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嗎?

民俗 端午節 汨羅江 屈原 高鑫麗 2017-05-30

湖南省的汨羅,是有著數千年曆史的楚文化發祥地之一。端午節在春秋之前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屈原在這天殉國明志,演變成漢族人民祭奠屈原、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嗎?

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草、掛菖蒲、佩香囊和拴五彩線,用獨特而神祕的習俗,懷念著屈原。

吃粽子

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嗎?

汨羅江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汨羅人為懷念屈原,將祭龍用的竹筒飯扔到江中。江畔居民在端午夢見屈原託夢說祭品都被江中魚蝦吃掉了,“可用粽葉裹飯,呈尖角,魚蝦誤視為菱角,再系五色絲線”。自此民間便以角粽代替了竹筒飯,每年端午,汨羅人都會向江中扔粽子以祭屈原,逐漸形成各地吃粽子的端午習俗。

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餡料命名,純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包肉餡的叫肉粽等。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考上理想的學校。

賽龍舟

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嗎?

端午習俗中流傳最廣的賽龍舟,是汨羅人的發明。相傳,屈原端午投江,兩岸數百條漁船爭相打撈,人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並逐漸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龍舟競渡,流傳至今。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

端午佩戴的香囊,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逐漸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手工藝品。

掛菖蒲

汨羅當地流傳著“五月五日午,屈原騎艾虎,手持菖蒲劍,驅魔歸地府”的傳說,汨羅人把菖蒲視為屈原佩帶的寶劍,插在門窗取驅邪之意,逐漸成為一種民俗。

插艾草

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嗎?

汨羅素有“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的民謠,艾葉可以驅蚊,又有獨特的香氣,每年端午,當地居民都要將艾葉插在門窗上驅蟲除害。

喝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主要是取避毒祛邪的彩頭。

系五彩線

又到一年端午時,端午民俗你都知道嗎?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五月五日,以五彩絲係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闢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每逢端午,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人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由此可保安康。

2009年,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演變成了紀念一位詩人的節日,屈原和端午,是文化與傳統民俗的絕妙結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謹在此預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