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米芾 書法 蘇軾 歐陽詢 文章 三餘書社 2019-08-31
"

文/彧白 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們以歐陽詢的書法為例,從筆法險絕、結構險絕、重心險絕幾個方面談了一下書法中的險絕之美。

有很多人發來評論,說歐陽詢寫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歐陽詢寫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王羲之寫的時候也不會想太多,什麼筆法與結構的險絕,通篇的墨色變化,氣韻變化,他們並不會刻意為之。

這種用筆與結構的變化對於大書法家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手札。

但是當你真正去讀帖的時候,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們在專欄中對於歐陽詢九成宮中的100個字進行了精講、精析,這種精講的細緻程度,是之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喜歡歐楷的朋友可以看書社的專欄。

下面開始講解米芾的《紫金研帖》,這邊文章建議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

"

文/彧白 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們以歐陽詢的書法為例,從筆法險絕、結構險絕、重心險絕幾個方面談了一下書法中的險絕之美。

有很多人發來評論,說歐陽詢寫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歐陽詢寫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王羲之寫的時候也不會想太多,什麼筆法與結構的險絕,通篇的墨色變化,氣韻變化,他們並不會刻意為之。

這種用筆與結構的變化對於大書法家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手札。

但是當你真正去讀帖的時候,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們在專欄中對於歐陽詢九成宮中的100個字進行了精講、精析,這種精講的細緻程度,是之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喜歡歐楷的朋友可以看書社的專欄。

下面開始講解米芾的《紫金研帖》,這邊文章建議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先上圖,這就是米芾的一個手札,寫的極為精彩,叫做《紫金研帖》,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帖呢?因為昨晚就寫這本帖,有了些心得,拿出來分享一下。

這本帖說的是蘇東坡跟米芾的故事,蘇子瞻借了米芾先生的一個硯臺,叫做紫金硯,硯臺很寶貴,後來蘇東坡死的時候,就想把這個硯臺帶到自己的棺材中去,米芾聽了趕緊奔了過來,說道,此硯足可傳世,不能隨之入土啊!這就是這本帖的由來!

"

文/彧白 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們以歐陽詢的書法為例,從筆法險絕、結構險絕、重心險絕幾個方面談了一下書法中的險絕之美。

有很多人發來評論,說歐陽詢寫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歐陽詢寫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王羲之寫的時候也不會想太多,什麼筆法與結構的險絕,通篇的墨色變化,氣韻變化,他們並不會刻意為之。

這種用筆與結構的變化對於大書法家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手札。

但是當你真正去讀帖的時候,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們在專欄中對於歐陽詢九成宮中的100個字進行了精講、精析,這種精講的細緻程度,是之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喜歡歐楷的朋友可以看書社的專欄。

下面開始講解米芾的《紫金研帖》,這邊文章建議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先上圖,這就是米芾的一個手札,寫的極為精彩,叫做《紫金研帖》,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帖呢?因為昨晚就寫這本帖,有了些心得,拿出來分享一下。

這本帖說的是蘇東坡跟米芾的故事,蘇子瞻借了米芾先生的一個硯臺,叫做紫金硯,硯臺很寶貴,後來蘇東坡死的時候,就想把這個硯臺帶到自己的棺材中去,米芾聽了趕緊奔了過來,說道,此硯足可傳世,不能隨之入土啊!這就是這本帖的由來!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我們看此帖的前兩行,第一個“蘇”字用筆輕盈而風流,如藍圈所示,一般人飽沾墨之後,第一筆往往寫的比較粗重,而米芾反其道行之。在第二字的時候加重用筆,第三字更重,第四字最重,如紅色圈所示。待到第五個字的時候,從上面三個字的緊收狀態到最後一字的放逸狀態,盡顯變化之能事。當代有些書法家將字寫得狀如算子,乍一看很漂亮, 但禁不起細品,從而失去了書法的韻味。

第二行,“紫”字收,且起筆高於右側的“蘇”字,此又為一變,下面“ 金”字放,“研”放,“去”收,到了“囑”字,字間疏密的安排很精巧,中間三橫米芾做了一個變化,整個字將以上部分托起,形成一個整體。“其自”二字為一個字組,對應於右邊的“吾”字。

"

文/彧白 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們以歐陽詢的書法為例,從筆法險絕、結構險絕、重心險絕幾個方面談了一下書法中的險絕之美。

有很多人發來評論,說歐陽詢寫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歐陽詢寫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王羲之寫的時候也不會想太多,什麼筆法與結構的險絕,通篇的墨色變化,氣韻變化,他們並不會刻意為之。

