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歷史上的“第一”

1.第一個長官司:福祿永從長官司,設置於宋代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時皇帝為宋太宗趙匡義。

2.第一個軍民總管府: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設置於元代至元(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即位,稱元世祖)二十年(1283年),治所在今黎平羅裡。

3.第一個軍民長官司:上黎平軍民長官司,設置於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時皇帝元英宗孛兒只斤·宗碩德八剌,元代第五位皇帝宗),廢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設上黎平軍民長官司,治所在今德鳳黎平寨,隸屬湖廣行省思州宣撫司(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為宣慰司)。

4.第一次農民起義:明洪武五年(1372年)古州八萬諸洞爆發農民起義,(諸洞即:九溪、九度、米坪、散毛、狋(yi)洞等,衛國公、徵南將軍鄧愈討平;銅鼓、五開、曹滴、騰浪、篤莫、洪州、古州等,江陰侯吳良率指揮胡海討平)(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廟號稱太祖,諡號高皇帝,年號洪武,國號大明,在位30年1368——1398);第二次,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黎平上黃農民吳勉(明史稱吳奤ha兒)以“上天授意”為名,發動群眾舉旗起義,1385年掀起大規模武裝反抗,自稱“剷平王”,明朝廷命令楚王朱楨、信國公湯和鎮壓,上黃一戰,孤軍無援,4000餘人慘遭殺害,吳勉、吳祿父子被俘,押往南京處斬。1581年五開衛軍士胡國瑞發動兵變,黎平皮林一帶發生農民起義,鄧子龍率兵平定了兵變,於1583年率兵鎮壓皮林農民起義。

5.第一個軍事機構:五開衛。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廷在五開洞設置(衛署駐今黎平古城后街),隸屬湖廣行省,首任衛指揮使名叫王載。五開衛轄城內的左、右、前、後、中及黎平、銅鼓、中潮、新化、龍裡、長春、武陽、平和、懷仁、平茶15所和平屯、新屯2屯,黃團、銅鼓、鐵爐、江團、三裡、西樓、石家、永坪8個驛站,實行軍政統管。1413年黎平設府,治所在黎平寨官團,府轄長官司,隸屬貴州行省。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九年(1434年),黎平府署由官團遷入五開洞,自此府衛同城,同年撤新化府,其轄湖耳、亮寨、歐陽、隆裡、中林驗洞、赤溪南洞7長官司併入黎平府。明萬曆十年(1582年),改黎平府為黎平軍民總管府,實現軍政合一。1727年撤五開衛,設開泰縣,撤銅鼓衛,設錦屏縣,隸屬黎平府。五開衛從設置到撤除共有342年曆史。

6.第一個組織修建黎平古城的人:是明朝洪武時期的征討將軍周驥,於1386年修建,當時築的是土城。古城從修築開始至今有630年曆史。

7.第一個用石頭修築黎平古城的人:1390年,五開衛指揮使姜瞻甃(zhou)組織用石頭築城,據記載,城牆周長4公里,高7米,基寬5米,收頂3.36米,城門4座,城樓高16.66米,炮臺5座。清乾隆10年(1745年),知府徐立御組織重修。黎平石頭古城至今有626年的歷史。

8.第一個任黎平府知府的人:首任知府名叫司祥,山東歷城人。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撤思州、思南兩個宣慰司,以思州22個長官司分設思州、黎平、新化、石阡4府;以思南17個長官司分設思南、鎮遠、銅仁、烏羅4府。黎平府治所初設於官團(今黎平寨南),轄潭溪、八舟、古州、曹滴洞、洪州泊裡、福祿永從、西山陽洞7個長官司,實行土流並治(即朝廷派流官為主官與當地土司酋長為副官共同治理)。

9.黎平建府後的第一位舉人:王大臣,字以道,生於明嘉靖四年(1525年),隆裡所人,隆慶元年(1567年)在雲南應試,名列第十七名舉人。中舉當年任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任知縣。

10.黎平建府後的第一位進士:龍起雷,字時聲,黎平城龍家坡人,生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卒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八月鄉試中舉人,次年己丑科殿試中進士,出任江西清江縣知縣、後轉任燕京苑平縣知縣,升任南京大理寺評事、少卿。(大理寺:掌管刑獄案件審理的機構,大理寺卿,主管刑獄案件審理的最高官員,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少卿,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大理寺設卿1人,官從三品,大理寺主官,少卿2人,官正四品,卿之助手。)

11.貴州鄉試第一名:龍作霖,生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卒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黎平城龍家坡人,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舉人,考貴州鄉試第一名,即解元,出任湖廣永州、道州學正、教授。古代狀元要經過童試、鄉試、會試、殿試等一系列大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在紫禁城內舉行的殿試第一名稱狀元。

12.第一個在黎平石崖壁上題字的人:明朝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民族英雄——鄧子龍(鄧子龍生於1528年卒於1598年,今江西豐城新莊鎮鄧家村人,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萬曆十一年(1583年)他帶兵到皮林一帶鎮壓農民起義,並在石帽山的東面斷崖壁上寫下“過化”二字,塗上鮮血,非常血腥。字為陰刻直行楷書,每字1.5米見方,左側陰刻“萬曆十一年鄧子龍書”,兩行小楷。(過化:出自《孟子·盡心上》: “夫君子所過者化,……”意思是說,君子所經過的地方百姓都得到教化,即便是再野蠻的人都會被“王化”、歸順朝廷)。他先於福建、廣東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總。後參與鎮壓江西、廣東等地的農民起義軍。萬曆年間,又平定了金道侶起義和五開衛兵變。萬曆十三年(1585年)於攀枝花痛擊緬甸軍隊,升任副總兵,後因偏袒軍卒導致軍卒叛變而被奪職。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參加萬曆朝鮮戰爭,於露樑海戰中殉國。鄧子龍善書法、好吟詠,著有《風水說》、《陣法直指》和《橫戈集》等,他還自題“月斜詩夢瘦,風散墨花香”在書房匾額上,足見文武雙全。

13.第一次兵變:五開兵變。萬曆元年(1572年),黎平知府劉汝順將五開衛款軍的罪狀向湖廣、貴州行省舉報,上級派員追查,款軍首犯王成、潘應星等六人被處罰戍邊,黎平的富紳藉此要求款軍退贓。五開衛“衛司捕”乘機攤派各士兵,牟取私利。士兵們忿恨是堪,醞釀造反。萬曆八年(1580年),五開衛下轄的六個所頭目胡國瑞、盧國卿、姚朝貴、周官、劉應、劉高,各自率領下屬起事,史稱“六譁”。同時,聯合天甫(今壩寨、寨頭、高進)一帶、銀賴等侗苗部落,組成“五司”,史稱“五譁”,共同對付官府。胡國瑞逼死百戶所指揮恕學仁,逼走五開衛守備林維喬,緊閉五開衛城門,宣佈造反。周邊的銅鼓、靖州、中潮、龍裡等衛所士兵,群起響應,事態愈演愈烈。湖廣巡撫陳省上報朝廷征討獲准,坐鎮靖州指揮,派參將鄧子龍、參政賀邦泰、僉事龍宗武帶4000人征討鎮壓。鄧子龍從北門攻入五開衛城,捉住盧國卿、周官,斬殺頭領數十人,安撫、赦免脅從者。胡國瑞由西門逃跑,五年後在武岡被捉,押送京城問斬,自此,五開兵變終被平息。(縣政府辦 徐業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