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如果燕王朱棣戰敗,大明王朝將會如何發展?

靖難之役,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為削藩而引發的一場皇室內戰,因為才具不足,即位才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叔父燕王朱棣戰敗了,丟失了皇帝的寶座,最後杳無音訊,燕王朱棣由此成為了大明第三代帝王――明成祖,年號永樂。

這場內戰,源於朱元璋。公元1368年,出身貧民的朱元璋掃平群雄,建立大明王朝,隨後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幾年後,很多個逐漸長大的兒子,也相繼被封為藩王,鎮守大明各要地,其中四兒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在大明東北方向的幽州一帶。

朱家的江山,用朱家的子孫來保衛才放心,朱元璋的想法是相當不錯的。

為了朱二代的江山的穩定,朱元璋對太子朱標是費進了心力,不僅為朱標請了許多的大儒教導用他治國之術,而且殘忍的用各種藉口把開國功臣絕大多數屠戮一空。看著留下的屈指可數的幾個開國功臣,再看看處理朝政越來越熟練的太子,朱元璋得意的笑了,朱二代後繼有人了。

可惜老天不按常理出牌,朱元璋活的好好的,兒子朱標卻死了,朱元璋這下傻眼了,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差點把他氣死。大病一場之後,朱元璋又站了起來,開始考慮大明第二代新的接班人。

靖難之役,如果燕王朱棣戰敗,大明王朝將會如何發展?

靖難之役主戰場形勢圖

出於對幽州重地的深層考慮,朱元璋放棄了把文武雙全的四兒子朱棣立為太子的想法。近水樓臺先得月,憑藉與祖父朱元璋的親密關係,聰明伶俐的朱允炆成為了新太子。1398年6月,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他確定下一年為建文元年。

年輕的建文皇帝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繼承了他父親的溫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靦腆,且又毫無國政經驗;且不說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他也沒有那種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能力。這位年輕皇帝的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

靖難之役,如果燕王朱棣戰敗,大明王朝將會如何發展?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師傅引為心腹,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和滿懷著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的經驗,也沒有領導才能;他們對於問題的分析往往限於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這樣一個組合的君臣,根本難以處理朱元璋留下的大明的眾多內外的問題,也難以威懾眾多的藩王。果不其然,僅僅一個削藩,朱允炆就丟了皇位,成為了宣告失蹤人口。

從這點來說,靖難之役的成敗,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分水嶺,靖難之役的成功,歷史如何發展,已經有結果,可是靖難之役如果失敗,大明該如何走向?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建文帝即位後明朝面臨的局面,首先大明北方邊境還有強大的蒙古殘餘勢力在頻繁騷擾進犯,第二,大明內部能征善戰之將已經很少,明軍不復洪武時期的戰力,第三,大明首都南京遠離北方,對遼東以及諸多北方領土控制力不夠。第四,南京文風太盛,奢靡氣息太濃,王朝朝氣會很快喪失。

上述這四點,憑藉朱允炆和三位儒家師傅,是解決不了的,因為他們沒有那個戰略眼光和能力,這從他們在靖難之役的失敗過程中的用人和用兵就可以看出。

靖難之役,如果燕王朱棣戰敗,大明王朝將會如何發展?

明成祖朱棣e

假如運氣好,朱棣的靖難之役失敗了,那麼如此一般書呆子君臣,,絕對不會遷都北京因為南京是朱元璋定下的都城,他們不願改變,因為沒必要而且勞民傷財,不符合仁政的規定,也不會出兵遠征蒙古,因為太殘忍,也不是仁政。

在這一幫書呆子的領導下,大明將提前進入重文輕武的時代,國內一片和平氣息,邊境只守不攻,北方蒙古勢力的不到打擊,將越發強大,一個不慎,幽雲十六州將再次淪陷,如果反擊不力,北宋時期宋遼對峙局面將再一次出現。

幸好,朱棣勝利了,朱允炆失敗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