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敏感期 不完美媽媽 新生兒 李躍兒 檸檬讀書育兒 2019-09-13
"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孩子口欲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品,讓他不知道選擇哪個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進行探索。一般最多給三個物品供他選擇,三個物品應該是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

如果嬰兒喜歡三個中的某一個,那麼每天給嬰兒的物品中必須要有嬰兒喜歡的這一個物品,當孩子不再喜歡時,就換掉這三個物品其中的兩個,留下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接,不要把三個物品都換成新的。

(2)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使得嬰兒喜新厭舊,他對一個物品會很快地習慣化,習慣化的結果就是對那個物品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對媽媽的臉也會這樣。當出現一個新的物品時,嬰兒馬上就開始注視那個新的物品,在安靜地注視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探索它。

這種“視而不見”的現象叫“習慣化”,新物品出現後嬰兒對新物品的注視叫“去習慣化”。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給孩子配合好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化的時候為孩子留下靜默的時間。

(3)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他面前出現新的面孔,這樣過於繁雜的刺激會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嬰兒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很快讓自己睡著,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時,將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孩子體內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沒有經過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會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滌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把握好節奏,在孩子吃飽了還沒有睡著的時候給他們工作並適當地練習俯臥,來增加他們的臂力,為9個月之後的爬行做好準備。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孩子口欲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品,讓他不知道選擇哪個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進行探索。一般最多給三個物品供他選擇,三個物品應該是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

如果嬰兒喜歡三個中的某一個,那麼每天給嬰兒的物品中必須要有嬰兒喜歡的這一個物品,當孩子不再喜歡時,就換掉這三個物品其中的兩個,留下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接,不要把三個物品都換成新的。

(2)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使得嬰兒喜新厭舊,他對一個物品會很快地習慣化,習慣化的結果就是對那個物品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對媽媽的臉也會這樣。當出現一個新的物品時,嬰兒馬上就開始注視那個新的物品,在安靜地注視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探索它。

這種“視而不見”的現象叫“習慣化”,新物品出現後嬰兒對新物品的注視叫“去習慣化”。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給孩子配合好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化的時候為孩子留下靜默的時間。

(3)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他面前出現新的面孔,這樣過於繁雜的刺激會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嬰兒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很快讓自己睡著,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時,將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孩子體內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沒有經過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會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滌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把握好節奏,在孩子吃飽了還沒有睡著的時候給他們工作並適當地練習俯臥,來增加他們的臂力,為9個月之後的爬行做好準備。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二、手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1. 為什麼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我們可能會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多壞毛病,剛剛把見了什麼啃什麼打壓下去,又開始了見了什麼抓什麼。

現在孩子已經會爬了,他會興奮地爬到家裡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壞任何他能拿得動的東西,看都看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斷使用手的過程中,嬰兒發現了自己的手。這時,口已經被使用了很長的時間,當神經的成熟從頭部開始轉移到手時,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兒那樣敏感了。

這時,嬰兒的注意力從嘴巴轉向手,感覺的中心也從口轉移到了手。這時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這使他們所感受的事物範圍擴大了很多。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孩子口欲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品,讓他不知道選擇哪個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進行探索。一般最多給三個物品供他選擇,三個物品應該是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

如果嬰兒喜歡三個中的某一個,那麼每天給嬰兒的物品中必須要有嬰兒喜歡的這一個物品,當孩子不再喜歡時,就換掉這三個物品其中的兩個,留下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接,不要把三個物品都換成新的。

(2)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使得嬰兒喜新厭舊,他對一個物品會很快地習慣化,習慣化的結果就是對那個物品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對媽媽的臉也會這樣。當出現一個新的物品時,嬰兒馬上就開始注視那個新的物品,在安靜地注視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探索它。

這種“視而不見”的現象叫“習慣化”,新物品出現後嬰兒對新物品的注視叫“去習慣化”。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給孩子配合好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化的時候為孩子留下靜默的時間。

