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


"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有人說從古代的野獸吃人到現在人吃野獸,結果是人勝利了,野獸快被吃滅種了。說的似乎很悲哀,也很感慨。

那麼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一、滿洲人的經濟文化形態

閻崇年先生前幾年,針對古代滿洲民族是生活文化出了一個新概念,叫森林文化。但我認為閻崇年先生的著重點是在大陸的女真部分。但事實上還有生活在沿海的東海女真,東海女真純出海打魚生活,屬於海洋文化。所以只叫森林文化,並不能完整概況古代滿洲的全部經濟文化生活,所以我認為還是原來說的漁獵文化比較適合。

但傳統觀點認為,一般民族最原始的時代,都有漁獵生活,所以認為漁獵經濟文化是屬於低級的經濟文化。

但這一點並不太適合滿洲民族,黑龍江省新開流文化遺址發現的滿洲先人肅慎建立的文化已經有七千年曆史,滿洲歷史悠久。

滿洲先人建立的挹婁國,大約持續六百年,結束於公元五世紀。經考古發現,挹婁國的首都在今天黑龍江省友誼縣。初期曾為扶餘國藩屬,強盛後,擊敗扶餘國。建立起繁榮富強的大汗國。最終滅掉扶餘國,而且佔據高句麗的大量領土。

滿洲地區古國還有扶余、高句麗、渤海國、遼、金等,滿洲地區並非是北大荒,而且是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地區。滿洲先人雖很早就有農耕,但滿洲人一直不很喜歡農耕,更願意從中原和朝鮮抓來人幫助農耕,滿洲人自己還是願意去漁獵。

二、滿洲人對大自然觀察仔細,所以有很多專有詞彙

滿洲發展了幾千年漁獵經濟早已經不是低級經濟,已經發展為高級的漁獵經濟。所謂高級漁獵經濟,並不是說打獵的武器要多麼的先進。而是滿洲的漁獵文化考慮全方位,各方面與漁獵有關的文化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直接的對各種地位觀察,從一個民族語言詞彙,就可以看到這個民族在哪方面比其他民族有優勢。漢族的宗法社會,各種親戚都有專業詞彙,父系和母系親屬都有不同的專門詞彙,這些要比其他民族發達。滿洲的語言對各種動物就有非常多的詞彙,比如具體某一動物,幾歲不同的獸就會有不同的專業詞彙。弓箭及相關配套設計都非常發達。進山需要辨別方向和看時間,都是通過觀察天文,滿洲語言對天文詞彙也非常發達。

"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有人說從古代的野獸吃人到現在人吃野獸,結果是人勝利了,野獸快被吃滅種了。說的似乎很悲哀,也很感慨。

那麼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一、滿洲人的經濟文化形態

閻崇年先生前幾年,針對古代滿洲民族是生活文化出了一個新概念,叫森林文化。但我認為閻崇年先生的著重點是在大陸的女真部分。但事實上還有生活在沿海的東海女真,東海女真純出海打魚生活,屬於海洋文化。所以只叫森林文化,並不能完整概況古代滿洲的全部經濟文化生活,所以我認為還是原來說的漁獵文化比較適合。

但傳統觀點認為,一般民族最原始的時代,都有漁獵生活,所以認為漁獵經濟文化是屬於低級的經濟文化。

但這一點並不太適合滿洲民族,黑龍江省新開流文化遺址發現的滿洲先人肅慎建立的文化已經有七千年曆史,滿洲歷史悠久。

滿洲先人建立的挹婁國,大約持續六百年,結束於公元五世紀。經考古發現,挹婁國的首都在今天黑龍江省友誼縣。初期曾為扶餘國藩屬,強盛後,擊敗扶餘國。建立起繁榮富強的大汗國。最終滅掉扶餘國,而且佔據高句麗的大量領土。

滿洲地區古國還有扶余、高句麗、渤海國、遼、金等,滿洲地區並非是北大荒,而且是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地區。滿洲先人雖很早就有農耕,但滿洲人一直不很喜歡農耕,更願意從中原和朝鮮抓來人幫助農耕,滿洲人自己還是願意去漁獵。

