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一種民俗文化的流傳,離不開人們的傳承與堅守,在傳承與堅守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磨難,使得傳承與堅守之路充滿了艱辛。嗩吶匠,傳承的是吹嗩吶的技藝,堅守的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精神和信念,尤其在《百鳥朝鳳》所設置的嗩吶關乎人們婚喪嫁娶的背景下,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以徒弟遊天鳴的視角,展現了兩代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整體來看,影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嗩吶技藝的傳承,後半部分講嗩吶匠的堅守,但兩部分並非割離開來,而是相互交融,傳承中有堅守,堅守中有傳承,共同構成了嗩吶匠的匠人精神。

焦三爺,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將嗩吶匠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技藝高超,是無雙鎮嗩吶的領頭人物;他熱愛嗩吶,視嗩吶如命;他認真,從不懈怠一次活兒;他嚴格,對徒弟要求很高;他有原則,從不因錢財而壞了嗩吶的規矩;他有匠人的良心,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他身上,兼具藝術家、領路人及捍衛者的品格。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一種民俗文化的流傳,離不開人們的傳承與堅守,在傳承與堅守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磨難,使得傳承與堅守之路充滿了艱辛。嗩吶匠,傳承的是吹嗩吶的技藝,堅守的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精神和信念,尤其在《百鳥朝鳳》所設置的嗩吶關乎人們婚喪嫁娶的背景下,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以徒弟遊天鳴的視角,展現了兩代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整體來看,影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嗩吶技藝的傳承,後半部分講嗩吶匠的堅守,但兩部分並非割離開來,而是相互交融,傳承中有堅守,堅守中有傳承,共同構成了嗩吶匠的匠人精神。

焦三爺,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將嗩吶匠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技藝高超,是無雙鎮嗩吶的領頭人物;他熱愛嗩吶,視嗩吶如命;他認真,從不懈怠一次活兒;他嚴格,對徒弟要求很高;他有原則,從不因錢財而壞了嗩吶的規矩;他有匠人的良心,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他身上,兼具藝術家、領路人及捍衛者的品格。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遊天鳴拜師學藝並繼承焦三爺衣缽成為班主的故事。很顯然,這是一個嗩吶匠的成長故事,同時也是兩代嗩吶匠的傳承儀式,看起來有點枯燥乏味,卻是成為匠人的必經之路。

遊天鳴天分並不高,學什麼都要比師弟藍玉慢半拍,藍玉早已跟著師父師兄們出去見世面了,可遊天鳴卻還在沒日沒夜地練習用蘆葦杆吸水。但他身上有種難能可貴的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就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練習嗩吶技藝;跟師父一起出活時,別人都一副輕鬆玩樂的模樣,只有他雙眼緊盯著焦三爺吹嗩吶;著火時,他記著師父說過的“嗩吶離口不離手”,最先將嗩吶救出來。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一種民俗文化的流傳,離不開人們的傳承與堅守,在傳承與堅守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磨難,使得傳承與堅守之路充滿了艱辛。嗩吶匠,傳承的是吹嗩吶的技藝,堅守的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精神和信念,尤其在《百鳥朝鳳》所設置的嗩吶關乎人們婚喪嫁娶的背景下,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以徒弟遊天鳴的視角,展現了兩代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整體來看,影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嗩吶技藝的傳承,後半部分講嗩吶匠的堅守,但兩部分並非割離開來,而是相互交融,傳承中有堅守,堅守中有傳承,共同構成了嗩吶匠的匠人精神。

焦三爺,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將嗩吶匠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技藝高超,是無雙鎮嗩吶的領頭人物;他熱愛嗩吶,視嗩吶如命;他認真,從不懈怠一次活兒;他嚴格,對徒弟要求很高;他有原則,從不因錢財而壞了嗩吶的規矩;他有匠人的良心,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他身上,兼具藝術家、領路人及捍衛者的品格。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遊天鳴拜師學藝並繼承焦三爺衣缽成為班主的故事。很顯然,這是一個嗩吶匠的成長故事,同時也是兩代嗩吶匠的傳承儀式,看起來有點枯燥乏味,卻是成為匠人的必經之路。