(3)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他面前出現新的面孔,這樣過於繁雜的刺激會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嬰兒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很快讓自己睡著,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時,將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孩子體內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沒有經過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會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滌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把握好節奏,在孩子吃飽了還沒有睡著的時候給他們工作並適當地練習俯臥,來增加他們的臂力,為9個月之後的爬行做好準備。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二、手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1. 為什麼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我們可能會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多壞毛病,剛剛把見了什麼啃什麼打壓下去,又開始了見了什麼抓什麼。

現在孩子已經會爬了,他會興奮地爬到家裡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壞任何他能拿得動的東西,看都看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斷使用手的過程中,嬰兒發現了自己的手。這時,口已經被使用了很長的時間,當神經的成熟從頭部開始轉移到手時,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兒那樣敏感了。

這時,嬰兒的注意力從嘴巴轉向手,感覺的中心也從口轉移到了手。這時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這使他們所感受的事物範圍擴大了很多。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手的敏感期,家長要如何幫助

同口的敏感期一樣,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要干預,順其發展。孩子到了9 個月逐漸出現了手的敏感期現象,這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1)我們需要了解:在手的敏感期出現時,口的敏感期還存在,在發現新的物品,不知道這個物品是什麼、怎麼用的時候,孩子會用舊有的口啃的模式,先把物品拿到口裡去啃一下,試驗一下,然後再決定手怎麼用。

因此,在手的敏感期需要給孩子提供那些放到嘴巴里也不會有危險的物品:如不會被吞進去的自然玩具,在早期提供核桃、海螺、香蕉 雞蛋、小米、瓶子等。

在孩子9個月時,孩子就會強烈要求自己吃飯,這時給孩子一點機會連吃帶抓也很不錯,麵粉也是很好的手的感覺材料,打磨好的木棒也很不錯。

(2)孩子到了1 歲多時可以提供沙子、泥巴、水,跟大自然更加接近的物品,當手的敏感期之後,這些物品可以產生更加深入的創造價值。

(3)手的關鍵期要給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要提供給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並進行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更替。

(4)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成人幫助的,不能以為孩子會像野草一樣完全靠自己就能成長,成人必須為孩子準備適合於成長的土壤,那就是環境與工作材料。

成人要為孩子展示怎樣使用這些工作材料,但展示不等於教給孩子,而是成人自己做,讓孩子模仿。要注意儘量不讓孩子在工作時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不再注意工作。要避免成人不斷地要教孩子怎麼做,不斷地干涉孩子,否則,孩子的精神會變得沒有力量,容易發火,失望,容易遭受挫折和打擊。

另外,成人在孩子工作時不斷地去誇獎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時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揚會把孩子從工作中喚醒出來,讓孩子誤以為他做事情必須在別人的誇獎之下才可以做,如果沒有別人的誇獎,工作就無法進行下去。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孩子口欲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品,讓他不知道選擇哪個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進行探索。一般最多給三個物品供他選擇,三個物品應該是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

如果嬰兒喜歡三個中的某一個,那麼每天給嬰兒的物品中必須要有嬰兒喜歡的這一個物品,當孩子不再喜歡時,就換掉這三個物品其中的兩個,留下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接,不要把三個物品都換成新的。

(2)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使得嬰兒喜新厭舊,他對一個物品會很快地習慣化,習慣化的結果就是對那個物品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對媽媽的臉也會這樣。當出現一個新的物品時,嬰兒馬上就開始注視那個新的物品,在安靜地注視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探索它。

這種“視而不見”的現象叫“習慣化”,新物品出現後嬰兒對新物品的注視叫“去習慣化”。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給孩子配合好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化的時候為孩子留下靜默的時間。

