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袁彬頂著喜寧的壓力,對朱祁鎮不離不棄,將他照料得無微不至。

朱祁鎮在寒夜難以入眠,是袁彬解開衣襟幫他暖腳;每逢隨軍到車馬不能行的泥濘地,是袁彬揹著朱祁鎮前行;朱祁鎮遙望星空長吁短嘆時,是袁彬時時寬慰,打消他尋死念頭;

袁彬阻止朱祁鎮自殺: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袁彬頂著喜寧的壓力,對朱祁鎮不離不棄,將他照料得無微不至。

朱祁鎮在寒夜難以入眠,是袁彬解開衣襟幫他暖腳;每逢隨軍到車馬不能行的泥濘地,是袁彬揹著朱祁鎮前行;朱祁鎮遙望星空長吁短嘆時,是袁彬時時寬慰,打消他尋死念頭;

袁彬阻止朱祁鎮自殺: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和瓦剌人的各種交涉,都由袁彬做為中間人一力承擔,盡心竭力為他籌謀;

朱祁鎮寫給孫太后、代宗朱祁鈺、眾群臣的書信,都是請袁彬代為起草和執筆;

也先想招朱祁鎮為妹婿,又是袁彬苦口婆心勸說,讓朱祁鎮婉拒此事,因此不致有“生為俘虜,卻貪戀敵寇女色”之嫌,損傷自己聲譽;

也先宴請朱祁鎮,袁彬擋酒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袁彬頂著喜寧的壓力,對朱祁鎮不離不棄,將他照料得無微不至。

朱祁鎮在寒夜難以入眠,是袁彬解開衣襟幫他暖腳;每逢隨軍到車馬不能行的泥濘地,是袁彬揹著朱祁鎮前行;朱祁鎮遙望星空長吁短嘆時,是袁彬時時寬慰,打消他尋死念頭;

袁彬阻止朱祁鎮自殺: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和瓦剌人的各種交涉,都由袁彬做為中間人一力承擔,盡心竭力為他籌謀;

朱祁鎮寫給孫太后、代宗朱祁鈺、眾群臣的書信,都是請袁彬代為起草和執筆;

也先想招朱祁鎮為妹婿,又是袁彬苦口婆心勸說,讓朱祁鎮婉拒此事,因此不致有“生為俘虜,卻貪戀敵寇女色”之嫌,損傷自己聲譽;

也先宴請朱祁鎮,袁彬擋酒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他的竭誠無私和赤膽忠心,讓朱祁鎮對他依賴備至,如幼弟對長兄一般依賴,將他當做了自己的生活支柱。兩人出入同行,寢則同床,幾近形影不離。

喜寧因此懷恨在心,有次唆使也先,要將袁彬五馬分屍。朱祁鎮放下大明天子尊嚴,苦苦哀求,跪地哭訴,讓也先饒了袁彬一命。還有一次袁彬受了風寒,朱祁鎮急得用身子緊緊抱住他,發了一身大汗,竟然好了。蒼天亦庇佑善人矣。

袁彬保護朱祁鎮,怒斥喜寧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袁彬頂著喜寧的壓力,對朱祁鎮不離不棄,將他照料得無微不至。

朱祁鎮在寒夜難以入眠,是袁彬解開衣襟幫他暖腳;每逢隨軍到車馬不能行的泥濘地,是袁彬揹著朱祁鎮前行;朱祁鎮遙望星空長吁短嘆時,是袁彬時時寬慰,打消他尋死念頭;

袁彬阻止朱祁鎮自殺: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和瓦剌人的各種交涉,都由袁彬做為中間人一力承擔,盡心竭力為他籌謀;

朱祁鎮寫給孫太后、代宗朱祁鈺、眾群臣的書信,都是請袁彬代為起草和執筆;

也先想招朱祁鎮為妹婿,又是袁彬苦口婆心勸說,讓朱祁鎮婉拒此事,因此不致有“生為俘虜,卻貪戀敵寇女色”之嫌,損傷自己聲譽;

也先宴請朱祁鎮,袁彬擋酒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他的竭誠無私和赤膽忠心,讓朱祁鎮對他依賴備至,如幼弟對長兄一般依賴,將他當做了自己的生活支柱。兩人出入同行,寢則同床,幾近形影不離。

