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美術 山水畫 清朝 故宮 硯田書友 硯田書友 2017-10-24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松溪草堂圖》清

吳宏絹本設色160.5釐米79.9釐米南京博物館藏

此畫真實地描繪了江南仲秋時的水鄉風情,遠處山巒起伏,新篁雜生,煙霧濛濛,整幅作品設色清淡,生動細緻地描繪出了秀美的江南山水景色,此畫落筆大膽而收拾嚴整,筆墨蒼秀,厚重勁健,山石用皴擦苔點之法,水墨暈染,溼潤而富有生機,樹木畫法工細,繁而不亂,取平遠式佈局,位置經營得當,是能代表畫家吳宏山水畫特色的作品。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秋林書嘯圖》清

顏嶧絹本設色140釐米81.8釐米

顏嶧,生卒年不詳,字青來。江蘇揚州人,師從李寅,山水、人物畫學宋人,能界畫,尤擅長米家山水,濃淡相間,融化無跡,十分精妙,日本人極重其畫。畫面構圖精妙,設色鮮明,重心偏向左下方,山石嵯峨,溪流蜿蜒的地段,霜葉如染,蒼松挺拔,丹、青二色相互交映,構成極為明麗端莊的氛圍。秋林中端坐一位儒者,人物神氣安閒,如小憩一般,人物也有古風衣飾。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封侯圖》清

沈銓絹本設色184釐米96.9釐米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深山薄霧籠罩,一株古柏生於崖石旁,枝間藤蘿繞垂,藤蘿縫隙的蜂巢周圍,成群的黃蜂嗡嗡聚集。三隻猴子的畫法極其工緻,先以極細的線條勾勒輪廓,再渲染上淺赭為底,而後一筆筆勾出動物的毛皮,纖毫畢現,很富有立體感。在背景的處理上則用寫意手法描寫山野林間的樹石溪流,營造出一種盎然的野趣,對於主題的表現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避暑山莊圖》清

冷枚絹本設色254.8釐米172.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詳,字吉臣,號金門畫史,膠州(今屬山東)人。擅長畫人物、仕士及山水,畫風工整、細緻,色彩較濃麗,具有裝飾性。避暑山莊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山莊中既有北方深邃雄偉的丘壑林木,又有南方秀麗典雅的亭臺湖泊。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經常駐蹕於此。畫家冷枚以鳥瞰式的構圖,將山莊的面貌描繪得非常具體細緻。冷枚在傳統工筆界畫的基礎上,適當參用了歐洲的透視畫法,使畫面增強了深遠感。作品筆致細密,一絲不苟。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松林僧話圖》清

鄒喆紙本設色80釐米43.2釐米南京博物館藏

作品描繪遠離塵埃的僧人、高士在松林茅屋對話的情景。近景坡岸參差,溪流清淺,卵石露尖,板橋低架。平地一片茂盛松林,枝幹挺立,松葉橫展,傍山茅屋三間,一僧一俗對坐共語。背景山巒嶙峋,巨巖渾厚,雜樹叢生,整幅佈景奇兀,突出松林和茅屋,並極力渲染靜謐清曠的氣氛。山石輪廓粗獷,皴法隨意,不拘一格。松樹姿態奇特,不落前人窠臼,別具蒼勁質樸之趣。敷色清淡而沉著,山川凝重雄渾。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石城霽雪圖》清

鄒喆絹本設色167.5釐米51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鄒喆,生卒年代不詳。清代畫家。字方魯。江蘇吳縣人。自幼隨父親客遊金陵。他的畫宗其父,山水工穩而有古氣,富簡淡清逸的情趣。兼長水墨花卉,勾勒敷彩渲染有元人王淵的體格。金陵八家之一。此畫設色清雅,筆墨精煉、工整,畫面意境清曠、淡遠,富於詩情畫意,代表了畫家的典型風格。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雲巒水村圖》清鄒喆紙本設色 154.2釐米47釐米南京博物院藏

鄒喆所作山水以南京一帶為粉本,“師法造化,中得心源”。作品頗具生活氣息,在清初的畫壇有很高的聲譽。筆墨技法筆意高古,絕去甜俗一派。此畫結構工穩而有古氣,用筆爽利挺勁,畫山峰高聳,山腳下是近鄰江邊的沙渚,上有幾間漁舍和雜樹;遠處晨霧輕籠,對岸的景色一片迷朦,樹枝挺秀之姿卻透露出勃勃生機,江水澄碧,畫面上氣氛清冷寒肅,卻仍是一種可遊可居之景,在清寂之外具有一種清朗澄淨之美。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秋山平遠圖》清