遊天鳴天分並不高,學什麼都要比師弟藍玉慢半拍,藍玉早已跟著師父師兄們出去見世面了,可遊天鳴卻還在沒日沒夜地練習用蘆葦杆吸水。但他身上有種難能可貴的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就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練習嗩吶技藝;跟師父一起出活時,別人都一副輕鬆玩樂的模樣,只有他雙眼緊盯著焦三爺吹嗩吶;著火時,他記著師父說過的“嗩吶離口不離手”,最先將嗩吶救出來。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遊天鳴身上的這種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歸根結底,就是匠人精神的核心所在。踏實穩重,可以使技藝持續精進而不驕不躁,專注地將技藝練到骨子裡,而堅韌守信則可以在困境中堅守,不輕言放棄,是領導一門技藝的必備品質。也正因為遊天鳴身上的這種匠人精神,焦三爺才決心將衣缽傳給他。

影片後半部分,講述了在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城鎮化的發展下,嗩吶逐漸沒落,焦三爺師徒二人始終堅守嗩吶藝術的故事。相比前半部分古樸的鄉土氣息,這部分開始出現一些新時代的元素,洋樂隊、打扮時髦的少年、高樓林立的城市、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在這些元素的襯托下,嗩吶成為一種落後的象徵,被人們乃至嗩吶匠們自己所摒棄。

嗩吶的逝去已不可避免,唯有嗩吶的傳承者焦三爺和繼承者遊天鳴,還在堅守著對嗩吶的誓言,努力挽救嗩吶逝去這一現狀。當師兄們紛紛放下嗩吶打算去城市打工,只有遊天鳴還在家裡等著接嗩吶的活兒;有活了,遊天鳴的班子卻拉不成,焦三爺挨家挨戶去徒弟們的家敲門;遊天鳴因病吹不了百鳥朝鳳,早已隱退的焦三爺拖著病體親自上陣。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一種民俗文化的流傳,離不開人們的傳承與堅守,在傳承與堅守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磨難,使得傳承與堅守之路充滿了艱辛。嗩吶匠,傳承的是吹嗩吶的技藝,堅守的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精神和信念,尤其在《百鳥朝鳳》所設置的嗩吶關乎人們婚喪嫁娶的背景下,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以徒弟遊天鳴的視角,展現了兩代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整體來看,影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嗩吶技藝的傳承,後半部分講嗩吶匠的堅守,但兩部分並非割離開來,而是相互交融,傳承中有堅守,堅守中有傳承,共同構成了嗩吶匠的匠人精神。

焦三爺,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將嗩吶匠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技藝高超,是無雙鎮嗩吶的領頭人物;他熱愛嗩吶,視嗩吶如命;他認真,從不懈怠一次活兒;他嚴格,對徒弟要求很高;他有原則,從不因錢財而壞了嗩吶的規矩;他有匠人的良心,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他身上,兼具藝術家、領路人及捍衛者的品格。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遊天鳴拜師學藝並繼承焦三爺衣缽成為班主的故事。很顯然,這是一個嗩吶匠的成長故事,同時也是兩代嗩吶匠的傳承儀式,看起來有點枯燥乏味,卻是成為匠人的必經之路。

遊天鳴天分並不高,學什麼都要比師弟藍玉慢半拍,藍玉早已跟著師父師兄們出去見世面了,可遊天鳴卻還在沒日沒夜地練習用蘆葦杆吸水。但他身上有種難能可貴的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就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練習嗩吶技藝;跟師父一起出活時,別人都一副輕鬆玩樂的模樣,只有他雙眼緊盯著焦三爺吹嗩吶;著火時,他記著師父說過的“嗩吶離口不離手”,最先將嗩吶救出來。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遊天鳴身上的這種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歸根結底,就是匠人精神的核心所在。踏實穩重,可以使技藝持續精進而不驕不躁,專注地將技藝練到骨子裡,而堅韌守信則可以在困境中堅守,不輕言放棄,是領導一門技藝的必備品質。也正因為遊天鳴身上的這種匠人精神,焦三爺才決心將衣缽傳給他。

影片後半部分,講述了在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城鎮化的發展下,嗩吶逐漸沒落,焦三爺師徒二人始終堅守嗩吶藝術的故事。相比前半部分古樸的鄉土氣息,這部分開始出現一些新時代的元素,洋樂隊、打扮時髦的少年、高樓林立的城市、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在這些元素的襯托下,嗩吶成為一種落後的象徵,被人們乃至嗩吶匠們自己所摒棄。