喜寧因此懷恨在心,有次唆使也先,要將袁彬五馬分屍。朱祁鎮放下大明天子尊嚴,苦苦哀求,跪地哭訴,讓也先饒了袁彬一命。還有一次袁彬受了風寒,朱祁鎮急得用身子緊緊抱住他,發了一身大汗,竟然好了。蒼天亦庇佑善人矣。

袁彬保護朱祁鎮,怒斥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也先俘虜朱祁鎮後,野心膨脹,更欲南侵大明,挾制朱祁鎮攻宣府、攻大同,令他在關下叫門。幸好兩關守將拒不開門。其後,喜寧領瓦剌軍改道攻紫荊關,四日破關,殺守將孫祥,打通了直抵北京城之路。一路沿途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因此慘遭瓦剌軍蹂躪。

又是袁彬定下計策,誘使喜寧充任替瓦剌勒索大明的使節,同時密信于謙,請於大人幫忙斬了這個奸佞小人,也為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和瓦剌軍的敗退,除掉了一個狡猾勁敵。

這樣相依為命的日子持續了一年,朱祁鎮回國了,不出意料地被囚入南宮。袁彬也理所當然地僅升一級,被授予錦衣衛百戶,他的功勞和忠誠,在瓦剌一年的傳奇經歷無人在意,或刻意不被在意。就像通常那些偶爾躍入歷史大潮的小人物一般,終究要回到碌碌眾生中去。

幾年後,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為帝,改元天順,立刻對袁彬升官加爵,讓他掌管錦衣衛,為都指揮,所請之事無不聽從,各種厚賞。先賜給他原內閣輔臣商輅的居所,又特意為他別建宅院,並時常將袁彬召入宮中,談論當年患難時事。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袁彬頂著喜寧的壓力,對朱祁鎮不離不棄,將他照料得無微不至。

朱祁鎮在寒夜難以入眠,是袁彬解開衣襟幫他暖腳;每逢隨軍到車馬不能行的泥濘地,是袁彬揹著朱祁鎮前行;朱祁鎮遙望星空長吁短嘆時,是袁彬時時寬慰,打消他尋死念頭;

袁彬阻止朱祁鎮自殺: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和瓦剌人的各種交涉,都由袁彬做為中間人一力承擔,盡心竭力為他籌謀;

朱祁鎮寫給孫太后、代宗朱祁鈺、眾群臣的書信,都是請袁彬代為起草和執筆;

也先想招朱祁鎮為妹婿,又是袁彬苦口婆心勸說,讓朱祁鎮婉拒此事,因此不致有“生為俘虜,卻貪戀敵寇女色”之嫌,損傷自己聲譽;

也先宴請朱祁鎮,袁彬擋酒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他的竭誠無私和赤膽忠心,讓朱祁鎮對他依賴備至,如幼弟對長兄一般依賴,將他當做了自己的生活支柱。兩人出入同行,寢則同床,幾近形影不離。

喜寧因此懷恨在心,有次唆使也先,要將袁彬五馬分屍。朱祁鎮放下大明天子尊嚴,苦苦哀求,跪地哭訴,讓也先饒了袁彬一命。還有一次袁彬受了風寒,朱祁鎮急得用身子緊緊抱住他,發了一身大汗,竟然好了。蒼天亦庇佑善人矣。

袁彬保護朱祁鎮,怒斥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也先俘虜朱祁鎮後,野心膨脹,更欲南侵大明,挾制朱祁鎮攻宣府、攻大同,令他在關下叫門。幸好兩關守將拒不開門。其後,喜寧領瓦剌軍改道攻紫荊關,四日破關,殺守將孫祥,打通了直抵北京城之路。一路沿途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因此慘遭瓦剌軍蹂躪。

又是袁彬定下計策,誘使喜寧充任替瓦剌勒索大明的使節,同時密信于謙,請於大人幫忙斬了這個奸佞小人,也為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和瓦剌軍的敗退,除掉了一個狡猾勁敵。

這樣相依為命的日子持續了一年,朱祁鎮回國了,不出意料地被囚入南宮。袁彬也理所當然地僅升一級,被授予錦衣衛百戶,他的功勞和忠誠,在瓦剌一年的傳奇經歷無人在意,或刻意不被在意。就像通常那些偶爾躍入歷史大潮的小人物一般,終究要回到碌碌眾生中去。

