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漁後“第一網”海鮮全靠搶 溫州人愛鮸魚 寧波人愛鰻魚

鮸魚 鰻魚 大黃魚 梭子蟹 溫州商報 溫州商報 2017-09-27

開漁後“第一網”海鮮全靠搶 溫州人愛鮸魚 寧波人愛鰻魚

9月16日東海正式開漁,在經歷了四五天的遠海捕撈作業後,漁民們滿載著“第一網”物美價廉的海鮮回到碼頭。今年野生大黃魚、梭子蟹的價格是漲是跌?除了大黃魚、梭子蟹外,還有哪些時令海鮮正向我們的餐桌游來?帶著這些疑問,上週五,記者前往浙南地區最大的海鮮批發交易集散中心——浙福邊貿水產城探祕。

龍頭魚賣出白菜價 野生大黃魚同比漲近八成

“鰻魚一斤7塊是底價了,龍頭魚3塊5一斤沒多賺你一分錢,梭子蟹不便宜,品質好的通貨價格都要30多了……”開漁十來天了,浙福邊貿水產城裡各類海鮮可謂開起了“家族聚會”,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商販們圍在一起開始一輪又一輪的討價還價。

“開漁前還要40元一斤的龍頭魚,現在基本都跌到4塊錢一斤。”據該市場的海鮮批發大戶周先生介紹,正式開漁後第一網海鮮一上來,大部分海鮮的價格就往下跌了。記者在市場內轉了一圈發現,無論是餐桌上常見的帶魚、鮸魚、鯧魚、龍頭魚,還是農貿市場裡幾乎找不到的野生大黃魚、鰩魚、琵琶蝦,這裡都應有盡有。一問價格,大部分品種規格都比農貿市場便宜三四成左右。不過,野生大黃魚卻賣出了“新高”,550克—650克規格的批發價賣到625元,同比漲了近八成,品質較好的不同規格的梭子蟹漲了兩到四成。

“今年開漁後,海鮮價格變化最大的地方就是,呈現‘兩頭跑’現象。”浙福邊貿水產城副總經理、農業部定點市場水產品價格分析員陳良株說,像大規格的野生大黃魚,品質好的梭子蟹,價格每天都在漲,其他大部分小規格的海鮮價格則是一路下跌。從市場採集的價格指數看,目前小規格的銀鯧、帶魚、黃姑魚、小黃花魚價格,已經跌破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價格,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東海漁業資源得益於伏季休漁政策已有所恢復,禁漁期間海捕類產品價格雖高,但開漁後幼魚的產量一年比一年高,價格自然創新低。

陳良株分析說,造成大規格野生大黃魚和梭子蟹價格上漲的原因是,“雙節”將至,促使消費需求猛漲,溫州人辦酒席有一種“無蟹不成宴”的說法,再加上梭子蟹8月1日開捕,其野生數量已急劇下降,預計25日後價格會進一步走高。

溫州人“偏愛”鮸魚 每天十多輛車發往市區

“我們市場可以說是野生大黃魚交易價格的風向標,外地商販來收購海鮮都要靠搶。”據陳良株介紹,全國八成左右的野生大黃魚都是從浙福邊貿水產城交易出去的,溫州地區的野生大黃魚價格也由這裡來決定。市場裡交易的各種海鮮品種多達200多種,年總交易額在300億元左右,交易輻射區域除長三角8小時經濟圈內外,還與廣東、廣西、山東、遼寧等我國主要漁業大省,建立了長期密切的貿易關係,最遠的甚至銷售到烏魯木齊,港澳臺地區以及越南、泰國等國外的海產品也相繼進入市場交易。

“寧波人來收購最多的是鰻魚,新疆人愛買龍頭魚,溫州人對鮸魚情有獨鍾。”據市場內的海鮮大戶楊先生介紹,開漁後每天都會有十多輛物流車發往市區,而商販來收購鮸魚前,他都會對鮸魚進行分解分類,“魚頭賣給酒店、排擋,魚身做成魚餅、魚丸,最貴的鮸魚膠則會挑出來晒乾做成滋補品銷售。”楊先生介紹說,鮸魚膠多取自養殖鮸魚身上,野生的產量很少,便宜的時候價格在150元到200元,由於現在不是養殖上市的季節,所以價格漲到260元一斤,但依然抵擋不住溫州人的消費熱情。

商報記者 胡超然 見習記者 鄭慧偉 麻提多 編輯 厲舟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