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美國 建築 傑斐遜 亞伯拉罕·林肯 攜程攻略社區 2017-04-03

作者:山水人生(旅行家)

午飯後再次乘車出發,開始了在華盛頓的半日遊覽。只要60萬人口的美國首都華盛頓沒有超高的摩天大樓,但整個行政區域內的各式各樣辦公樓為這個政治中心填充了清晰的政治內涵。由於週末假日,來此舉辦各種活動和休閒度假的民眾很多,因此停車非常困難,司機兼導遊載著我們轉了好幾圈都沒有找到停車位。我們倒是因禍得福,順便車遊華盛頓行政中心區域。最後導遊只能先停車到白宮附近,讓領隊帶我們去參觀,其實也就是領著我們來到白宮附近後,讓我們定時自由活動而已。美國總統官邸白宮的正南方向,在綠草成茵之中拔地而起是一座呈正方形、底部寬22.4米、高169米的大理石方尖碑,這就是位於華盛頓市中心,在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華盛頓紀念碑。它是華盛頓市內的制高點,當我們乘車進入華盛頓市區時最先引入眼簾的就是這座用來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偉業的紀念碑。這座美國首都的標誌性建築,整個碑身上沒有一個字母,彷彿在告訴人們,華盛頓一生的偉業是難以用文字來表達的。假日裡陽光下紀念碑周圍的大草坪上散落著笑容綻放的民眾,任何一位領袖人物看到這樣幸福的民眾,都會為自己曾經的付出而感到驕傲。目光從高大的華盛頓紀念碑收回,隨著絡繹不絕的遊客人流,我們在白宮綠油油的草坪外的指定區域,隔著圍欄開始註釋著這個國家權力的心臟。坐南朝北的三層建築在綠色草坪和樹叢的掩映中顯得很不起眼,談不上豪華但這裡確實就是美國總統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白宮附近的財政部大樓和總統行政辦公樓則是高臺之上的富麗堂皇,大樓門廳前也都立著各自不同的雕塑,好像附近任何一棟建築都比白宮氣派,但都感覺沒有白宮有氣質。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隨後第二站乘車國會大廈,仍舊是下車後自由活動,國會大廈前的草坪上也是假日內來此遊戲的年輕人,有好幾攤是在玩美國人最喜歡的橄欖球比賽。我們兩人從停車場直奔位於半坡上的國會大廈,走過國會山與草坪之間的水池,觀賞過水池前的雕塑作品,在有限的自由活動時間內來到國會大廈前與其合影留念。國會大廈是一幢全長233米的3層大圓頂建築,以白色大理石為主料,大圓頂兩側的南北翼樓,分別為眾議院和參議院辦公地。國會大廈的建築外形是仿照巴黎的萬神廟,雄偉而莊重,屬於古典復興風格建築的代表作。整幢國會大廈中央是一座高高聳立的圓頂,圓頂之上立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銅雕像,她頭頂羽冠,右手持火炬,左手扶經書,眺望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在美國好像自由女神無處不在處處在。在國會大廈前有很多的遊客和市民,我們在此遇見了三位剛在美國碩士畢業的大陸年輕人,他們也在合影留念,以此紀念自己這段不尋常的人生經歷。我們通過交談向他們祝福,未來屬於年輕的一代。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今天在華盛頓遊覽的第三站是與白宮在同一條軸線上的傑佛遜紀念堂,它們中間是巍然矗立在天地之間和人民心中的華盛頓紀念碑。而我們前面遊覽過的國會大廈和將要去遊覽的林肯紀念館也是以華盛頓紀念碑為中心,在同一條軸線上,只是與前者垂直相交構成軸線。如此富有意義的建築佈局,突顯了首都華盛頓政治中心的格局。傑佛遜紀念堂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佛遜而建造的,1938年在時任總統羅斯福的主持下開工,至1943年落成。這座紀念堂是按傑弗遜生前喜愛的羅馬神殿式圓頂建築風格設計的白色大理石建築,外圍共有54根花崗岩石柱,每根長約13米,重達45噸,此刻在陽光的照射下投射出神聖莊嚴的感覺。我們穿過散座著遊客和市民的臺階,走上高臺之上,進入紀念堂內部。圓形的大廳地面鋪著粉色和灰色相間的田納西大理石,潔白的穹頂是用印第安納花崗岩構造的。大廳中央聳立著高近6米的傑弗遜總統立身銅像,坐落在1.8米高的白色明尼蘇達州大理石的基座上,這裡是整個圓形紀念堂的中心。傑佛遜銅像身後的石壁上,鐫刻著傑弗遜生前的話:“我已經在上帝聖壇前發過誓,永遠反對籠罩著人類心靈的任何形式的暴政。”這是一個民選領袖對人民的承諾,對歷史的負責,對自由的期盼。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走進美國之三:華盛頓

在華盛頓遊覽的第四站,也是最後一站是林肯紀念堂,導遊這次親自帶隊而且途中講解了不少內容。我們先遊覽了位於林肯紀念堂前方樹叢花園中的越戰紀念碑,先看到樹蔭下三個站立美軍士兵的雕像,導遊告訴我們這只是一個後來樹立的雕塑作品。真正的越戰紀念碑在這三位士兵眼睛注視的前方。覆蓋著綠茵茵草坪的地面被一個簡單的下沉式黑色大理石牆所切割,這個黑色花崗岩砌成的長500英尺的下沉式V字型碑體才是真正的越戰紀念碑。用於紀念越戰時期服役於越南沒能回來的陣亡士兵和將官,閃閃生輝的黑色大理石牆上依每個人戰死的日期為序,刻寫著美軍1959年至1975年間在越南戰爭中約57000多名陣亡者的名字。如此向縱橫發展的藝術作品的確很少見。導遊介紹說,這個寓意深刻的藝術作品出自一位華裔設計師之手,她的名字叫林瓔,是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祖籍在福建省閩侯縣。林瓔是林徽因的侄女,林徽因本人是杭州才女,也是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的夫人,而樑思成當年曾參與了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真是將門出虎子縱橫海內外。恰逢假日,很多市民來此憑弔,特別是一些孩子的親力親為,更讓我們印象深刻。雖然對大多數美國來說,越戰絕對是一場國難的噩夢,幾乎所有的美國家庭都為此付出了代價。今天這段黑色的牆即便使是在揭示美國曆史上黑暗的一頁,訴說著過往沉重的苦難。但是此刻在我們眼中看到的卻是超越於政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敢於直面歷史的勇氣,能夠深刻反思的民族才是真正勇敢的民族。

