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沅:月琴為什麼從四根弦變成一根弦?

民族樂器 月琴 樂器 戲曲 京劇道場 2017-05-26

徐蘭沅:月琴為什麼從四根弦變成一根弦?

徐蘭沅先生

月琴在皮黃戲裡是一件重要的樂器,就在過去也是如此。老生、花臉的唱腔如果伴奏上缺少了它那會是美中不足的。老戲裡有些地方還用它獨奏,如《空城計》裡諸葛亮在城頭撫琴,那隻“琴歌”就用它獨奏,還有些戲裡的“山歌”也用它與南弦子齊奏。它的音色是優美而清脆,彈得好真如珠落玉盤,清麗動人。

從前的舞臺上用它,是用四根弦(它本身也應該是四根弦):兩根老弦,兩根二絃。京劇的文場向來被稱為“九根弦”,即是胡琴兩根,月琴四根,南弦子三根,共為九根弦。月琴發展到今天為什麼減去了兩根弦哩?有這樣一段原因:譚鑫培先生那時常說:“我京劇舞臺上向來是九根弦的,不知是誰給去掉了兩根”,其實就是他的琴師,名胡琴家梅雨田先生給去掉的。有一次梅雨田先生在舞臺上拉琴,覺得月琴彈得亂,攪得他很厲害,他就回過頭來對彈月琴的先生說:“怎麼彈的,你怎麼彈得象小孩的琴車似的”(琴車,當年北京小孩的一種玩具,小孩拉著當街跑,小車裡面會發出叮叮噹噹的不規則的琴聲),彈月琴的被問得啞口無言。梅又說:“減去兩根弦吧!”。後來彈月琴的就去掉了兩根弦。跟梅同代的孫佐臣先生也主張去掉兩根弦。去了兩根弦後琴音是比較乾淨,因此後人也就沿襲下來了。

月琴的定音,兩條弦是純四度的關係,外弦定小工的六字(D調的5音),裡弦定尺字(D調2音),由於這樣定弦,因此外弦用得多,而裡弦僅是在二黃裡用上一個矮“工”字(3音)。這是以前的月琴絃的音高。後來又為什麼降下三度來哩?又有這樣一段插話。

約在清光緒二十年左右的時候,有一位彈南弦子的老先生,姓多(名記不清了),小名叫石頭,人皆稱其為多石頭,對皮黃音樂修養很高。有一次在舞臺上伴奏,瞧見他鄰座彈月琴的先生一齣戲換了好幾根弦。原因是外弦定“六”字,弦繃得太緊,故而易折。他便很幽默地回過頭來對彈月琴的說:“你一天能掙多少錢?”彈月琴的便很老實的說“五百多錢。”多又說:“五百多錢也不夠買弦呀!來來,我來教你一個法子,你將弦低下兩個字定,將指法換一換就行了。”就由這位多先生說了以後,一直到現在月琴的“定弦”都是定小工的“工”字為外弦。裡弦根本也不用了,事實上由“兩條弦”又變成了“一條弦”。

現在有人將外弦定“工”音,彈的手法稱為“凡字調”,不知何故?原來外弦定“六”字,彈時以它為“合”是“小工調”。外弦的音高由“六”字降到“工”,彈的指法應稱“六字調”才對(不是指的音高,而是手法)。

月琴的用弦最好是老弦與二絃,有些人完全用老弦,我想這是不太合理的,應該改過來。

《徐蘭沅操琴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