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太平天國運動還有個俗稱,叫洪楊起義,洪是指太平天國的創始人,天王洪秀全,而楊則是指東王楊秀全。從洪楊起義這個名稱,我們可以看出楊秀清在當時天國民眾、朝廷甚至是史學家眼裡,是可以和領袖洪秀全相提並論的,在太平天國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洪秀全和楊秀清兩人的關係非常複雜。洪秀全搞政教合一,照理來說教主就是國王,在整個國家體系裡應該是至高無上的,但偏偏在太天平國的體系裡,楊秀清“天父附體”時可以短暫凌駕於洪秀全之上。

按太平天國的教義,洪秀全、楊秀清都是上帝的兒子,一母所生,洪秀全是二子,排行在楊秀清前面,所以洪秀全是兄,楊秀清是弟弟,楊秀清叫洪秀全為“我二兄”。

但是楊秀全卻有一個bug,那就是他可以短暫地假託天父下凡,讓自己變成天父的代言人,這時,和洪秀全的兄弟關係就變成了父子關係,楊秀清居於主導地位。

這種倫理上的關係投射到政治也是非常複雜。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天王,是整個國家的最高領袖,被封為萬歲,而楊秀清則是東王,九千歲,雖然“總操萬權”,“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制”,但楊秀清仍然是洪秀全的臣子。所有重大事項須由楊秀全報給洪秀全後,得到他的“御照”和“旨準”才能生效。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但楊秀清因為有“代天父傳言”這個權力,不但可以在上朝時可以不跪,還可以直接借天父下凡直接走到洪秀全王宮,或者把洪秀全召到東王府讓他跪在地止聽候訓斥。這時候君臣關係又逆轉了過來,洪秀全要聽“天父皇上帝聖旨”。

很多人因為後來洪秀全與楊秀清矛盾激化,以致釀成天京事變,便認為楊秀清“代天父言”是有不臣之心,是亂臣賊子,但從歷史上記載的楊秀清化身天父的情況來看,楊秀清對洪秀全是忠過於毀。

楊秀清第一次“代天父言”是在1848年剛有起色的拜上帝會即將分崩離析之際。當時,拜上帝會的主要創建者馮雲山被奸人舉報,以“陽為拜會,陰圖謀叛”的罪名逮捕。洪秀全為了救馮雲山,自己一人回到廣東進行營救。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此時,留在廣西的拜上帝會群龍無首,加上奸人派內奸到處散撥謠言,正值教內人心不安之際,楊秀清挺身而出,“天父大開天恩,親身下凡,出頭作主,託東王金口,教導兄弟姐妹”,從而穩定了人心,直到洪秀全和馮雲山二人從廣東回來。

很多人分析楊秀清這人是不懷好意,“假託天父言”是為了爭權奪利,並準備將來篡位。但當時拜上帝會才剛剛起步,創始人剛剛被抓,那有什麼權可爭,那有什麼利可奪,這時候出頭搞不好是要殺頭的。

其實,當時這種所謂的“附體”事件多有發生,但為什麼只有楊秀清的得到了洪秀全認可呢。一是因為楊秀清本人很有能力,是當時拜上帝會成員裡燒炭黨的領袖,如果隨意懲處他,會影響教內的團結。

其次是楊秀清本人非常識時務,在洪秀全回來後,他立刻把自己和蕭朝貴以及其他“有神附體”的胡言亂語,“盡以呈秀全鑑察”。經過洪秀全的認定,只有楊秀清和蕭朝貴兩人附體方為真,並且將楊秀清第一次託天父下凡的日子定為“爺降節”以示紀念。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在有限的記載裡,我們以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為時間線,把楊秀清“假託天父言”的表現寫下來,可以很清楚看清楊秀清對洪秀全的心理變化。

從金田起義到太平天國期間,楊秀清對洪秀全是敬佩的,他一心一意輔佐他,希望和他一起建立一個教義中才會存在的“太平天國”,因此他假託天父言都是為了提高洪秀全“天王”的威信。

如他曾經在東鄉下凡,借天父的口說:“我差爾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天命,爾等要遵,爾等要真心扶主顧王,不得大膽放肆,不得怠慢也”。我派遣你們的領袖下凡當天王,他說的話就是天意,你們要真心輔佐他,不要怠慢和膽大妄為。

