的問題。

1 仔豬早期斷奶綜合徵的病因與發病機理

1.1 斷奶應激早期斷奶是一種強烈的應激因素,主要表現為心理應激(母仔分離)、營養應激(從母乳轉向飼料)、環境應激(從分娩欄到育成欄)、溫度應激(豬舍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斷奶並窩後的爭奪撕咬應激等方面。Funderburke等(1990)曾研究了心理、營養、環境等三種應激對28日齡斷奶仔豬生理生化和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斷奶營養應激是主要的,表現為血糖、胰島素、生長激素、肝糖原降低,而胃內pH值、氫化可的鬆、遊離脂肪酸水平升高,其結果在臨床上表現為仔豬生長緩慢、採食量少、飼料利用率降低、消化不良、腹瀉及精神狀況差等。

1.2 免疫反應抑制母豬初乳中乳蛋白含量高達7%,佔幹物質的34%,而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新生仔豬腸壁通透性很好,可完整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從而獲得被動免疫。而在常乳中球蛋白含最僅0.5%,仔豬主要依靠主動免疫。Degregorio(1992)報道,仔豬免疫能力不斷髮育,但直到4周齡甚至更久才真正擁有自身的免疫能力。Kelley等(1980)的研究表明,斷奶應激可降低循環抗體水平,抑制細胞免疫能力,引起仔豬抗病力差,容易拉稀和生病等。

1.3 消化酶活性降低 Lindemann等(1986)、Owsleg等(1986)和Cera等(1990)報道,早期斷奶對消化酶活性增長趨勢有影響。試驗表明,在仔豬0~4周齡期間,隨著周齡增長,仔豬胃、腸、胰中消化酶活性幾乎成倍增長,但4周齡斷奶後1周內的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這說明早期斷奶所引起的胃腸消化酶活性降低,很可能是由於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環節受到了影響。

1.4 消化生理功能不健全,不能適應植物蛋白的消化仔豬早期斷奶前後營養源截然不同,所需的消化酶譜差異很大,斷奶前所需的母乳,其中以乳糖、乳脂和乳蛋白為主,呈液體狀,易於消化;斷奶後所食的飼料則以澱粉、植物蛋白為主,呈固體狀,相對不易消化,Inborr等(1989)研究指出,早期斷奶後仔豬從母乳轉食幹飼料,澱粉酶、胃蛋白酶活性等都表現不足,從而影響了對飼料的消化。古郡浩(1980)認為,仔豬要到5周齡以後對酪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消化能力的差異基本消失,在斷奶到5周齡之間對植物蛋白消化率較差。吳世林等(1993)和Wahlstrom等(1985)報通,在仔豬飼料中如植物蛋白來源比例太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