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蒙牛集團 牛根生 伊利集團 投資 腦洞可以打開 2017-04-30

要說中國的乳製品行業,就繞不開伊利與蒙牛。這兩家公司十八年的恩恩怨怨,源於1999年牛根生的辭職。

一. 兄弟情深

牛根生原任回民奶食品廠(伊利前身)副總裁,分管經營生產。董事長是鄭俊懷。鄭俊懷十分欣賞牛根生敢作敢為的“牛脾氣”,他們兩家住同一棟樓同一單元的上下樓,兩人常常就企業的經營發展交流。

在鄭俊懷的影響下,牛根生系統地學習了企業管理理論,並在日後取得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碩士,而鄭俊懷也取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高級經濟師職稱。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牛根生

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1993年,鄭俊懷率先在呼市對回民奶食品廠進行股份制改造,改名為國有控股的“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鄭俊懷為公司總經理,牛根生被任命為公司副總經理之一,主管冰淇淋、雪糕生產。伊利的品牌開始在全國嶄露頭角。

1996年,牛根生和手下干將們策劃“伊利雪糕進軍亞特蘭大奧運會”取得成功,伊利雪糕風靡全國。伊利公司的規模迅速擴大,鄭俊懷非常欣慰,稱牛根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同年,伊利集團成立。鄭俊懷成為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CEO,牛根生成為主管生產和銷售的副董事長和副總。

2004年時,“伊利”品牌價值以127.87億元位居中國食品行業首位!

二.兄弟生隙

隨著集團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鄭俊懷和牛根生兄弟感情也漸漸出現了微妙變化。

鄭俊懷為人友善謙遜,善於穩紮穩打;而牛根生像一頭上足發條的猛牛,既能夠衝鋒在前,又能聚攏一批人才策劃出獨到的營銷方案。牛根生作為副總分管了技術中心、調度、質管、基建、牛奶公司、供應公司、動力公司、銷售公司、冷凍公司等十幾個公司和部門,分管的員工佔到了伊利員工的80%,鄭俊懷感到了隱隱的不安,而牛根生一心工作對此渾然不覺。

有朋友善意提醒牛根生,不要搶了鄭總的風頭。從此,每當有媒體宣傳報道公司時,牛根生自覺地躲到了幕後。但是,他對公司的業務最熟,媒體找到他,不喜約束的性格又讓他滔滔不絕講開了。

鄭俊懷是伊利集團的創始人,沒人能與其權威相比,然而,當牛根生等一批精英成長起來時,鄭俊懷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對於牛根生這樣可與之比肩的人物。他開始注意強化自己的絕對權威,凡是不聽命令自作主張的,一律免職或辭退,從1996年開始,被他免職或辭退的公司高管達十幾個人。董事會也基本上成為他的一言堂。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鄭俊懷

牛根生感到很壓抑,一方面要抓好生產和銷售,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維護鄭總的權威。

1998年,運作資金遲遲不到位,他多次催促財務,財務則回答要鄭總批,鄭總卻常常不在。到後來,牛根生批幾十元的經費也報銷不了,他只好拿出自己上年工資獎金108萬元墊付生產經營。

1998年5月,集團公司在鄭州召開會議,定奪是否擴大冷凍生產,牛根生在會上忍不住說:“這屆領導班子幹不了大事!”一語驚四座,鄭俊懷臉色一沉,拂袖而去。

牛根生知道自己又闖了禍,一個高管提醒他:“前段時間鄭總住了幾天院,你不但不去看他,今天還頂撞他,你究竟要幹什麼啊?”牛根生一聽傻了,鄭總住院他確實不知。

牛根生心情沉重找到鄭俊懷說:“鄭總,咱們倆在一起十多年,你是我的老領導、老大哥,你現在有這個意思,那麼我給你寫個辭職報告,你給我一個好的歸宿就行了!”鄭俊懷未置可否。

牛根生失望而去,隨即給鄭俊懷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辭職信,但是鄭俊懷仍舊沒有表態,牛根生又交上一封辭職信,鄭俊懷幾天之後對牛根生說道:“怎麼會呢?我沒這個意思啊!”然而牛根生的業務仍然沒有經費保障。

萬般無奈,牛根生想找個退路,交出原來的工作,去創辦一個海鮮大排檔,然而,鄭俊懷明確提出,既不準牛根生辦,也不準伊利人投資,徹底斷了他的退路。牛根生明白了,在伊利公司已沒有了他的落腳之地!

