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

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各路梟雄紛爭,或為己、或為民,打著不同的口號想自立稱帝,明末清初時期自然也不例外,就有張獻忠這樣的梟雄建立了大西政權,而他的手下則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立下戰功無數。在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皇帝可能就求和投降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因此,多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就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義軍。李自成我們不必過多介紹,在1644年攻打入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同時也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

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各路梟雄紛爭,或為己、或為民,打著不同的口號想自立稱帝,明末清初時期自然也不例外,就有張獻忠這樣的梟雄建立了大西政權,而他的手下則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立下戰功無數。在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皇帝可能就求和投降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因此,多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就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義軍。李自成我們不必過多介紹,在1644年攻打入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同時也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而張獻忠則是繼李自成之後,在崇禎三年起義的隊伍,南征北戰了十四年,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崇禎死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開始稱帝,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就是張獻忠的養子之一,安西王李定國。李定國在十歲時就隨張獻忠起義,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並且驍勇善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張獻忠稱帝的時候,李定國才24歲,成為張獻忠的一員愛將。

"

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各路梟雄紛爭,或為己、或為民,打著不同的口號想自立稱帝,明末清初時期自然也不例外,就有張獻忠這樣的梟雄建立了大西政權,而他的手下則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立下戰功無數。在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皇帝可能就求和投降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因此,多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就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義軍。李自成我們不必過多介紹,在1644年攻打入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同時也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而張獻忠則是繼李自成之後,在崇禎三年起義的隊伍,南征北戰了十四年,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崇禎死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開始稱帝,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就是張獻忠的養子之一,安西王李定國。李定國在十歲時就隨張獻忠起義,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並且驍勇善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張獻忠稱帝的時候,李定國才24歲,成為張獻忠的一員愛將。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當時的李定國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戰時則一馬當先,英勇無比,被人稱為“小尉遲”或“萬人敵”,是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戰將。

《永曆實錄》記載:“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幹洪偉,舉動有儀度”,在軍中“獨以寬慈著”。“臨陣陷堅逐,死不置,名為小尉遲”。驍勇超逸,更稱萬人敵”。

可見李定國年紀輕輕都有大將之才,所以後來他能被世人稱為“軍神”也不足為怪了。

清軍入關後,張獻忠戰死,李定國也認識到反明的失誤決定,便率領部眾與當時的南明合作,繼續參與抗清鬥爭。

"

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各路梟雄紛爭,或為己、或為民,打著不同的口號想自立稱帝,明末清初時期自然也不例外,就有張獻忠這樣的梟雄建立了大西政權,而他的手下則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立下戰功無數。在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皇帝可能就求和投降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因此,多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就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義軍。李自成我們不必過多介紹,在1644年攻打入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同時也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而張獻忠則是繼李自成之後,在崇禎三年起義的隊伍,南征北戰了十四年,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崇禎死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開始稱帝,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就是張獻忠的養子之一,安西王李定國。李定國在十歲時就隨張獻忠起義,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並且驍勇善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張獻忠稱帝的時候,李定國才24歲,成為張獻忠的一員愛將。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當時的李定國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戰時則一馬當先,英勇無比,被人稱為“小尉遲”或“萬人敵”,是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戰將。

《永曆實錄》記載:“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幹洪偉,舉動有儀度”,在軍中“獨以寬慈著”。“臨陣陷堅逐,死不置,名為小尉遲”。驍勇超逸,更稱萬人敵”。

可見李定國年紀輕輕都有大將之才,所以後來他能被世人稱為“軍神”也不足為怪了。

清軍入關後,張獻忠戰死,李定國也認識到反明的失誤決定,便率領部眾與當時的南明合作,繼續參與抗清鬥爭。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公元1652年,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進攻貴州,命吳三桂進攻川南,清廷想要用兩路夾擊之策,實現對大西軍抗清基地的包圍。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訂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並且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

之後又兵分三路合攻桂林,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勿入全州,與自己合兵推進,直趨嚴關。孔有德又率精銳來攻,李定國使用戰象為先鋒,清軍馬匹受驚,孔有德大敗而跑,李定國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最後孔有德自焚而亡。

李定國以明巡撫徐天佑守桂林,又率軍北上直搗湖南,守將沈永忠再次棄城逃跑,以至於後來李定國在湖南時,還沒到達攻打的城池,清軍就已經望風而逃,只留下一座空城。

"

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各路梟雄紛爭,或為己、或為民,打著不同的口號想自立稱帝,明末清初時期自然也不例外,就有張獻忠這樣的梟雄建立了大西政權,而他的手下則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立下戰功無數。在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皇帝可能就求和投降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因此,多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就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義軍。李自成我們不必過多介紹,在1644年攻打入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同時也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而張獻忠則是繼李自成之後,在崇禎三年起義的隊伍,南征北戰了十四年,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崇禎死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開始稱帝,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就是張獻忠的養子之一,安西王李定國。李定國在十歲時就隨張獻忠起義,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並且驍勇善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張獻忠稱帝的時候,李定國才24歲,成為張獻忠的一員愛將。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當時的李定國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戰時則一馬當先,英勇無比,被人稱為“小尉遲”或“萬人敵”,是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戰將。

