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宋以降見諸畫譜筆記的書畫家計五百人之眾。清末民初,張謇興實業辦教育,把窮鄉僻壤的南通建成“中國近代第一城",文風昌盛、人才輩出。二十世紀的南通美術星空,可謂群星燦爛,既是名畫家又是名教員的劉子美先生當為傑出的代表人物。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1902一1983)

劉璇,字子美(1903一1983),南通縣騎岸鎮人。通州師範學校畢業數年後,考入杭州國立藝專首屆秋季班繪畫科。因家境貧寒而輟學歸鄉,先後在多所學校任美術教員直至退休。多有作品參展、發表、出版、入藏,任省美協會員、市政協委員、市文聯副主席、市美協主席。培養出以趙無極、趙丹、袁運甫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畫家,可謂“中國美術南通現象"之肇始者、開路人。我受先生啟蒙教導長達20餘年,深得教益。先生離世36載,綿綿師恩從未忘卻,撰此文以示感懷。

三年前,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我舉辦畫展,展出的作品從童少至古稀,涵蓋六十年繪畫歷程。一位觀眾在當時的國博官網上留言:“沈先生小學作品平平,何以初中突飛猛進?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感謝他的敏銳提問。若能找到這位觀眾,我會告訴他,小學畢業時,我幸運地遇到一位繪畫啟蒙良師一一南通著名畫家、傑出美術教育家劉子美先生。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筆者小學四年級進南通市少年之家美術小組學習


小學四年級起,我進南通市少年之家美術小組學習。前來講課的劉子美老師為我們示範蔬果畫法,我第一次看到墨與色在宣紙上寫形滲化的神奇效果,正巧叔父送我一本《齊白石老公公的畫》,我對中國畫著了迷。少年之家舉辦全市少兒美術比賽,沒有宣紙,我在佈滿橫格的算術簿子紙上滿滿地畫了一座高大的建築《文化宮》應徵,竟被劉先生評給“一等獎"並寄於希望。通師畢業的少年之家薛長春主任,正是劉子美的學生,他有心提攜推薦。

懷念恩師劉子美


少年之家薛長春主任推薦沈啟鵬拜見劉老師


一個星期天下午,帶我步行去東門外南園35號拜見劉子美老師。小學畢業進市三中讀初中,學校就在劉老師住所河東的魯家壩,出校門幾分鐘就到劉老師家,這給我帶來極大便利,放家回家,三天兩頭就去求教、觀摩作畫。從此,在他精心指導下,我的繪畫興趣越發濃厚,繪畫技能也大有長進。

回憶半個多世紀前向劉老師學畫的點點滴滴,歸納為五個方面的收穫,也是劉老師教學的五大特色:

一、源於生活,情真意切。

劉老師作畫,特別注重觀察生活。記得第一次拜見,看了我畫的墨竹,便帶我去看南園的竹林,講竹子的生長規律,如何觀察如何表現,還取出自己的速寫和畫稿,就自己多年的生活積累,有聲有色津津樂道地講上許多真情實感和見聞趣事,讓你充滿好奇。畫雞是劉老師禽鳥花卉中最主要的選項,為了便於觀察,他常年養雞,有狼山雞、三黃雞、蘆花雞、烏骨雞等。他畫的雞造型生動絕不概念化,也與眾不同,一看便知是觀察生活所得。掛上幾串缸豆葫蘆藤,農家小景田園氣息躍然紙上。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品《葫蘆雙雞》《眠》《荷塘》

畫狼山又是劉老師山水畫的主要題材,雖年事己高,乃不辭勞苦登狼山、下桃園,獲取生活的第一手資料,他的北土山《瓔珞鬆》、劍山《雙人峰》兩幅畫和潘天壽“一味強悍”的條幅《墨竹》,時過半個世紀仍印象深刻。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品《瓔珞松下書聲朗朗》 1956

劉老師從不畫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不熟悉必畫不中肯。十四、五歲的我,從劉老師那裡讓我明白了,藝術不只是埋頭畫,而是要懂觀察、勤速寫、會提煉,進而創造、抒發、表達情感。從此,我的小小速寫本再也不離身。