吳宏紙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宏,生卒年代不詳。清代畫家。一作弘,字遠度,號竹史。江西金溪人,長居江寧(今南京)。他自幼喜好書畫,詩書皆精。他曾在順治十年遊黃河,歸來後筆墨一變,縱橫放逸,走出自己的風格。他偶畫墨竹,亦有水墨淋漓之致。這幅畫描繪的燕子磯是南京的名勝。畫面上江水與山石相連,漁船停泊在偏僻的港灣,天色傍晚,江水微波,煙霧迷朦的莫愁湖景象。莫愁湖內籠罩著輕紗般的雲霧,岸邊樹木蔥蘢,使畫面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負郭村居圖》清

吳宏絹本設色198.5釐米98釐米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畫上背景用淡墨輕輕渲染,繪出滿紙雲煙,使前景中的樹石輪廓都隱沒在遠處朦朧的溼氣當中,越顯得溼潤濃郁,而它們清新潤澤的色彩,也襯托出了遠處雲中之景的幽深無際。有言曰:“畫家之妙,全在煙雲變滅中。”變幻無際的煙雲,疏通了畫面的迫塞,以有限之境而通山川之氣,增加了畫面的神奇色彩。此畫旨趣深遠,意境渾融無際,畫寫物外情,詩傳畫外意。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山水圖冊》清

葉欣紙本設色14.1釐米17.4釐米旅順博物館藏

葉欣:“金陵八家”之一, 字榮木, 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流寓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生卒年不詳, 大約活動於清順治、康熙年間。工畫山水, 以佈局見長, 學趙令穰, 筆法方硬, 自成一格。在“金陵八家”中, 其風格最為精細秀淡。《山水圖冊》每畫各取自然山水小景, 或畫峰巒樓閣, 或寫秋山寒林。用筆柔和細軟, 淡墨烘染, 極有韻致, 設色雅靜。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春遊圖》清

葉欣絹本設色171.5釐米47.5釐米安徽省博物館藏

葉欣的山水畫素以“工細幽淡”著稱,所作野嶺荒煙,孤城古渡,大有令人動秦月漢關之思。此畫描繪春遊之景,在桃花三月,盪舟於青湖綠山之中,徜徉於煙霧瀰漫的秀麗中,陶陶然如醉如痴。此畫用筆輕靈,墨色清淡,景緻悠遠,意境秀雅,真所謂“淡遠又淡遠,淡遠以至於無”的情趣。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鐘山圖》清葉欣絹本設色26.5釐米416.7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葉欣(17世紀),字榮木,華亭(今上海松江市)人,流寓金陵(今南京),擅畫山水,以姚簡叔參之,其為周櫟園畫陶詩百頁,堪為世珍。葉欣作畫善於經營結構,能就目前所見,一一運之紙,一經其筆,雖極無意物,亦有如許靈異,故往往引人勝地。《鐘山圖》用筆楚楚,構思巧妙,尤其是畫面結構的經營,卻為一絕,是葉欣的山水畫代表作。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葛洪移居圖》清

胡慥扇面53釐米17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胡慥,字石公,金陵人。生平記載極簡略,熟知金陵畫家的周亮工,稱畫家為“石公善啖,腹便便,負大力拳勇”,“惜哉未六十而殪”。從胡的題畫詩中透露出他是一位志在山林的高士,如“閒身閒看白雲間,更愛青山懶出山;隱坐草亭流水畔,只聽鍾磐落人間。”《葛洪移居圖》表達了畫家那種不戀浮世功利,願做世外閒人,日與白雲青山為伴的高士風格。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溪山魚隱圖》清

