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
"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現如今說起茅臺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茅臺的品牌故事宣傳裡,早在漢武帝時期茅臺地區的枸醬酒就得到過“甘美之”的讚譽,但真正算起歷史來,茅臺酒歷史至今不過300來年。

在茅臺這百年曆史裡,對茅臺酒影響最大的有這麼幾個人,這些人或是開創了一大品牌,或是改進了釀酒工藝,都對茅臺酒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中,為了紀念這些有大貢獻的人,後人塑立了他們的雕像。這幾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綠樹掩映的園林中。今天要介紹的幾位分別是:華問渠、王秉乾、賴永初和李興發等人。

"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現如今說起茅臺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茅臺的品牌故事宣傳裡,早在漢武帝時期茅臺地區的枸醬酒就得到過“甘美之”的讚譽,但真正算起歷史來,茅臺酒歷史至今不過300來年。

在茅臺這百年曆史裡,對茅臺酒影響最大的有這麼幾個人,這些人或是開創了一大品牌,或是改進了釀酒工藝,都對茅臺酒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中,為了紀念這些有大貢獻的人,後人塑立了他們的雕像。這幾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綠樹掩映的園林中。今天要介紹的幾位分別是:華問渠、王秉乾、賴永初和李興發等人。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1.歷史中的茅臺酒

茅臺地方釀酒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記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的故事,說當時唐蒙出使南越,把當時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枸醬酒帶給漢武帝,得到武帝”甘美之“的讚譽。

茅臺地方真正有史可考的釀酒歷史則是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茅臺的首款高端酒“珍品1704”就是為了紀念這一年份)

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至今仁懷市還有以紀念這位詩人的”鄭珍路“。

及至民國時期,茅臺鎮也受戰亂影響,白酒生產凋敝,“家家釀酒、戶戶儲酒”的盛況不再,幾十年間,茅臺鎮本地說得上規模的酒廠,只有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酒坊(賴茅),這三家酒廠就是後來茅臺酒廠的前身。

"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現如今說起茅臺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茅臺的品牌故事宣傳裡,早在漢武帝時期茅臺地區的枸醬酒就得到過“甘美之”的讚譽,但真正算起歷史來,茅臺酒歷史至今不過300來年。

在茅臺這百年曆史裡,對茅臺酒影響最大的有這麼幾個人,這些人或是開創了一大品牌,或是改進了釀酒工藝,都對茅臺酒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中,為了紀念這些有大貢獻的人,後人塑立了他們的雕像。這幾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綠樹掩映的園林中。今天要介紹的幾位分別是:華問渠、王秉乾、賴永初和李興發等人。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1.歷史中的茅臺酒

茅臺地方釀酒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記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的故事,說當時唐蒙出使南越,把當時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枸醬酒帶給漢武帝,得到武帝”甘美之“的讚譽。

茅臺地方真正有史可考的釀酒歷史則是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茅臺的首款高端酒“珍品1704”就是為了紀念這一年份)

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至今仁懷市還有以紀念這位詩人的”鄭珍路“。

及至民國時期,茅臺鎮也受戰亂影響,白酒生產凋敝,“家家釀酒、戶戶儲酒”的盛況不再,幾十年間,茅臺鎮本地說得上規模的酒廠,只有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酒坊(賴茅),這三家酒廠就是後來茅臺酒廠的前身。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2.華家孝子為母尋古法

華氏家族,是雲貴一帶的大商家。到了華聯輝這一代,生意做得更是風生水起。華聯輝的母親是茅臺人,從小喝“茅酒”長大。

華家每年都會從茅臺採購一批“茅酒”,以供夫人和招待之用。進入亂世以來,華家夫人已經有六、七年沒有喝到家鄉的酒了。

老母親日漸衰老,再回到群山環繞的茅臺鎮已是不太可能,只得時時念叨家鄉。華聯輝見老母親思鄉情切,也是心急如焚。為了緩解老母親的思想之情,華聯輝到貴州其他地區收購白酒,給母親品嚐,可是老母親都還沒喝就辨出這些酒不是“茅酒”。