二色墨交融,虛實相生。

去劉老師家求教,一是聽他講,二是看他畫。看他作畫,我發現了一個現象:畫完成了,水盂的水依然是清沏的。這裡有懊妙,劉老師用多少墨多少色心中數,筆上墨用完了蘸水,水用完了蘸色,色用完了又蘸墨……水、墨、色混合,儘量在紙上滲化,畫面的乾枯濃淡變化無窮,氣韻生動自現,這裡有大學問,難怪劉子美的畫有獨到之處。劉老師筆端“利用餘色”法,使畫面顏色協調、豐富、和諧,韻味十足,劉老師的學生薛長春在《老師說“法“》一文中有祥盡描述。老師在杭州國立藝專雖只學習一年多點,卻用功過人,深得潘師賞識,願代他付學費挽留深造,這短短一年多的學習為劉老師日後的畫藝提升與教學精進打下堅實基礎。潘天壽說:“畫事以筆取氣,以墨取韻,以焦、積、破取厚重。"“用墨難於枯、焦、潤、溼之變,須枯焦而能華滋,潤溼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訣。”劉老師的筆墨技法正實踐了潘師的用墨要訣,決非易事。老師有一幅無款白鸚鵡,以簡約線條勾出禽體,多處筆不到而意到,以示白羽毛之質感和動感,以焦、宿墨在梧桐葉上勾葉莖,乾溼濃淡精神十足,證實古人墨分五色之說“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品《白鸚鵡》

三、中西結合,洋為我用。

劉老師讀杭州國立藝專從潘天壽、李苦禪習中國畫,山水臨本得潘師題跋勉勵。

懷念恩師劉子美


潘天壽為劉子美1931年山水手卷題跋


而校長林風眠推介傳播西洋藝術,吳大羽、克羅多授西洋畫,同住同炊尼姑庵的李可染入研究部攻油畫,接受較多的西畫影響是必然的。1941年老師編撰的油印本《師用美術.西洋畫基礎知識》,講空間構成、視覺要素、色彩表現、構圖法則,可看出劉老師對西畫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編印教材《師用美術.西洋畫基礎知識》 1941

因教學和社會的需求,還作宣傳畫、水彩畫、錦標圖設計、牆報、燈綵等西畫和實用美術。憑著堅實的中國書畫根基,主動融入西畫某些技法,從色彩和表達上豐富了中國畫面貌而超出同時期一般純文人畫的水平,難怪和我談話時常提及法國畫家克羅多的名字。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素描作品《竹籃》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品《林溪精舍》《節制閘之春》《天平玉筍》《與誰同坐軒》《棲霞三聖殿》

除了老師存世的一些素描《竹籃》《馬克思像》及人物速寫外,中國畫《節制閘之春》《天平玉筍》《棲霞三聖殿》則是對景寫生的成功之作,與同時期新金陵畫派作品水平不相上下。花鳥畫《牡丹盛開》《菊石圖》就不同於傳統寫意花鳥的畫法,從寫生稿化出,勾勒結合點染交代花的結構與光影,更顯真實而嫵媚。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品《牡丹盛開》《山菊秋自香》 1976

劉老師以中為體,以西為用,吸收西方繪畫優秀技法自然得體,在那個時代有此成就難能可貴!

四、啟發勉勵,教學互動。

劉老師對我學畫循序漸進,先將他早年的工筆畫借我臨摹,再與我讀畫譜作示範。向他求教,無論是觀摩他作畫,還是點評我的畫,總是啟發誘導,不僅讓我獲得教益與鼓勵,同時也是極大精神享受。他常常以發現的眼光、讚美的口吻點評我的畫,讓我信心滿滿。在老師《瓔珞松下書聲朗朗》《五山》(與黃幼鬆合作)《文峰晨霧》作品影響下,我也畫了《雙柏》《姚港所見》《五山曉霧》《霧中五公園》,老師給我逐一添墨潤色,使我懂得了如何勾勒提神、如何調整節奏、如何渲染氣氛、如何大膽落墨細心收拾。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沈啟鵬初中畫作《雙柏》《姚港所見》《五山曉霧》《霧中五公園》,劉老師添筆修改