二、滿洲人對大自然觀察仔細,所以有很多專有詞彙

滿洲發展了幾千年漁獵經濟早已經不是低級經濟,已經發展為高級的漁獵經濟。所謂高級漁獵經濟,並不是說打獵的武器要多麼的先進。而是滿洲的漁獵文化考慮全方位,各方面與漁獵有關的文化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直接的對各種地位觀察,從一個民族語言詞彙,就可以看到這個民族在哪方面比其他民族有優勢。漢族的宗法社會,各種親戚都有專業詞彙,父系和母系親屬都有不同的專門詞彙,這些要比其他民族發達。滿洲的語言對各種動物就有非常多的詞彙,比如具體某一動物,幾歲不同的獸就會有不同的專業詞彙。弓箭及相關配套設計都非常發達。進山需要辨別方向和看時間,都是通過觀察天文,滿洲語言對天文詞彙也非常發達。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作為漁獵民族的滿洲人,過去滿洲人進山打獵,常常需要在野外過夜,夜裡狗就是人類忠實的衛士,圍在外圍,保護人類睡覺。在與猛獸搏鬥的時候,狗也不畏懼任何野獸,勇猛在前,幫助人類戰勝野獸。

在滿洲住家裡,晚上也經常有狼或熊、黃鼠狼等跑人家偷食豬或雞。滿洲人的狗也就是幫助抵禦野獸來的襲擊,避免野獸搶奪滿洲人養殖的財產。

因為狗是滿洲人最忠實的朋友,滿洲人對狗觀察很細,有大量與狗有關 詞彙。

下邊具體看一下滿語與狗有關的詞彙。滿洲人除了將狗通稱indahvn之外,諸如狗的大與小、狗的品種,滿洲人都有專門的詞來表示狗的歲數、顏色和性情的優劣。

如果要說尾巴和耳朵上生有長毛的狗,則相應的詞是taiha。

如果身體和尾巴上生有稠密的長毛,大耳和脣下垂的狗,那麼所有這一切用yolo一詞來表達。

如果這樣的狗同另一條不同種的狗交配,那麼它們的孩子被稱作peseri(beserei)。

不論哪種狗,如果在眉毛上生有兩小片白色或黃色的毛,那麼它被明確地稱為durbe。

如果狗有像豹一樣的斑點,則稱為kuri。

但若僅僅在鼻樑上有少許斑點,而其餘部分皆無斑點,那麼這樣的狗叫作palta。

若整個頸部都是白色,這樣的狗則被稱作cakv。

但如果在額頭上順著頭向後長有一道白毛,那麼這樣的狗叫作kalja。

如果狗的瞳孔一半兒白、一半兒淺藍,則叫作cikiri。

如果它有短腿、粗胖的身材和稍微昂起的頭,那麼稱之為kabari等等。Indahvn,這是對狗最平常的稱呼;

eniyehe 、eniyehen 、enihen—這是表示母狗的詞;

狗的孩子在7個月以內被稱為niyaha;從7個月至11個月則叫作nuhere;16個月的狗始通稱indahvn。

正因為滿洲人對動物、植物,可以說整個大自然的觀察比其他民族仔細,已經掌握適應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山狩獵,對懷孕和幼小動物是禁止捕獵的,對於動物交配期、繁殖期等是禁止捕獵,類似現在說的禁漁期、禁獵期。

"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有人說從古代的野獸吃人到現在人吃野獸,結果是人勝利了,野獸快被吃滅種了。說的似乎很悲哀,也很感慨。

那麼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一、滿洲人的經濟文化形態

閻崇年先生前幾年,針對古代滿洲民族是生活文化出了一個新概念,叫森林文化。但我認為閻崇年先生的著重點是在大陸的女真部分。但事實上還有生活在沿海的東海女真,東海女真純出海打魚生活,屬於海洋文化。所以只叫森林文化,並不能完整概況古代滿洲的全部經濟文化生活,所以我認為還是原來說的漁獵文化比較適合。

但傳統觀點認為,一般民族最原始的時代,都有漁獵生活,所以認為漁獵經濟文化是屬於低級的經濟文化。

但這一點並不太適合滿洲民族,黑龍江省新開流文化遺址發現的滿洲先人肅慎建立的文化已經有七千年曆史,滿洲歷史悠久。

滿洲先人建立的挹婁國,大約持續六百年,結束於公元五世紀。經考古發現,挹婁國的首都在今天黑龍江省友誼縣。初期曾為扶餘國藩屬,強盛後,擊敗扶餘國。建立起繁榮富強的大汗國。最終滅掉扶餘國,而且佔據高句麗的大量領土。

