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

"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

"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

孝莊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七個細節讓真相浮出水面

下嫁之謎

太后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太后下嫁之說,最早引起史家關注的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說:“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

主張太后下嫁說的還有其它一些論據:其一,多爾袞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其二,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其三,孝莊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多爾袞而有難言之隱。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實》,針對太后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莊太后;再者孝莊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孝莊文皇后究竟是否下嫁了多爾袞,乃清初三大疑案之一,在史學界是爭論的焦點問題。

持下嫁說專家的理由:

1.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無疑是把太后置於妻子,皇帝置於兒子的地位,如果太后沒有下嫁,她和皇室親王貝勒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奇怪的是此事卻得到他們的默認。”

2.據朝鮮史料記載,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朝鮮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這裡說明朝鮮君臣也發現所謂“皇父”的奧祕。無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3.明朝遺臣張煌言的詩詞。

4.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莊文皇后病重留下遺囑,這種作法是違背清朝帝后喪葬制度的,可見她有難言苦衷,所以康熙把太皇太后的靈樞停放在東陵,雍正時才葬入昭西陵地宮。

持未嫁說的專家認為:

1.孝莊文皇后在順治時已貴為皇太后,以她的尊崇身份,如下嫁就不會死後葬入皇陵了。

2.順治詔書子虛烏有。

3.張煌言之詩不可信,有的著名清史學家認為,張煌言對清廷懷有成見,其詩不能作為史實根據。

4.康熙帝及以後各帝始終承認孝莊文皇后是清太宗文皇帝的皇后,對其尊崇備致,歌功頌德,祭禮有加。所以“太后下嫁”之案根本不存在。

5.“慈寧宮裡爛盈門”之句說太后大婚時慈寧宮內外張燈結綵,喜氣洋洋。但據《清實錄》載,孝莊文皇后是在順治十年慈寧宮修葺之後才搬進去的,所以大辦婚事必得在順治十年(1653年)之後,但多爾袞已於順治七年(1649年)十二月病死,可見“太后下嫁”之說不可信。

小編認為

下嫁的可能性更大一點,理由如下:

1.究竟發生了什麼,令張煌言詩興大發。。。應該還是聽到了一點風聲的。

2.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獨寵孝莊文皇后的姐姐,孝莊1613年出生,皇太極死時三十歲,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與其年齡相仿,孝莊12歲嫁給皇太極(長孫皇后十三歲與時年十六歲的李世民完婚,古代人結婚真早。。),加之少數民族缺乏中原文明的教化,小編查閱了下,這符合女真族的婚姻形式和習俗。滿清剛入關時之前的觀念還是沒什麼變化的。

3.多爾袞權勢滔天,這個可能性是有的。

順治二年(1645年),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后,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待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后,即去朝賀多爾袞。上朝時,多爾袞於午門內從便下轎,而諸王需於午門外下轎等等。上述所有儀注都表明一點,即多爾袞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爾袞以為順治皇帝信符收貯於皇宮之中,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十分不便。於是,即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從是年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20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輔政王的儀仗則只有15種,明顯遜於多爾袞,說明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 [40]

順治四年(1647年)以後,如果官員奏書中將“皇叔父攝政王”還稱作“九王爺”,或是不用全稱而丟字漏字的話,都會受到革職處分。而且“以後凡行禮處,跪拜永遠停止”,多爾袞再不用向順治帝行禮了。

順治五年(1648年)末,多爾袞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其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即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而且,他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於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莊太后;專家說的多麼的蒼白無力。。不專指,不只是孝莊太后。。

4.朝鮮史料。

5.為什麼不願與皇太極合葬,是什麼讓一代賢后忤逆祖制。

6.皇太極有11個兒子,當時最後可能登上皇位的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和多爾袞,及皇太極其他的兒子們,繼承皇位的卻是第九子,年僅6歲的順治皇帝,說明孝莊跟多爾袞早就達成了某種協議,或者說他們關係匪淺。

7.多爾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專權至無不聽從,朝鮮史籍《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努爾哈赤臨終時,曾遺命由幼子多爾袞繼承汗位,有條件時為何沒更進一步,繼位為皇帝,跟孝莊的勸阻有關,什麼樣的關係能勸阻成功。。當然這也跟他沒生到兒子有關係。

參考資料:清史稿 多爾袞傳 后妃傳 世宗本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