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238字,閱讀僅需4分鐘~

歷來談到李邕書法,學書者基本分為兩派,一類以董其昌“右軍如龍,北海如象”評李書為主,雖不甚瞭解其中之意,但因出自董其昌之口,故深信不疑。另一類以米芾評李書“乍富小民,舉動屈強,禮節生疏”“乏纖穠”為主,對李邕書法不屑一顧,然亦是人云亦云,未能解米芾之意,造成李邕書法今日的尷尬局面。筆者僅以此文盡力還原米芾眼中李邕書法的真實面目。(本篇為第一部分)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北宋 米芾 葛君德忱帖

北宋以來,“尚意書風”興起,不僅促使了手札行書的風行,同時,也引發了書法品評的風潮。相較之北宋專門性書論著作,個人好惡的變化,在他們的筆記體文字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這類文字不如書論著作客觀端正,更多是隨手將當時對某位前朝書家或某件作品的認識記錄下來,參雜了不少個人情感。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唐 李邕 麓山寺碑

米芾對李邕書法的態度褒貶不一,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很多人沒有很好的還原米芾品評時的背景,斷章取義,引用於自身的觀點之中,以支持個人所持論點,是不可取的。現今,最早可見米芾談及李邕,是米芾手札中的這段文字:

餘年十歲,寫碑刻,學周越、蘇子美札,自作一家,人謂有李邕筆法,聞而惡之。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宋 米芾 致景文隰公尺牘

初讀之,很容易將其視作米芾厭惡李邕的鐵證,實則不然。據記載,米芾七八歲學書,從顏楷入手,放大臨習,得其寬博,奈何當世手札書風盛行,顏字不易入簡牘,故而棄之,我想其中必有米芾年歲尚淺,難辨書學要旨,才有了後來轉學周越、蘇舜欽之事,實為本末倒置,急於求成。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唐 李邕 雲麾將軍碑 局部

周越,北宋早期書法家,擅真、草。他的書法基本承襲晚唐五代書風,根據曹寶麟先生所言,周越官職不高,書法卻可在當初風行一時,必然與趣時貴無關,相較之後來崛起的書家,書法相對端嚴,蘇、黃、米三家在早年學書時均受其影響,然而,周越卻又在後來的“尚意”運動中,成為了重點批評的對象,可見其書風與“尚意”精神不盡相符。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唐 李邕 雲麾將軍碑 局部

周越作為這種書風的典型代表,必然會受到猛烈抨擊,這種抨擊多少帶有些為“尚意”爭雄的色彩。實際上週越書法也未必難堪,因為黃庭堅在周越去世前四年所作跋語,便客觀誠懇的指出周越“去古人不遠矣,何止行於今代耶”,北宋中期,書法風尚已經開始轉變,學書者不再盲從於本朝書家,主動追溯前人,儘量從源流處學書,上追魏晉。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唐 李邕 雲麾將軍碑 局部

黃庭堅在周越處談到“古今”問題,無疑說明了他承認了周越的優秀,同時透露出時代求古的興盛,更何況蘇、黃、米等人隨著歲月增長有幸目睹先賢珍品,自然會對自己早年苦學本朝書法而發一些牢騷,何必棄先賢而學今人乎。蘇子美亦如是。由此看來,米芾似乎沒有必要因學周越、蘇子美,卻得李邕之法而氣餒,畢竟是得了便宜,應該高興才是。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唐 李邕 雲麾將軍碑 局部

筆者認為,“餘年十歲,寫碑刻”值得注意,碑刻之書,米芾認為是“印板排算”,從七八歲學書起,便從顏、柳、歐入手,均有此蔽,遂轉學周越、蘇舜欽,本就是為改正這個問題,不想時人認為其書如李邕,在唐碑系統中,李邕雖以行書入碑,並因為碑版所限,努力將其行書做了調整,以適應碑版界格所需。米芾本意是打破“印板排算”,如此被人評價,實則是未能如願的苦惱。

米芾譏評李邕書法的歷史真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