嗩吶的逝去已不可避免,唯有嗩吶的傳承者焦三爺和繼承者遊天鳴,還在堅守著對嗩吶的誓言,努力挽救嗩吶逝去這一現狀。當師兄們紛紛放下嗩吶打算去城市打工,只有遊天鳴還在家裡等著接嗩吶的活兒;有活了,遊天鳴的班子卻拉不成,焦三爺挨家挨戶去徒弟們的家敲門;遊天鳴因病吹不了百鳥朝鳳,早已隱退的焦三爺拖著病體親自上陣。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這些努力對於嗩吶逝去的大趨勢而言,猶如杯水車薪,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正因為這樣,焦三爺和遊天鳴的堅守就顯得十分可貴,甚至有些英雄主義,尤其是焦三爺最後因吹百鳥朝鳳而吐血的場景,更帶了幾分悲壯色彩,意指一代嗩吶王的壯烈謝幕和嗩吶時代終結的開始。

影片最後,嗩吶有了兩個歸處,一個是被拍成影像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另一個是淪為乞討者用來討飯的工具。這樣的結局無疑是十分符合現實的,曾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嗩吶,最終被人們遺忘在時代的洪流中,只剩下影像和少數的人還記得它曾經的模樣。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一種民俗文化的流傳,離不開人們的傳承與堅守,在傳承與堅守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磨難,使得傳承與堅守之路充滿了艱辛。嗩吶匠,傳承的是吹嗩吶的技藝,堅守的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精神和信念,尤其在《百鳥朝鳳》所設置的嗩吶關乎人們婚喪嫁娶的背景下,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以徒弟遊天鳴的視角,展現了兩代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整體來看,影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嗩吶技藝的傳承,後半部分講嗩吶匠的堅守,但兩部分並非割離開來,而是相互交融,傳承中有堅守,堅守中有傳承,共同構成了嗩吶匠的匠人精神。

焦三爺,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將嗩吶匠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技藝高超,是無雙鎮嗩吶的領頭人物;他熱愛嗩吶,視嗩吶如命;他認真,從不懈怠一次活兒;他嚴格,對徒弟要求很高;他有原則,從不因錢財而壞了嗩吶的規矩;他有匠人的良心,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他身上,兼具藝術家、領路人及捍衛者的品格。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遊天鳴拜師學藝並繼承焦三爺衣缽成為班主的故事。很顯然,這是一個嗩吶匠的成長故事,同時也是兩代嗩吶匠的傳承儀式,看起來有點枯燥乏味,卻是成為匠人的必經之路。

遊天鳴天分並不高,學什麼都要比師弟藍玉慢半拍,藍玉早已跟著師父師兄們出去見世面了,可遊天鳴卻還在沒日沒夜地練習用蘆葦杆吸水。但他身上有種難能可貴的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就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練習嗩吶技藝;跟師父一起出活時,別人都一副輕鬆玩樂的模樣,只有他雙眼緊盯著焦三爺吹嗩吶;著火時,他記著師父說過的“嗩吶離口不離手”,最先將嗩吶救出來。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遊天鳴身上的這種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歸根結底,就是匠人精神的核心所在。踏實穩重,可以使技藝持續精進而不驕不躁,專注地將技藝練到骨子裡,而堅韌守信則可以在困境中堅守,不輕言放棄,是領導一門技藝的必備品質。也正因為遊天鳴身上的這種匠人精神,焦三爺才決心將衣缽傳給他。

影片後半部分,講述了在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城鎮化的發展下,嗩吶逐漸沒落,焦三爺師徒二人始終堅守嗩吶藝術的故事。相比前半部分古樸的鄉土氣息,這部分開始出現一些新時代的元素,洋樂隊、打扮時髦的少年、高樓林立的城市、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在這些元素的襯托下,嗩吶成為一種落後的象徵,被人們乃至嗩吶匠們自己所摒棄。

