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夜色裡的中山路,煙火和市井氣十足,遊人在這裡摩肩接踵,只覺得自己的食量太小,如果想不重複地品嚐完這裡所有的美食,恐怕是要呆上個一年半載了。

天津中山路,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天津中山路也有美食一條街,它位於中山路與律緯路交口處,全長不到500米。與南寧中山路不同,天津中山路美食街最適宜早晨來逛,因為天津人格外重視吃早點,所以它的美食代表通常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通常作為早點的食物。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夜色裡的中山路,煙火和市井氣十足,遊人在這裡摩肩接踵,只覺得自己的食量太小,如果想不重複地品嚐完這裡所有的美食,恐怕是要呆上個一年半載了。

天津中山路,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天津中山路也有美食一條街,它位於中山路與律緯路交口處,全長不到500米。與南寧中山路不同,天津中山路美食街最適宜早晨來逛,因為天津人格外重視吃早點,所以它的美食代表通常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通常作為早點的食物。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內容豐盛、製作精良的粵式早點相比,天津的早點看起來要簡單樸實的多,甚至帶著當地特有的“草根”情結。早餐,味道至關重要,天津人最懂得這一點。在這座城市居住數日,發現當地人很少在家做早餐,都喜歡去外面吃,且很有心得和講究。大街小巷裡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對於哪兒的東西正宗他們瞭如指掌,知道哪兒的煎餅餜子用料好、味道香,哪的果子炸得又大又脆。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夜色裡的中山路,煙火和市井氣十足,遊人在這裡摩肩接踵,只覺得自己的食量太小,如果想不重複地品嚐完這裡所有的美食,恐怕是要呆上個一年半載了。

天津中山路,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天津中山路也有美食一條街,它位於中山路與律緯路交口處,全長不到500米。與南寧中山路不同,天津中山路美食街最適宜早晨來逛,因為天津人格外重視吃早點,所以它的美食代表通常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通常作為早點的食物。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內容豐盛、製作精良的粵式早點相比,天津的早點看起來要簡單樸實的多,甚至帶著當地特有的“草根”情結。早餐,味道至關重要,天津人最懂得這一點。在這座城市居住數日,發現當地人很少在家做早餐,都喜歡去外面吃,且很有心得和講究。大街小巷裡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對於哪兒的東西正宗他們瞭如指掌,知道哪兒的煎餅餜子用料好、味道香,哪的果子炸得又大又脆。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山路美食街就是當地老饕們常來光顧的地方,人擠人的狹窄巷子裡,到處都是濃濃的煙火氣息。上崗麵茶、十月炸糕、秀澤熟梨糕、傳統燒麥……這些店鋪門前一大清早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受不了香味兒的刺激,我也要了碗麵茶,味道很像小時候吃過的那種,沒有亂七八糟的調料味,只有濃濃的麻醬香,再配上芝麻燒餅,超頂飽的美味早餐滿滿都是幸福感。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夜色裡的中山路,煙火和市井氣十足,遊人在這裡摩肩接踵,只覺得自己的食量太小,如果想不重複地品嚐完這裡所有的美食,恐怕是要呆上個一年半載了。

天津中山路,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天津中山路也有美食一條街,它位於中山路與律緯路交口處,全長不到500米。與南寧中山路不同,天津中山路美食街最適宜早晨來逛,因為天津人格外重視吃早點,所以它的美食代表通常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通常作為早點的食物。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內容豐盛、製作精良的粵式早點相比,天津的早點看起來要簡單樸實的多,甚至帶著當地特有的“草根”情結。早餐,味道至關重要,天津人最懂得這一點。在這座城市居住數日,發現當地人很少在家做早餐,都喜歡去外面吃,且很有心得和講究。大街小巷裡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對於哪兒的東西正宗他們瞭如指掌,知道哪兒的煎餅餜子用料好、味道香,哪的果子炸得又大又脆。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山路美食街就是當地老饕們常來光顧的地方,人擠人的狹窄巷子裡,到處都是濃濃的煙火氣息。上崗麵茶、十月炸糕、秀澤熟梨糕、傳統燒麥……這些店鋪門前一大清早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受不了香味兒的刺激,我也要了碗麵茶,味道很像小時候吃過的那種,沒有亂七八糟的調料味,只有濃濃的麻醬香,再配上芝麻燒餅,超頂飽的美味早餐滿滿都是幸福感。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天津中山路原名叫大經路,是1903年袁世凱下令修建的,最初作為“新河北”的主幹線,將新車站和總督府直接連在一起。 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大經路更名為中山路。這條看似低調而接地氣的路,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往。這裡推行過清末“新政”,攪動過民國風雲,留下過李大釗、周恩來、鄧穎超等革命家的事蹟,也留下過曹禺、嚴復、李叔同等文化名人的身影。如今道路兩側,還留有李鴻章祠堂、直隸總督衙門、中州會館、李叔同碑林、北洋造幣廠、勸業會場等一批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和文化遺存,也因此,天津中山路被譽為一座“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夜色裡的中山路,煙火和市井氣十足,遊人在這裡摩肩接踵,只覺得自己的食量太小,如果想不重複地品嚐完這裡所有的美食,恐怕是要呆上個一年半載了。