1998年11月,公司召開董事會,牛根生正式提出辭職,一個人愴然離開打拼了16年的伊利集團,離開了呼和浩特。伊利員工事後知道消息,一片震驚和譁然!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牛根生離開“伊利”後,他手下的幾十名得力干將大部分被“清洗”。1998年底,牛根生來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讀書,他一邊總結自己16年的經驗和教訓,一邊聽著名教授講學,默默充電,一個從頭再來的計劃漸漸成熟於胸。

1999年,一幫被鄭俊懷“清洗”的弟兄到北大找到牛根生訴說苦衷。牛根生知道大夥的心思,說道:“咱們註冊一家公司,從頭再來吧!”十幾個弟兄的手緊緊握到了一起。

1999年3月29日,伊利董事會正式宣佈牛根生辭去副董事長和副總職務的消息。牛根生也從北大回到了呼和浩特,鄭俊懷不給牛根生報銷1萬多元的北大學習費用,牛根生感到了徹骨的心寒。

三.蒙牛崛起

牛根生回到呼市後,十幾個舊部聚集到牛根生身邊,他們一共籌集了100萬資金,註冊了一家乳業公司,取名“蒙牛”。公司一成立,伊利公司的生產、銷售、技術人員紛紛過去投奔牛根生,幾個月間竟然有300多人,他們寧願放棄優厚的待遇而願意跟著牛根生重新創業!

這一下鄭俊懷慌了,“伊利”開始對“蒙牛”進行抵制,要求經銷“伊利”的經銷商絕對不能經銷“蒙牛”,否則取消經銷權。1999年5月1日,一夜之間,呼市48塊蒙牛廣告宣傳牌被人砸爛,暴行遭到了媒體的一致譴責,但牛根生非常冷靜,保持著極大的剋制。“蒙牛”的忍讓和剋制竟然使人氣和銷量大漲。

“蒙牛”迅速崛起,並且,蒙牛是民營企業,經營靈活,而伊利是國有控股企業,很多經營上的決策並不那麼靈活,這一切使鄭俊懷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四.鄭俊懷裁了

1999年5月,持有“伊利”總股本的2.68%的“伊利”股份第二大股東呼和浩特立鑫實業開發公司準備轉讓股份,鄭俊懷明白,收購立鑫公司的股票就等於成為伊利的第二大股東。然而收購資金尚缺1500萬,錢從何出?鄭俊懷聯合幾個心腹,繞過公司董事會祕密成立了“華世商貿公司”,專門用來收購立鑫公司股票。他指使呼市八拜奶牛場場長郭順喜以奶牛場的名義向銀行貸款1500萬元,供“華世商貿”購買股票。2000年12月,“華世商貿”又以“伊利”股份作為抵押,從建設銀行呼市新城西街支行貸款1500萬元,歸還給八拜奶牛場。而“華世商貿”的股東就是鄭俊懷和幾個高管的直系親屬的名字。

為做大“伊利”同“蒙牛”競爭,2004年5月26日,鄭俊懷在董事會上提出12個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達12.9億元的宏偉計劃,但是遭到獨立董事俞伯偉等的強烈質疑,要求聘請一家審計公司對集團公司資金流動與國債買賣交易以及華世商貿公司等進行專題審計。這觸到了鄭俊懷的痛處和軟肋,他召集董事會以強權罷免這些敢和他頂撞的董事。然而這次鄭俊懷的絕對權威遇到了更大的權威,6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內蒙古監管局核查小組進駐伊利集團進行調查。

2004年12月17日,呼市政府通知伊利集團中層以上領導幹部開會。呼市主要領導和自治區檢察院領導到場,宣佈了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對鄭俊懷以及楊桂琴等四名高管刑事拘留。2005年1月5日,鄭俊懷被正式逮捕。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鄭俊懷被檢察機關帶走後,牛根生輾轉打聽得知鄭俊懷被關在包頭看守所裡,他當即託人給鄭俊懷捎去1萬塊錢生活費;又給鄭俊懷92歲的老母捎去1萬元,只說是她兒子帶來的生活費;然後又給鄭俊懷妻子送去1萬元。2005年2月,鄭俊懷的女兒在加拿大留學,學費不足,鄭妻找上門來,牛根生當即籌集了30萬,其中牛根生一個人便拿出了10萬。當牛根生把這些錢送到鄭妻手中時,這個在丈夫出事後一直堅強支撐的女人,終於忍不住放聲痛哭起來。她說:“你不計前嫌,是難得的好人啊……”

好在“伊利”並沒有因為失去鄭俊懷而沉淪,“伊利”在新總裁潘剛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業績,呼和浩特市因為“伊利”和“蒙牛”而成為中國乳都!