《永曆實錄》記載:“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幹洪偉,舉動有儀度”,在軍中“獨以寬慈著”。“臨陣陷堅逐,死不置,名為小尉遲”。驍勇超逸,更稱萬人敵”。

可見李定國年紀輕輕都有大將之才,所以後來他能被世人稱為“軍神”也不足為怪了。

清軍入關後,張獻忠戰死,李定國也認識到反明的失誤決定,便率領部眾與當時的南明合作,繼續參與抗清鬥爭。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公元1652年,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進攻貴州,命吳三桂進攻川南,清廷想要用兩路夾擊之策,實現對大西軍抗清基地的包圍。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訂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並且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

之後又兵分三路合攻桂林,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勿入全州,與自己合兵推進,直趨嚴關。孔有德又率精銳來攻,李定國使用戰象為先鋒,清軍馬匹受驚,孔有德大敗而跑,李定國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最後孔有德自焚而亡。

李定國以明巡撫徐天佑守桂林,又率軍北上直搗湖南,守將沈永忠再次棄城逃跑,以至於後來李定國在湖南時,還沒到達攻打的城池,清軍就已經望風而逃,只留下一座空城。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之後又派兵攻打廣東西北部,東進江西,李定國自七月出兵以來收復兩個州,十六個郡,大概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權手裡。《永曆實錄》記載:“兵出凡七月,復郡十六,州二,闢地將三千里”。

湖廣接連戰敗,清廷大為緊張,連忙派了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之後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意欲奪回湖廣之地。

面對強敵,李定國淡定地調兵遣將,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尼堪攻打衡州,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採用伏擊戰術,佯裝敗退,尼堪緊追不捨,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伏兵四起,團團圍住尼堪,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一劈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

"

每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各路梟雄紛爭,或為己、或為民,打著不同的口號想自立稱帝,明末清初時期自然也不例外,就有張獻忠這樣的梟雄建立了大西政權,而他的手下則有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立下戰功無數。在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皇帝可能就求和投降了,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人禍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因此,多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最優秀的兩支隊伍就是李自成與張獻忠領導的義軍。李自成我們不必過多介紹,在1644年攻打入北京,逼得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同時也宣告大明王朝的終結。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而張獻忠則是繼李自成之後,在崇禎三年起義的隊伍,南征北戰了十四年,在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崇禎死後,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開始稱帝,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就是張獻忠的養子之一,安西王李定國。李定國在十歲時就隨張獻忠起義,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並且驍勇善戰,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張獻忠稱帝的時候,李定國才24歲,成為張獻忠的一員愛將。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當時的李定國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軍中以寬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戰時則一馬當先,英勇無比,被人稱為“小尉遲”或“萬人敵”,是大西軍中智勇雙全的戰將。

《永曆實錄》記載:“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幹洪偉,舉動有儀度”,在軍中“獨以寬慈著”。“臨陣陷堅逐,死不置,名為小尉遲”。驍勇超逸,更稱萬人敵”。

可見李定國年紀輕輕都有大將之才,所以後來他能被世人稱為“軍神”也不足為怪了。

清軍入關後,張獻忠戰死,李定國也認識到反明的失誤決定,便率領部眾與當時的南明合作,繼續參與抗清鬥爭。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公元1652年,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進攻貴州,命吳三桂進攻川南,清廷想要用兩路夾擊之策,實現對大西軍抗清基地的包圍。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訂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並且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

之後又兵分三路合攻桂林,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勿入全州,與自己合兵推進,直趨嚴關。孔有德又率精銳來攻,李定國使用戰象為先鋒,清軍馬匹受驚,孔有德大敗而跑,李定國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最後孔有德自焚而亡。

李定國以明巡撫徐天佑守桂林,又率軍北上直搗湖南,守將沈永忠再次棄城逃跑,以至於後來李定國在湖南時,還沒到達攻打的城池,清軍就已經望風而逃,只留下一座空城。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之後又派兵攻打廣東西北部,東進江西,李定國自七月出兵以來收復兩個州,十六個郡,大概有三千里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權手裡。《永曆實錄》記載:“兵出凡七月,復郡十六,州二,闢地將三千里”。

湖廣接連戰敗,清廷大為緊張,連忙派了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之後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意欲奪回湖廣之地。

面對強敵,李定國淡定地調兵遣將,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尼堪攻打衡州,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採用伏擊戰術,佯裝敗退,尼堪緊追不捨,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伏兵四起,團團圍住尼堪,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一劈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

明朝滅亡後,此人若是再狠一點,清朝可能就沒它什麼事了

李定國出征不足一年,縱橫數省,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兩次大捷使清廷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就感到害怕,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

《晉王李定國列傳》:”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

由此可見李定國確實是文治武功的奇才,只可惜他的心腸太軟,過於仁慈而在新會失去了最佳的戰機。最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他一氣之下病死在勐臘,留下了遺憾的一生,若是再狠一點,清室則是另一番景象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