胡慥扇面上海博物館藏

整個作品構圖獨具,格調新穎,筆墨蒼茫,渾厚雅俊,逸氣橫生,畫樹石,中鋒行筆,顯得沉著勁挺,皴擦有致,運墨數遍,具滋潤而有生氣,遠山一抹,設色鮮豔,溪流清澈,觀全圖畫中有詩,自然可喜。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青綠山水圖》清謝蓀絹本設色157.2釐米52.6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謝蓀,“金陵八家”之一,字緗酉,溧水人,生卒年不詳,居金陵。《青綠山水圖》畫法從宋院體畫中變出。畫風清麗淡雅,雖為青綠山水,與傳統的比較起來,卻絲毫不顯俗豔,反而多了一分清新明快。而且筆法細膩生動,整體感很強,是謝蓀山水畫的代表作。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山水圖》清謝蓀絹本設色27.3釐米 24.8釐米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謝蓀存世作品不多,此幅《山水圖》從畫法看,多吳門文徵明派系遺意。山勢嵯峨,壘石嶙峋,景緻奇險,用筆細秀,工中帶拙,短披麻、點子皴而輕,苔點疏而淡;設色青綠間以淺絳,絢麗中見清雅,風格接近“吳派”陸治影響,工細秀麗。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山居秋色圖》清羅牧紙本水墨279.5釐米117.5釐米泰州市博物館藏

羅牧(1622—?), 字飯牛, 號雲庵、牧行者, 江西寧都人, 寓居南昌百花州。所作林壑, 鬱然深秀, 水墨淋漓, 筆法多樣, 風格深沉粗獷, 時人推為妙品。羅牧畫風為人師法, 史者稱之為江西派。《山居秋色圖》畫層巒疊嶂, 雜木長鬆。山中樓閣殿宇, 荊扉村舍, 若隱若現, 溪水曲迥, 板橋連岸, 煙林掩映, 淡墨輕嵐, 空靈清逸。坡石用長披麻皴, 輔以點苔。樹幹雙勾, 樹葉隨類而點。構圖繁而用簡筆, 筆墨溼潤, 得秋天清曠情趣, 氣勢雄渾。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石城圖》清

陳卓紙本水墨30.5釐米147.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陳卓(1634—?),字中立,號晚純痴老人,燕(今北京)人,久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善山水,喜作青綠設色,兼工花鳥、人物。其山水畫工細縝密,花鳥畫設色豔麗,畫風屬金陵畫派體系。在清代秦祖永的《桐蔭論畫》中記載:“陳中立卓,筆墨工細,花草、人物、均極擅長,見一絹本山水,千丘萬壑,具有宋人精密,惜無元人靈秀,其病與劉叔憲同,如能於毫尖上,細心領取,何難與古人後先標映,並垂永久。”《石城圖》也體現了陳卓的這種畫風。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石城圖》清陳卓紙本水墨30.5釐米147.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石城圖》清

陳卓紙本水墨30.5釐米147.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八景圖冊》清

章谷紙本設色冊頁高28.5釐米22.3釐米廣州市美術館藏

章谷,字言在,號古愚,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順治至康熙年間。善畫山水和人物肖像,書法工篆、隸和八分書。此處選《澗道寒泉圖》,畫山澗叢樹,一道清流順山而下,二三僧者策杖越溪石而行。叢樹鬱然含煙,幢幢塔影與林中廟宇呼應,全畫呈現出雲蒸霞蔚,欣欣向榮景象。此畫多用漬墨,畫家素以“水墨烘染”之功而著稱。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山水圖》清

黃鼎紙本水墨119.5釐米40.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黃鼎(1650—1730),字尊古,號曠亭,別號閒浦、獨往客、淨垢老人等,江蘇常熟人。擅畫山水,王原祁的弟子。畫法宗王蒙,筆墨蒼勁秀逸。其臨古之作,尤咄咄逼真,最為入妙。小幅精妙,大幅稍嫌精彩不足,殆為尺幅所拘,猶未入大家之室也。此圖貴有古意,筆墨蒼古有勁,有麓臺神趣,構圖也頗為清朗竣逸, 畫面上參天的樹叢與坡石構成人物的環境,顯得雄偉、幽深,是隱居者的處所。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白雲鬆舍圖》清

華喦紙本設色

華喦(1682—1756),字秋嶽,號新羅山人、東園生。此畫畫法結合石濤、南田於一手,用筆秀逸,構圖實而不擁擠。順著蜿蜒的山間小道,一座屋舍座落在山崖之間,竹壁篾頂,結構輕巧。舍內幾陳紙筆,一悠閒的文人正憑窗觀山景。更遠處是白雲籠罩的群山,雲氣一直氤氳到無限。畫的左上角題一詩云:“女籮復石壁,溪水幽朦朧,紫葛蔓黃華,娟娟寒露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雲英化為水,光彩與我同。”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天山積雪圖》清

