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預測日均包裹量將超10億 物流業如何破題?

馬雲 大數據 圓通速遞 金融 老鐵 2017-05-26

雖然連續6年超過50%的增長,日均8700萬個包裹,但在馬雲看來,中國物流行業發展遠未進入理想化狀態。在5月22日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坦言目前還未看到成功布局未來的物流企業,並認為雖然中國物流業今年日均包裹量將過1億大關,但不久之後,日均包裹量將達到10億量級。

馬雲預測日均包裹量將超10億 物流業如何破題?

以物流行業今天的狀況來看,面對未來仍然有諸多不確定性。

物流集約化優勢亟待挖掘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峰會演講中表示,當前大量物流資源受所有權限制,存在閒置,其中車輛的空駛率超過30%,倉庫閒置率超過15%。這也是相當部分物流企業以上市解決發展的資金問題,但企業運營效率始終得不到根本性解決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自營亦或是社會化物流企業,多采取各自為戰的運營理念,以所有權將物流資源進行割裂開來,物流的效率自然是要受到影響的。

何黎明同時也認為,物流企業需要在智慧物流時代,依託物流互聯網,貫徹協同共享理念,打破企業邊界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閒置資源的充分利用。換言之,整個物流行業需要中臺協調者以互聯網的大數據來進行物流行業的資源有效分配。

也即,物流行業要打破門戶之見,以新的產業形態實現資源共享,增強行業競爭力。

這也是馬雲設立菜鳥網絡的初衷。

自2013年成立以來,菜鳥以零售和物流數據為主要工具,加強對物流行業的中臺協同力,並在2016年成立菜鳥聯盟,實現物流企業的倉儲共享,根據物流大數據,實現產品的多倉佈局,極大提高了菜鳥網絡的配送效率,天貓超市也在菜鳥聯盟的支持下,當日達、次日達以及預約達成為其在物流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在馬雲看來,未來的物流公司的成長,要靠數據、技術和人才。其中數據處於絕對核心位置,以菜鳥網絡為代表的社會化物流中臺方是物流大數據的集成者,也即,菜鳥網絡以多年的物流和零售數據賦能於社會化物流企業,進而優化物流行業傳統運營方式,技術和人才成為物流企業的骨幹力量。

物流企業也應該告別對抗和競爭,以聯合作戰的方式來滿足10億隻包裹的配送,用馬雲的話說:必須把錢用到聯合項目上去,聯合作戰才有可能做到每天遞送10億個包裹。

接下來,菜鳥網絡對物流資源的協調力將繼續提升,菜鳥網絡總裁萬霖預計未來幾年內,菜鳥將為超過10000箇中小品牌提供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這些方案裡除了基礎通用的數據分析能力,還包括一系列個性化訂製的終極應用能力。

新科技對物流的拉動力

雖然物流行業一路高歌猛進,但當下問題也尤為突出,何黎明在峰會中披露,當前人工緊缺已經成為行業普遍難題,快遞從業人員缺口率在20%左右,物流人員工資上漲率達10-15%。

招工難和用工貴成為當下物流行業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於此同時,物流企業也加大了技術和裝備的升級力度,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動化和機械化水平,進行“機器取代人”的戰略,如我國已有超過400萬輛重載貨車安裝北斗定位裝置,還有大量托盤、集裝箱、倉庫、貨接入互聯網。物流全環節的數據可視化極大提高了物流的配送效率。

鐵哥也曾參觀過菜鳥網絡的智慧倉庫,機器人搬運以及智能分揀已經被成功運用,提高了倉儲環節的效率,並降低對物流對人工的依賴性。

在當天峰會上,菜鳥網絡宣佈推出新能源智慧物流車(“ACE”)計劃,計劃5年推廣100萬輛新能源智慧物流車,並聯合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物流公司、運營企業及配送司機提供500億元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市場導入、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合作伙伴支持。合作伙伴包括韻達控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東風汽車等。

菜鳥ACE計劃負責人時瀚在峰會上透露,“ACE”計劃研發的新車已於4月在深圳和成都兩個城市進行了試點。以深圳為例,單車行駛距離減少了約30%,空駛率降低10%,成本節省超過兩成。

在馬雲看來,基於大數據和新能源技術的智慧物流車已經是作為城市中流動倉儲而存在,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在接受採訪時認為這也將最大程度上提高倉儲的週轉率,未來倉儲的分揀功能要大於倉儲職能。

至此,新技術在提高效率和節約人力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

當然,新技術對未來物流也存在一定爭議,如國內外不少物流企業宣稱要採取無人機配送,以此來解決最後一公里的效率問題。但高紅冰則對此不以為然,其認為無人機更多的是噱頭,很難對物流行業有根本性的改變,無論是國內對空管的限制亦或是無人機運載能力的限制,無人機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高紅冰也看好從根本上解決物流問題的ACE計劃,認為這才是智慧物流的根本。

雖然臺下聽講的人包括各大快遞公司的負責人,但馬雲仍不諱言行業要急於轉型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當天菜鳥網絡更是更換體現數據和流動性的新LOGO來表示其對下階段中國物流的使命。萬霖也在現場表示,未來不僅僅是東部地區居民可以享受到24小時送達服務,中西部地區也能做到24小時收穫。

如馬雲所言為真,6-7年之後,單日包裹量將達到10億隻,今日想想覺得不可思議,但夢想真的實現,又覺得是水到渠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