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主要是皇帝的能力造成的。西漢二代和明朝二代都出現了中央與地方爭奪權力的事情。漢景帝選用的將領周亞夫、竇嬰、劉武有武將、外戚、皇室成員也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朱允炆的話,李景隆不管真傻還是假傻,都是朱允炆識人不足,盛庸等大將又不能及時挑大樑,也不能真正信任徐輝祖。西漢藩王與明朝藩王看上去都是藩王,但是控制的基本面不可同日而語。西漢藩王在地方上是擁有財政大權,軍事大權的。但是明朝藩王其實有點慘,大家都罵朱元璋留了大麻煩給朱允炆,但是在朱元璋設計下明朝藩王沒有掌控地方財政大權的,保證了藩王鬧騰的空間比較小。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說起七王之亂,發生在景帝年間,實際漢文帝一朝已經在開始削藩。漢文帝憑著一封信就能讓權臣周勃交出兵權。奪回兵權後,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削藩王。而朱允炆一上位就開始大刀闊斧的削藩王,也不聽朝臣卓敬之言,逼死湘王,在宗室內人人自危。實力最大的燕王也不含糊,先是讓唯一的三個兒子做人質表忠心,這也沒放過燕王,然後只能正式開幹了。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與七王之亂和八王之亂的大場面相比,燕王的靖難之役規模有點小,燕王在靖難之役完全佔領的只有北平附近,剩下的濟南等地方都是拉鋸戰 ,財政上與中央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燕王一起兵,北方藩王遼王和谷王就逃到南京,寧王被連騙帶哄拉進造反隊伍。剩下的宗室都在沉默中。直到建文四年,朱棣出人意料的偷塔成功。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七國之亂在於諸侯王之間的聯合和內鬥,類似於戰國七雄。削藩則反,不削則安。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沒有明確的革命綱領和目標。七國諸侯王更多的是一種臨時性軍事勢力集結,主力是吳、楚,其他無非搖旗吶喊鼓譟幫風而已。以年邁的吳王劉濞為首,除了吳國經營數十載且錢糧豐盛外,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重要原因。且大將軍周亞夫、竇嬰也都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景帝也扛得住壓力,聽得進善言,劉武更是扼住叛軍北上西進的咽喉。七國之亂講究的是閃電戰,直驅長安。一旦陷入持久戰,糧草不濟,疑竇叢生也就都來了。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再說靖難之役,朱棣本身就是朱元璋幾位兒子中最擅長軍事的皇子,苦心經營北方,可以看做是年輕20到30年的劉濞,隊伍裡多餘的聲音很少。即便在皇室順位中,長孫朱允炆是合法承繼,而實際上當時朝中朱棣的呼聲也甚高,這也在一定層面上反應了朱棣南下一路摧枯拉朽的心理優勢。加之,朱允炆的應對不足,方孝孺當世大儒,方法論頭頭是道,而面對鐵騎雄兵時的來勢洶洶,也就只剩下書生意氣的破口大罵和寧死不屈了。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其次是策略,燕王清楚自己的實力不是明軍主力的對手,所以由北向南行軍的時候,經過幾次大戰,最後決定繞過了山東,避開了盛庸的主力,直接奇襲了南京。用最小的損耗,保持了最大的戰鬥力打到了京城。吳王因為募兵時,14歲都64歲之間的男子全部徵召,聲勢浩大,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由東向西進軍時,沒有聽取手下的意見直取咽喉之地滎陽,以及滎陽旁邊的大糧倉敖倉。

七國之亂與靖難之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藩王失敗了而朱棣卻成功了

而是圍困了樑國的睢陽,導致糧道被斷,全軍潰敗,倘若吳王能夠像燕王繞過山東一樣繞過睢陽,在竇嬰還立足未穩之下攻下滎陽,就算拿不下長安,做另一個楚霸王也是有可能的。策略本已失敗,手下又無大將,對面又是周亞夫,竇嬰,吳王自然難得一勝。朱棣的對手除了李景隆雖然也不弱,但是己方除了自己還有朱能張玉等猛將能堪大任。七國之亂,中立勢力和勳貴勢力都心向景帝,同時景帝也佔有大義,政治上絕對的主動。朱棣靖難,中立勢力和勳貴都明裡暗裡的向著朱棣,作為一國之君,朱允炆連大義都失了,所以結果就不一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