華喦紙本設色159釐米53釐米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圖中描繪晦暗陰霾的天空下,雲幕低垂,彷彿又在醞釀著新的一場暴風雪。雪峰陡峭重疊,閃著潔白晶瑩的寒光。此圖最突出的特點是構圖簡潔大膽,設色對比強烈。它不僅展現了古代傳統文人畫很少涉及的天山雪域的自然風光,將山水、人物及走獸等題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而且更以凝練秀勁的筆墨營造出一種孤寂悲涼的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楊柳歸牧圖》清

蕭晨絹本設色

蕭晨,生年不詳,約卒於康熙中葉,字中素,號靈曦,揚州人,共詩,亦善畫工筆山水、人物。自題於右上角雲:“畫寄蒼翁先生大詞宗,並題博正。”畫面構圖嚴謹,依次為河岸延伸之景,岸畔樹木、書屋隱現其中,河中一座小小木橋,古樸簡潔,遠處河岸蜿蜒,連接著一座小山,山上有溪流注入河中,一派安詳,靜謐的氣氛。作者構思巧妙,精細的佈局用筆設色又體現出一貫的風格與功底,二者結合在一起方能產生如此完美的應和之作。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海上三山圖》清

袁江絹本設色413釐米568釐米

袁江,生年不詳,約卒於乾隆初,字文濤,邗江(江蘇揚州)人,善畫界面樓臺,曾供奉“內廷”。此畫描繪神話傳說中的蓬萊三山,畫面構圖奇峻,風格奇麗。在一片浩淼無垠的波濤中,矗立著幾處奇峰,山色蒼翠,挺拔峻峭,顯得格外雄險而氣勢磅礴。山上亭臺樓閣林立,松柏、梅林環繞,烘托出一片世外仙境的風景,顯得既有人情味,又確實虛無縹緲,惟仙風道骨的世外之人方可生存於此。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觀潮圖》清

袁江絹本設色97釐米131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界畫被視為工匠之作,文人畫家中幾乎無人問津。袁江則不受時尚的影響,他的畫藝從師仇英,山探郭忠恕筆法及趙伯駒、劉松年等青綠山水一脈,同時專工界畫,成為“有清一代推為第一”的界畫家。《觀潮圖》以界畫的形式真實細膩地描繪了高峰亭臺和潮起潮湧的海浪景色。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梁園飛雪圖》清

袁江絹本設色202.8釐米118.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上題款:“梁園飛雪,庚子徂暑,邗上袁江畫”。梁園是漢代樑孝王劉武所建的一處園圃,又名“兔園”,舊址在今河南開封東南。袁江將梁園安排在冬天的雪景中:豪華的宴筵,殿堂中燈火通明,人來人往,杯觥交錯,在雪片紛紛揚揚中,別有一番風味。而且,由於大雪的覆蓋,屋頂的瓦楞模糊地與細密的格窗、文飾等形成強烈的對比。色彩的敷著利用屋頂的白色,襯托出建築物的絢麗斑斕的彩畫,同樣也別具風味。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鬆亭納涼圖》清

袁江絹本墨筆153釐米51釐米天津美術學院藏

袁江畫風工整細緻,設色濃麗,富於裝飾性,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類作品是歸入“院體畫”範圍內,所以就將他列到了宮廷畫家的行列。在此畫中,袁江以素淨、沉著、莊重為基調,樹木大多數敷以墨綠色,建築物則以青灰為主。此圖描繪的遠景非常出色,畫家利用色彩、水墨的濃淡不同層次的渲染,表現出鬆亭乘涼的清涼意境。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峨眉雪霽圖》清

袁江絹本墨筆153釐米51釐米天津美術學院藏

在界畫家中,袁江特別善於用雪景來佈置畫面的構圖和場景。而且,對於背景的描繪體現出袁江的山水畫的技巧,他糅合了工筆和寫意兩種不同技法來表現不同的對象。像山石和樹木,基本師承郭熙及宋人的方法,繁筆勾勒,不厭其煩,用筆尖利勁折,間施側鋒。水邊的坡石兼用仇英連皴帶染的畫法,比較渾和柔潤。峨眉的雄偉俊秀、雪後的清幽冷寂,在此得到了很好的表現。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阿房宮圖》清