(3)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他面前出現新的面孔,這樣過於繁雜的刺激會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嬰兒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很快讓自己睡著,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時,將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孩子體內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沒有經過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會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滌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把握好節奏,在孩子吃飽了還沒有睡著的時候給他們工作並適當地練習俯臥,來增加他們的臂力,為9個月之後的爬行做好準備。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二、手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1. 為什麼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我們可能會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多壞毛病,剛剛把見了什麼啃什麼打壓下去,又開始了見了什麼抓什麼。

現在孩子已經會爬了,他會興奮地爬到家裡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壞任何他能拿得動的東西,看都看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斷使用手的過程中,嬰兒發現了自己的手。這時,口已經被使用了很長的時間,當神經的成熟從頭部開始轉移到手時,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兒那樣敏感了。

這時,嬰兒的注意力從嘴巴轉向手,感覺的中心也從口轉移到了手。這時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這使他們所感受的事物範圍擴大了很多。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手的敏感期,家長要如何幫助

同口的敏感期一樣,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要干預,順其發展。孩子到了9 個月逐漸出現了手的敏感期現象,這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1)我們需要了解:在手的敏感期出現時,口的敏感期還存在,在發現新的物品,不知道這個物品是什麼、怎麼用的時候,孩子會用舊有的口啃的模式,先把物品拿到口裡去啃一下,試驗一下,然後再決定手怎麼用。

因此,在手的敏感期需要給孩子提供那些放到嘴巴里也不會有危險的物品:如不會被吞進去的自然玩具,在早期提供核桃、海螺、香蕉 雞蛋、小米、瓶子等。

在孩子9個月時,孩子就會強烈要求自己吃飯,這時給孩子一點機會連吃帶抓也很不錯,麵粉也是很好的手的感覺材料,打磨好的木棒也很不錯。

(2)孩子到了1 歲多時可以提供沙子、泥巴、水,跟大自然更加接近的物品,當手的敏感期之後,這些物品可以產生更加深入的創造價值。

(3)手的關鍵期要給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要提供給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並進行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更替。

(4)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成人幫助的,不能以為孩子會像野草一樣完全靠自己就能成長,成人必須為孩子準備適合於成長的土壤,那就是環境與工作材料。

成人要為孩子展示怎樣使用這些工作材料,但展示不等於教給孩子,而是成人自己做,讓孩子模仿。要注意儘量不讓孩子在工作時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不再注意工作。要避免成人不斷地要教孩子怎麼做,不斷地干涉孩子,否則,孩子的精神會變得沒有力量,容易發火,失望,容易遭受挫折和打擊。

另外,成人在孩子工作時不斷地去誇獎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時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揚會把孩子從工作中喚醒出來,讓孩子誤以為他做事情必須在別人的誇獎之下才可以做,如果沒有別人的誇獎,工作就無法進行下去。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三、腿的敏感期-孩子為什麼哪裡不平往哪走

1. 腿的敏感期是如何產生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急切地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手的敏感期來臨之前,他就試探通過自己的運動方式到達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一開始孩子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帶來腿和手的協調運動,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運動神經的控制能力,這時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為自己能夠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感到鼓舞,因為他們從此獲得了真正的獨立,這種感覺像獲得第二次生命一樣令他欣喜。

這個時期的孩子僅僅為了感受腿和腳對地面的碰觸而不斷走路,為由自己的腿腳把自己帶到了目的地而欣喜。這就有了腿的敏感期。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孩子口欲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品,讓他不知道選擇哪個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進行探索。一般最多給三個物品供他選擇,三個物品應該是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

如果嬰兒喜歡三個中的某一個,那麼每天給嬰兒的物品中必須要有嬰兒喜歡的這一個物品,當孩子不再喜歡時,就換掉這三個物品其中的兩個,留下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接,不要把三個物品都換成新的。

(2)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使得嬰兒喜新厭舊,他對一個物品會很快地習慣化,習慣化的結果就是對那個物品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對媽媽的臉也會這樣。當出現一個新的物品時,嬰兒馬上就開始注視那個新的物品,在安靜地注視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探索它。