這種用筆與結構的變化對於大書法家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手札。

但是當你真正去讀帖的時候,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們在專欄中對於歐陽詢九成宮中的100個字進行了精講、精析,這種精講的細緻程度,是之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喜歡歐楷的朋友可以看書社的專欄。

下面開始講解米芾的《紫金研帖》,這邊文章建議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先上圖,這就是米芾的一個手札,寫的極為精彩,叫做《紫金研帖》,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帖呢?因為昨晚就寫這本帖,有了些心得,拿出來分享一下。

這本帖說的是蘇東坡跟米芾的故事,蘇子瞻借了米芾先生的一個硯臺,叫做紫金硯,硯臺很寶貴,後來蘇東坡死的時候,就想把這個硯臺帶到自己的棺材中去,米芾聽了趕緊奔了過來,說道,此硯足可傳世,不能隨之入土啊!這就是這本帖的由來!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我們看此帖的前兩行,第一個“蘇”字用筆輕盈而風流,如藍圈所示,一般人飽沾墨之後,第一筆往往寫的比較粗重,而米芾反其道行之。在第二字的時候加重用筆,第三字更重,第四字最重,如紅色圈所示。待到第五個字的時候,從上面三個字的緊收狀態到最後一字的放逸狀態,盡顯變化之能事。當代有些書法家將字寫得狀如算子,乍一看很漂亮, 但禁不起細品,從而失去了書法的韻味。

第二行,“紫”字收,且起筆高於右側的“蘇”字,此又為一變,下面“ 金”字放,“研”放,“去”收,到了“囑”字,字間疏密的安排很精巧,中間三橫米芾做了一個變化,整個字將以上部分托起,形成一個整體。“其自”二字為一個字組,對應於右邊的“吾”字。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將“入”字處理的如此大膽,扁而平,這種寫法來自於蘇東坡,宋人書法之間是相互學習的,而蘇東坡乃是一代書宗,為當時人法之。

到了下面的“棺”字,出現了左重右輕的變化,“吾”字與前面寫的吾字形成生動的對比,兩者皆為放逸之態,但收放之勢各有不同。“得”字在這裡寫的極為精彩,左右筆畫構成“朝揖”之態,這種結構的變化在歐陽詢36法當中,有過詳細介紹。最後三個以勢態相連,結為一體。

左邊的“斂”字,左低右高,極盡變化,“傳世之物”四個字寫的很有氣勢,字入其文,下面“豈可”也將這種情緒的遞進寫了出來。

"

文/彧白 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們以歐陽詢的書法為例,從筆法險絕、結構險絕、重心險絕幾個方面談了一下書法中的險絕之美。

有很多人發來評論,說歐陽詢寫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歐陽詢寫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王羲之寫的時候也不會想太多,什麼筆法與結構的險絕,通篇的墨色變化,氣韻變化,他們並不會刻意為之。

這種用筆與結構的變化對於大書法家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手札。

但是當你真正去讀帖的時候,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們在專欄中對於歐陽詢九成宮中的100個字進行了精講、精析,這種精講的細緻程度,是之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喜歡歐楷的朋友可以看書社的專欄。

下面開始講解米芾的《紫金研帖》,這邊文章建議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先上圖,這就是米芾的一個手札,寫的極為精彩,叫做《紫金研帖》,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帖呢?因為昨晚就寫這本帖,有了些心得,拿出來分享一下。

這本帖說的是蘇東坡跟米芾的故事,蘇子瞻借了米芾先生的一個硯臺,叫做紫金硯,硯臺很寶貴,後來蘇東坡死的時候,就想把這個硯臺帶到自己的棺材中去,米芾聽了趕緊奔了過來,說道,此硯足可傳世,不能隨之入土啊!這就是這本帖的由來!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我們看此帖的前兩行,第一個“蘇”字用筆輕盈而風流,如藍圈所示,一般人飽沾墨之後,第一筆往往寫的比較粗重,而米芾反其道行之。在第二字的時候加重用筆,第三字更重,第四字最重,如紅色圈所示。待到第五個字的時候,從上面三個字的緊收狀態到最後一字的放逸狀態,盡顯變化之能事。當代有些書法家將字寫得狀如算子,乍一看很漂亮, 但禁不起細品,從而失去了書法的韻味。

第二行,“紫”字收,且起筆高於右側的“蘇”字,此又為一變,下面“ 金”字放,“研”放,“去”收,到了“囑”字,字間疏密的安排很精巧,中間三橫米芾做了一個變化,整個字將以上部分托起,形成一個整體。“其自”二字為一個字組,對應於右邊的“吾”字。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將“入”字處理的如此大膽,扁而平,這種寫法來自於蘇東坡,宋人書法之間是相互學習的,而蘇東坡乃是一代書宗,為當時人法之。

