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劉氏

明朝 劉光世 宋朝 中國古代史 五金工具天天看 2017-05-20
浙江青田劉氏

在明清時期的整個劉氏族姓中,就社會影響和歷史地位而言,最優秀傑出,最顯赫尊貴的,要推浙江青田劉氏家族。這個家族因出了繼漢初張良,三國諸葛亮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三位最偉大的謀略家--一代軍師劉伯溫而聞名天下。

劉伯溫所在的青田劉氏家族,最初也是源出彭城的豐沛地區,大約在北宋初,才從豐沛地區遷到我國西北部,落籍保定軍,後裔因此形成保定劉氏。

保定劉氏因處在西北邊疆地區,家族世代從軍,出了許多將領,《宋史》因此稱之為"世為將家"。但是,有關這個家族在北宋時期的情況,史書記載闕如,我們也就無從知曉。

保定劉氏到北宋末年,因劉延慶父子的卓著成就而蜚聲全國,成為兩宋之際劉氏族姓中與劉錡家族、劉韐家族齊名的軍事世家和名門望族。

劉延慶的祖父名叫劉紹能,父親劉永年,均事蹟不詳。劉永年的兒子劉延慶則是一代名將。

劉延慶在北宋晚期任西北邊地將領。為人雄勇有謀,指揮作戰有方,曾多次率部抗擊西夏入侵,因屢立戰功,不斷得到提升,北宋末年先後擔任相州觀察使、龍神衛都指揮使、鄜延路總管、泰寧軍節度使等高級軍事職務。後來,西夏入侵成德軍,劉延慶率部大敗西夏軍隊,擒獲夏軍統帥賞屈,並降服西夏王子益麻黨徵,取得了巨大勝利。成德大捷使得劉延慶名聲大振,他因此還被提升為保信軍節度使、馬軍副都指揮使。後又參加鎮壓方臘起義,再立大功。

平定方臘起義後,劉延慶以宣撫都統制的身份,統領10萬大軍與童貫一同北上,再次征討西夏。但是在這一次重要戰役中,身為沙場老將的劉延慶卻犯了一個很大的指揮錯誤,中了敵方的詭計,最後導致慘敗,使宋朝政府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既大挫了國人抗遼抗金的士氣,助長了遼、金等敵方的囂張氣焰,他自己也因此受到撤職處分,被貶為率府率,安置在筠州。

不久,金兵在滅遼之後乘勢揮師南下,開始侵略中原。宋王朝因正處在需要用人之際,於是再次起用有作戰經驗和指揮才能的劉延慶,任命他為鎮海軍節度使。後率部駐守汴梁城(今河南開封市),負責京城的防禦和保衛事務。

靖康元年(1126年),南侵金兵最後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作為守將之一的劉延慶在城破後率一萬多西北舊部從開遠門突圍,但在到達龜兒寺時被金兵追殺,壯烈殉國。時年59歲。

劉延慶殉國之後,保定劉氏家族在劉光世的帶領下從保定遷到南宋首都臨安,家族也隨之更加興盛顯赫起來。

劉延慶當年娶夫人葛氏,特追封為鎮國夫人,另一夫人楊氏則特贈為鄧國夫人。他們生了好幾個兒子,其中見於記載的有老二劉光世和老三劉光遠。而最有名的自然是第2個兒子劉光世。

劉光世自幼隨父在西北軍營中長大,精通騎馬射擊,熟悉軍事。初以父親的蔭庇關係任補三班奉職,後因作戰勇敢,先後升任鄜路兵馬都監、蘄州防役使。宣和二年(1120年),劉光世以宣撫司都統的身份隨父參加了鎮壓方臘起事的戰爭。當時他獨立率領一支部隊出其不意地襲擊衢州、婺州一帶的起事軍隊,大獲全勝。此役使劉光世一舉成名,他因此被提升為耀州觀察使,開始受到宋朝最高統治者的重用。

北宋末年,劉光世率部隨父參加了征討遼國的戰役,初因功升任奉國軍承宣使,威武、奉寧軍承宣使。後來因延誤戰機導致宋軍慘敗,受到降職3級的處分,並受到朝野輿論的批評。但不久劉光世又因鎮壓張迪領導的農民起事有功,被恢復承宣使職務。

靖康之難時,劉光世曾率部擊退夏人對杏子堡的乘虛偷襲,後又率部支援汴京,為穩定宋軍軍心做了一定的工作。汴京淪陷後,劉光世率部至濟州謁見當時還是康王的宋高宗趙構,擁護趙構稱帝。