嗩吶的逝去已不可避免,唯有嗩吶的傳承者焦三爺和繼承者遊天鳴,還在堅守著對嗩吶的誓言,努力挽救嗩吶逝去這一現狀。當師兄們紛紛放下嗩吶打算去城市打工,只有遊天鳴還在家裡等著接嗩吶的活兒;有活了,遊天鳴的班子卻拉不成,焦三爺挨家挨戶去徒弟們的家敲門;遊天鳴因病吹不了百鳥朝鳳,早已隱退的焦三爺拖著病體親自上陣。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這些努力對於嗩吶逝去的大趨勢而言,猶如杯水車薪,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正因為這樣,焦三爺和遊天鳴的堅守就顯得十分可貴,甚至有些英雄主義,尤其是焦三爺最後因吹百鳥朝鳳而吐血的場景,更帶了幾分悲壯色彩,意指一代嗩吶王的壯烈謝幕和嗩吶時代終結的開始。

影片最後,嗩吶有了兩個歸處,一個是被拍成影像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另一個是淪為乞討者用來討飯的工具。這樣的結局無疑是十分符合現實的,曾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嗩吶,最終被人們遺忘在時代的洪流中,只剩下影像和少數的人還記得它曾經的模樣。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客觀來講,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一些落後的民俗文化逐漸消逝,例如算命、看風水等迷信活動就因為不符合科學規律而被時代所摒棄,這樣的文化糟粕即使完全消失,我們也毫不心痛,可不能否認的是,許多優秀的民俗文化因為不符合新時代的審美觀、價值觀而逐漸消失,這實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損失。

就拿嗩吶來說,嗩吶在中國有近2000年曆史,因發音高亢洪亮,剛柔並濟,很受廣大群眾喜歡,是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之一。影片《百鳥朝鳳》中提到的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曾是許多嗩吶匠的拿手絕活,因臨摹百鳥和鳴之聲而聞名,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可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吹嗩吶的人越來越少,會吹百鳥朝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現在想聽百鳥朝鳳,可能只有上網搜索錄製的純音樂或上專門的演奏會了。

"

作者 | 一味清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一些兒時司空見慣的民俗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或消逝或變味,曾經佈滿大街小巷的手工藝人不知蹤影,曾經備受推崇的禮儀變得面目全非,曾經盛大的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可從老祖宗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文化,卻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逐漸消逝。

電影《百鳥朝鳳》,就講述了時代變遷中,吹嗩吶這種民俗文化由興轉衰的故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坐落在黃河岸上的無雙鎮,流傳著婚喪嫁娶都要吹嗩吶的習俗,焦家班班主焦三爺是遠近聞名的嗩吶王,備受人們尊敬,可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吹嗩吶的老風俗逐漸被年輕人遺忘和摒棄,最終焦三爺在對藝術的堅守中死去。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導演吳天明,是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曾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首席執行官》等經典影片,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顧長衛等優秀的導演,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自己的傳記。片中焦三爺將嗩吶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徒弟們,以及始終堅守匠心的精神,正是現實中吳天明導演培養第五代導演和一生都保持電影人初心的寫照。也正因為對匠人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吳天明導演才能拍出這部內涵深遠的影片。

影片中,吳天明導演延續了一如既往的寫實風格,展現了黃河岸上深厚的鄉土人文和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同時他不負第四代導演一直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自己對民俗文化的思考和憂慮融入到影片中,對當今民俗文化逐漸消逝的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一種民俗文化的流傳,離不開人們的傳承與堅守,在傳承與堅守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境或磨難,使得傳承與堅守之路充滿了艱辛。嗩吶匠,傳承的是吹嗩吶的技藝,堅守的是從上一輩傳下來的規矩、精神和信念,尤其在《百鳥朝鳳》所設置的嗩吶關乎人們婚喪嫁娶的背景下,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顯得尤為重要。

影片以徒弟遊天鳴的視角,展現了兩代嗩吶匠的傳承與堅守。整體來看,影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嗩吶技藝的傳承,後半部分講嗩吶匠的堅守,但兩部分並非割離開來,而是相互交融,傳承中有堅守,堅守中有傳承,共同構成了嗩吶匠的匠人精神。

焦三爺,作為影片的靈魂人物,將嗩吶匠的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技藝高超,是無雙鎮嗩吶的領頭人物;他熱愛嗩吶,視嗩吶如命;他認真,從不懈怠一次活兒;他嚴格,對徒弟要求很高;他有原則,從不因錢財而壞了嗩吶的規矩;他有匠人的良心,拼盡全力也要將自己的手藝傳給下一代。他身上,兼具藝術家、領路人及捍衛者的品格。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影片前半部分,講述了遊天鳴拜師學藝並繼承焦三爺衣缽成為班主的故事。很顯然,這是一個嗩吶匠的成長故事,同時也是兩代嗩吶匠的傳承儀式,看起來有點枯燥乏味,卻是成為匠人的必經之路。