天津中山路,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天津中山路也有美食一條街,它位於中山路與律緯路交口處,全長不到500米。與南寧中山路不同,天津中山路美食街最適宜早晨來逛,因為天津人格外重視吃早點,所以它的美食代表通常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通常作為早點的食物。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內容豐盛、製作精良的粵式早點相比,天津的早點看起來要簡單樸實的多,甚至帶著當地特有的“草根”情結。早餐,味道至關重要,天津人最懂得這一點。在這座城市居住數日,發現當地人很少在家做早餐,都喜歡去外面吃,且很有心得和講究。大街小巷裡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對於哪兒的東西正宗他們瞭如指掌,知道哪兒的煎餅餜子用料好、味道香,哪的果子炸得又大又脆。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山路美食街就是當地老饕們常來光顧的地方,人擠人的狹窄巷子裡,到處都是濃濃的煙火氣息。上崗麵茶、十月炸糕、秀澤熟梨糕、傳統燒麥……這些店鋪門前一大清早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受不了香味兒的刺激,我也要了碗麵茶,味道很像小時候吃過的那種,沒有亂七八糟的調料味,只有濃濃的麻醬香,再配上芝麻燒餅,超頂飽的美味早餐滿滿都是幸福感。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天津中山路原名叫大經路,是1903年袁世凱下令修建的,最初作為“新河北”的主幹線,將新車站和總督府直接連在一起。 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大經路更名為中山路。這條看似低調而接地氣的路,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往。這裡推行過清末“新政”,攪動過民國風雲,留下過李大釗、周恩來、鄧穎超等革命家的事蹟,也留下過曹禺、嚴復、李叔同等文化名人的身影。如今道路兩側,還留有李鴻章祠堂、直隸總督衙門、中州會館、李叔同碑林、北洋造幣廠、勸業會場等一批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和文化遺存,也因此,天津中山路被譽為一座“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歷史上,孫中山先生曾三次來天津從事革命活動,與這座濱海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山路上的中山公園裡,佇立著一尊孫中山全身銅像,展現的正是他當年兩次來此巡視演講的風采。百年歲月流逝,國人一直以質樸而直接的方式緬懷這位扭轉中華命運的偉人。一條條中山路,就是一張張城市發展的文化名片,瞭解不同的他們,或許可以觸摸到這些城市的心臟脈動……

"

每座城市似乎都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條中山路似乎都處於城市的繁華中心地帶,舉足輕重,大有可觀——這是行走過多地後的直觀感受,上網一查,竟然還真有人做出過統計:全國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有三百餘條,其中命名為中山路的道路佔了一半以上,實為世界罕見。

這些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的路,或是歷史文化豐厚之地、或是風情十足的商業步行街、或是權利中樞所在,或是革命氣息濃郁……雖然擁有相同的名字,卻早已搖曳出不同的風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

最早的中山路,在南京,是1928年8月為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而建,所以又被稱為“迎櫬大道”。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安葬在南京,是孫先生的遺願。他與這座城市的不解之緣,始於1912年的寒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在全城百姓張燈結綵、鞭炮齊鳴,一片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中,以渾厚的聲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從此奏響了一場屬於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17年後,孫先生的遺體在南京紫金山奉安,魂歸中山陵。在此之前的一年裡,南京特別市政府專門成立“首都道路工程處”,趕築迎櫬大道。“計自江岸至中山門,共長一萬二千公尺,謂之中山路。”據《迎櫬大道建築紀略》記載,它北起下關江邊,東出中山門與陵園大道銜接,全長12001.94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長街,後被譽為“民國子午線”。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如今的中山路,更多的是指包括中山北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在內的中山大道,依然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它就像一根金線,將古都氣韻和現代特色完美地串聯在一起。道路兩旁栽種著法國梧桐,像佈列整齊的衛兵一樣守護著這條“金陵第一大道”,高大的枝葉參差纏繞,一年四季都吸引遊人前來打卡拍照。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這條大道相伴的還有亮麗的民國建築風景,國民政府海軍部舊址、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中央博物院、中央飯店、鼓樓醫院等近百處民國建築盡數坐落在旁,且大多仍在使用,比如國民黨中央黨史陳列館,如今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在,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為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漫步在梧桐樹蔭下的中山大道,看平臺瀝青路面上車輛往來,塵土不揚,偶爾與民國印記擦肩而過,在靜謐沉默中聽它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或是哀切、或是浪漫、或是蕩氣迴腸的前塵舊事,歷史滄桑感瞬間浸染心頭。

最出名的中山路,在廈門

在所有中山路中,廈門的中山路應該是最為知名的了。與南京中山路不同,它最初的名字並不叫中山路,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了紀念他才改的名字。在早期,中山路就是廈門城市的代表,當時的廈門指的就是中山路這一片區。如今,它作為廈門最老牌、最繁華的商業街,享有“中華十大名街之一”的美譽,自然也是當地最重要的名片之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全長1198米的中山路,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遙遙相對,是中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不論是旅遊旺季還是淡季,街上的旅遊團總是絡繹不絕,尤其到了晚上,兩側的燈光在夜色中點亮,保留著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流光溢彩,格外引人注目。

