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藩王們並非都是軟骨頭,面對危亡他們做出了各自的選擇

明朝 朱元璋 李自成 張獻忠 南明 戰歌仰望星空 2018-11-28

由於陸續經歷了燕王起兵靖難、漢王朱高煦圖謀篡位、寧王朱宸濠之亂,明朝廷對待藩王的態度就是好吃好喝供著,像豬一樣圈養在封地。到了明朝末年,分封在各地的一字藩王、二字藩王竟達上萬之多,成為朝廷財政的巨大負擔。他們中的大部分就是整日在王府飲酒作樂、醉生夢死。少部分有心敢於擔當、有心救亡的藩王,在看到唐王因起兵勤王而被崇禎廢除王位,囚於鳳陽皇族監獄後也逐漸心灰意冷。其實崇禎的做法也沒什麼錯,他哪知道唐王到底是想勤王還是想趁機圖謀不軌?只是如此一來面對明末的各路敵人,他們也只能在封地內等待自己的命運,他們經年積累的財賦也只能成為敵人的軍餉。

明末的藩王們並非都是軟骨頭,面對危亡他們做出了各自的選擇

但是隨著崇禎於煤山殉國,天下大亂,對於未來的命運他們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選擇。有的選擇投降,以期能苟延殘喘;有的趁機作亂希望能過把皇帝癮;還有的不甘江山就此傾覆,起兵一方想要保住祖宗的基業。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面對危亡,這些藩王們都是如何抉擇的:首先就是軟骨頭的投降派這其中有三個著名人物,福王朱常洵,面對李自成大軍此人還守著財賦不願意拿出來招募壯丁增加城防實力,最終成了李自成的福祿宴;襄王朱翊銘,面對張獻忠此人磕頭如搗蒜,希望能保住性命,最後被張獻忠借了項上人頭了了楊嗣昌;潞王朱常淓,被弘光鄒太后封為監國,可此人卻毫無擔當,清兵一來就趕緊投降。此外還有許多被清優待政策所吸引,想要苟且偷安的,可安穩日子沒過幾天,就被以謀反的名義給集體咔嚓了!

然後是趁機作亂,圖謀大位的。崇禎皇帝自殺殉國後,不少明宗室中暗中竊喜,妄圖乘亂謀取大位。這其中靖江王朱亨嘉可以說是個典型代表。此人的先祖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無論怎麼排他都沒有繼承大統的資格,偏偏此人有不甘平庸。遂於1645年八月初三在封地身穿黃袍,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紀年竟然用的是用洪武278年。而後感到廣西兵馬錢糧匱乏,就糾集一些烏合之眾,妄圖攻下廣東作為根基。在率兵前進至廣西梧州時,被兩廣總督丁魁楚的數千精兵平定。還有永曆五年八月楚宗人朱容藩偽稱監國天下兵馬副元帥,以夔州為都,與永曆相爭。後在堵胤錫的勸說下,解散黨羽歸附永曆政權。

明末的藩王們並非都是軟骨頭,面對危亡他們做出了各自的選擇

最後就是那些努力想要挽救危亡的藩王們。這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鍵。此二人雖然也有過不顧大局互相爭權,但是魯王朱以海一直堅持在東南沿海地區戰鬥。隆武帝危難之時繼位,稱得上是南明最有能力、最有擔當、最有戰略眼光的一位皇帝。他最先認識到清是南明所面對的最大威脅,因而提出連寇抗虜的戰略;又主張聯合李自成餘部與大西軍餘部共同抗敵,相信在他的支持下順軍餘部必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除此以外還有被洪承疇平定的有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金華王朱由產、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等人領導的抵抗武裝。

還有被擁立堅持鬥爭的,如聯絡蘄黃四十八寨的樊山王(抱歉那個名字實在是打不出來);如順治五年(1648年)被皖西飛旗寨擁作首領領導抵抗運動的朱統倚。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寧藩石城王后裔;如在撫州城戰死的永寧王(還是打不出來);如在江西起兵的憲宗第六子的六世孫益王朱由本(終於能打出來了)……

不管他們如何選擇,碰上了一個本身不爭氣的南明,最終大明還是成為了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