懷念恩師劉子美


遵老師囑注重寫生,沈啟鵬初中作《昆蟲寫生》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沈啟鵬初中作品《棕櫚小雞》,臨摹蔣兆和畫作《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成長》


看到我畫的《棕櫚小雞》大加讚賞,分析品評。見到我臨摹蔣兆和畫作《在毛主席教導下成長》,便以我這個初中生的畫借做通師美術教學範畫(20年後物歸原主)。初中三年獲益最多,高中三年仍擇時前去。從南園老宅到範家花園,從通師河東校舍到三元橋亭子間,不因為“文革"浩劫、不因為極左影響,有教無類、學畫做人,這裡始終是一塊淨土。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老師陋室揮毫 1979


懷念恩師劉子美


沈啟鵬速寫劉老師像 196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6年過去,不管是過去的同事、早年通師的學生、喜好藝術的朋友、還是受他啟蒙的青少年,今天只要憶起“向山老人",劉先生清矍可親的面容、炯炯發光的眼神、沉著靈動的手勢、誨人不倦的細語,都銘記在心,感激不盡。這是一位優秀美術教師的魅力所在。

五、求真向善,尚美精進。

我向劉老師學畫20餘年,深深感到,他的人生態度是求真向善,藝術精神是尚美精進。

劉老師生於風雨飄搖的晚清社會的窮苦農家,去杭州求學實屬不易,卻因家境變故而輟學。迫於生計碾轉於十來所學校任教,家室遭遇不測堅持不續絃,將六個子女撫養成人。由於歷史的原因和文革衝擊,晚年仍孤身一人獨居陋室清苦窘困,令人酸澀,仍以極大熱情培育校內外學生,以繪畫服務於社會令人感佩。1982年我當上市政協委員,遞交《建議改善劉子美的住房條件》提案,可惜沒到等政策落實,天不假年溘然長逝。

劉老師刻苦勤奮、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貫穿他的一生,不熟悉的事物不畫,不滿意的作品不脫手,生活再貧困也從不賣畫。在他的畫案上總有一張練八法的滿是墨跡的黑宣紙,直到八十歲還臨石濤山水手卷和書法,許多作品“寫於燈下“,住院期間甩手練腕力,還向往著去黃山。他有許多作品“沒畫完",其原因或有來訪干擾,或年邁眼花難以一氣呵成,或等幹後再積墨、皴擦。更多的是有意要放一放,推敲斟酌再收拾。我曾見到一幅白描蘭花,用筆舒暢穿插自然,畫了滿滿一叢,這樣的雙勾最見功力。為辦八十歲個展,讓我為他整理、挑選展品,在他指導下一一鈐印,因臥床而無法落款,致使展覽時部分作品有印無款。

劉子美先生終生致力於美術教育和藝術實踐,並均有建樹。先後在通師附小、通州師範、通州女子師範、如皋師範、南通中學、崇英中學、女紅傳習所、海復通師僑校、三餘中學、張建中學任美術教員,以通師任教時間最長。他為人謙恭、敬業守職、口能道之筆能範之,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教學效果極佳。以其高超的教學技藝博得一致好評,藝術名師前有陳衡恪(師曾)、陳琦(效韓),後有劉旋(子美),和教語文的張梅安一道被譽為通師教學“雙璧"。教學之餘,還以極大熱忱指導社會美術青年,教書育人,桃李天下。

美術教育家兼畫家的劉子美,藝術創造也碩果累累。

懷念恩師劉子美


王個簃悼念劉子美逝世題句 1983


懷念恩師劉子美


朱東潤悼念劉子美逝世題句 1983

復旦教授朱東潤說“子美成就,卓然自立,可以名世。"王個簃題詞“藝事長青一一子美老友為著名藝術教育家,卓有成就…“。縱觀劉子美藝術,特點有三:一是服務社會,與時俱進。抗戰時期,曾任蘇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畫報室主任,辦牆報、搞展覽、出連環畫宣傳冊。新中國成立後,編講義、印教材、扎彩燈,下生活,創作出大批反映新時代新風貌的作品,如《社裡的新發展》《修建下水道》《挑燈夜戰》《報喜》《歌頌新南通》,與尤無曲、劉嵩樵、顧雲璈等合作《下蜀採礦圖》《人民路拓寬工程》等,凝聚愛國愛鄉熱情,記錄時代鉅變。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1959年作品《喜報》(載入陳履生著《新中國美術圖史》p64)