幾年後,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為帝,改元天順,立刻對袁彬升官加爵,讓他掌管錦衣衛,為都指揮,所請之事無不聽從,各種厚賞。先賜給他原內閣輔臣商輅的居所,又特意為他別建宅院,並時常將袁彬召入宮中,談論當年患難時事。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可惜,故事到這裡發生了轉折,不再是一個蒙難皇帝和護駕忠臣終得圓滿的童話故事。

袁彬首任妻子廖氏早死,王氏是朱祁鎮生母孫太后的弟弟,國舅爺孫顯宗的姻親,在母家呆到26歲時,經朱祁鎮介紹,賜銀三百兩為聘禮,嫁給袁彬做續絃。

至於《明實錄·英宗實錄》裡那個「隰川王朱遜熮次女為太平縣主,配袁彬,命袁彬俱為宗人府儀賓」的記載,很明顯只是同名同姓的另一個袁彬,按大明朝慣例,宗室女當時早已經不嫁給實職官員很多年了。

所以,一些人由此吹噓的朱祁鎮對袁彬如何厚待,竟讓他破例娶皇室縣主,成為皇親國戚的記載,其實也是子虛烏有。朱祁鎮只是介紹了舅舅家一門親戚中,一個以當時而論的大齡女老姑娘,給當袁彬續絃罷了。

【夫人姓王氏,諱慧全,武德將軍、義勇右衛正千戶欽之女,母申氏,亦京師甲族。夫人在室以淑哲聞,舉止莊重,善女紅,父母珍愛之。時宦族貴家,問者以數十,皆弗許。天順丁丑,英宗皇帝復辟,今同知前軍都督府事袁公文質,以扈以有功,初授錦衣百戶,上甚眷之。一日入侍,上顧謂曰:“聞卿喪妻,今復娶末?”文質頓首,以未娶對。因言王氏有女最賢,且為孫顯宗姻家,顯宗錦衣指揮,聖烈慈皇太后之弟也。上召顯宗諭之,即賜銀三百兩,綵緞表裡八,俾為聘納禮,夫人以是歸袁氏。】——《鎮國將軍袁彬妻王氏墓誌銘》

袁彬並不是什麼縣主儀賓,卻反而因為這樁婚事遭受無妄之災。他的新岳父,武德將軍、千戶王欽,打著袁彬旗號,四處招搖撞騙。

朱祁鎮最信任的錦衣衛首領門達,一直視袁彬為眼中釘,便奏請朱祁鎮,將袁彬定為此案主使,將他下獄,然後判決袁彬徒刑,需花錢自贖,還復原職。

這一投石問路後,門達認定袁彬自持的護駕舊恩已不足道,便再接再勵,給袁彬加上了受賄請託、收受逆黨石亨曹欽等人賄賂,用官府木材建私宅、向督工的宦官索要磚瓦、奪人子女為妾等等罪名,對袁彬嚴刑逼供,此時年近花甲的袁彬,被拷打得遍體鱗傷。

對此,朱祁鎮居然只一句話,「隨便你怎麼整,人別弄死,給我活的就好。」最終,袁彬被削去官職,流放南京。

所以從古到今,頗有些竭力洗白朱祁鎮其實“是好人”的論者,努力將瓦剌這段歲月時,他和袁彬這段境遇渲染得如何有情有義,如何君臣情深;偏偏對兩人故事最後的結局,要麼一筆帶過,要麼一字不提,甚至有將朱祁鎮特意囑咐“饒袁彬一命”,也當做他顧念舊情的佐證。

哪怕三觀和智商稍稍正常的人,也會覺得這是比“朱祁鎮交待兒子明憲宗替于謙平反”,更可笑的笑話。朱祁鎮這樣的人渣,只怕連做人的基本良知都不具備,肯定不是好皇帝,居然卻是“好人”?呵呵。

袁彬到了南京,閒住無事,開始回憶和整理當年和朱祁鎮的點滴,將他們在瓦剌時的經歷寫成《北征事蹟》,是後世研究這段重要歷史的第一手史料。行文字裡行間,並沒有絲毫的怨憤,反而帶著憐憫和溫情。或許也只有沉浸於這種回憶中,他才能真切感覺到瓦剌時那個寒夜中摟著自己哭泣顫抖的那個少年人,並不是高舉皇座九重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子。