這種“視而不見”的現象叫“習慣化”,新物品出現後嬰兒對新物品的注視叫“去習慣化”。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給孩子配合好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化的時候為孩子留下靜默的時間。

(3)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他面前出現新的面孔,這樣過於繁雜的刺激會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嬰兒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很快讓自己睡著,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時,將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孩子體內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沒有經過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會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滌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把握好節奏,在孩子吃飽了還沒有睡著的時候給他們工作並適當地練習俯臥,來增加他們的臂力,為9個月之後的爬行做好準備。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二、手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1. 為什麼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我們可能會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多壞毛病,剛剛把見了什麼啃什麼打壓下去,又開始了見了什麼抓什麼。

現在孩子已經會爬了,他會興奮地爬到家裡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壞任何他能拿得動的東西,看都看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斷使用手的過程中,嬰兒發現了自己的手。這時,口已經被使用了很長的時間,當神經的成熟從頭部開始轉移到手時,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兒那樣敏感了。

這時,嬰兒的注意力從嘴巴轉向手,感覺的中心也從口轉移到了手。這時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這使他們所感受的事物範圍擴大了很多。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手的敏感期,家長要如何幫助

同口的敏感期一樣,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要干預,順其發展。孩子到了9 個月逐漸出現了手的敏感期現象,這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1)我們需要了解:在手的敏感期出現時,口的敏感期還存在,在發現新的物品,不知道這個物品是什麼、怎麼用的時候,孩子會用舊有的口啃的模式,先把物品拿到口裡去啃一下,試驗一下,然後再決定手怎麼用。

因此,在手的敏感期需要給孩子提供那些放到嘴巴里也不會有危險的物品:如不會被吞進去的自然玩具,在早期提供核桃、海螺、香蕉 雞蛋、小米、瓶子等。

在孩子9個月時,孩子就會強烈要求自己吃飯,這時給孩子一點機會連吃帶抓也很不錯,麵粉也是很好的手的感覺材料,打磨好的木棒也很不錯。

(2)孩子到了1 歲多時可以提供沙子、泥巴、水,跟大自然更加接近的物品,當手的敏感期之後,這些物品可以產生更加深入的創造價值。

(3)手的關鍵期要給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要提供給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並進行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更替。

(4)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成人幫助的,不能以為孩子會像野草一樣完全靠自己就能成長,成人必須為孩子準備適合於成長的土壤,那就是環境與工作材料。

成人要為孩子展示怎樣使用這些工作材料,但展示不等於教給孩子,而是成人自己做,讓孩子模仿。要注意儘量不讓孩子在工作時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不再注意工作。要避免成人不斷地要教孩子怎麼做,不斷地干涉孩子,否則,孩子的精神會變得沒有力量,容易發火,失望,容易遭受挫折和打擊。

另外,成人在孩子工作時不斷地去誇獎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時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揚會把孩子從工作中喚醒出來,讓孩子誤以為他做事情必須在別人的誇獎之下才可以做,如果沒有別人的誇獎,工作就無法進行下去。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三、腿的敏感期-孩子為什麼哪裡不平往哪走

1. 腿的敏感期是如何產生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急切地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手的敏感期來臨之前,他就試探通過自己的運動方式到達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一開始孩子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帶來腿和手的協調運動,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運動神經的控制能力,這時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為自己能夠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感到鼓舞,因為他們從此獲得了真正的獨立,這種感覺像獲得第二次生命一樣令他欣喜。

這個時期的孩子僅僅為了感受腿和腳對地面的碰觸而不斷走路,為由自己的腿腳把自己帶到了目的地而欣喜。這就有了腿的敏感期。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孩子為什麼哪裡不平往哪走

當孩子學會行走之後,他能夠自行活動到他想去的地方,這時的兒童對走路無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歡走路的時期大約也就是這個時期。

