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明朝十六帝不如清朝十二帝,事實真是如此嗎?

明朝 康熙 乾隆 清朝 老王讀世界 2017-03-31

清朝,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一個受盡列強欺負的朝代,很多人將清朝說成多麼的不看和無用,但無可否認的是,清朝算的上是一個明君集中的朝代,三百年間十二個皇帝,除了同治帝和末代皇帝溥儀稍遜之外,其他的皇帝還是很中肯的。

都說明朝十六帝不如清朝十二帝,事實真是如此嗎?

朱元璋劇照

相比之下明朝皇帝就比較受爭議了,很多人都覺得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有能力強之外,就沒了什麼明君了,事實真是這樣嗎?明君真的能帶領著國家變得強大嗎?昏君、暴君就一定會拖國家後腿嗎?清朝皇帝為何看起來都是聖人?

人因環境而改變,清朝皇帝之所以看起來都是明君,和他們獨特的管理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種管理方式讓清朝即使在退步,都看不來是皇帝的無能而導致,下面為大家舉例出來。

一.嚴格管理:清朝皇帝對於自己的下一代管理是非常嚴格的,眾所周知,清朝的阿哥們、格格們都是要凌晨就起來看書學習,基本上沒有什麼假期,這種制度是每個清朝皇帝都主張的,所以根本別想走後門。

都說明朝十六帝不如清朝十二帝,事實真是如此嗎?

明朝皇帝

二.競爭上崗:清朝集合了前朝所有的優勢,在繼承皇位這個問題上花了很大的功夫,他們實施的是競爭上崗,不在老皇帝死的那一刻,誰也知道誰會成為皇帝,正是因為這種制度,清朝的皇子競爭非常激烈,以至於他們踏遍屍骨稱帝后,格外的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位置。

三.環境培養:清朝皇帝在位的時候,會給每個兒子分配不同的任務和職責,在皇子們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哪個能力強,哪個能力不行皇帝都會一目瞭然,而這些皇子們經過長期的處理政務,慢慢的就能摸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經驗和風格,都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治國方針,所以他們成為皇帝后,多半都是帶著自己的理想去奮鬥的。

可能清朝也有天上掉餡餅的皇子,比如嘉慶帝,乾隆根本無心傳位給他,只是不得不傳而已,這些無意爭奪皇位的皇子們,自己在懵逼中當上皇帝后,都會盡量的將自己表現的像明君一樣。

都說明朝十六帝不如清朝十二帝,事實真是如此嗎?

圖片來源網絡

昏君和暴君是兩個概念,秦始皇是暴君不是昏君,楊廣也是暴君不是昏君,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來理解,能帶著國家進步的皇帝就是明君,昏君就不同,昏君是指那些自己碌碌無為,還帶著國家走向深淵直至滅國的皇帝。

明朝皇帝的確奇葩百出,多是不務正業的皇帝,他們喜歡煉丹、不上朝等異想天開的事情,但是他們不懦弱,在這些人的統治下,明朝依然過得相當穩定,百姓富裕安康,軍事能力吊打世界各國,如果不是晚明遇上千年難遇的“小冰河”,再加上崇禎時期的朝廷不團結,明朝又怎會跌落神壇。

再來看清朝兩個神一般的人物,一個號稱千古一帝,一個號稱十全老人,康熙和乾隆的確有點作為,但是他們卻大興文字獄,顛倒黑白是非不分,進行思想壓制,這種靈魂上的痛苦常人無法體會,在康熙手上丟的領地還少了嗎?在乾隆手上吃過的虧還少了嗎?

都說明朝十六帝不如清朝十二帝,事實真是如此嗎?

康熙帝劇照

反觀明朝,皇帝雖然都沒有什麼大作為,但是非常開明,百官勇於直諫,而清朝呢,明面上看似和平相處,私底下告狀的多的去。統治者能夠控制住自己,能夠做到以身作則,不搞皇權一家大,那麼對國家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如果都搞什麼金口玉言,皇室之外皆奴才,表面風平浪靜,暗地萬馬齊喑,這種情況下,國家不亡都不合理了。

明朝都是昏君,清朝都是明君,這種說法是極其不靠譜的,對國家發展好,百姓生活好,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明君,如果一個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而強行給百姓添加壓力,不顧百姓安危,這樣的皇帝即使再偉大,也都不配稱為明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