趙構稱帝建立南宋政權後,劉光世因追隨和擁立趙構有功,受到趙構的高度信任和重用。當時,南宋王朝內有各地各股反叛勢力,外有金兵入侵,形勢非常緊張。軍事世家出身的劉光世自然成為當時維護南宋政權的一支重要力量。

劉光世在對內鎮壓各地反叛勢力上,多次為南宋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先後率部鎮壓了山東的李昱起事、鎮江的兵變、張遇叛亂、李成叛亂,他因此不斷獲得提升。特別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等將領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高宗皇位,劉光世與韓世忠等起兵勤王,平定"苗、劉之亂",使得高宗復位。劉光世因功升任太尉、淮南制置使,從此更得到高宗皇帝的親信。

劉光世在抵禦金兵入侵、保家衛國方面,卻遠不如他"安內"有功,甚至還留下了許多不光彩的歷史。如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舉進攻,劉光世奉命率部阻擊,但還未交鋒就自行敗潰。此後,劉光世在抗金戰爭中經常畏敵不前,臨陣逃跑,在軍隊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特別是建炎四年(1130年),楚州被圍,宋高宗5次手諭劉光世率部前往增援,但他一直都拒不執行。紹興六年(1136年),金朝扶植的劉豫偽政權發兵30萬入侵南宋,當時駐守廬州的劉光世棄城潰逃。

劉光世的畏敵行為早就引起了朝野輿論的憤怒,許多人上書要求對他嚴加懲辦。但是劉氏家族在軍隊的勢力太大,關係盤根錯節,朝廷擔心處分劉光世會引起兵變,動搖軍心,於是對他採取安撫的政策。直到紹興七年(1137年),劉光世才被罷除軍權,但因宋高宗感激他當年平亂和忠心擁護有功,劉光世仍受到高宗和朝廷的禮遇,被任命為少師,封榮國公,並賞賜豪華住宅一套。此後,劉光世又先後被封為"和國輔國功臣"、雍國公、楊國公,並曾任陝西宣撫使、太保、三京招撫處置使等職。紹興十二年(1142年)病逝後,被諡為"武僖"。宋孝宗乾道父年(1172年),被追封為安城郡王,中宗開禧元年(1205年),又被追封為鄜王。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劉光世去世之後,朝廷錄用他的子孫和侄兒、外甥共15人為官。因此,這支劉氏家族雖然在宋代再沒有出什麼很有名的人物,但其家族餘威仍在,勢力仍在。

劉光世娶妻向氏,生子劉堯仁。

南宋時,劉堯仁因公經過麗水,因喜歡麗水山清水秀,便又舉家從首都臨安城遷到麗水縣的竹洲居住。

劉氏家族在麗水竹洲居住了一段時間,到劉堯仁的兒子劉集時,又遷居浙江青田,定居在離縣城50裡的武陽。這是一個民風純樸,"俗沿儉樸,有唐風之遺"的小村莊,劉氏族人稱之為"南田福地"。此後,劉氏家族就一直在此居住,後來家族興旺發達,成為舉世聞名的浙江青田武陽劉氏。

劉氏家族以軍功起家,但定居青田之後,家族成員開始棄武從文,轉而重視讀書科舉,"競競於仁義之訓",到宋元之際,青田劉氏已成為當地有名的文化世家,並出了一位在當地有名的人物劉濠。

劉濠,字浚登,是青田開基始祖劉集的兒子,事見《兩浙名賢錄》和乾隆版《浙江通志》及《明史》。劉濠在南宋末年官任翰林掌書。南宋滅亡之後,辭官隱居家鄉武陽。劉濠在元初曾做過一件頗值得劉氏家族驕傲自豪的大事。當時,當地有一個名叫林融的人,曾兩次率眾起義,以反元復宋為號召。事敗之後,元朝政府派使者到青田一帶嚴查林融的黨羽,並鼓勵當地人互相告發。結果,受牽連的多得不計其數。使者帶著誇大的名單回朝,途中在青田武陽住宿。劉濠得到消息,與孫子劉爚共同配合。將使者請到家中,用酒將他灌醉。然後,劉濠祖孫深夜放火將自己的房屋連同使者的名單一同燒掉。然後又假意救出使者,將一份經過大量刪節的名單交給使者回朝交差。這樣一來,無數無辜受牽連者得以保全。劉濠祖孫不惜毀家救人的義舉,後來在當地傳開,受到當地人民的高度讚揚。

