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有多少皇親國戚捲入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是明朝歷史上一場皇帝和藩王之間的血腥內戰。

戰端的起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為了鞏固皇權,聽從謀臣建議削藩而引起的。

這場歷時四年的內亂,幾乎顛覆了朱明王朝的一統天下。皇子、皇孫、駙馬、表兄等數十位皇親國戚參與其中,直殺得叔侄反目、兄弟成仇、骨肉之親幾乎不共戴天。

明初有多少皇親國戚捲入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後的永樂十九年(1421年),穩坐皇位的朱棣正式把明朝首都遷往北京,更加削弱了朱元璋時期,在南京形成的開國功臣和皇親國戚的影響力。

明朝開國,朱元璋設計的是由皇帝、藩王、外戚、駙馬組成的家天下體制。他在位時駕馭的還比較順暢。而他的接班人、長孫朱允炆繼位當皇帝后,卻難以掌控全局,尤其對其四叔燕王朱棣毫無辦法。終於釀成朱棣舉兵以“靖難”名義的奪位戰禍。

在這場自家內部的戰爭中,朱家皇親國戚們紛紛參戰,投向不同的兩個陣營。

大致統計,參與靖難之役之爭的皇親國戚有名的共二十三位

從明太祖朱元璋的輩分算起,有皇太孫、在位建文帝朱允炆;有皇子七人,即燕王朱棣、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寧王朱權、岷王朱楩、谷王朱橞。

有燕王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

有朱元璋的女婿:淮安總兵梅殷、駙馬都尉王寧、駙馬都尉李堅、駙馬都尉胡觀。

有你朱元璋侄女慶城郡主。

有長興侯、建文帝朱允炆的兒女親家耿炳文;有朱允炆的姐夫、駙馬都尉耿璇。

有燕王府儀賓、朱棣的女婿袁容、李讓。

有魏國公、朱棣妻兄徐輝祖,朱棣妻弟大都督徐增壽。

有曹國公、朱允炆的表兄李景隆。還有一些皇親屬於間接參與。

不妨盤點幾位這裡面較有影響的參與者

燕王朱棣殺進南京奪了帝位,成了歷史上的永樂大帝;建文帝朱允炆則在京城戰亂中下落不明,成為千古謎團,這些基本廣為人知。

明初有多少皇親國戚捲入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朱棣不僅是朱元璋的四兒子,還是明初開國大將徐達的女婿。他起兵後,時在京城為官的有他的妻兄(大舅哥)徐輝祖和妻弟徐增壽

但這哥倆的選擇完全不同。徐輝祖襲爵魏國公、並於建文年初被封太子太傅,掌管中軍都督府。他忠於建文帝,明確反對妹夫朱棣的所謂“靖難”造反行為。而徐增壽則和姐夫朱棣感情較深,暗中支持朱棣奪權。

建文三年四月,徐輝祖奉命參加白溝河之戰,率軍成功掩護平燕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撤退。建文四年正月,朝廷命徐輝祖帶兵北上阻擊燕軍。四月,他率南軍與燕兵交戰於齊眉山,南軍大勝,斬燕將李斌。南軍連續獲勝,再加上暑天炎熱,使從北方來的燕軍陷入窘境 。

誰知這時,朝廷訛傳燕軍已兵敗,京師不可無良將,愚蠢的建文帝遂召回徐輝祖。致使阻擊燕軍的中央兵馬因勢孤而大敗。後來燕兵過江打南京時,徐輝祖還在帶兵抵抗。

朱棣攻佔南京,徐輝祖堅保氣節,獨自留在父親徐達祠堂,不肯迎接朱棣。

朱棣坐上皇位後親自召見詢問,徐輝祖仍一言不發,拒絕擁戴。朱棣令人逼迫他招供,徐輝祖只寫下父親是開國功臣,子孫免死幾個字。朱棣見此,十分惱怒。可是,要殺他也不好下手。因為朱棣的皇后就是徐輝祖的大妹妹,同時朱棣握有太祖朱元璋頒給徐家免死鐵卷。

朱棣無奈,只好勒令他返回私宅,革去俸祿和爵位,監禁到永樂五年去世。明史說:“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樂五年卒”。

明初有多少皇親國戚捲入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劇照)

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朱棣可能念及親情,以“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為由,令徐輝祖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明神宗時,朝廷錄建文忠臣,在南京設廟祭祀,以徐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 。

朱棣的妻弟徐增壽,是大將軍徐達的小兒子。受皇親眷顧,在朝中官至左都督。他與效忠於建文帝的哥哥徐輝祖不同,選擇了支持姐夫朱棣。

建文帝開始懷疑燕王朱棣有謀反之心時,曾向徐增壽詢問真偽。徐增壽說,燕王跟先帝孝康皇帝(朱標)是親兄弟關係,現在已經獲有地位並富有錢財,怎麼還會造反呢?並願意以家人性命擔保燕王不會造反。