茅臺鎮當地釀酒採用的獨特“回沙”工藝,使得酒有一種獨特的馥郁酒香。1862年,華聯輝回到茅臺鎮,出資重建了一座酒坊——成義燒坊。並且遍尋失散的茅臺釀酒工人返回茅臺鎮釀酒,復原了茅臺獨有的“回沙”釀酒工藝。

就這樣,茅臺鎮的中斷了六、七年的茅酒生產,開始恢復。到了華聯輝之孫華問渠的時代,他擴大了成義酒坊的規模設備,酒窖也從12個增加到18個,年常量達到四萬多斤,達到建廠數十年最高紀錄。後來成義酒坊併入茅臺酒廠,華問渠擔任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為表彰其對茅臺酒的貢獻,國酒文化城為其塑像以作紀念。

"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現如今說起茅臺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茅臺的品牌故事宣傳裡,早在漢武帝時期茅臺地區的枸醬酒就得到過“甘美之”的讚譽,但真正算起歷史來,茅臺酒歷史至今不過300來年。

在茅臺這百年曆史裡,對茅臺酒影響最大的有這麼幾個人,這些人或是開創了一大品牌,或是改進了釀酒工藝,都對茅臺酒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中,為了紀念這些有大貢獻的人,後人塑立了他們的雕像。這幾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綠樹掩映的園林中。今天要介紹的幾位分別是:華問渠、王秉乾、賴永初和李興發等人。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1.歷史中的茅臺酒

茅臺地方釀酒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記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的故事,說當時唐蒙出使南越,把當時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枸醬酒帶給漢武帝,得到武帝”甘美之“的讚譽。

茅臺地方真正有史可考的釀酒歷史則是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茅臺的首款高端酒“珍品1704”就是為了紀念這一年份)

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至今仁懷市還有以紀念這位詩人的”鄭珍路“。

及至民國時期,茅臺鎮也受戰亂影響,白酒生產凋敝,“家家釀酒、戶戶儲酒”的盛況不再,幾十年間,茅臺鎮本地說得上規模的酒廠,只有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酒坊(賴茅),這三家酒廠就是後來茅臺酒廠的前身。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2.華家孝子為母尋古法

華氏家族,是雲貴一帶的大商家。到了華聯輝這一代,生意做得更是風生水起。華聯輝的母親是茅臺人,從小喝“茅酒”長大。

華家每年都會從茅臺採購一批“茅酒”,以供夫人和招待之用。進入亂世以來,華家夫人已經有六、七年沒有喝到家鄉的酒了。

老母親日漸衰老,再回到群山環繞的茅臺鎮已是不太可能,只得時時念叨家鄉。華聯輝見老母親思鄉情切,也是心急如焚。為了緩解老母親的思想之情,華聯輝到貴州其他地區收購白酒,給母親品嚐,可是老母親都還沒喝就辨出這些酒不是“茅酒”。

茅臺鎮當地釀酒採用的獨特“回沙”工藝,使得酒有一種獨特的馥郁酒香。1862年,華聯輝回到茅臺鎮,出資重建了一座酒坊——成義燒坊。並且遍尋失散的茅臺釀酒工人返回茅臺鎮釀酒,復原了茅臺獨有的“回沙”釀酒工藝。

就這樣,茅臺鎮的中斷了六、七年的茅酒生產,開始恢復。到了華聯輝之孫華問渠的時代,他擴大了成義酒坊的規模設備,酒窖也從12個增加到18個,年常量達到四萬多斤,達到建廠數十年最高紀錄。後來成義酒坊併入茅臺酒廠,華問渠擔任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為表彰其對茅臺酒的貢獻,國酒文化城為其塑像以作紀念。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3.會調酒的商人

華聯輝是一個商人,他雖然重建了酒坊,但畢竟不懂釀酒、調酒。下面要介紹的這個人,既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調酒師,這個人就是—王立夫。