劉濠生子劉庭槐。劉庭槐是一位讀書人,他精通各種典籍,學識淵博,曾任太學上舍。劉庭槐取妻梁氏,生子劉爚。

劉爚元朝時曾任遂昌縣教諭,他的兒子,就是天下軍師劉伯溫。

劉伯溫死後,他的開國之功卻恩澤後世,青田劉氏因此得以在整個朱明一朝都封侯襲爵,長盛不衰。

劉伯溫娶夫人富氏、陳氏、章氏,共生二子二女。2個兒子是劉璉、劉璟,均是陳氏所生;二女均是章氏所生,分別嫁給吳彪、沈安。

劉璉文才、品德都頗有父風,曾試監察御史,為江西參政。朱元璋本想對劉璉大加重用,但卻被劉伯溫政敵胡惟庸阻止。洪武十二年(1379年),劉璉因受胡氏集團的迫害,投井自殺,時年32歲。劉璉還是明初較有名氣的詩人,他的詩詞"詞旨高雅,而運思深摯,同駕兩宋而上之"。所著有《自怡集》。

劉璉的弟弟劉璟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他常年隨侍在父親劉伯溫身邊,對兵法和術數也有較高的造詣,曾任谷王下屬左長史,提督肅、遼、慶、寧,代、谷六王府軍務。

建文帝時,劉璟懷才不遇,幾度受冷落之後,憤然離開南京,回故鄉青田隱居。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滅掉建文稱帝,下詔召劉璟進京。劉璟先是託病不至,後被明成祖派人押送到南京。但劉璟見到朱棣後,仍不稱"萬歲",只稱他為"殿下",而且對他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明成祖勃然大怒,下令將劉璟關入大牢,等待懲治。劉璟自知難逃大劫,在獄中自殺身亡。劉伯溫長子劉璉一支,則在明朝世代承襲爵位,維持其貴族的地位而長盛不衰。

劉璉生一子,名為劉士端,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以劉伯溫嫡長孫的身份承襲誠意伯爵位,增加食邑到500戶,又受賜免死金書鐵券。但劉士端襲爵沒多久,就於第二年因受叔父劉璟牽連,被削爵貶回青田故鄉。此後在西雞山下築室隱居。洪武三十年,又因犯法被流放到甘肅守邊,不入被赦免回鄉。建文帝和明成祖在位時。都曾想起用劉士端,但都被劉士端以要留在家"奉親守墓"為由拒絕。此後,劉士端一直隱居家鄉,潛心著述,直到永樂年間(1403-1424年)去世。所著有《盤谷集》,《盤谷唱和集》、《翊運錄》等。

據《明史·功臣世表》,劉士端生劉法,劉法生劉櫃,劉櫃生劉曇,劉曇生劉祿。

當年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劉士端的兒子劉法還很年幼弱小,不能北上朝見,因此朝廷就停止了劉氏家族誠意伯的爵祿。青田劉氏家族的地位開始衰退,直到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明王朝才下詔任命劉基的第7世孫劉祿為翰林院"世襲五經博士"。此後,劉氏家族因明皇朝的重視,又開始興旺起來。

劉祿有一個孫子名叫劉瑜,在時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被朝廷起用為官,任處州衛世襲指揮使,後升提督操江。

劉瑜去世,由他的孫子劉世延承襲誠意伯爵位。劉世延多次領南京軍府,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因罪被判死刑,不久病死。

劉世延死後,因他的嫡孫劉萊臣尚年幼,就由他的庶長孫劉藎臣代襲誠意伯爵。劉藎臣曾在天啟元年(1621年)領南京右府。他死後,按理應傳位給弟弟劉萊臣,但他的兒子劉孔昭卻在天啟三年(1623年)搶佔了誠意伯的爵位。

最後一位誠意伯劉孔昭曾任僉書右府,崇禎年間又晉升為少保,崇禎十一年(1638年)出任領南京右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

公元1644年,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作為明朝開國功臣後代,劉孔昭在明朝滅亡後仍誓死效忠朱氏,投奔福王朱由崧創建的南明政權。南明政權滅亡後,劉孔昭逃亡海上,不知所終。由劉伯溫開創的誠意伯爵,至此廢除。在明朝長盛不衰的青田劉氏家族也從此衰落,淡出中國政治舞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