在起義以後,他又教導太平天國的將士不要想家,不要因為個人私事牽累,“有志頂天忠報國,何嘗臨陣似(事)屢屢”,在碰到困難時,要不畏艱難,“天降爾王為真主,何用煩愁膽心飛”,更不能“三更逃黑路”,當了逃兵。

楊秀清還利用自己“天父”的特殊關係來調節洪秀全的家庭關係。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任性妄為,楊秀清便不准她“亂言題”,不許亂說話哭哭啼啼,如若不然,則“任從全清貴杖爾”,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都可以懲罰你。他還教導洪秀全的老婆們要聽丈夫的話,“不使得性,不逆得他,逆他就是逆我天父逆天兄也”。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定都南京以後,關於楊秀清天父附體的記載較少,但從僅有幾次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他對於洪秀全態度的變化。

如1853年4月,楊秀全曾經借天父之口對洪秀全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以及事父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等尚非妖話,未便一概全廢。”天命之說,出於儒家學說,楊秀清告訴洪秀全孔孟學說並不都是妖言。

又如洪秀全對待府內的女官過於嚴苛,動輒要打要罰,還處以重刑,楊秀清看不下去了,用天父的身份命“即杖四十”。眾官伏地哀求免責,不許,直到天王“遵旨即俯伏受杖”。

還有一次,也是經常被用來證明楊秀清大逆不道的材料,那就是楊秀清用天父的名義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

有一天,楊秀全託天父之言,把洪秀全叫到東王府,對他說:“你和楊秀清都是我的兒子,東王他有那麼大的功勞,為什麼只封了個九千歲?”

洪秀全說:“東王打下江山立有大功,也應該是萬歲。”

楊秀清接著說:“東王的兒子難道就是千歲嗎?”

洪秀全說:“東王既然是萬歲,那東王兒子也應該是萬歲,且世世代代都為萬歲”。

這就是“逼封萬歲的典故。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很多人把楊秀清在天京建都後對洪秀全的這種心理變化認為看成是爭權奪利,利用天父下凡的身份來打壓洪秀全的威望,並提升自己的地位,但其實並沒那麼簡單。

在筆者看來,其實楊秀清在南京建都前期,是沒有叛逆之心的,他一心只想當個“賢相”,輔佐好洪秀全。但洪秀全此時卻沉迷享樂,又自高自大,對很多人的意見聽不去,逼得楊秀清只能用天父下凡這招來進言。

如孔子學說並非全是妖言,其實就是楊秀清看到了在中國純粹用基督教那套理論是行不通的,必須要爭取讀書人士大夫的認可,希望洪秀全能夠重視這一點。“天父前降有聖旨雲:`孔孟之書不必廢,其中有合於天情道理亦多”,洪秀全後來頒佈法令,特意說到這點,也是對楊秀清進言的認可。

而杖責洪秀全,不如說是一種杖諫。他對洪秀全說:“自古以來,為君者常多恃其氣性,不納臣諫,往往以得力之忠臣,一旦怒而誤殺之,致使國政多乖,悔之晚矣。”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在太平天國的法令中,杖責最少是200下,楊秀清只讓打洪秀全40杖僅僅是象徵性的懲罰,希望他能夠醒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惜的是,洪秀全在表面上聽從了楊秀清的建議,之後卻依然故我。

最後忍無可忍的楊秀清看著那個只知道在天王府作詩搞女人的洪秀全實在沒辦法了,才想著取而代之,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管理太平天國,帶領太平天國走向勝利。

可惜的是,在楊秀清還沒有下手之前,洪秀全就利用韋昌輝和楊秀清的矛盾,密詔韋昌輝進天京勤王,將楊秀清一家斬殺乾淨,從而引發了天京事變,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自此衰落。

楊秀清取代洪秀全當天王 太平天國運動有沒可能成功?

我們對比下朱元璋的起義過程,大膽假設下,如果楊秀清真的能把洪秀全架空,然後拋棄掉太天平國裡宗教的成分,把它引入到世俗帝國的建設軌道中,就像當年朱元璋利用明教起義,後面又拋棄了明教,太平天國運動是不是有可能取得成功?這可能是太平天國為數不多的成功機會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