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這個端午節對茅臺而言並不平靜。一則茅臺涉嫌虛假宣傳的消息引發廣泛討論,成都律師購買了“50年陳年茅臺”、“30年陳年茅臺”,隨後發現購買的高價酒是由相應酒齡的基酒勾兌而成後,狀告茅臺。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6月6日,在四川一家知名酒企工作了近35年的老員工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用老酒勾調新酒的做法,是白酒行業長期存在的客觀現象和傳統工藝之一,“幾噸新酒加上幾兩老酒之後,口感的確就不一樣了”。

白酒研究專家表示,年份酒是白酒增值的一個概念,它涉及原糧生產、釀造、存儲、勾兌等多個層面,年份酒只存在企業標準,“只是廠家的宣傳手段,不具備任何品質意義”。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茅臺官網對陳年貴州茅臺酒的描述。

“年份酒”只是一個概念,只是為了區分酒的口感區別,一瓶酒不管是添加了多少老酒,口感改變都是非常明顯的。茅臺酒50年份酒並不是指窖藏了50年的老酒,而是用15年的基酒添加了50年份的老酒,這個在茅臺官網上有具體的介紹,具體的勾調比例不知道,這是行業機密,咱們很難獲知。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事件持續發酵進而演變成“年份酒”標準制定完善與否甚至是白酒行業潛規則的探討。爭議的背後,年份酒標準問題被擺到臺前。

茅臺年份酒是勾兌的?50年必須是存放50年的酒嗎?

所謂的“50年”“30年”只是以不低於15年酒齡的基酒,分別按照50年和30年陳年茅臺的標準勾兌而成。至於50年和30年陳年茅臺的標準是什麼?裡面的基酒含量多少?茅臺方面並沒有對外公開。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按照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說法,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基酒,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兌以後,基酒含量至少超過50%才能標註酒齡。白酒品鑑人士也聲稱,“50年茅臺”不可能裝50年的陳酒,茅臺酒廠在50年前沒有這麼高的產量,也不可能儲藏50年,這種年份酒是用基酒勾兌成老酒的口味而已。

年份酒是物有所值?還是營銷噱頭?

好酒總有“陳年佳釀”的美譽,白酒企業注重產品品質,也追求酒的佳釀效果,然而“陳年”的標準大多人卻說不清道不明。大部分頭部酒企對年份酒閉口不談,在中小酒企中,年份酒竟成了營銷的“金字招牌”。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年份酒又細分為瓶裝年份酒和年份基酒兩個類別。瓶裝年份酒是以產品的出廠日期為準,此類產品一般並無異議,有較大分歧的是年份基酒。業內普遍認為,目前並未有統一鑑別年份基酒的技術手段,相關產品往往是自圓其說。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如此看來,“50年”、“30年”的陳年茅臺似乎多了一些營銷“套路”,少了一些對消費者的誠意。即便價格“飛天”依然不愁銷路,我們還是希望這些陳年茅臺是用誠信來“勾兌”,而不是用不低於15年酒齡的基酒。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對於年份酒,行業始終沒有統一的標準和鑑別手段,大酒企在此問題上偏於保守,也怕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小酒企則抓住機會大肆宣揚,這使得年份酒形成了邊界模糊的‘營銷局’。”

在歐美國家,對年份酒有嚴格的限制,法律規定:自酒蒸餾之日起,根據在橡木桶中儲存年限不同,有不同叫法。儲存2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儲存8年以上的叫XO,而人頭馬路易十三酒齡在40年以上。同時,允許不同儲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但混合後只能按最低酒齡來分級。

茅臺年份酒被訴!一噸新酒加一勺老酒就是“30年陳釀”的真相?

遺憾的是,我國對年份酒並未出臺統一標準,這顯然是年份酒亂象頻仍的重要原因。據悉,在社會各界多年呼籲下,有關部門啟動年份酒標準制定工作已有一段時間,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如今,茅臺年份酒被訴,能成為加快制定年份酒統一標準的“催化劑”嗎?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