直到朱祁鎮死後,明憲宗朱見深即位。門達失去靠山,被眾臣群起彈劾,被罷職流放,而袁彬得以平反昭雪,官復原職,重新掌管錦衣衛。袁彬還是一如既往地厚道與仁恕,特意去給門達送行,對這位差點致自己於死地的老同事,贈送大筆程儀。

之前的錦衣衛緹帥,大都弄權索賄,聲名狼藉,天下苦之。而在朱見深在位的二十三年裡,袁彬治下的錦衣衛卻異常安靜,盡忠職守,大有長者之風。

【未幾,英宗升遐。言者劾達罪,舉壎事為證。達謫死南丹 ,彬復舊職,代達總衛事。】

"

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詳細記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和錦衣衛袁彬患難與共的事蹟。可惜,因為作者個人對朱祁鎮這個皇帝的偏愛,便將他重登皇位後,對袁彬的恩將仇報,省略不提。

當時數十萬大軍潰敗,朱祁鎮身邊信臣,非死即逃。唯有一個錦衣校尉袁彬留了下來。

這時的袁彬,已接替父職做了十年的校尉而不得升遷,年紀也到了中年;其個人奮鬥前途顯然非常有限,絕對不屬於大明帝國官場中春風得意的那類人。不論從哪方面,都是幾十萬北征大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之前信用的一個女真族太監喜寧,投靠瓦剌人首領也先,成了侵略者手下紅人,盡告邊關守備詳情,給瓦剌軍出謀劃策,同時對朱祁鎮各種迫害刁難,欺凌故主。

漢奸太監: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袁彬頂著喜寧的壓力,對朱祁鎮不離不棄,將他照料得無微不至。

朱祁鎮在寒夜難以入眠,是袁彬解開衣襟幫他暖腳;每逢隨軍到車馬不能行的泥濘地,是袁彬揹著朱祁鎮前行;朱祁鎮遙望星空長吁短嘆時,是袁彬時時寬慰,打消他尋死念頭;

袁彬阻止朱祁鎮自殺: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朱祁鎮和瓦剌人的各種交涉,都由袁彬做為中間人一力承擔,盡心竭力為他籌謀;

朱祁鎮寫給孫太后、代宗朱祁鈺、眾群臣的書信,都是請袁彬代為起草和執筆;

也先想招朱祁鎮為妹婿,又是袁彬苦口婆心勸說,讓朱祁鎮婉拒此事,因此不致有“生為俘虜,卻貪戀敵寇女色”之嫌,損傷自己聲譽;

也先宴請朱祁鎮,袁彬擋酒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他的竭誠無私和赤膽忠心,讓朱祁鎮對他依賴備至,如幼弟對長兄一般依賴,將他當做了自己的生活支柱。兩人出入同行,寢則同床,幾近形影不離。

喜寧因此懷恨在心,有次唆使也先,要將袁彬五馬分屍。朱祁鎮放下大明天子尊嚴,苦苦哀求,跪地哭訴,讓也先饒了袁彬一命。還有一次袁彬受了風寒,朱祁鎮急得用身子緊緊抱住他,發了一身大汗,竟然好了。蒼天亦庇佑善人矣。

袁彬保護朱祁鎮,怒斥喜寧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也先俘虜朱祁鎮後,野心膨脹,更欲南侵大明,挾制朱祁鎮攻宣府、攻大同,令他在關下叫門。幸好兩關守將拒不開門。其後,喜寧領瓦剌軍改道攻紫荊關,四日破關,殺守將孫祥,打通了直抵北京城之路。一路沿途不知多少黎民百姓,因此慘遭瓦剌軍蹂躪。

又是袁彬定下計策,誘使喜寧充任替瓦剌勒索大明的使節,同時密信于謙,請於大人幫忙斬了這個奸佞小人,也為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和瓦剌軍的敗退,除掉了一個狡猾勁敵。

這樣相依為命的日子持續了一年,朱祁鎮回國了,不出意料地被囚入南宮。袁彬也理所當然地僅升一級,被授予錦衣衛百戶,他的功勞和忠誠,在瓦剌一年的傳奇經歷無人在意,或刻意不被在意。就像通常那些偶爾躍入歷史大潮的小人物一般,終究要回到碌碌眾生中去。