滿洲地區古國還有扶余、高句麗、渤海國、遼、金等,滿洲地區並非是北大荒,而且是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地區。滿洲先人雖很早就有農耕,但滿洲人一直不很喜歡農耕,更願意從中原和朝鮮抓來人幫助農耕,滿洲人自己還是願意去漁獵。

二、滿洲人對大自然觀察仔細,所以有很多專有詞彙

滿洲發展了幾千年漁獵經濟早已經不是低級經濟,已經發展為高級的漁獵經濟。所謂高級漁獵經濟,並不是說打獵的武器要多麼的先進。而是滿洲的漁獵文化考慮全方位,各方面與漁獵有關的文化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直接的對各種地位觀察,從一個民族語言詞彙,就可以看到這個民族在哪方面比其他民族有優勢。漢族的宗法社會,各種親戚都有專業詞彙,父系和母系親屬都有不同的專門詞彙,這些要比其他民族發達。滿洲的語言對各種動物就有非常多的詞彙,比如具體某一動物,幾歲不同的獸就會有不同的專業詞彙。弓箭及相關配套設計都非常發達。進山需要辨別方向和看時間,都是通過觀察天文,滿洲語言對天文詞彙也非常發達。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作為漁獵民族的滿洲人,過去滿洲人進山打獵,常常需要在野外過夜,夜裡狗就是人類忠實的衛士,圍在外圍,保護人類睡覺。在與猛獸搏鬥的時候,狗也不畏懼任何野獸,勇猛在前,幫助人類戰勝野獸。

在滿洲住家裡,晚上也經常有狼或熊、黃鼠狼等跑人家偷食豬或雞。滿洲人的狗也就是幫助抵禦野獸來的襲擊,避免野獸搶奪滿洲人養殖的財產。

因為狗是滿洲人最忠實的朋友,滿洲人對狗觀察很細,有大量與狗有關 詞彙。

下邊具體看一下滿語與狗有關的詞彙。滿洲人除了將狗通稱indahvn之外,諸如狗的大與小、狗的品種,滿洲人都有專門的詞來表示狗的歲數、顏色和性情的優劣。

如果要說尾巴和耳朵上生有長毛的狗,則相應的詞是taiha。

如果身體和尾巴上生有稠密的長毛,大耳和脣下垂的狗,那麼所有這一切用yolo一詞來表達。

如果這樣的狗同另一條不同種的狗交配,那麼它們的孩子被稱作peseri(beserei)。

不論哪種狗,如果在眉毛上生有兩小片白色或黃色的毛,那麼它被明確地稱為durbe。

如果狗有像豹一樣的斑點,則稱為kuri。

但若僅僅在鼻樑上有少許斑點,而其餘部分皆無斑點,那麼這樣的狗叫作palta。

若整個頸部都是白色,這樣的狗則被稱作cakv。

但如果在額頭上順著頭向後長有一道白毛,那麼這樣的狗叫作kalja。

如果狗的瞳孔一半兒白、一半兒淺藍,則叫作cikiri。

如果它有短腿、粗胖的身材和稍微昂起的頭,那麼稱之為kabari等等。Indahvn,這是對狗最平常的稱呼;

eniyehe 、eniyehen 、enihen—這是表示母狗的詞;

狗的孩子在7個月以內被稱為niyaha;從7個月至11個月則叫作nuhere;16個月的狗始通稱indahvn。

正因為滿洲人對動物、植物,可以說整個大自然的觀察比其他民族仔細,已經掌握適應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山狩獵,對懷孕和幼小動物是禁止捕獵的,對於動物交配期、繁殖期等是禁止捕獵,類似現在說的禁漁期、禁獵期。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三、滿洲人的捕獵對象

滿洲人對捕獵什麼樣的動物有講究。過去有句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這是因為野豬的皮很厚,天熱的時候,它們去水裡泡,泡的粘一身沙子。它們癢癢,就找樹它們蹭癢癢,如果蹭的是松樹,就會蹭了一身松油。松油粘,再到水裡泡,蹭上泥土沙子就粘滿全身,就如穿上一身鎧甲。早期滿洲人打獵用的獵槍裝鉛彈,鉛彈對野豬沒有什麼影響。但滿洲人又愛吃豬肉,所以要打野豬。經過觀察,跑單就是一條成年公豬,力氣大,所以一般不惹跑單的豬。群豬都是老母豬領頭,老母豬也厲害,不能惹,也不能正面去打獵,老母豬會護著它的孩子們。滿洲獵人一般是從側面放槍,聽到槍響,老母豬就帶一群豬跑,這樣去打落隊的,落隊的也就屬於優勝劣汰比較弱的,老母豬也不會特意去護著弱者。這樣人類打獵不會影響動物繁殖發展,只是幫助淘汰弱者。