這時孩子大概到了1 歲多一點,他們渴望著要走路。因為孩子個子小,走路還不穩,他們會一刻不停地前往他們想去的地方,成人要跟在孩子的後面,還必須得彎下腰才能夠扶著他們,要跟上孩子的腳步使成人感覺到非常的勞累,很多成年人寧願把孩子抱在懷中而不願意一直彎著腰跟上那蹣跚卻飛快走路的孩子。

這時的孩子有一個特徵:就是哪裡不平往哪裡走,哪裡髒和亂就往哪裡走,並且喜歡在一些高高低低的臺階上重複上來下去。這對於還不能掌握走路平衡的1歲多的孩子,的確是最具有挑戰性的行為了。

這也會造成成人與孩子的衝突,因為成人為了效率一般會挑選近的、比較平坦的路,他們實在不能理解一個走路不穩的人為什麼非要走不平的路。

瞭解了兒童對於腿的感覺的痴迷,就會了解兒童腿的敏感期。腿的關鍵期與手的關鍵期一樣,都是孩子利用他們的肢體感覺外部世界物質的時期。

蒙臺梭利認為:“一個1歲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幾里路不會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時不像成人那樣在心裡有一個目標。幼兒學習走路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沒有節奏,也沒有目標,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著他,鼓舞著他繼續向前。如果成人這時想幫助孩子,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步伐與目標。”

處於腿的關鍵期的孩子主要是用腿來感知這個世界,他要到什麼地方去,使用什麼樣的地形來使自己的腿獲得感知,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帶孩子在小區遛彎的時候,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抱著一歲左右的孩子。孩子想吃手,剛把手放到嘴邊,馬上被打下來;孩子想抓土玩,還沒抓到手就被禁錮住了;剛走路的孩子蹣跚地想走去坑坑窪窪的泥地裡,沒走幾步就被抱起來了。

每當孩子哭鬧的不想被抱著時,家長總是苦惱的抱怨:“你這孩子,見到什麼不是啃就是抓,不知道髒呀,好不容易會走路了,結果動不動就忘泥地走。”

著名教育專家李躍兒在《關鍵期 關鍵幫助》這本書裡這樣說:瞭解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發展模式,就會知道該怎樣才能更恰當地幫助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到1歲這段時間裡會出現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這三個階段對孩子以後的智商和情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視。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啃什麼

1. 吃手是嬰兒的“跨通道認知”

孩子第一個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帶的本領,也是他們離開媽媽後生存的關鍵。孩子剛出生什麼都不會,只會無意識地用嘴吃自己的拳頭。

嬰兒知道嘴裡吮吸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覺那個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種認知在兒童心理學上叫作跨通道認知。

這一點,對於新生兒的發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東西可以給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東西用手去觸摸然後給眼睛去看,這樣嬰兒就習得了跨通道認知。

當嬰兒3個月的時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時候。這時候他已經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並且他會用手去抓他們看到的喜歡的物品,然後送到嘴裡,他的大腦會自然地進行跨通道的統合。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現實中很多老人可能會告訴新手爸媽:要制止孩子吃手,將來吃成習慣不得了,啃那些東西是不衛生的,吃手是壞習慣,還會造成孩子的牙齒長得不整齊…...

當新手媽媽聽從了這些指導,開始想辦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來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和固執的,因為那是像種子發芽一樣,是大自然的規律。當家長一次次將孩子的手從嘴裡拿開,將孩子正在嘴裡啃的物品強行拿走,孩子會發瘋般地再去找另外一個物品。

這時如果家長相信孩子將來的牙齒會有壞習慣,不顧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丟失了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機會和第一個階段的發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強行干涉,孩子就會將口的行為慾望壓抑下來,或者刪除,將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吐唾沐、啃手指頭、吮嘴脣、吃零食、諷刺挖苦別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而遺留下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願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麼了,就是不願意再動了。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孩子口欲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物品,讓他不知道選擇哪個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進行探索。一般最多給三個物品供他選擇,三個物品應該是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