遊天鳴天分並不高,學什麼都要比師弟藍玉慢半拍,藍玉早已跟著師父師兄們出去見世面了,可遊天鳴卻還在沒日沒夜地練習用蘆葦杆吸水。但他身上有種難能可貴的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他知道自己天分不高,就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練習嗩吶技藝;跟師父一起出活時,別人都一副輕鬆玩樂的模樣,只有他雙眼緊盯著焦三爺吹嗩吶;著火時,他記著師父說過的“嗩吶離口不離手”,最先將嗩吶救出來。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遊天鳴身上的這種踏實穩重和堅韌守信,歸根結底,就是匠人精神的核心所在。踏實穩重,可以使技藝持續精進而不驕不躁,專注地將技藝練到骨子裡,而堅韌守信則可以在困境中堅守,不輕言放棄,是領導一門技藝的必備品質。也正因為遊天鳴身上的這種匠人精神,焦三爺才決心將衣缽傳給他。

影片後半部分,講述了在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城鎮化的發展下,嗩吶逐漸沒落,焦三爺師徒二人始終堅守嗩吶藝術的故事。相比前半部分古樸的鄉土氣息,這部分開始出現一些新時代的元素,洋樂隊、打扮時髦的少年、高樓林立的城市、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在這些元素的襯托下,嗩吶成為一種落後的象徵,被人們乃至嗩吶匠們自己所摒棄。

嗩吶的逝去已不可避免,唯有嗩吶的傳承者焦三爺和繼承者遊天鳴,還在堅守著對嗩吶的誓言,努力挽救嗩吶逝去這一現狀。當師兄們紛紛放下嗩吶打算去城市打工,只有遊天鳴還在家裡等著接嗩吶的活兒;有活了,遊天鳴的班子卻拉不成,焦三爺挨家挨戶去徒弟們的家敲門;遊天鳴因病吹不了百鳥朝鳳,早已隱退的焦三爺拖著病體親自上陣。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這些努力對於嗩吶逝去的大趨勢而言,猶如杯水車薪,幾乎起不到什麼作用,但正因為這樣,焦三爺和遊天鳴的堅守就顯得十分可貴,甚至有些英雄主義,尤其是焦三爺最後因吹百鳥朝鳳而吐血的場景,更帶了幾分悲壯色彩,意指一代嗩吶王的壯烈謝幕和嗩吶時代終結的開始。

影片最後,嗩吶有了兩個歸處,一個是被拍成影像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另一個是淪為乞討者用來討飯的工具。這樣的結局無疑是十分符合現實的,曾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嗩吶,最終被人們遺忘在時代的洪流中,只剩下影像和少數的人還記得它曾經的模樣。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客觀來講,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導致一些落後的民俗文化逐漸消逝,例如算命、看風水等迷信活動就因為不符合科學規律而被時代所摒棄,這樣的文化糟粕即使完全消失,我們也毫不心痛,可不能否認的是,許多優秀的民俗文化因為不符合新時代的審美觀、價值觀而逐漸消失,這實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損失。

就拿嗩吶來說,嗩吶在中國有近2000年曆史,因發音高亢洪亮,剛柔並濟,很受廣大群眾喜歡,是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之一。影片《百鳥朝鳳》中提到的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曾是許多嗩吶匠的拿手絕活,因臨摹百鳥和鳴之聲而聞名,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可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吹嗩吶的人越來越少,會吹百鳥朝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現在想聽百鳥朝鳳,可能只有上網搜索錄製的純音樂或上專門的演奏會了。

《百鳥朝鳳》:嗩吶由興轉衰的背後,是傳統民俗文化的消逝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優秀的民俗文化流逝過程中,仍有像焦三爺和遊天鳴這樣的人,在試圖為民俗文化找到一條在時代發展中的出路,努力達成既能保留優秀的民俗文化,又能讓民俗文化與時俱進的局面。

民俗文化最終將走向何處,我們無從得知,但如果我們能用欣賞、改善,而不是鄙夷、忽視的態度,來對待我們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或許它們會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清歡簡介:

一味清歡,90後天蠍女,愛寫作愛自由,願攜清歡一味,度人生百年。微信公眾號:一味清歡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