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樸素的匠人精神

民族樂器 嗩吶 樂器 吳天明 秋刀魚說電影 秋刀魚說電影 2017-09-27

《百鳥朝鳳》是由吳天明指導,陶澤如,李岷城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與2016年在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了 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心懷熱血。影片表現了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新老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影片突出表現了老一輩藝術家對民族文化嗩吶藝術的傳承和捍衛。

《百鳥朝鳳》——樸素的匠人精神

《百鳥朝鳳》——樸素的匠人精神

《百鳥朝鳳》——樸素的匠人精神

影片中,焦三爺作為一個嗩吶藝術的傳承人,表面上他是一個嚴肅古板的莊稼人,其實是一個心懷熱血,德高望重的藝術家。由於時代的發展,嗩吶藝術不再受大家的關注,有失傳的可能性,在此期間有很多人質疑並放棄了嗩吶,甚至紛紛轉行,不再以嗩吶謀生。認為這種民族藝術比不上當時傳入的西洋樂器。焦三爺嚴格要求徒弟遊天鳴,天鳴從小練功就很刻苦,為人寬厚,曲子也是吹的很厲害,後來被選為嗩吶藝術的傳承人,接師父的班,並將“百鳥朝鳳”這首曲子傳給了他。

嗩吶在吹奏上很講究,不但是一種樂器那麼簡單。嗩吶的特別體現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嗩吶藝術代表了這一時代,傳統樂器的命運,在瀕臨調零之時,有一群極少數的人堅定自己的信仰,併為之堅持。就像最後一場戲,在無雙鎮有人結婚,請了西洋樂器,為了證明傳統樂器嗩吶的魅力所在,焦三爺在最後吹了一曲“百鳥朝鳳”,他本來就身體不佳,結果在吹完最後一場時,當場倒地,咳出了血...

這是一代傳統藝術家的堅守和捍衛。在拍攝影片時,導演吳天明要求演員和主創到組後深入生活,研討劇本,他堅持與劇組同住在條件簡陋的招待所,吃同樣的飯菜,不搞特殊化。要求演員們一到劇組就穿上角色的服裝,到麥田學割麥,跟嗩吶指導學吹嗩吶,在陽光下晒黑皮膚,一舉手一投足要像自己扮演的角色。吳天明邀請著名作曲家張大龍深入採風,選取陝西音樂素材,創作了一首全新的“陝西版”《百鳥朝鳳》。從影片到導演再到演員,他們都有一種匠人精神,專注切認真,是一首唱給自己的“百鳥朝鳳”。

嗩吶藝術極具地域和民族特色,在影片中這種文化形式的流傳至今體現的不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一代人的文化靈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