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明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民族統治的王朝,其文化與歷史常常被拿來當做各種文藝作品的素材。一方面是一種漢民族的文化認同感使然,另一方面明朝也的確湧現出一大批各式各樣的風雲人物,尤其是明末清初的傳奇故事到今天依然是觀眾所津津樂道的內容。

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一部十分低調的電影,《大明劫》,豆瓣7.9分。沒有大賣的票房也沒有接連的獎項,卻是一部讓人看了很舒服的明末題材作品。

故事有兩條線,一是孫傳庭要拯救明朝,他殺掉為害一方的賀人龍,收回被豪強兼併的土地,加緊練兵以期出關迎敵;二是吳又可要拯救病患,他進去軍營接替因公殉職的師父,跟瘟疫作鬥爭。

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孫傳庭是名將,吳又可也是名醫。只可以明朝病入膏肓,瘟疫蔓延嚴重,兩人都豁出性命想要力挽狂瀾,卻都功虧一簣。

導演把本不相關的兩個人安排在一起,兩條故事線也交織在一起,同時也用這場瘟疫暗喻了明末的劫難,無論如何救治都回天無力。

除了故事線的安排別出心裁,電影的視角也很新穎。

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首先是選擇把明朝一方作為正方,作為朝代更替中最大的攪局者,李自成在文藝改編中受到了最大的青睞。當代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大多來自於根據姚雪垠小說改編的連環畫,闖王的大青馬,劉宗敏絡腮鬍,袁宗第的長鐗,洪承疇的老成,賀人龍的陰險成為了一代人根深蒂固的記憶。

改朝換代的孰是孰非一向是成王敗寇或是爭議不斷,而在這段時期這個“過客”卻收穫了最多的支持與追捧。因為漢族情結,即便是清宮戲有多麼火爆,那也是清中期的歷史,在明末清初的影視劇中清兵始終是作為反派存在。

而大明朝雖然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是在末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環境下也難以被推上正面角色的位置。於是夾在中間的李自成就莫名其妙地成了最常被當做主角的一方勢力。

《大明劫》似乎從根本上動搖了李自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電影中誠實地交代了明朝的腐敗,而這次讓看客扼腕嘆息的不是闖王,而是很多人印象裡的“大反派”孫傳庭。

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片中含蓄地用一場瘟疫來暗喻明朝積弊已久的環境,神醫吳又可在孫傳庭的支持下治瘟失敗也暗示著明朝覆滅的不可避免。孫傳庭重新出山後,大刀闊斧地改革,不惜動用極端的手段,像極了急功近利的崇禎皇帝,仔細想想,不急功近利又能如何,孫傳庭那句“這就是為什麼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卻一回也輸不起”著實讓人聽了心酸。

面對病入膏肓的國家,這或許是無力迴天時聊以自慰的最佳選擇。影片最後,孫傳庭敗了,屍體擺在大批明兵中間顯得那樣渺小和悲涼。

此外,電影以明朝這幫人做正面角色,也讓觀眾看到了更加客觀的歷史。明朝作為一個即將覆滅的王朝。一般都要儘可能的展現它的黑暗才能讓它的滅亡有合理的理由。

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大明劫》展現了環境的黑暗,卻同時保留了人性的光輝,沒有走入非黑即白的臉譜化歧途。片中有賀人龍殺良冒功,有豪強的仗勢欺人,有崇禎皇帝的無腦指揮。同時也有讓人欣慰的一面,除了吳又可與孫傳庭兩名主角外,明軍士兵似乎都是彬彬有禮,絲毫沒有亂世裡橫行霸道的兵痞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吳又可入軍前夜留下監視吳又可的士兵早上離開時走出好遠又拐回來踩滅火堆。這些細節讓觀眾看到了殘酷歷史裡的一點溫暖之處。每一個人都在為了保衛大明朝的最後一點氣數而努力,雖然大家都知道希已經不大。把崇禎朝當主角不是第一次,把它當作正面來表現卻十分少見。

因為視角的改變和多面的刻畫,讓這個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大明朝變得無比鮮活,它不再是一個氣數已盡,覆滅已成定局。因為孫傳庭和吳又可等人的作為,它的滅亡反而讓人無限惋惜。孫傳庭誅殺劣紳的場面讓人過癮,讓人以為這劑猛藥可以讓大明起死回生,誰知最終與闖軍卻是一場脆敗,連戰鬥場面都沒有,直接就是闖軍打掃戰場的俯拍畫面,曾經風光無限的孫傳庭躺在其中跟其他兵士無異。

豆瓣7.9分,《大明劫》用鏡頭講述一個王朝的落日餘暉

歷史悲劇的感染力就在於此,已經知道了歷史的走向故事的結局,再看劇中人為了註定悲劇的結局奮不顧身,《大明劫》拍出了這種無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