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歷數大明16帝,當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才藝展示卻一個賽過一個

03朱棣

與唐太宗李世民、隋煬帝楊廣這些二代君主一樣,明成祖朱棣在歷史上也是頗具爭議。然而不可否認,朱棣是一位足智多謀和富有幹勁的征戰者,其創造的永樂盛世使明朝的實力和影響力空前強大。

在朱元璋的26個兒子中,四子朱棣自幼就表現出從武的資質,也許正是因此,朱元璋才將重要的“守國門”崗位交付給這位燕王。就藩北平後,朱棣多次率師北征,曾有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的輝煌戰績。多年馳騁沙場,朱棣不僅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還加強了其在軍隊中的影響,後來的靖難之役證明,這一點尤其關鍵。

細數大明16皇帝,論治國一個不如一個,論才藝一個賽過一個(二)

開國皇帝朱元璋晚年接連承受喪子之痛,身為太子的長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相繼先於他去世,如此一來,四子朱棣在家族尊序上一躍成為諸王之首,加上他最強的軍事實力,難怪侄子削藩時遲遲不敢動自己這位四叔

篡位登基後,朱棣幹了一系列大事,當然好事壞事都有。誅滅方孝孺十族、對建文朝展開殘酷清洗,朱棣多疑好殺的本性暴露無遺。而興建紫禁城遷都北京,派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平定安南、五次親征北伐等功績也是公認的。

“永樂一朝,國勢極盛,外受封之國達三十餘個,不管是漢武帝還是唐太宗,雖屢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將而非親征,漢人天子親自遠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親征得勝回朝的途中病逝,享年64歲。“太祖”或“高祖”的廟號一般用於開國皇帝,朱棣的廟號原為“太宗”。大概是覺得不足以頌揚這位帝王的豐功偉績,100多年後,明世宗朱厚熜改“太宗”為“成祖”,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

04朱高熾

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長子。而這位徐皇后是開國功臣徐達的女兒,據記載“幼貞靜,好讀書,稱女諸生”。徐王妃平日雖文靜有加,但畢竟為將門之女,朱棣起兵造反後,前往寧王朱權處求援,導致北平城空。就在李景隆圍攻北平的危急關頭,徐王妃披上戰甲親自上陣,堪稱一代巾幗英雄。

登基後,朱棣當然立其為皇后。徐皇后因病去世,朱棣悲痛欲絕,諡曰仁孝皇后。此後十幾年,朱棣再沒立過皇后,兩人感情之深可見一斑。

細數大明16皇帝,論治國一個不如一個,論才藝一個賽過一個(二)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喜好讀書,但身形肥胖導致身體較弱。早在洪武二十八年,朱棣就立其為燕世子。起兵靖難後,朱棣命朱高熾守北平,燕世子不負父望,“僅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之眾圍攻,城賴以全”。

登上皇位後,朱棣就立太子的問題出現了猶豫,如此一來,朱高熾開始面臨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挑戰,尤其是與朱棣頗為相像的二子朱高煦,能征善戰,在武將中有很高威信,曾多次“救父於危難之際”。

如同當年李淵向李世民許願,朱棣也是大加鼓勵:“努力吧,皇太子身體不好。”可想而知,聽了這話的朱高煦該是多麼熱情高漲,此後作戰更加勇猛,立下累累戰功。

最終有驚無險,朱高熾還是被立為太子。一方面是太祖時期就立下的嫡長子繼承製,朱高熾可是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乃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另一方面是朱高熾在作為世子時也確實沒什麼過錯,“勞苦功高,廢之無名”。

細數大明16皇帝,論治國一個不如一個,論才藝一個賽過一個(二)

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看到朱棣對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甚為喜愛,著名文臣解縉脫口而出“好聖孫”,經典而討巧的三個字,對朱棣最終下定決心起到莫大作用。

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此後朱棣數次北征,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駕崩,46歲的朱高熾於當年九月登基。雖然僅在皇位坐了不到一年,明仁宗仍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朱高熾對科舉制度也做出重要貢獻,規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父輩營造了紫禁城,朱高熾有幸成為第一個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登基大典的明朝皇帝。

但不知何故,朱高熾臨死前曾想把京師遷回南京,洪熙元年四月,朱高熾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門為“行在”,並派皇太子朱瞻基赴南京為南遷“打前站”。不料,朱高熾於半個月後猝然去世,京師回遷的計劃擱淺,繼承者朱瞻基並未繼承父親的遺志,北京依然是京師,南京仍為陪都。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熾病逝,終年47歲,長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

05朱瞻基

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只有11年,“仁宣之治”卻被後世稱為“功績堪比文景”。也許,當年解縉的“好聖孫”主要是從藝術方面推斷的。作為公認還算稱職的一位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同時還是一名傑出的書畫家,其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可與宣和(宋徽宗)爭勝”。

細數大明16皇帝,論治國一個不如一個,論才藝一個賽過一個(二)