隨後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沿著寬敞的臺階,拾階而上來到位於高臺之上的林肯紀念堂參觀。這座用通體潔白的花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希臘神殿式紀念堂是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造的,完成於1922年。走進紀念堂環視著館內36個高大的圓柱支撐起寬敞的空間,這是代表當年林肯總統逝世時美國所構成的36個州。紀念堂內人頭攢動,正中央放置著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他的手安放於椅子扶手兩邊,神情肅穆地注視著身邊的民眾。雕像後方的牆壁上是一句題詞:“林肯將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裡”,兩側的大理石牆壁上刻著葛底斯堡演說和他第二次就職演講詞。這位最終被殘酷暗殺的美國傑出總統,曾為了解放奴隸和維護美國統一做出過不巧的貢獻,因此得到了美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代代景仰。我們在這位偉人雕像前肅立沉思,也沿著紀念堂周圍的迴廊,放眼觀賞遠方的景緻。在紀念堂的正前方,沿著位於大草坪公園的長方形水池,可以看見中軸線中央的華盛頓紀念碑,目光再投向遠方,看到的則是美國國會大廈的建築。縱觀美國國家不算長的歷史,到目前執政總統奧巴馬也不過是第44任,歷數各位總統實際類似華盛頓或林肯之類的傑出領導者並不多。但這個國家卻因為有著完善的社會政治治理結構,因此能夠在似乎並不傑出的國家領導人的領導下,最終到目前為止還保持著超級大國的稱號。這一路幾乎沒少聽導遊大罵奧巴馬總統是無能的政客,以前也聽說過這個國家的總統所謂“竊聽門”、“水門”、“拉鍊門”等等醜聞,但人們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離開林肯紀念堂,我們在導遊帶領下來到位於另一側的韓戰紀念碑參觀,這裡絕對屬於一個充滿矛盾思維的地方,因為在不同意識形態人們的腦海中對於這場戰爭的·認識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引入眼簾的是表現仁川登陸的美軍真實場景瞬間的雕塑,19個與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國軍人雕塑群拉成散兵線,在一片長滿青草的開闊地上“搜索前進”。這組雕塑的最前端擺放著幾個花圈或花籃,其中最大的一個是韓國首爾大學敬獻的鮮花花籃讓人印象深刻,導遊介紹說從1995年開始一直從未中斷,而且是鮮豔髮香的真花。雕塑群的旁邊是一座黑色的花崗岩紀念牆,牆上隱現著淺淺蝕刻的許多士兵的臉部,據說所有這些臉部,都是根據韓戰新聞照片中美軍無名士兵的真實記錄臨摹刻出的。此刻夕陽穿過厚厚的雲層將餘暉散射在磨光的花崗岩紀念牆上,遊客的身影與士兵的笑容交織在一起,在流動中凝固,在凝固中流動。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現實,這就是歷史和現實的交融。站在這裡看著地面上標識出韓戰期間死亡的美軍士兵人數54246,聯合國軍人數628833,還有失蹤和傷亡的數字。只能在默默無語中領略那戰爭的殘酷。紀念牆的盡頭,是韓戰紀念碑園區中的點睛之筆,上書“freedomis not free”,翻譯成中文應該是:“自由不是免費的”。 頓時思維似乎又從殘酷中感到了人類戰爭的虛偽。

結束在華盛頓的半日遊,告別飛機頻繁略過的林肯紀念堂前,看到大草坪公園中馬丁.路德.金的雕像,想起了曾經記錄下的一段讀書筆記。1963年8月28日,著名黑人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並沒有站在林肯紀念堂前的臺階上抱怨說,“我們遭受這樣的待遇是不是很慘?”他沒有。他發表的演說撼動了全美國人的靈魂,即使相隔將近半個世紀聽來仍讓人感動的熱淚盈眶。他沒有把焦點放在問題上,而是超越了問題本身,建立更宏觀的格局,發出這樣的宣示:“我有一個夢想!”這也許是我們在很多很多沉思之後最應該具備的思維模式。告別華盛頓城區,汽車載著我們行駛約50分鐘,來到華盛頓機場附近,先去一家中餐館吃了中式自助餐,仍舊是品種豐富令人滿意。晚餐我們選擇了多吃水果和蔬菜,同時主食選擇綠豆稀飯,感覺非常不錯。晚飯後導遊送我們到下榻的賓館安營紮寨,仍舊是高速公路旁的經濟連鎖型賓館,設施條件也還不錯,窗外雖然偶有飛機略過的聲響,但總體而言比較安靜。晚上發現我們的行李箱已經摔壞出現了裂口,正好團友今天下午購買了一個新的“新秀麗”高檔行李箱,因為後面美國國內航空班機托運行李是收費的(第一件就要25美元),他們正好打算將淘汰的舊行李箱扔棄,我們藉機將他們打算扔棄的旅行箱變廢為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