幾年後,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為帝,改元天順,立刻對袁彬升官加爵,讓他掌管錦衣衛,為都指揮,所請之事無不聽從,各種厚賞。先賜給他原內閣輔臣商輅的居所,又特意為他別建宅院,並時常將袁彬召入宮中,談論當年患難時事。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可惜,故事到這裡發生了轉折,不再是一個蒙難皇帝和護駕忠臣終得圓滿的童話故事。

袁彬首任妻子廖氏早死,王氏是朱祁鎮生母孫太后的弟弟,國舅爺孫顯宗的姻親,在母家呆到26歲時,經朱祁鎮介紹,賜銀三百兩為聘禮,嫁給袁彬做續絃。

至於《明實錄·英宗實錄》裡那個「隰川王朱遜熮次女為太平縣主,配袁彬,命袁彬俱為宗人府儀賓」的記載,很明顯只是同名同姓的另一個袁彬,按大明朝慣例,宗室女當時早已經不嫁給實職官員很多年了。

所以,一些人由此吹噓的朱祁鎮對袁彬如何厚待,竟讓他破例娶皇室縣主,成為皇親國戚的記載,其實也是子虛烏有。朱祁鎮只是介紹了舅舅家一門親戚中,一個以當時而論的大齡女老姑娘,給當袁彬續絃罷了。

【夫人姓王氏,諱慧全,武德將軍、義勇右衛正千戶欽之女,母申氏,亦京師甲族。夫人在室以淑哲聞,舉止莊重,善女紅,父母珍愛之。時宦族貴家,問者以數十,皆弗許。天順丁丑,英宗皇帝復辟,今同知前軍都督府事袁公文質,以扈以有功,初授錦衣百戶,上甚眷之。一日入侍,上顧謂曰:“聞卿喪妻,今復娶末?”文質頓首,以未娶對。因言王氏有女最賢,且為孫顯宗姻家,顯宗錦衣指揮,聖烈慈皇太后之弟也。上召顯宗諭之,即賜銀三百兩,綵緞表裡八,俾為聘納禮,夫人以是歸袁氏。】——《鎮國將軍袁彬妻王氏墓誌銘》

袁彬並不是什麼縣主儀賓,卻反而因為這樁婚事遭受無妄之災。他的新岳父,武德將軍、千戶王欽,打著袁彬旗號,四處招搖撞騙。

朱祁鎮最信任的錦衣衛首領門達,一直視袁彬為眼中釘,便奏請朱祁鎮,將袁彬定為此案主使,將他下獄,然後判決袁彬徒刑,需花錢自贖,還復原職。

這一投石問路後,門達認定袁彬自持的護駕舊恩已不足道,便再接再勵,給袁彬加上了受賄請託、收受逆黨石亨曹欽等人賄賂,用官府木材建私宅、向督工的宦官索要磚瓦、奪人子女為妾等等罪名,對袁彬嚴刑逼供,此時年近花甲的袁彬,被拷打得遍體鱗傷。

對此,朱祁鎮居然只一句話,「隨便你怎麼整,人別弄死,給我活的就好。」最終,袁彬被削去官職,流放南京。

所以從古到今,頗有些竭力洗白朱祁鎮其實“是好人”的論者,努力將瓦剌這段歲月時,他和袁彬這段境遇渲染得如何有情有義,如何君臣情深;偏偏對兩人故事最後的結局,要麼一筆帶過,要麼一字不提,甚至有將朱祁鎮特意囑咐“饒袁彬一命”,也當做他顧念舊情的佐證。

哪怕三觀和智商稍稍正常的人,也會覺得這是比“朱祁鎮交待兒子明憲宗替于謙平反”,更可笑的笑話。朱祁鎮這樣的人渣,只怕連做人的基本良知都不具備,肯定不是好皇帝,居然卻是“好人”?呵呵。

袁彬到了南京,閒住無事,開始回憶和整理當年和朱祁鎮的點滴,將他們在瓦剌時的經歷寫成《北征事蹟》,是後世研究這段重要歷史的第一手史料。行文字裡行間,並沒有絲毫的怨憤,反而帶著憐憫和溫情。或許也只有沉浸於這種回憶中,他才能真切感覺到瓦剌時那個寒夜中摟著自己哭泣顫抖的那個少年人,並不是高舉皇座九重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子。