熊,滿洲人叫熊瞎子,不僅是熊視力不好,而且笨。而虎則頭腦靈活,身體也靈活。一般一山不容二虎,虎之間劃分地盤,所以一般一座山就一隻虎。但山會有熊,熊的力氣大,虎和熊之間經常打架。虎就拉到小叢林,熊就打掃場子,把小樹拔了,打掃一塊乾淨的地方。老虎頭腦靈躲一邊,等熊打掃乾淨,再跑到另一小叢林,熊又接著打掃場子,這樣就先累熊,然後再趁機跳起來咬熊後脖筋,咬斷熊的後脖筋,熊就抬不頭了。

滿洲人一般打野豬和熊,但不打老虎。說老虎是山神。老虎一般也不吃人。老虎咬動物都是一口就咬脖子,一般就是致命,而如果認為人傷害了老虎利益,老虎一般也就咬人的胳膊,不會一口就咬脖子。過去就是皇帝打獵才打虎,一般滿洲獵人不打虎,所以進山遇到虎,虎也不傷害滿洲獵人。但晚清闖關東的人的多了,外來的人不再遵守原來滿洲人打獵的一些規矩,也引進現代槍了,才開始打虎了。

滿洲人主要打鹿、獾子、狍子,這些動物繁殖比較快,打這些動物,只要避開交配期、繁殖期,不會影響生態平衡。這些動物也容易打,比如狍子,滿洲獵人叫傻狍子,因為只要弄出一聲,狍子聽到有響動,它就楞一會兒,它是聽從哪個方向聲音,判定清楚後再跑。所以滿洲獵人就利用這一特點,先發響聲,這樣等狍子一楞,就可以瞄準一槍。

滿洲人有一些不打的動物,一般不打狐狸,過去俗語有打不著狐狸惹一身騷。狐狸被傳說有仙氣,而且狐狸能發出氣體,所以儘量不去惹它。一般也不打黃鼠狼,滿洲獵人管黃鼠狼叫黃蹄子,跟狐狸類似,也能發出迷幻氣體。

所以在滿洲地區,只有滿洲人打獵的時候,大自然發展平衡,不可能有動物因人的原因而滅絕。

"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有人說從古代的野獸吃人到現在人吃野獸,結果是人勝利了,野獸快被吃滅種了。說的似乎很悲哀,也很感慨。

那麼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一、滿洲人的經濟文化形態

閻崇年先生前幾年,針對古代滿洲民族是生活文化出了一個新概念,叫森林文化。但我認為閻崇年先生的著重點是在大陸的女真部分。但事實上還有生活在沿海的東海女真,東海女真純出海打魚生活,屬於海洋文化。所以只叫森林文化,並不能完整概況古代滿洲的全部經濟文化生活,所以我認為還是原來說的漁獵文化比較適合。

但傳統觀點認為,一般民族最原始的時代,都有漁獵生活,所以認為漁獵經濟文化是屬於低級的經濟文化。

但這一點並不太適合滿洲民族,黑龍江省新開流文化遺址發現的滿洲先人肅慎建立的文化已經有七千年曆史,滿洲歷史悠久。

滿洲先人建立的挹婁國,大約持續六百年,結束於公元五世紀。經考古發現,挹婁國的首都在今天黑龍江省友誼縣。初期曾為扶餘國藩屬,強盛後,擊敗扶餘國。建立起繁榮富強的大汗國。最終滅掉扶餘國,而且佔據高句麗的大量領土。

滿洲地區古國還有扶余、高句麗、渤海國、遼、金等,滿洲地區並非是北大荒,而且是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地區。滿洲先人雖很早就有農耕,但滿洲人一直不很喜歡農耕,更願意從中原和朝鮮抓來人幫助農耕,滿洲人自己還是願意去漁獵。

