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幽默

莫言 猴子 文學 諾貝爾文學獎 第一讀者 2017-06-18

莫言的幽默

當得知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後,各路記者蜂擁而至,採訪莫言。此時的莫言,再也由不得他“不言”(他奉行少說話原則)了,他必須“言”(回答記者們的提問)。事實又一次證明,他是假莫言(不多說話),他乃真善言(幽默風趣)也!

答非所問顯真誠

當莫言沉穩、大氣、得當地回答完記者們的一個個嚴肅問題後,突然,有個記者問道:“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大獎,目前對您來講意味著什麼?”

莫言毫不猶豫,迅即答曰:“意味著我要接待你們呀!”

此言惹得所有在場的人哈哈大笑。

這不禁讓我們記起了當年他的《蛙》獲得茅盾文學獎時,有記者問他:“這個獎給您帶來了什麼?”莫言出人意料地答道:“這個獎給我帶來了數百條祝賀短信。”

我們發現,當記者們提問一些關於他個人榮譽、地位、利益等問題時,莫言總是幽默應答,調侃味十足。

巧用比喻化尷尬

有些記者是一貫喜歡窮追猛問的,一番“正規的問題”問過後,冷不丁冒出一個外國模樣的記者問道:“您獲得如此大獎,您個人好像很平靜,而您的家人卻異常高興,為什麼呢?”

莫言把眼睛一閃,腦袋一仰,迅速回答道:“這位記者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但您沒有看出來嗎?我是家裡的大猴子,他們是小猴子,小猴子看見大猴子有東西總是興奮不已的。”聽者頓時大笑起來。

把自己比成大猴子,把家人比成小猴子,本是一個尷尬的問題,卻被莫言巧妙地使用比喻輕鬆化解了。

這又讓我們記起,有一次莫言從日本北海道歸來,有記者問他為何喜歡北海道。莫言先是平淡地說道:“我對北海道的嚮往,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溫泉的嚮往。那裡的溫泉,我以前在電視上看過很多次。有很多猴子在裡面泡了以後,皮毛油亮,面色紅潤,我就非常羨慕它們。”他停頓一會兒,大家以為他說完了,正感沒勁、有些尷尬時,他突然又補充道:“我泡一年溫泉可出兩部長篇小說,比起猴子的收穫也不差。”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

此類比喻還有不少。如籤售新作《生死疲勞》時,有人問他:“您說您的《四十一炮》是‘黑色老樹上抽出的綠枝’,那現在您怎麼評價這部新長篇小說呢?”莫言風趣地答道:“《生死疲勞》是黑色老樹上又抽出的一枝新枝。”在回答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關於不走精緻路線,而走狂野路線時,莫言詼諧調侃道:“當這個世界所有的鳥都變成鳳凰的時候,是多麼的單調啊,所以我們要有鳳凰,要有孔雀,更要有麻雀,那才好看,當然我是烏鴉……”

低調謙遜破神祕

獲諾獎後,有記者問莫言:“目前您最想幹什麼?”他回答說:“儘快從喧囂中走出來,你們也是一樣,該幹嗎幹嗎。”

有記者問他是否會選擇出國定居時,他當即大聲道:“我連高密都不想離開!”

獲諾獎後,他的故鄉山東高密積極籌建莫言文學館,他則呼籲說:“只因高密名人少,故把莫言捧上天。”他還在記者見面會上坦言,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如果不幸引起,希望大家儘快忘掉。”他甚至還說:“我很好,不吵不鬧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別人知道。”

當記者問他“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帶有怎樣的特徵”時,他則急切地答道:“得了獎之後要用10分鐘忘掉它。即使10分鐘忘不掉,也不能超過10天。”

有個記者問他:“您對人類精神的貢獻在什麼地方?”他自我挪揄道:“我對人類精神毫無貢獻。我的貢獻就是打破了作家的神祕感。大家看看,我這麼一個熊樣的人,竟然被說成‘中國著名作家’,對作家的神祕感和崇敬感,是不是頓時就會煙消雲散呢?”

這真是最是“莫言”真善言,文字獨特,言談亦出色!(來源丨老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