直到朱祁鎮死後,明憲宗朱見深即位。門達失去靠山,被眾臣群起彈劾,被罷職流放,而袁彬得以平反昭雪,官復原職,重新掌管錦衣衛。袁彬還是一如既往地厚道與仁恕,特意去給門達送行,對這位差點致自己於死地的老同事,贈送大筆程儀。

之前的錦衣衛緹帥,大都弄權索賄,聲名狼藉,天下苦之。而在朱見深在位的二十三年裡,袁彬治下的錦衣衛卻異常安靜,盡忠職守,大有長者之風。

【未幾,英宗升遐。言者劾達罪,舉壎事為證。達謫死南丹 ,彬復舊職,代達總衛事。】

《明朝那些事兒》故意忽略的歷史,明英宗將救命恩人下獄拷打

根據江西宜豐出土的袁彬之母鄒氏、繼妻王氏墓誌銘,袁彬首任妻子廖氏早死,次任妻子王氏,並有何氏、甄氏兩個側室。

王氏生於宣德辛亥年(1431年),於天順丁丑年(1457年),也就是26歲時,經朱祁鎮介紹,賜銀三百兩為聘禮,嫁給袁彬做續絃。死於成化十八年(1482年),時年52歲。

袁彬生有兩子,長子袁勳為王夫人所生、次子袁熹為側室何夫人所出,相繼被特許繼承了錦衣衛都指揮僉事之職。袁勳取了一代名將、靖遠伯王驥的孫女。

另有五個女兒,長女、次女、三女為髮妻廖夫人所出,嫁給的姻親都平平,當是袁彬發跡之前便以許人。四女是王夫人所出,嫁給了定國公徐永寧之孫徐世英,五女是側室甄夫人所出,嫁給西寧侯宋愷。

長期以來,很多人誤信《明史·袁彬傳》裡「(成化)十三年擢都督僉事,蒞前軍都督府。卒於官。世襲錦衣僉事。」的記載,而且不會斷句,就真的把成化十三年(1477年)當成了袁彬的卒年。其實這個記載是錯誤的。

一直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四月,袁彬才在左府都督同知任上告老致仕。成化帝朱見深特許他兒子袁勳襲錦衣衛都指揮僉事之職。

【成化二十三年夏四月:左府都督同知袁彬乞致仕,許之。命其子勳襲為錦衣衛都指揮僉事。舊例都指揮為流官,不世襲,彬自陳其功,為子勳陳乞。有旨彬隨侍先帝,始終效勞。既告老致仕,其令馳驛還家,勳許襲為都指揮僉事,錦衣衛管事。】——《明實錄·憲宗純皇帝實錄》

弘治三年(1490年)八月,因為袁勳去世,袁彬又請求讓他次子中書舍人袁熹襲職,兵部認為國朝無此舊例,只是先帝朱見深一時特恩,可一不可再。而弘治帝朱佑樘是出名厚道人,以袁彬功殊,特許袁熹再襲一輩。

【弘治三年八月:右軍都督府致仕都督同知袁彬奏:臣嘗侍先帝於北,頗有微勞,得旨命子孫世襲都指揮僉事。近長子勳襲職已故,乞令次子中書舍人熹襲職。下兵部議,以為國朝舊制都指揮例不承襲。勳所襲出先帝一時特恩非舊制。上曰彬隨侍皇祖有功,其準熹再襲都指揮僉事一輩,後已之。】——《明實錄·孝宗敬皇帝實錄》

年屆九旬高齡的袁彬去世時,已經是朱祁鎮的孫子在位時了。這時德高望重的他,是大明的光祿大夫、上柱國、左軍都督,其母鄒氏、其妻王氏都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兩個兒子被特許世襲錦衣衛都指揮僉事。除了沒有被封爵,前半生碌碌無為的小人物,一番跌宕起伏的傳奇經歷,終究也算是位極武臣,壽終正寢。

袁彬逝後歸葬故里,和他父母妻子的墓地,現在還在江西宜豐縣,上刻【誥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左軍都督袁公諱彬、誥封一品夫人袁母王氏太夫人神道】。墓群還有很多御碑,刻了袁彬自撰《恭紀恩榮銘》。

男兒漢大丈夫行事坦蕩,對得起自己良心,對得起祖宗家國,則奸佞或負你,君王或負你,蒼天大地不會負你,斑斑青史不會負你。因此,這終究是個好人終有好報的幸福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