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了!

美國 經濟 投資 郭臺銘 草媒商學院 草媒商學院 2017-08-26

富士康,或者說郭臺銘終於還是“跑了”。

據美國總統川普7月26日宣佈,富士康將在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廠。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外商投資

與此同時,富士康也承諾將帶來13000個就業機會,並且創造平均年薪近5.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6.4萬元)的工作,這個數字高於目前美國平均薪資,在中國相當於一位高級白領。

川普開心地合不攏嘴,盛讚富士康老總郭臺銘是“一名偉大的商人”。

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了!

遙想半年前川普剛上臺時,美國上下一片哀嚎。他“推特治國”,他口無遮攔,但他正在實現他競選時的宣言: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而這第一步,就是製造業迴歸。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的根本和支柱,也是穩定民生的保障。當年奧巴馬連任後的第二個核心任務就是:重振美國製造業。

但是奧巴馬這種學霸精英做不到的事情,川普這個“瘋子”卻做到了。因為他,真的不跟你講道理。

上臺以後,川普一邊聲稱要提高關稅,一邊出臺了“史上最大減稅”稅改計劃:簡化稅制、降低個人所得稅、降低企業稅……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子的方法雖然很拙劣,但十分有用。

資本家都是用腳投票的,哪邊有利益就往哪邊跑。所以,三星投資3.8億美元在美國建了一座家電製造廠,英特爾投資70億美元在美國建了一座芯片廠,LG家電投資2.5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如今,富士康也加入了。

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了!

富士康會去美國開廠,一點也不意外。有人說這是政治獻媚,但草媒君覺得,既然是商人,那就得追求利益。從商業利益上來看,富士康赴美主要有這三大原因:

1優厚的稅收及土地政策

除了修建工廠,富士康還與威斯康星州簽署了一份援助協議,當地政府將向富士康提供30億美元的援助以及1000英畝的工廠用地,包括15億美元的製造業所得稅減免、13.5億美元的投資所得稅減免以及1.5億美元採購建築材料營業稅減免等。也就是說,不僅把富士康未來數年的工資都用稅收優惠付了,同時還幾乎完全取消製造商和農業生產者的所得稅……傻子才不動心。

2與蘋果等企業更緊密的合作關係

其實川普一直希望能將蘋果產品的製造搬回美國,但因產能、技術、成本等問題,蘋果方面一直態度曖昧。現在,富士康在美建廠主要生產液晶面板,其中就包含適用於手機的小屏幕面板。在產能穩定後,富士康有可能將手機外殼、關鍵零部件、組裝等全部搬到美國,藉此與蘋果在合作關係上更進一步。而這也是川普夢寐以求的。

3富士康轉型和盈利方面的訴求

富士康2016年的營收首現下滑,為了擺脫代工廠毛利率低的現狀,富士康部署了一系列的轉型動作,包括自有品牌的生產和銷售,其核心目標是從低毛利代工廠成為“未來世界的整合者”。有分析師稱,富士康宣佈投資美國後將迎來三大商機,包括更接近美國品牌客戶、通過去年併購的日本夏普品牌打開美國電視和家電市場、進一步拓展非消費性電子業務(如機器人和電動車)。

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了!

中國這幾年被互聯網衝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實體制造業、零售業的日子很不好過。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要不保了嗎?

1.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再。大面積的低端製造產業無法升級轉型加上稅務的繁重,“衰落”和“危機”已逐漸成為製造業身上的標籤,瀰漫在製造業空氣中的是一片悲觀的氣息。

2.繁重的企業稅收制度。據調查,87%的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很高。根據世行與普華永道發佈的最新報告,2016年,中國企業的總稅率達到了68%,位列世界第12位。

雖然中國也認識到這些問題,社科院發佈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指出,目前增值稅稅率有多檔,行業間差距大,因此如何科學設計、有效簡化增值稅分檔及稅率,是企業稅負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對於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製造業來說,無疑隔靴搔癢。沉重的負擔和糜爛頹廢的氣質,這就是中國製造業生存面臨的現實。

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了!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是較早跑到美國建工廠的,他分析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人力成本、電力成本、土地成本、各種的稅負成本,雖然中國在人力成本上是低於美國,但各項成本相加,其實中國的製造業跟美國比已經不佔多大優勢了。

當前,國內市場的人口紅利正在被逐步稀釋,勞動力需求比較大的產業已有往印度、越南等地遷徙的跡象。現有企業也在試圖降低人力成本,比如富士康2014年投入生產人力為74萬人,到2016年降為54萬人。而高精尖產業由於對人力依賴的降低,在選址上變得更加自由。

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了!

或許,富士康的出走只是個開始。我們一直喊著“別讓李嘉誠跑了”、“別讓華為跑了”,但草媒君認為,如果中國的製造業成本、氛圍、技術水平依舊不能支撐起高端製造業的發展,那麼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富士康”、“李嘉誠”轉投美國,甚至東南亞。

中國的製造業,真的該反思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