如果嬰兒喜歡三個中的某一個,那麼每天給嬰兒的物品中必須要有嬰兒喜歡的這一個物品,當孩子不再喜歡時,就換掉這三個物品其中的兩個,留下一個作為與舊感覺的連接,不要把三個物品都換成新的。

(2)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使得嬰兒喜新厭舊,他對一個物品會很快地習慣化,習慣化的結果就是對那個物品視而不見,有時甚至對媽媽的臉也會這樣。當出現一個新的物品時,嬰兒馬上就開始注視那個新的物品,在安靜地注視了一會之後,就開始探索它。

這種“視而不見”的現象叫“習慣化”,新物品出現後嬰兒對新物品的注視叫“去習慣化”。家長要仔細地觀察孩子,給孩子配合好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節奏,並在去習慣化的時候為孩子留下靜默的時間。

(3)不要在孩子還沒有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他面前出現新的面孔,這樣過於繁雜的刺激會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嬰兒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很快讓自己睡著,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時,將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消毒過嚴。孩子體內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沒有經過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會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滌就可以了。

另外還要把握好節奏,在孩子吃飽了還沒有睡著的時候給他們工作並適當地練習俯臥,來增加他們的臂力,為9個月之後的爬行做好準備。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二、手的敏感期-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1. 為什麼孩子見什麼抓什麼

如果我們不瞭解孩子,我們可能會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可能會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多壞毛病,剛剛把見了什麼啃什麼打壓下去,又開始了見了什麼抓什麼。

現在孩子已經會爬了,他會興奮地爬到家裡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壞任何他能拿得動的東西,看都看不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斷使用手的過程中,嬰兒發現了自己的手。這時,口已經被使用了很長的時間,當神經的成熟從頭部開始轉移到手時,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兒那樣敏感了。

這時,嬰兒的注意力從嘴巴轉向手,感覺的中心也從口轉移到了手。這時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這使他們所感受的事物範圍擴大了很多。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手的敏感期,家長要如何幫助

同口的敏感期一樣,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要干預,順其發展。孩子到了9 個月逐漸出現了手的敏感期現象,這時家長該怎麼辦呢?

(1)我們需要了解:在手的敏感期出現時,口的敏感期還存在,在發現新的物品,不知道這個物品是什麼、怎麼用的時候,孩子會用舊有的口啃的模式,先把物品拿到口裡去啃一下,試驗一下,然後再決定手怎麼用。

因此,在手的敏感期需要給孩子提供那些放到嘴巴里也不會有危險的物品:如不會被吞進去的自然玩具,在早期提供核桃、海螺、香蕉 雞蛋、小米、瓶子等。

在孩子9個月時,孩子就會強烈要求自己吃飯,這時給孩子一點機會連吃帶抓也很不錯,麵粉也是很好的手的感覺材料,打磨好的木棒也很不錯。

(2)孩子到了1 歲多時可以提供沙子、泥巴、水,跟大自然更加接近的物品,當手的敏感期之後,這些物品可以產生更加深入的創造價值。

(3)手的關鍵期要給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要提供給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並進行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更替。

(4)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成人幫助的,不能以為孩子會像野草一樣完全靠自己就能成長,成人必須為孩子準備適合於成長的土壤,那就是環境與工作材料。

成人要為孩子展示怎樣使用這些工作材料,但展示不等於教給孩子,而是成人自己做,讓孩子模仿。要注意儘量不讓孩子在工作時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不再注意工作。要避免成人不斷地要教孩子怎麼做,不斷地干涉孩子,否則,孩子的精神會變得沒有力量,容易發火,失望,容易遭受挫折和打擊。

另外,成人在孩子工作時不斷地去誇獎孩子,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當時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揚會把孩子從工作中喚醒出來,讓孩子誤以為他做事情必須在別人的誇獎之下才可以做,如果沒有別人的誇獎,工作就無法進行下去。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三、腿的敏感期-孩子為什麼哪裡不平往哪走