朱瞻基自幼喜歡鬥蟋蟀,即位後更是利用手中職權謀取私利,皇帝命令各地來京進貢“上等蟋蟀”。為取悅皇帝,地方官吏競相拍馬,變本加厲下達任務,給百姓造成很大負擔。

穩固皇權 從父親登基到朱瞻基繼位,他的兩位皇叔一直沒有放棄對皇位的覬覦。當皇叔朱高煦像當年父親朱棣一樣扯起“清君側”大旗一路殺來之時,朱瞻基毅然決定御駕親征,最終大獲全勝。

朱高煦被生擒,侄子將其廢為庶人軟禁起來。後來,看到這位皇叔仍不思悔改,朱瞻基命人將其罩在一個300斤重的銅缸下,四周圍以柴炭,放火活活燒死。隨著銅缸被燒化,蠢蠢欲動的其它諸王也都老實了,年輕的皇帝成功穩固了政權。

宣宗朝可謂人才濟濟,文有內閣大學士“三楊”,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這樣的巡撫。正是在這樣難得好的局面中,朱瞻基任用賢臣,大力革新,對內實行安民愛民的仁政,對外親自北征蒙古,完成從安南撤兵。

宣德五年,朱瞻基令鄭和第七次出航,這是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船隊規模龐大,人數更是有近3萬之多。

總之,雖有“廢后風波”、“蟋蟀天子”之汙點,朱瞻基仍不失為明朝皇帝中的優秀者,他為明王朝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正因如此,“宣德之治”一度被譽為明朝的黃金時代。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駕崩,終年38歲,長子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年號正統。

06朱祁鎮 07朱祁鈺

早在宣德二年(1427年),剛出生四個月的朱祁鎮就被明宣宗朱瞻基立為皇太子,到宣德十年即位時僅九歲。主少國疑的正統初年,張太后與三楊治國有道,明朝一度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

正統十年,隨著三楊離世和太后駕崩,正統朝逐漸走向下坡路。自恃有皇帝寵信,宦官王振開始興風作浪。彼時,少年皇帝已長成熱血青年,頗有一番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

細數大明16皇帝,論治國一個不如一個,論才藝一個賽過一個(二)

朱祁鎮前後兩次在位,共計22年。37年的人生,7年太子,14年皇帝,8年幽禁,最後8年又當皇帝,如此複雜的人生在皇帝中也是不多見的。

土木之變 蒙古被大明驅逐到漠北後,北元分為瓦剌和韃靼兩部。到正統年間,瓦剌逐步強大起來,時不時南下明朝疆域侵擾一番,瓦剌的太師也先更是以朝貢之名大肆騙取明朝的各種賞賜。

對此頗為不滿,當時總覽朝政的宦官王振下令減少賞賜,也先惱羞成怒,揮師南下直逼大同威脅北京。看到北方韃子如此放肆,20多歲的皇帝朱祁鎮大發雷霆,欲效仿父親御駕親征一展拳腳。

趁熱打鐵,王振不斷鼓動年輕的皇帝御駕親征。最終,置朝中大臣的反覆勸阻於不顧,皇帝親率二十萬大軍出發了。御駕親征。離開京師前,朱祁鎮似乎有所預感,匆匆將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並讓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在王振的瞎指揮下,後來就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堂堂大明皇帝被“區區蠻夷”生俘。招搖撞騙慣了,也先欲藉此敲詐一筆,不料明朝不買賬。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于謙為首的大臣們擁立監國的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

也先大怒,再度揮師南下攻打北京。北京保衛戰中,于謙等文武眾志成城,擊敗瓦剌軍多次進攻,也先悻悻作罷,率軍退走大漠。

從英宗身上得不到好處又多次被明軍打敗,瓦剌放話願意放人。大概與當年趙構的心情一樣,朱祁鈺不作積極迴應。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

一年之後,被景泰帝派去“查探”的楊善等人不揣上意,乘機迎駕接回了朱祁鎮。從此,太上皇被鎖在南宮,在驚恐不安中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涯。

奪門之變 時隔八年,石亨等人破開南宮大門迎太上皇復位,朱祁鎮終於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復位當日,朱祁鎮傳旨逮捕兵部尚書于謙,隨後以謀逆罪將其處死。倉促之間,新皇帝竟忘了罷黜景泰帝,幾天後才想起將其廢為郕王。也就是說,那幾天的大明朝廷竟有兩位合法皇帝並存。

細數大明16皇帝,論治國一個不如一個,論才藝一個賽過一個(二)

廢為郕王后,朱祁鈺被軟禁在西苑,不久離世,年僅三十歲。朱祁鎮仍不解氣,給弟弟上一個惡諡曰戾,並降為親王之禮葬於西山。就這樣,朱祁鈺成為明朝遷都北京後唯一一個沒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駕崩,享年三十七,皇帝遺詔:廢除自太祖時期開始的宮妃殉葬制。應該說,這也算明英宗的一項德政吧。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