王家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發經營鹽業開始發跡,成為貴州有名的大商家之一。王立夫接掌王家祖業,開始了“多種經營”。

王家不僅經營鹽業,還開設油坊、布莊等。王立夫發現,茅臺鎮地區原本蕭條的釀酒生意,再次繁榮起來,他決定創辦王家自己的酒坊——榮太和燒坊。

起初,榮太和燒坊所產的酒只作為油、鹽生意的輔助品,供送禮之用(名為“天和號”)。1879年,王立夫與生意夥伴石榮霄、孫權太合資成立對外銷售的酒坊,定名為“榮太和”燒坊。自開設酒坊以來,王立夫醉心於調酒,加上天資過人,調酒的技藝爐火純青。

"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現如今說起茅臺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茅臺的品牌故事宣傳裡,早在漢武帝時期茅臺地區的枸醬酒就得到過“甘美之”的讚譽,但真正算起歷史來,茅臺酒歷史至今不過300來年。

在茅臺這百年曆史裡,對茅臺酒影響最大的有這麼幾個人,這些人或是開創了一大品牌,或是改進了釀酒工藝,都對茅臺酒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中,為了紀念這些有大貢獻的人,後人塑立了他們的雕像。這幾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綠樹掩映的園林中。今天要介紹的幾位分別是:華問渠、王秉乾、賴永初和李興發等人。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1.歷史中的茅臺酒

茅臺地方釀酒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記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的故事,說當時唐蒙出使南越,把當時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枸醬酒帶給漢武帝,得到武帝”甘美之“的讚譽。

茅臺地方真正有史可考的釀酒歷史則是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茅臺的首款高端酒“珍品1704”就是為了紀念這一年份)

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至今仁懷市還有以紀念這位詩人的”鄭珍路“。

及至民國時期,茅臺鎮也受戰亂影響,白酒生產凋敝,“家家釀酒、戶戶儲酒”的盛況不再,幾十年間,茅臺鎮本地說得上規模的酒廠,只有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酒坊(賴茅),這三家酒廠就是後來茅臺酒廠的前身。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2.華家孝子為母尋古法

華氏家族,是雲貴一帶的大商家。到了華聯輝這一代,生意做得更是風生水起。華聯輝的母親是茅臺人,從小喝“茅酒”長大。

華家每年都會從茅臺採購一批“茅酒”,以供夫人和招待之用。進入亂世以來,華家夫人已經有六、七年沒有喝到家鄉的酒了。

老母親日漸衰老,再回到群山環繞的茅臺鎮已是不太可能,只得時時念叨家鄉。華聯輝見老母親思鄉情切,也是心急如焚。為了緩解老母親的思想之情,華聯輝到貴州其他地區收購白酒,給母親品嚐,可是老母親都還沒喝就辨出這些酒不是“茅酒”。

茅臺鎮當地釀酒採用的獨特“回沙”工藝,使得酒有一種獨特的馥郁酒香。1862年,華聯輝回到茅臺鎮,出資重建了一座酒坊——成義燒坊。並且遍尋失散的茅臺釀酒工人返回茅臺鎮釀酒,復原了茅臺獨有的“回沙”釀酒工藝。

就這樣,茅臺鎮的中斷了六、七年的茅酒生產,開始恢復。到了華聯輝之孫華問渠的時代,他擴大了成義酒坊的規模設備,酒窖也從12個增加到18個,年常量達到四萬多斤,達到建廠數十年最高紀錄。後來成義酒坊併入茅臺酒廠,華問渠擔任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為表彰其對茅臺酒的貢獻,國酒文化城為其塑像以作紀念。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3.會調酒的商人

華聯輝是一個商人,他雖然重建了酒坊,但畢竟不懂釀酒、調酒。下面要介紹的這個人,既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調酒師,這個人就是—王立夫。

王家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發經營鹽業開始發跡,成為貴州有名的大商家之一。王立夫接掌王家祖業,開始了“多種經營”。