袁耀絹本設色219.8釐米6.02釐米 12條屏

袁耀,字昭道,揚州人,工山水,界面樓臺,約在乾隆中,待考,或說,他是袁江之子,亦待考。本圖將它作為一座行宮表現,少界面樓臺作品中常見的板滯氣,加進了山水畫的靈秀。明麗,使畫面顯得活潑而不失莊重,清雅而不失富貴,山、水、樹木。水草等自然景觀與人工所建亭臺樓閣合而為一,互為映襯,顯得造化天成,毫不牽強。在第2屏右上角,作者題雲:“擬九成宮意”。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山雨欲來圖》清

袁耀絹本設色194.7釐米116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袁耀所畫四景山水之一,所描繪的是盛夏季節山雨欲來時的山中田園景色。圖中描繪一兀立的奇峰,峰上崖邊生長著許多大樹,從主峰右側平川中,一河流蜿蜒而來,在一奇石後化為瀑布直瀉谷底。樓閣上桌凳榻屏,倚欄人物,庭院中大樹蔥鬱,濃蔭遮蔽。畫中描繪的所有景物,都被畫家統一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主題之中,濃雲密佈,似迅猛湧來,整個畫面都被籠罩在強烈的風雨即作的緊張氣氛中。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蓬萊仙境圖》清

袁耀絹本設色266.2釐米16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袁耀一幅優秀的山水界畫作品。畫家以寬闊的胸懷和超越的想象力,描繪出山川湖海吞吐日月的宏偉場面和壯麗景象。章法曲折有致,氣勢翻江倒海,令觀者驚心動魄。畫面上遠近山巒,兀立隱現,在雲煙幻滅之中宛如仙境。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邗江勝覽圖》清

袁耀

袁耀畫能守家法,與其父同為清代界畫名手。其山水、人物,宗法宋元,有丘壑無盡之意。《邗江勝覽圖》描繪了邗江兩岸亭臺樓閣,溪橋軒榭,舟船橫渡,屋宇朱門,蒼松翠柏,綿延群峰,名勝景緻一覽無餘,美不勝收,體現了袁耀界畫山水的深厚功底和純熟技藝。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漢宮春曉圖》清

袁耀絹本設色196釐米100.5釐米揚州博物館藏

袁耀繼承家學(有史料稱其為袁江之子),其界畫與青綠山水的技藝可謂爐火純青。畫中用筆及山石樹木畫法皆師宋人,寫景具體,境界真實,但與宋畫相比,更加空靈鬆秀。其樓臺畫法,精工細緻,顯示了袁氏界畫的極高水平。畫中用墨重勾輕染,敷色濃淡相宜,尤以雲氣的渲染更是畫家技藝雙妙的極好表現。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嵩獻英芝圖》清郎世寧絹本設色242.3釐米157.1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嵩獻英芝圖》是郎世寧來華以後的早期作品。在這件作品中郎世寧充分顯示了他紮實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利用明暗來表現凹凸立體效果的本領。畫面的右側是一棵彎曲盤繞的老鬆,蒼老班駁的樹幹和前後掩映的松針;松樹的根部和石之間,有靈芝數株,其邊沿捲起,表現出了靈芝的厚度;畫面的左邊是坡石,一條急湍的溪流順勢而下,在山石隙谷間曲折繞行,激起無數水花。此圖的繪畫技法以歐洲的為主,但題材內容卻純粹是中國傳統的東西。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海天旭日圖》清朗世寧絹本設色

全畫氣勢恢宏,虛實處理十分講究而富有節奏感。體現了自然界的一種和諧、融洽的關係。此畫在具體的描繪手法上,郎世寧充分發揮了歐洲繪畫注重明暗、立體感、解剖準確及透視的特點,使畫幅別開生面。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山水圖》清朗世寧絹本設色

郎世寧(1688-1766)的名字如果光看這三個漢字,誰也不會以為他是個外國人,但是他的的確確是位高鼻深目的歐洲人。郎世寧於出生在意大利的米蘭,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內,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後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穌會。他死後乾隆皇帝特地下達諭旨,追賜郎世寧侍郎銜,並賞銀三百兩為其料理後事。郎世寧的遺體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門外的外國傳教士墓地內。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羊城夜市圖》清朗世寧絹本設色 1735 257.8釐米155釐米美國史丹佛大學博物館藏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仿各家山水冊》清王宸紙本墨筆21釐米28.2釐米