騎樓是我國南方沿海城市出現的、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一種經典建築形式,大多為東南亞華僑返鄉所建。在這片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中還有許多古蹟,比如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黃氏大宗祠等等,與中山路上矗立著的民俗風情雕塑和石碑一起,共同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留存了最寶貴的城市記憶。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最吸引人的,當然還是那些散落在步行街和與步行街相交的巷子上的美食鋪子。花生湯、沙茶麵、燒肉粽、海蠣煎、燒仙草、黃金豆腐蛋……廈門所有那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地道小吃,都能在這裡找到正宗的店家。此外,還有一些專門經營福建和臺灣地區特產的店鋪,方便選購回程的伴手禮。百貨、書城、茶莊、琴行、電影院、咖啡館……坐落著300多家店鋪的中山路是逛不完、看不夠、吃不盡的。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中山路,夜幕下的人間煙火

廈門中山路已經夠好吃了,但南寧中山路更是在美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這條比“同名”兄弟們晚20年建成、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規模長度都無法與其他中山路相提並論的小路,卻單靠美食脫穎而出,成為全國知名的小吃一條街。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南寧市志》裡記載的中山路,是由朝陽環形立交橋(現已爆破拆除)至桃源路的這一段,全長不到1000米,卻匯聚了天南地北各種小吃美食。 難怪有人評價它是“一條用腳從頭走到尾不超過五分鐘,用嘴卻可以唸叨好幾年的路。”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白天如草房,晚上似天堂”。中山路是南寧夜生活的一個象徵,也只適合晚上來逛。雖然對於當地人來說已經講到膩了,但每天還是會有大波的吃貨湧入進來,在此打卡吃嘢朝聖美食。 燒烤、海鮮、粉餃、酸野、涼茶、雲吞、小炒、油條、牛肉丸、芋頭糕、麻辣小龍蝦、武漢的鴨脖、北京的炒板栗、臺灣的蚵仔煎、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上海的小籠包……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絕對可以讓人站著進去,滾著出來。並且自從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落戶後,東盟十國的特色小吃也開始出現在中山路的攤位上,膽子大的可以嚐嚐泰國昆蟲店裡的蜈蚣、蠍子、水蜻蜓……這才是真正的萬物皆可盤呀!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夜色裡的中山路,煙火和市井氣十足,遊人在這裡摩肩接踵,只覺得自己的食量太小,如果想不重複地品嚐完這裡所有的美食,恐怕是要呆上個一年半載了。

天津中山路,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天津中山路也有美食一條街,它位於中山路與律緯路交口處,全長不到500米。與南寧中山路不同,天津中山路美食街最適宜早晨來逛,因為天津人格外重視吃早點,所以它的美食代表通常是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等通常作為早點的食物。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與內容豐盛、製作精良的粵式早點相比,天津的早點看起來要簡單樸實的多,甚至帶著當地特有的“草根”情結。早餐,味道至關重要,天津人最懂得這一點。在這座城市居住數日,發現當地人很少在家做早餐,都喜歡去外面吃,且很有心得和講究。大街小巷裡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對於哪兒的東西正宗他們瞭如指掌,知道哪兒的煎餅餜子用料好、味道香,哪的果子炸得又大又脆。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中山路美食街就是當地老饕們常來光顧的地方,人擠人的狹窄巷子裡,到處都是濃濃的煙火氣息。上崗麵茶、十月炸糕、秀澤熟梨糕、傳統燒麥……這些店鋪門前一大清早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受不了香味兒的刺激,我也要了碗麵茶,味道很像小時候吃過的那種,沒有亂七八糟的調料味,只有濃濃的麻醬香,再配上芝麻燒餅,超頂飽的美味早餐滿滿都是幸福感。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天津中山路原名叫大經路,是1903年袁世凱下令修建的,最初作為“新河北”的主幹線,將新車站和總督府直接連在一起。 194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大經路更名為中山路。這條看似低調而接地氣的路,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過往。這裡推行過清末“新政”,攪動過民國風雲,留下過李大釗、周恩來、鄧穎超等革命家的事蹟,也留下過曹禺、嚴復、李叔同等文化名人的身影。如今道路兩側,還留有李鴻章祠堂、直隸總督衙門、中州會館、李叔同碑林、北洋造幣廠、勸業會場等一批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和文化遺存,也因此,天津中山路被譽為一座“天然的近代歷史博物館”。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歷史上,孫中山先生曾三次來天津從事革命活動,與這座濱海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山路上的中山公園裡,佇立著一尊孫中山全身銅像,展現的正是他當年兩次來此巡視演講的風采。百年歲月流逝,國人一直以質樸而直接的方式緬懷這位扭轉中華命運的偉人。一條條中山路,就是一張張城市發展的文化名片,瞭解不同的他們,或許可以觸摸到這些城市的心臟脈動……

中國最常見地名,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所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