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梅齡:用宣痺湯治療慢性咽炎的臨床體會

慢性咽炎是一種比較難治的常見病。根據咽部檢査情況,一般可將其分為三型:單純型、肥厚型和乾燥型。本文29例慢性咽炎均屬肥厚型。筆者用《溫病條辨》中的“宣痺湯”為主方治療了29例此類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整理報導如下:

(一)診斷依據

①患者常常自覺咽部有異物感,咽乾,或輕度咽痛;常反覆發作急性咽喉炎;病程超過半年以上。

②檢査可發現咽部粘膜充血肥厚,咽後壁或咽側束有呈顆粒狀或片狀隆起的淋巴濾泡。

(二)一般資料

性別:男性18例,女性11例。

病程:最短9個月,最長14年。

療程(以服藥劑數計算):最少19劑,最長39劑。

療效:痊癒20例,顯效4例,無效5例。

(三)療效標準

1.痊癒:症狀消失;咽部檢査已正常,一年以上未見覆發。

2.顯效:症狀基本消失;咽部充血肥厚已不明顯,突起的淋巴濾泡大為減少,一年以內很少復發。

3.無效:症狀如舊,或症狀雖減輕而常有復發;咽部檢查無明顯好轉。

(四)方藥

以《溫病條辨》的“宣痺湯”(《溫病條辨》上焦篇和中焦篇各有一“宣痺湯”,本文采用的是上焦篇的“宣痺湯”)為基本方。其方組如下:鬱金、射干、枇杷葉、通草、香豉(後因藥店無香豉,故一般不採用)。

藥物加減:

①熱偏重:症現咽乾,咽痛,咳少量黃濃痰,口乾欲飲,小便色黃;咽紅或腫,舌質略紅,脈數。可加銀花、連苕、馬勃、橄欖、山豆根等。

②痰偏重:咽中似有物阻的感覺非常明顯,咳濃痰、其色或白或灰,或舌苔厚膩。可加浙貝、桔皮、茯苓、半夏、桔梗、甘草等。

③溼邪鬱閉為主:症現咽中似有物阻而晝夜無輕時,胸悶,善太息,口粘不幹,咳聲重濁,或晨起咯灰黑色痰,噁心乾嘔,舌苔厚、白膩或灰滑,咽暗紅。可加藿香梗、蔻仁、厚朴、茯苓、滑石等。

④氣鬱為主:喉中似有物阻的感覺乍有輕重時,胸脅脹痛,善太息,或乾嘔,或噦,脈弦,咽紅不明顯。可加合歡皮、代代花、厚朴、瓜蔞殼、桔核、陳皮等。

⑤兼陰津受傷。症現喉幹夜甚,聲音易嘶啞,脈細、或寸脈沉,舌紅或幹。可加蘆根、知母、花粉、天冬、麥冬、玄蔘等。

(五)典型病例

例一,陳某,女,19歲,知識青年。73年12月8日初診。患者幼時即發現扁桃體肥大,經常發作急性咽痛,故於73年3月份在某院做了扁桃體摘除手術。術後雖然未再發作急性炎症,但一直感咽部不適。曾多次服抗菌素和“養陰清熱”的中藥,未見好轉。現患者自覺咽乾微痛,喉癢咳嗽,咽中似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晨起咯少量灰色痰,胸略悶,口不渴,二便如常,脈略弦滑、右關沉,舌質偏紅,苔薄白,咽部輕度充血潮紅,未見明顯的疤痕組織,咽後壁粘膜肥厚,有散在顆粒狀淋巴濾泡隆起。

診斷:痰溼鬱熱,痺阻胸咽(慢性肥厚性咽炎)。

處方:川鬱金12g、枇杷葉12g、射干9g、通草1.5g、杏仁10g、蘆根6g、浙貝母10g。共服藥十四劑,諸症基本消失,咽部檢査除發現少量突起的淋巴濾泡外,餘已正常。守方繼服七劑,其病告愈。76年底隨訪,一直未復發。

例二:張某,女,40歲,農民,69年3月17初診。自訴咽中似有物阻、反覆發作咽喉疼痛已5年。根據其以往病歷記載,西醫診斷為慢性肥厚性咽炎,先後用過抗菌素,清熱養陰的中草藥、激素混合抗菌素溶液噴喉,10%硝酸銀腐蝕咽部等,均無明顯療效。

某醫認為此病是“梅核氣”,投以半夏厚朴湯,反而病情加劇。症現咽中灼熱疼痛,口咽乾燥,欲冷飲,咳少量黃濃痰,咽中仍有物阻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略胸脹,心煩,小便黃,脈數略弦,舌質偏紅,舌苔略黃膩,咽部充血,其色深紅,扁桃體Ι度腫大,咽後壁淋巴濾泡呈片狀隆起。

考慮原屬痰溼鬱熱,痺阻胸咽之證,誤服苦溫辛燥之劑反助其熱,故以銀翹馬勃散合宣痺湯加減:銀花10g、連翹5g、馬勃6g、鬱金6g、枇杷葉8g、射干10g、浙貝母10g、焦枝仁5g、蘆根6g,服藥四劑,咽痛已除,痰色轉白,餘症均減,繼投:鬱金10g、枇杷葉10g、射干9g、通草1.5g、蘆根6g、全瓜蔞10g,共服24劑,諸症悉除,咽部檢查正常,76年底隨訪,未見覆發。

(六)體會

本組慢性肥厚型咽炎的患者,多數具有以下臨床表現:咽中似有物阻,咽乾微痛,咳灰色痰,胸悶,善太息,舌苔膩,脈弦。筆者認為,這些症狀不能用風熱犯上和陰虛火旺來解釋,而應考慮其主要病因是溼邪,由於溼蘊上焦,肺氣胸陽不得宣達,鬱而化熱,煎熬津液成痰,凝痺於咽,則成此疾。

溼邪能致咽喉疾病,早在《內經》上就有記載,如《至真要大論》曰:“溼淫所勝……民病……嗌腫喉痺”;《溫病條辨》亦有“溼溫喉阻咽痛”的明文;李繼孝等將慢性咽炎按中醫辨證分型,“肝氣痰溼型”即為其中之一。在臨床上,我們常可發現某些慢性病患者(如肝炎、腎炎、風溼病等)同時患有慢性咽炎,而且往往能從他們的症狀中找出溼鬱化熱的依據。

正因此疾多以溼邪為主,所以病勢纏綿,即使長期服用清熱、解毒、滋養之品,卻難達到根除的目的。宣痺湯則不然,方中鬱金化溼解鬱,枇杷葉理氣化痰,射干洩熱利咽,通草輕清淡滲,四藥合方,宣洩上焦而祛溼熱之邪,理氣化痰能除胸咽之疾,與是證頗為合拍,故能收到較好療效。


本文選自:《江西中醫藥》1980年01期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