王宸(公元1720—1797),字子凝,一字紫凝,號蓬心,一作蓬薪,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六世孫,王原祁曾孫。其畫氣味荒古,脫略形似。本冊共十幅,仿照不同的名家之作,在畫後題跋中作者均有記載。但通冊觀看,畫風仍貫穿一氣,可見作者仿古而不泥古,在借鑑、模仿中又有所改進創新,把古名家的精華與自己畫風合而為一。在冊的畫幅都比較小,從作者題語也可知道,很大程度上不是為明確目標而作,只是閒暇時自己借之寓意寄興,因此畫面氣氛淡雅怡然。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江山佳勝圖》清方士庶紙本設色25.3釐米264.5釐米瀋陽博物館藏

方士庶(1692—1751),字洵遠,一作循遠,號環山,又號小師道人,江蘇揚州人。能詩善畫,書法嚴密端秀,繪畫筆墨敏潔靈秀,氣勢跌宕飛動,謂之為王原祁後山水第一。此圖畫春山雲樹,鬆寺平橋,林壑幽深,雲巒無限。幹筆皴擦,畫法及老辣純熟,捲心前騎縫鈐“偶然拾得”小方墨印。鈐有“乾隆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璽。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北山古屋圖》清方士庶立軸,絹本,水墨,縱180釐米,橫93釐米。江蘇省美術館藏。

此圖畫重巒疊嶂,林木疏秀,中藏古屋;近處有遊者緩步,怡然賞景。山石多崔嵬方硬,樹木枝虯葉繁,刻劃精到。畫法師黃尊古,而又自出心裁。張庚《國朝畫徵錄》謂其“用筆靈敏,氣韻駘宕,有出藍之美,為藝苑之後勁。”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宮苑春曉圖》清錢維城紙本設色37.2釐米81.8釐米瀋陽博物館藏

錢維城(1720—1772),字宗磐,一字幼安,號茶山,江蘇武進人。詩文書畫皆為一時名手,書學蘇軾,遒麗秀媚。初畫花鳥,頗秀潔清麗,後轉畫山水,以筆秀色妍、清雅端莊得供奉內廷,為書畫侍從之臣。此圖畫朱門宮苑,苑內酌形取勢,佈置杏軒水榭、竹院鬆亭及曲徑春山,恰似離宮春苑之景。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崖頂鬆庵圖》清方士庶立軸,水墨,絹本,縱:126釐米,橫:49釐米。

釋文:畫要有士氣,如書有隸體也。不爾即落邪道,愈工愈遠。然又有關,要無求於世,不以毀撓懷,庶得進境。承學者不可不曉。時與黃鄭川論畫法及此。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洞庭秋月圖》清王愫絹本設色

王愫,字存素,號林屋,江蘇太倉諸生,僑居蘇州。王原祁之侄。山水乾墨繁筆,不加渲染,深得元人簡淡之法,絳筆竹石尤妙。間作青綠設色,亦卓有原祁風韻。與王昱、王玖、王宸並稱“小四王”。此圖為作者典型作品之一,筆力秀潤多姿,顯得清俊雅麗,與王原祁幽遠清秀的山水畫風一脈相承。圖中緊扣“秋”、“月”二字,烘托點染,追求洞庭茫茫山水之趣,構圖極為講究,看得出是精心設置。作者屬於清麗畫風,惜乎過分注重纖巧,筆意未能深厚大氣,畫面給人的感覺是精緻風流,但秀潤中無高古之趣。

中國傳世山水畫:清代卷(四)

《負擔圖》清金廷標紙本設色140.9釐米55.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廷標,生卒年不詳,字士揆,烏程人。畫家金鴻之子,乾隆中供奉內廷,善畫山水、人物、佛像,尤工白描,畫風工細。皇帝南巡,金廷標恭畫《白描羅漢圖》,龍顏大悅,命入畫院伺候。《石渠寶芨》著錄了他81幅作品。《負擔圖》設色畫一樵夫負擔,夜歸叩門,門內一婦持瓦燈應出,紅樹有聲,山月正上。畫上有高宗皇帝的御題詩:“負擔歸來獨叩門,家人秉燭啟黃昏。較諸貧見葉翁子,相敬高風與足論。乙未仲夏下瀚,御題”。

(全文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