1. 腿的敏感期是如何產生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急切地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手的敏感期來臨之前,他就試探通過自己的運動方式到達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一開始孩子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帶來腿和手的協調運動,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運動神經的控制能力,這時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會為自己能夠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感到鼓舞,因為他們從此獲得了真正的獨立,這種感覺像獲得第二次生命一樣令他欣喜。

這個時期的孩子僅僅為了感受腿和腳對地面的碰觸而不斷走路,為由自己的腿腳把自己帶到了目的地而欣喜。這就有了腿的敏感期。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2. 孩子為什麼哪裡不平往哪走

當孩子學會行走之後,他能夠自行活動到他想去的地方,這時的兒童對走路無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歡走路的時期大約也就是這個時期。

這時孩子大概到了1 歲多一點,他們渴望著要走路。因為孩子個子小,走路還不穩,他們會一刻不停地前往他們想去的地方,成人要跟在孩子的後面,還必須得彎下腰才能夠扶著他們,要跟上孩子的腳步使成人感覺到非常的勞累,很多成年人寧願把孩子抱在懷中而不願意一直彎著腰跟上那蹣跚卻飛快走路的孩子。

這時的孩子有一個特徵:就是哪裡不平往哪裡走,哪裡髒和亂就往哪裡走,並且喜歡在一些高高低低的臺階上重複上來下去。這對於還不能掌握走路平衡的1歲多的孩子,的確是最具有挑戰性的行為了。

這也會造成成人與孩子的衝突,因為成人為了效率一般會挑選近的、比較平坦的路,他們實在不能理解一個走路不穩的人為什麼非要走不平的路。

瞭解了兒童對於腿的感覺的痴迷,就會了解兒童腿的敏感期。腿的關鍵期與手的關鍵期一樣,都是孩子利用他們的肢體感覺外部世界物質的時期。

蒙臺梭利認為:“一個1歲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幾里路不會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時不像成人那樣在心裡有一個目標。幼兒學習走路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沒有節奏,也沒有目標,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著他,鼓舞著他繼續向前。如果成人這時想幫助孩子,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步伐與目標。”

處於腿的關鍵期的孩子主要是用腿來感知這個世界,他要到什麼地方去,使用什麼樣的地形來使自己的腿獲得感知,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見啥啃啥,哪裡不平走哪裡?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家長要知道

3. 腿的敏感期,家長應該如何幫助

成人只有在懂得孩子的基礎上,才能為孩子做出好的選擇。有時候,氣候的條件和外部不能夠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腿感知環境,這就需要成人為孩子做一些準備,提供一些可供孩子用腳感知的材料。

總結一下需要注意的方面:

(1) 在照顧這麼大的寶寶時無論有多麼累,都不要在寶寶正在探索的時候把他抱起來;也不要無論正在探索的寶寶怎樣哭鬧,都把他抱在懷裡不把他放下去;更不可在寶寶強烈要求去走路的時候硬把他抱在懷裡,並且為他的哭鬧去打他的屁股。

(2)如果成人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最好跟在孩子的後邊,孩子走成人就走,孩子停成人就停。

(3)這個時候最不可取的方式,是在孩子的鞋上裝上會響的笛子。這種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時會發出尖利的響聲,會打亂孩子對腿的感受和周圍事物的觀察,使孩子心煩意亂,要求媽媽抱,而不願意再去探索來自腿的感覺。

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在吃飽喝足並獲得足夠的愛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獲得發展。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干涉他,妨礙他的健康發展。一定要給孩子發展的自由,孩子情緒才能夠保持平靜,做到身心健康地去探索物質是對孩子精神的保護。

end

作者簡介:lemon青檸檬,喜歡讀書,樂於分享婚姻育兒、情感心理相關內容。人生目標是每一個今天都比昨天優秀一點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