二、滿洲人對大自然觀察仔細,所以有很多專有詞彙

滿洲發展了幾千年漁獵經濟早已經不是低級經濟,已經發展為高級的漁獵經濟。所謂高級漁獵經濟,並不是說打獵的武器要多麼的先進。而是滿洲的漁獵文化考慮全方位,各方面與漁獵有關的文化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直接的對各種地位觀察,從一個民族語言詞彙,就可以看到這個民族在哪方面比其他民族有優勢。漢族的宗法社會,各種親戚都有專業詞彙,父系和母系親屬都有不同的專門詞彙,這些要比其他民族發達。滿洲的語言對各種動物就有非常多的詞彙,比如具體某一動物,幾歲不同的獸就會有不同的專業詞彙。弓箭及相關配套設計都非常發達。進山需要辨別方向和看時間,都是通過觀察天文,滿洲語言對天文詞彙也非常發達。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作為漁獵民族的滿洲人,過去滿洲人進山打獵,常常需要在野外過夜,夜裡狗就是人類忠實的衛士,圍在外圍,保護人類睡覺。在與猛獸搏鬥的時候,狗也不畏懼任何野獸,勇猛在前,幫助人類戰勝野獸。

在滿洲住家裡,晚上也經常有狼或熊、黃鼠狼等跑人家偷食豬或雞。滿洲人的狗也就是幫助抵禦野獸來的襲擊,避免野獸搶奪滿洲人養殖的財產。

因為狗是滿洲人最忠實的朋友,滿洲人對狗觀察很細,有大量與狗有關 詞彙。

下邊具體看一下滿語與狗有關的詞彙。滿洲人除了將狗通稱indahvn之外,諸如狗的大與小、狗的品種,滿洲人都有專門的詞來表示狗的歲數、顏色和性情的優劣。

如果要說尾巴和耳朵上生有長毛的狗,則相應的詞是taiha。

如果身體和尾巴上生有稠密的長毛,大耳和脣下垂的狗,那麼所有這一切用yolo一詞來表達。

如果這樣的狗同另一條不同種的狗交配,那麼它們的孩子被稱作peseri(beserei)。

不論哪種狗,如果在眉毛上生有兩小片白色或黃色的毛,那麼它被明確地稱為durbe。

如果狗有像豹一樣的斑點,則稱為kuri。

但若僅僅在鼻樑上有少許斑點,而其餘部分皆無斑點,那麼這樣的狗叫作palta。

若整個頸部都是白色,這樣的狗則被稱作cakv。

但如果在額頭上順著頭向後長有一道白毛,那麼這樣的狗叫作kalja。

如果狗的瞳孔一半兒白、一半兒淺藍,則叫作cikiri。

如果它有短腿、粗胖的身材和稍微昂起的頭,那麼稱之為kabari等等。Indahvn,這是對狗最平常的稱呼;

eniyehe 、eniyehen 、enihen—這是表示母狗的詞;

狗的孩子在7個月以內被稱為niyaha;從7個月至11個月則叫作nuhere;16個月的狗始通稱indahvn。

正因為滿洲人對動物、植物,可以說整個大自然的觀察比其他民族仔細,已經掌握適應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進山狩獵,對懷孕和幼小動物是禁止捕獵的,對於動物交配期、繁殖期等是禁止捕獵,類似現在說的禁漁期、禁獵期。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三、滿洲人的捕獵對象

滿洲人對捕獵什麼樣的動物有講究。過去有句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這是因為野豬的皮很厚,天熱的時候,它們去水裡泡,泡的粘一身沙子。它們癢癢,就找樹它們蹭癢癢,如果蹭的是松樹,就會蹭了一身松油。松油粘,再到水裡泡,蹭上泥土沙子就粘滿全身,就如穿上一身鎧甲。早期滿洲人打獵用的獵槍裝鉛彈,鉛彈對野豬沒有什麼影響。但滿洲人又愛吃豬肉,所以要打野豬。經過觀察,跑單就是一條成年公豬,力氣大,所以一般不惹跑單的豬。群豬都是老母豬領頭,老母豬也厲害,不能惹,也不能正面去打獵,老母豬會護著它的孩子們。滿洲獵人一般是從側面放槍,聽到槍響,老母豬就帶一群豬跑,這樣去打落隊的,落隊的也就屬於優勝劣汰比較弱的,老母豬也不會特意去護著弱者。這樣人類打獵不會影響動物繁殖發展,只是幫助淘汰弱者。