但之後,徐增壽則多次祕密向姐夫朱棣傳遞京城中的兵力部署、朝中態勢等情報。

建文帝雖然有察覺徐增壽暗中向燕王傳遞消息,但卻沒有立即責問他。等燕軍渡過長江後,建文帝才召見徐增壽並當面質問他原委,徐增壽無言以對。建文帝一怒之下,用自己佩戴的寶劍將徐增壽當場誅殺,宣告他擔有暗中勾結燕王朱棣的罪名。

朱棣登上皇位後,感念這位妻弟的忠心,不顧其姐姐皇后的反對,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諡忠愍。後來再晉封他為定國公,其子徐景昌繼嗣。徐增壽一系後代隨明朝朝廷遷至北京直到明末。

參與靖難之役的唯一女性是慶成郡主,她是蒙城王朱重四之女,太祖朱元璋的侄女。按朱家輩分算,她算建文帝朱允炆的堂姑,燕王朱棣的堂姐。

建文三年十二月,朱棣的燕軍攻下揚州兵臨南京城下。為拖延時間,遲滯燕軍。朱允炆指派他這位堂姑----慶成郡主,代表朝廷和朱家親情去與朱棣談判,表示願意割地求和。朱棣說“此奸臣欲姑緩我,以俟遠方之兵耳。”慶成郡主無言以對,只好尷尬返回覆命。

李景隆是明朝開國名將、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而李文忠又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論皇親,李景隆是建文帝朱允炆的表哥。

明初有多少皇親國戚捲入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劇照)

李景隆早年襲爵曹國公,被建文帝引為心腹近臣。初期他協助建文帝削藩。靖難之役爆發,燕軍在真定大敗長興侯耿炳文所率兵馬,朝中有人推薦李景隆掛帥出征。

建文元年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並親自在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孰知這李景隆能力遠不如其父,指揮作戰既無謀略又缺驍勇。他統帥的朝廷軍隊先後在鄭村壩、白溝河被燕軍打得一敗塗地,喪師數十萬,以致攻守形勢逆轉,最終被奪職召回。

建文四年六月中旬,燕軍逼近南京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反叛建文帝,打開城門投降,致使南京陷落。

朱棣繼帝位後,封李景隆太子太師,賜功臣勳號,加柱國,增歲祿,列於群臣之首。不料永樂二年(1404年),李景隆遭到吏部尚書、禮部尚書等多人連番彈劾,終被削爵圈禁,於永樂末年死去。

朱棣奪位稱帝第二天,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馬上下令恢復了被建文帝削藩的周王朱橚、齊王朱榑的爵位。隨後恢復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

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朱棣傳旨令周、齊、代、岷四王歸藩。這年六月二十六日,又下旨取消了建文帝之父朱標的興宗廟號,重新稱之為懿文太子。隨後的七月十二日,將朱允炆的三個弟弟由親王降為郡王;十一月將朱標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廢為庶人,囚禁在老家鳳陽。

燕王朱棣因為反對建文帝削藩而起兵,為了爭取諸王擁戴,還改變祖制,給予宗室以更高的品級。

按照洪武年間規定,鎮國將軍(郡王之子)為三品,輔國將軍四品,奉國將軍五品,鎮國中尉六品,輔國中尉七品,奉國中尉八品。朱棣改加鎮國將軍為從一品,輔國將軍從二品,奉國將軍從三品,鎮國中尉從四品,輔國中尉從五品,奉國中尉從六品。

朱棣心中很清楚自己是通過武力奪權的,為了汲取教訓,保證自己皇權權穩固,他登基後先將諸邊塞王改封於內地,然後逐漸又解除了諸王的兵權。

明初有多少皇親國戚捲入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

(朱棣畫像)

永樂元年削代王護衛及官屬;永樂四年削齊王護衛及官屬,不久廢為庶人;永樂六年削岷王護衛及官屬;永樂十年削遼王護衛;永樂十五年廢谷王為庶人。

永樂十九年(1419年),周王見勢不妙,主動獻還護衛。洪武朝帶兵的十三位親王,在永樂朝削去了六個護衛。

與此同時,朱棣還大封參加“靖難”的功臣,將其中一些有經驗的武將保留下來,加強中央政權,從根本上改變朝廷中央和諸藩的軍事力量比例。

雖然朱棣實現了建文帝朱允炆當年削藩的目的,但並沒有改變祖制。他的兒子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仍然設立了三護衛,具有典兵之權。

朱棣之後隔代的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效仿其父朱棣,也向剛繼位的侄兒朱瞻基宣戰,企圖用叛亂奪權。

朱瞻基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御駕親征,立即在聲勢上壓倒了朱高煦的叛軍。戰役以朝廷軍隊大獲全勝、生擒朱高煦而告終。

意識到親王擁兵的弊端,親征平定叛亂後,朱瞻基利用自己形成的威望,迫使絕大部分藩王交出了護衛,並從各個方面對宗室加以控制。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