王家不僅經營鹽業,還開設油坊、布莊等。王立夫發現,茅臺鎮地區原本蕭條的釀酒生意,再次繁榮起來,他決定創辦王家自己的酒坊——榮太和燒坊。

起初,榮太和燒坊所產的酒只作為油、鹽生意的輔助品,供送禮之用(名為“天和號”)。1879年,王立夫與生意夥伴石榮霄、孫權太合資成立對外銷售的酒坊,定名為“榮太和”燒坊。自開設酒坊以來,王立夫醉心於調酒,加上天資過人,調酒的技藝爐火純青。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調酒大師。他還優化了回沙工藝環節,將“調味酒”的選取和留存條件進行了整理。茅臺地方的醬酒釀造工藝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幾年後,股東王立夫病死,燒房落入石榮霄手中。石榮霄原本姓王,後為石家養子,王立夫死後,石乃復為王姓,到石榮霄的長孫王少章時,燒房已為王家獨攬。

1930年前後,孫全太的後人孫明遠在軍閥部隊任職,借股權問題製造糾紛,要求清算曆年賬目。是時王少章已死,由其弟王澤生接辦,王澤生知孫明遠難以對付,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以後,王澤生又仗勢迫使王立夫的後人“自願”退出,把燒坊據為己有。

1949年,王澤生死,“榮和燒坊”由他的兒子王秉乾繼續經營,窖坑由兩個增加到四個,酒的產量也由1000—1500公斤增加到3500—4000公斤,後來又增加兩個大窖,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

"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現如今說起茅臺酒,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茅臺的品牌故事宣傳裡,早在漢武帝時期茅臺地區的枸醬酒就得到過“甘美之”的讚譽,但真正算起歷史來,茅臺酒歷史至今不過300來年。

在茅臺這百年曆史裡,對茅臺酒影響最大的有這麼幾個人,這些人或是開創了一大品牌,或是改進了釀酒工藝,都對茅臺酒的誕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中,為了紀念這些有大貢獻的人,後人塑立了他們的雕像。這幾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綠樹掩映的園林中。今天要介紹的幾位分別是:華問渠、王秉乾、賴永初和李興發等人。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1.歷史中的茅臺酒

茅臺地方釀酒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記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的故事,說當時唐蒙出使南越,把當時南越國(今茅臺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枸醬酒帶給漢武帝,得到武帝”甘美之“的讚譽。

茅臺地方真正有史可考的釀酒歷史則是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茅臺的首款高端酒“珍品1704”就是為了紀念這一年份)

清《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至今仁懷市還有以紀念這位詩人的”鄭珍路“。

及至民國時期,茅臺鎮也受戰亂影響,白酒生產凋敝,“家家釀酒、戶戶儲酒”的盛況不再,幾十年間,茅臺鎮本地說得上規模的酒廠,只有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酒坊(賴茅),這三家酒廠就是後來茅臺酒廠的前身。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2.華家孝子為母尋古法

華氏家族,是雲貴一帶的大商家。到了華聯輝這一代,生意做得更是風生水起。華聯輝的母親是茅臺人,從小喝“茅酒”長大。

華家每年都會從茅臺採購一批“茅酒”,以供夫人和招待之用。進入亂世以來,華家夫人已經有六、七年沒有喝到家鄉的酒了。

老母親日漸衰老,再回到群山環繞的茅臺鎮已是不太可能,只得時時念叨家鄉。華聯輝見老母親思鄉情切,也是心急如焚。為了緩解老母親的思想之情,華聯輝到貴州其他地區收購白酒,給母親品嚐,可是老母親都還沒喝就辨出這些酒不是“茅酒”。

茅臺鎮當地釀酒採用的獨特“回沙”工藝,使得酒有一種獨特的馥郁酒香。1862年,華聯輝回到茅臺鎮,出資重建了一座酒坊——成義燒坊。並且遍尋失散的茅臺釀酒工人返回茅臺鎮釀酒,復原了茅臺獨有的“回沙”釀酒工藝。