熊,滿洲人叫熊瞎子,不僅是熊視力不好,而且笨。而虎則頭腦靈活,身體也靈活。一般一山不容二虎,虎之間劃分地盤,所以一般一座山就一隻虎。但山會有熊,熊的力氣大,虎和熊之間經常打架。虎就拉到小叢林,熊就打掃場子,把小樹拔了,打掃一塊乾淨的地方。老虎頭腦靈躲一邊,等熊打掃乾淨,再跑到另一小叢林,熊又接著打掃場子,這樣就先累熊,然後再趁機跳起來咬熊後脖筋,咬斷熊的後脖筋,熊就抬不頭了。

滿洲人一般打野豬和熊,但不打老虎。說老虎是山神。老虎一般也不吃人。老虎咬動物都是一口就咬脖子,一般就是致命,而如果認為人傷害了老虎利益,老虎一般也就咬人的胳膊,不會一口就咬脖子。過去就是皇帝打獵才打虎,一般滿洲獵人不打虎,所以進山遇到虎,虎也不傷害滿洲獵人。但晚清闖關東的人的多了,外來的人不再遵守原來滿洲人打獵的一些規矩,也引進現代槍了,才開始打虎了。

滿洲人主要打鹿、獾子、狍子,這些動物繁殖比較快,打這些動物,只要避開交配期、繁殖期,不會影響生態平衡。這些動物也容易打,比如狍子,滿洲獵人叫傻狍子,因為只要弄出一聲,狍子聽到有響動,它就楞一會兒,它是聽從哪個方向聲音,判定清楚後再跑。所以滿洲獵人就利用這一特點,先發響聲,這樣等狍子一楞,就可以瞄準一槍。

滿洲人有一些不打的動物,一般不打狐狸,過去俗語有打不著狐狸惹一身騷。狐狸被傳說有仙氣,而且狐狸能發出氣體,所以儘量不去惹它。一般也不打黃鼠狼,滿洲獵人管黃鼠狼叫黃蹄子,跟狐狸類似,也能發出迷幻氣體。

所以在滿洲地區,只有滿洲人打獵的時候,大自然發展平衡,不可能有動物因人的原因而滅絕。

滿洲人漁獵幾千年,會對生態平衡有影響嗎?

四、滿洲獵人需要學習很多與打獵相關的知識

要做一名古滿洲獵人,要學習的內容也很多,至少要知道一些動物學、植物學、地理學和天文學的知識,這些是滿洲人漁獵生活中必須要具備的。

富察銘安老人就回憶,他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領他到院子裡認識星辰,最重要的是要認識三星和北斗星。父親就告訴他,只要不陰天,就可以找北斗星,找到北斗星就知道那邊是北邊,知道了方向。知道自己白天是從哪個方向來的,就可以找當時進山的路。時間晚了也不著急,可以在山上住下,等打完獵或採集完,就可以找到進山時候的路,去走回家。

那麼看星辰怎麼看時間呢?白天可以看太陽,是早起,還中午,還是下午,都是通過看太陽能判斷出來。但晚上怎麼看時間呢?就是看三星,三星就是古滿洲人的鐘表,看三星就能判斷是什麼時辰,這樣便於提早做出安排,是繼續休息,還是什麼時候起床。

在滿洲人祭祖的時候祭祀詞中的烏什哈就是指的祭祀的星辰。

當說三星,滿語的三就是依蘭ilan,如黑龍江的依蘭,就是指三姓。

滿語的七是nadan,說到nadan烏什哈就是要祭祀七星。

三星和七星對於滿洲人來說非常重要。是我們祖先數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認識三星和七星等天文學知識,就可以在任何條件困難的情況下,做到不迷失方向,而且能知道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所以滿洲人在祭祀祖先的時候,要祭祀天,祭祀星辰。祭祀星辰最重要的就是三星和七星,當然還有其他星辰,其他星辰是對我們做出正確判斷起到參考和輔助作用。如以前滿洲人民俗說的:大毛出來,二毛眼,三毛出來白瞪眼。這大毛二毛三毛說的就是行星,是金星、水星、火星這些星星。

古代滿洲人的漁獵生活、生產雖然持續幾千年,但因為都要適應大自然,而不是破壞大自然,對天充滿敬畏之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