鄭俊懷後來出獄後2011年加入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現任董事長。

五.兩強相爭

正如2003年中國年度經濟人物的頒獎詞一般,牛根生:

姓牛,但他喜歡速度,只用4年就從行業千名之外跨進乳業三強。2003年,他敏銳捕捉航天商機;2003年,他從大草原登上APEC國際舞臺。他姓牛,但他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蒙牛的銷售額從1999年的僅4000萬元,火箭般的增長。牛根生用了8年時間,讓蒙牛的銷售額在2007年首次超過了伊利: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而這背後的原因來自於兩個維度:

乳業整體的爆發,尤其是液體奶:

中國人均液態奶年消耗量從1998年不足6千克增長到了2007年約28千克,增長3.7倍。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蒙牛的營銷策略: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也就變成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一直至今。

2004 - 2005年,超級女聲成為中國電視界的現象級節目,一時間萬人空巷。而蒙牛抓住了超級女聲這個營銷機遇,極大的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而對於運用電視廣告的策略,蒙牛在其2003年的招股書中早已提及,而這樣的策略一直被這兩家公司沿用至今(伊利&蒙牛:喝的不是牛奶,是廣告):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藉助液體奶的增長以及成功的營銷,到了2007年蒙牛的收入有90%是來自於液體奶,同時,蒙牛也在液體奶方面不斷擴大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自2003年起就一直是液體奶市場份額第一。

在2007年,蒙牛的液體奶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40.7%,遠超對手: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資本市場也給予了蒙牛豐厚的回報:截至2007年底,蒙牛自上市以來漲幅為700%左右,而同期,伊利漲幅為200%左右。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白色為蒙牛股價,綠色為伊利股價)

六.轉折點: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5月,一位網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順縣城一家超市裡買的三鹿奶粉的質量問題。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正式爆發,而作為國內乳業老大的蒙牛與伊利的奶粉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一時間中國製造的奶粉變成了人人聲討的對象。

面對三聚氰胺事件,牛根生落淚,並且肯定的說道:不僅我不知情,我們的團隊也不知情,因為蒙牛的員工也是到社會上的超市去購買奶品。

腦洞君不去評論三聚氰胺是否是當時整個中國乳業的'潛規則',但三聚氰胺卻似乎成了伊利與蒙牛表現的轉折點,而當時伊利與蒙牛對待其經銷商的做法也為此埋下了伏筆: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七.伊利涅槃

2009年7月,中糧入主蒙牛,成為其第一股東,而其實早在2005年,牛根生就萌生了淡出蒙牛,專注慈善事業。2011年6月,牛根生正式辭任蒙牛董事會主席。

而伊利,其管理團隊已經從2002年開始磨合,並一直管理公司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被任命為伊利總裁的潘剛,是當時中國520家重點工業企業中最年輕的總裁,年僅32歲。

從其銷售額上看,自2009年之後,伊利便如鳳凰涅槃一樣,從三聚氰胺事件快速復甦,並且在2012年超過蒙牛,成為中國乳業老大: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我們再看伊利與蒙牛的毛利率和淨利率會發現:自2009年起,伊利的毛利率一直高於蒙牛,同時其淨利率在2013年後也遠高於蒙牛。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而這樣的情況源於伊利的新品推出帶來的產品結構升級,使得高端產品佔比提升,毛利率與淨利率也隨之提升: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慕希,其2014年上市就近10億,2015年銷售額達到近40億,而2016年更是超過莫斯利安,成為常溫酸奶的第一,銷售額近80億。

腦洞君特別指出,在這一切的背後,彷彿是被中糧入主的蒙牛,失去了對營銷過往的敏銳,而伊利正是利用以前蒙牛崛起時的營銷策略,以牙還牙:

《奔跑吧兄弟》:安慕希

《爸爸去哪兒》:QQ星

《我是歌手4》:伊利金典

這些電視節目的走紅讓伊利收穫頗豐,而蒙牛,好像只剩下通過增加銷售費用,進行促銷來維持其銷售額: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而正因此,資本市場也從2009年給予了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答卷:從2009年至今,蒙牛漲幅為200%左右,而同期,伊利漲幅為1500%左右。

而目前伊利的市值為1150億,而蒙牛僅為530億,為伊利的一半,而與伊利銷售額的差距,從2007年的領先變成了2015年的落後百億。

八.蒙牛迴歸

也許正是看到這樣的現狀,牛根生再也坐不住了:2016年9月,牛根生也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迴歸蒙牛。

腦洞君也期待牛根生的另類迴歸,能夠給蒙牛帶來不一樣的生機,找回那頭曾經的'火箭牛'。畢竟伊利蒙牛銷售額相近,市值僅有一半的蒙牛確實有些憋屈。

最後,腦洞君想提的一點是牛根生其實早已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蒙牛股份,成立了老牛基金會。牛根生在2015年,又向其基金會捐款15.34億,十分令人尊敬!

蒙牛與伊利:江湖恩怨十八年

而伊利與蒙牛的十八年的恩仇錄,可能又因為牛根生的迴歸,進入了一個新的輪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