就這樣,茅臺鎮的中斷了六、七年的茅酒生產,開始恢復。到了華聯輝之孫華問渠的時代,他擴大了成義酒坊的規模設備,酒窖也從12個增加到18個,年常量達到四萬多斤,達到建廠數十年最高紀錄。後來成義酒坊併入茅臺酒廠,華問渠擔任貴州省工業廳副廳長,為表彰其對茅臺酒的貢獻,國酒文化城為其塑像以作紀念。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3.會調酒的商人

華聯輝是一個商人,他雖然重建了酒坊,但畢竟不懂釀酒、調酒。下面要介紹的這個人,既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調酒師,這個人就是—王立夫。

王家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發經營鹽業開始發跡,成為貴州有名的大商家之一。王立夫接掌王家祖業,開始了“多種經營”。

王家不僅經營鹽業,還開設油坊、布莊等。王立夫發現,茅臺鎮地區原本蕭條的釀酒生意,再次繁榮起來,他決定創辦王家自己的酒坊——榮太和燒坊。

起初,榮太和燒坊所產的酒只作為油、鹽生意的輔助品,供送禮之用(名為“天和號”)。1879年,王立夫與生意夥伴石榮霄、孫權太合資成立對外銷售的酒坊,定名為“榮太和”燒坊。自開設酒坊以來,王立夫醉心於調酒,加上天資過人,調酒的技藝爐火純青。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名副其實的調酒大師。他還優化了回沙工藝環節,將“調味酒”的選取和留存條件進行了整理。茅臺地方的醬酒釀造工藝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幾年後,股東王立夫病死,燒房落入石榮霄手中。石榮霄原本姓王,後為石家養子,王立夫死後,石乃復為王姓,到石榮霄的長孫王少章時,燒房已為王家獨攬。

1930年前後,孫全太的後人孫明遠在軍閥部隊任職,借股權問題製造糾紛,要求清算曆年賬目。是時王少章已死,由其弟王澤生接辦,王澤生知孫明遠難以對付,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以後,王澤生又仗勢迫使王立夫的後人“自願”退出,把燒坊據為己有。

1949年,王澤生死,“榮和燒坊”由他的兒子王秉乾繼續經營,窖坑由兩個增加到四個,酒的產量也由1000—1500公斤增加到3500—4000公斤,後來又增加兩個大窖,生產能力達12000多公斤。

官醞1118:王茅、華茅、賴茅的起源故事!誰對茅臺酒貢獻最大?

4.三足鼎立

賴茅的歷史則比王茅、華茅要短,早在1915年,王華兩家的茅酒就已經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拿到獎項,但直到1929年,銀行家賴永初才與朋友周秉衡合夥開辦“衡昌”燒坊。

賴茅起步雖晚,但後來居上。賴氏家族在貴州地區有諸多錢莊銀號,可謂富甲一方。到了解放前,賴家的銀行遍佈西南5省甚至香港也有分號。賴永初看重了白酒保值、增值的獨特“資本屬性”,開始運作白酒生意。

1941年賴永初收購衡昌燒坊全部股權,衡昌燒坊改名“恆興燒坊”。在強大資金支持和金融界先進的管理方法幫助下,恆興燒坊一躍成為茅臺鎮著名的酒坊之一。

再後來,賴永初首創以姓氏為品牌的“賴茅”,並設計了飛鷹牌賴茅商標,引起華茅兩家效仿。至此,華家的成義燒坊、王家的榮和燒坊、賴家的恆興燒坊,這三家茅臺鎮最大的酒坊呈三足鼎立之勢。這一態勢,一直延續到1952年。

國酒文化城中最後的幾尊雕像,三家燒坊(茅臺酒廠的前身)的老闆,王秉乾、賴永初、華問渠,正是他們的奉獻,才有今天的茅臺酒。

尤其功不可沒的便是華聯輝所創的華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