懷念恩師劉子美


尤無曲、劉嵩樵、顧雲璈與劉子美合作《下蜀採礦圖》(局部)。五十年代

懷念恩師劉子美


尤無曲、劉嵩樵、顧雲璈與劉子美合作《人民路拓寬工程》 1959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新南通遠景圖》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作《霧荷》 1975


二是深入生活,堅持寫生。他的畫所以鮮活生動絕不概念化,是他注重寫生,堅持“師造化“。畫荷花或雨或霧或露,全憑實景體悟。畫蔬果清供總是寫生經營區別一般。出版的《瓔珞鬆》《荷花青蛙》都是由寫生稿上升為創作的。一批山水寫生創作不在同時期省畫院畫家水平之下。三是融合中西,筆墨創新。早年的荷花參趙子謙筆法,後集任伯年、吳昌碩、潘天壽等諸家之長,吸收克羅多素描和西洋水彩之法,不計工拙,信手拈來皆成妙趣。

懷念恩師劉子美


王個簃題詞“百歲進軍" 1981


懷念恩師劉子美


劉子美用印“信手忘工拙"、“八十大可為”


子美老師集美術教育與創作成就於一身,可惜囿於江東一隅,名不出州里,難以大展其長,令人扼腕嘆息。

二十世紀,南通美術呈人才井噴大家輩出的現象。三十年代就讀於通師附小的趙無極即得劉子美老師啟蒙培養而踏上丹青路,終成蜚聲海內外的法籍華裔抒情抽象表現主義大師(1982年趙無極應邀為北京香山飯店作畫時,曾託袁運甫給啟蒙老師劉子美捎上一盒法國丙烯顏料,以表感恩之意)。趙丹、袁運甫等受業於劉老師赴上海、杭州深造。尤無曲、顧雲璈、羅祺、袁運生、範曾、顧樂夫、沈行工……南通畫家之多影響之大引起社會關注,“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的命題也得到廣泛認同。繼文廣新局持續推進、創研中心務實論證成果豐碩。戚豫章有詩曰“雲煙突兀曾過眼,但期隔世君再來“,南通大學藝術學院新近成立“劉子美美術教育研究所”和“子美大講堂",是進一步論證、光大“中國美術南通現象“課題的重要舉措。


懷念恩師劉子美


沈啟鵬速寫劉老師小像 1976


縱觀20世紀南通美術發展史,人才的湧現與城市文化的昌明、教育事業的發展、城際交通的勾聯緊密相關,美術教育的興盛直接關乎美術人才的湧現。一代影響一代如滾雪球一般擴展隊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助教育、助文化、助社會進步。作為美術教育與創作的代表人物劉子美,無疑是“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的肇始者、推動者、奠基人、開路人。

懷念恩師劉子美


沈啟鵬組織編印研究叢集並作序 1996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王個簃為畫展題簽 1983

沈啟鵬為《劉子美畫集》作序、撰文 2003、1984(右兩幅)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懷念恩師劉子美


沈啟鵬在劉子美先生追悼會上致詞 1983

懷念恩師劉子美



王個簃題寫碑名、沈啟鵬書墓誌銘 1998

懷念恩師劉子美


筆者悼念恩師劉子美先生 2019.05

懷念恩師劉子美


為南通大學藝術學院“子美大講壇“作開壇第一講 2019.4.16


我有機會為劉老師辦畫展、出叢書、作序文,為老師追悼會致詞、書寫墓誌銘,又作“子美大講堂“開堂第一講,既是回報教澤師恩,也為“中國美術南通現象"助力、加油。

子美老師雖離世整整36年了,我們仍會永遠記著南通美術百花園的這位辛勞的園丁。


沈啟鵬2019年5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