到了下面的“棺”字,出現了左重右輕的變化,“吾”字與前面寫的吾字形成生動的對比,兩者皆為放逸之態,但收放之勢各有不同。“得”字在這裡寫的極為精彩,左右筆畫構成“朝揖”之態,這種結構的變化在歐陽詢36法當中,有過詳細介紹。最後三個以勢態相連,結為一體。

左邊的“斂”字,左低右高,極盡變化,“傳世之物”四個字寫的很有氣勢,字入其文,下面“豈可”也將這種情緒的遞進寫了出來。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米芾的字多有神來之筆,比如這兩行的中的“與”字,“清”字,就像跳動的舞者一般。到了“圓”字整體勢態向右下移動,“明”字繼續延續這種勢態,繼而是“本”字,最後“來”字,下面這四個字整體向右下方擺動,這一列的勢態從平正跳動到右方,左邊的一列也是如此,這就是章法之變。

"

文/彧白 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前面的一篇文章我們以歐陽詢的書法為例,從筆法險絕、結構險絕、重心險絕幾個方面談了一下書法中的險絕之美。

有很多人發來評論,說歐陽詢寫的時候沒有想這麼多,我想說的是,歐陽詢寫的時候當然不會想這麼多,王羲之寫的時候也不會想太多,什麼筆法與結構的險絕,通篇的墨色變化,氣韻變化,他們並不會刻意為之。

這種用筆與結構的變化對於大書法家來說早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手札。

但是當你真正去讀帖的時候,這些分析是必不可少了。

我們在專欄中對於歐陽詢九成宮中的100個字進行了精講、精析,這種精講的細緻程度,是之前從沒有人做過的。喜歡歐楷的朋友可以看書社的專欄。

下面開始講解米芾的《紫金研帖》,這邊文章建議有一定的書法基礎的朋友閱讀。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先上圖,這就是米芾的一個手札,寫的極為精彩,叫做《紫金研帖》,為什麼今天要講這個帖呢?因為昨晚就寫這本帖,有了些心得,拿出來分享一下。

這本帖說的是蘇東坡跟米芾的故事,蘇子瞻借了米芾先生的一個硯臺,叫做紫金硯,硯臺很寶貴,後來蘇東坡死的時候,就想把這個硯臺帶到自己的棺材中去,米芾聽了趕緊奔了過來,說道,此硯足可傳世,不能隨之入土啊!這就是這本帖的由來!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我們看此帖的前兩行,第一個“蘇”字用筆輕盈而風流,如藍圈所示,一般人飽沾墨之後,第一筆往往寫的比較粗重,而米芾反其道行之。在第二字的時候加重用筆,第三字更重,第四字最重,如紅色圈所示。待到第五個字的時候,從上面三個字的緊收狀態到最後一字的放逸狀態,盡顯變化之能事。當代有些書法家將字寫得狀如算子,乍一看很漂亮, 但禁不起細品,從而失去了書法的韻味。

第二行,“紫”字收,且起筆高於右側的“蘇”字,此又為一變,下面“ 金”字放,“研”放,“去”收,到了“囑”字,字間疏密的安排很精巧,中間三橫米芾做了一個變化,整個字將以上部分托起,形成一個整體。“其自”二字為一個字組,對應於右邊的“吾”字。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將“入”字處理的如此大膽,扁而平,這種寫法來自於蘇東坡,宋人書法之間是相互學習的,而蘇東坡乃是一代書宗,為當時人法之。

到了下面的“棺”字,出現了左重右輕的變化,“吾”字與前面寫的吾字形成生動的對比,兩者皆為放逸之態,但收放之勢各有不同。“得”字在這裡寫的極為精彩,左右筆畫構成“朝揖”之態,這種結構的變化在歐陽詢36法當中,有過詳細介紹。最後三個以勢態相連,結為一體。

左邊的“斂”字,左低右高,極盡變化,“傳世之物”四個字寫的很有氣勢,字入其文,下面“豈可”也將這種情緒的遞進寫了出來。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米芾的字多有神來之筆,比如這兩行的中的“與”字,“清”字,就像跳動的舞者一般。到了“圓”字整體勢態向右下移動,“明”字繼續延續這種勢態,繼而是“本”字,最後“來”字,下面這四個字整體向右下方擺動,這一列的勢態從平正跳動到右方,左邊的一列也是如此,這就是章法之變。

如何欣賞米芾的書法?看懂這本帖,提高書法認知

最後三個字極盡放逸之態,其用筆之放縱,想法之詭譎,風檣陣馬之勢,是後來人所難以企及的境界!


文/安偉波,號彧白,喜經史,好金石,餘事書畫,三餘書社簽約書法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