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力追古人的得意之作《策杖獨步圖》

美術 張大千 李成 北宋 中國書法網 2017-04-05
張大千力追古人的得意之作《策杖獨步圖》

張大千 策杖獨步 鏡心 水墨紙本 154×73cm

【作品賞析】

此幅作於1948年,是張大千自敦煌返回成都之後,因避戰離開大陸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畫時期的得意之作。這段時間他創作山水畫頗多,由於常住青城,歷遊峨眉,所以筆下山巒多有這兩處的清秀之致。此外,抗戰勝利後,大千因緣際會收藏一批北宋名畫。因此他這一階段特別著眼於北宋大家的雄偉風格,如李成、范寬、郭熙、董源、巨然等,都在其臨學之列。多方涉獵成為大千山水畫發展過程中的又一個轉機。其這一階段的山水,無論是對臨,抑或擬仿,甚至消化後再創造,皆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圖中長鬆亭立,古柏蒼虯,枝幹交柯,河道曲折,遠山依稀,煙靄空濛。一高士正在樹下策杖行走,忽被空山鳥語所吸引,於是脫下頭巾,駐足回望,側耳聆聽。意境清曠平淡,頗為契合畫題:“脫巾獨步,時聞鳥聲。”畫題取自晚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一《沉著》:“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詩中描繪了一個清朗且幽靜的山林景緻,詩人獨自在其中悠閒信步,心境沉著,所以“佳語”頻出。聯想到大千這一階段時常在青城山隱居創作,心境亦“沉著”,故其畫作才能夠得到北宋山水中那種高古的意境。

此圖章法頗似李成的《寒林平野圖》,高聳的樹木幾乎佔據畫面大半,只是並非平遠之景,亦有高遠、深遠,意境亦非李成般清寒蕭索,而是平和寧靜的,松樹的造型之法頗得李成之意。大千十分推崇李成,在一幅大風堂舊藏的李成《寒林騎驢圖》上,大千題以“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又云“松枝勁挺,松葉鬱然有陰,荊棘小木無冗筆,不作龍蛇貴神之狀,即此圖也。”

大千佈置樹法出自古人,亦有獨特之處。圖中各種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態各異。樹幹用筆靈活,勾皴兼用,刻畫細膩,筆勢蒼勁,呈現出蒼老而挺拔之態。枝椏作蟹爪狀,以充滿力度的曲線畫出,綽約多姿,極具表現力。松葉以李成的“攢針”之法寫出,線條瘦硬挺直,狀貌極其繁密卻層次井然,自有榮茂之色。松樹之間亦夾雜有一些其它種類的樹木,層層葉片均以帶折角或弧度的線條用白描寫出,使墨色厚重的樹冠密中透氣。此外,茂盛的樹叢中還夾雜一些枯枝,使人感到時光的流逝。

近景的水邊坡岸以墨筆勾勒,淡墨皴擦,通過受光面與背光面的區別,表現出其立體感和稜角分明的形狀。水流蜿蜒遠去,造成空間透視的效果。可見大千在學習古人繪畫語言的同時,同時還兼用一些西畫素描中的方法。人物的比例較大,形象逼真,尤其瞬間停滯的動作十分生動。衣紋以高古遊絲描寫出,五官和髮絲均以細筆為之,行雲流水般的線條愈發呈現出高士飄逸的氣質。其餘草地和遠山僅用淡墨作少量烘染,墨色的微妙變化使畫面產生氤氳之氣,襯托了樹木和人物。整幅構景簡潔,筆法清勁平和、生動多變,用墨清潤秀雅,氣格幽深而又渾厚,頗似王詵評價李成之畫:“墨潤而筆淨,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