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明朝 明成祖 朱元璋 建文帝 歷史風雲天下 歷史風雲天下 2017-08-26

中國自古以來,統一戰爭中,幾乎都是由北向南成碾壓之勢,唯獨在明朝,發起的是由南向北定鼎乾坤的大戰,朱元璋自此也成為了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人們都說,在明朝有二個皇帝可以算是鐵腕強權,名垂千古的帝王,除了開國之君之外,首推的就是永樂大帝— —朱棣。

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朱棣的傳奇,比起其父親來說,可謂是一點都不遜色,他開創了華夏600多年的帝都,紫禁城的雄渾偉岸則是在他的帝王生涯之中拔地而起的,他五徵漠北,使得強悍一時的元帝國徹底分崩離析,《永樂大典》的編纂絕對是中華之瑰寶,自他而起,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更是被後世子孫不止一次的證明,而這一切都得從他奪取帝王之位說起。

靖難之役,以一諸侯國敵全國之兵員和資源,想想朱棣當時面對的近況是有多麼的艱難,可是卻被他深深的打出了一片屬於強者的天地,逆襲成為皇主,這不得不感謝四個人的幫助。

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朱元璋,為了孫兒朱允炆能夠穩坐江山,不惜大開殺戒為他披荊斬棘,從而在明初時期,能征善戰的大將被他以各種罪名給生生的整死了,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胡惟庸案牽連甚廣,死者高達3萬餘人;藍玉案也不遑多讓,超過1.5萬人。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萬代,朱元璋揹負了太多的罵名,他對驕傲不遜的文臣武將都不太信任,為此,一批開國元勳死在了大明穩定的路上,而朱元璋以血緣來維持他的萬里河山,兒子們被分封在各地,鎮守一方,外御蒙古內附中央,自此除了幾個兒子之外,朝廷能征慣戰的大將被除盡,這汪太平之水下盪漾著一場猛烈的暴風雨。

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在靖難起義之後,朱棣處於絕對的弱勢之下,好在朝廷缺少大將,為此只有一個還算老將的耿炳文,因為戰局的一時失利而被撤換,變成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他父親絕對是戰場名將,可是父親英雄兒狗熊,就李景隆這樣一個草包,實實在在的害慘了建文帝,傾全國之兵50萬,對戰朱棣的燕軍,結果李景隆是一個紈絝子弟,對兵事一竅不通,而且狂妄自大。生生的浪費了戰場的大好時機,經常做出錯誤的決斷,導致了一敗再敗。

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建文帝作為帝國的首腦,作為一個有志削藩的君主,竟然在戰場中下了一道奇怪的詔書,大意是:不要傷害我叔叔,讓我背上殺叔的罪名。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你死我活,正是一山不容二虎,建文帝卻為了他那可悲而又可笑的“假仁假義”而使得戰場上,兵士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棄了殺朱棣的時機,真乃天亡建文帝。

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靖難之役打了整整四年,四年之中,朝廷和燕王形成了僵持之局,可是對於一個正統和反叛而言,朱棣的形勢明顯是不容樂觀的,雖然他穩定了後方,擴充了兵力,但是以一隅而敵全國,在大義面前,朱棣已經是輸了,再加上軍事和綜合國力,戰爭的持久對於朱棣而言是不利的,就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有一個叫做姚廣孝的和尚,他一直致力於造反,要幫助朱棣帶上“白帽子”,他提出了一條妙計:繞過敵軍的主力,直插朝廷的心臟南京。這的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快燕軍渡江直撲南京,在朝廷大軍尚未反應過來,首都南京陷落,朱允炆縱火身亡(也有說下落不明),朱棣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靖難之役,朱棣逆襲成為皇主,最應該感謝的四個人,你知道嗎?

建文帝,優勢明顯,卻最終敗北,這和他自己的識人用人是分不開的,朱棣雖然南征善戰,卻是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而馳騁沙場,這和他的能力和氣運,更和他的雄才偉略是緊密聯繫的;有太多的機會,朱允炆能夠撲滅朱棣,而朱棣也有太多的時候差點戰死沙場,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來了一場驚人的逆襲,只能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冥冥之中天註定,是偶然也是必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