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意識層面表現出的投射,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焦慮,使心理達成平衡。

比如工作中有人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工作失誤,這時他可能會替自己辯駁:老闆上一次不也因為粗心搞錯了一件事嗎?所以我這不算啥;

有人沉迷遊戲,當他人勸阻時,他可能說:xxx那麼喜歡玩遊戲,最後不是掙了很多錢嗎?

意識層面的投射,多表現為以上自我催眠式對比。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意識層面表現出的投射,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焦慮,使心理達成平衡。

比如工作中有人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工作失誤,這時他可能會替自己辯駁:老闆上一次不也因為粗心搞錯了一件事嗎?所以我這不算啥;

有人沉迷遊戲,當他人勸阻時,他可能說:xxx那麼喜歡玩遊戲,最後不是掙了很多錢嗎?

意識層面的投射,多表現為以上自我催眠式對比。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三、“投射”對我們的影響。

“投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比如,我們每天都需要跟人交流,不管是當面的還是網絡的,那麼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做出的迴應以及行為都是基於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那麼它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我們的認知觀、世界觀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由我們對每一件具體事務的認識和看法構成,我們對每一件單獨事物有不同的認識,那麼組合起來的整體自然會有根本性的區別。

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在同一家公司,面對同樣的老闆和同樣一群同事,但每個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卻很不相同:心思單純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值得信任和可靠,而比較有心機的人則會認為大家都帶了偽面孔,處處提防他人。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意識層面表現出的投射,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焦慮,使心理達成平衡。

比如工作中有人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工作失誤,這時他可能會替自己辯駁:老闆上一次不也因為粗心搞錯了一件事嗎?所以我這不算啥;

有人沉迷遊戲,當他人勸阻時,他可能說:xxx那麼喜歡玩遊戲,最後不是掙了很多錢嗎?

意識層面的投射,多表現為以上自我催眠式對比。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三、“投射”對我們的影響。

“投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比如,我們每天都需要跟人交流,不管是當面的還是網絡的,那麼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做出的迴應以及行為都是基於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那麼它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我們的認知觀、世界觀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由我們對每一件具體事務的認識和看法構成,我們對每一件單獨事物有不同的認識,那麼組合起來的整體自然會有根本性的區別。

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在同一家公司,面對同樣的老闆和同樣一群同事,但每個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卻很不相同:心思單純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值得信任和可靠,而比較有心機的人則會認為大家都帶了偽面孔,處處提防他人。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我們的處事方式

面對同一個人,我們喜歡他,就會對他和顏悅色,而反之,我們就可能冷面相對,甚至遠離對方。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

一天晚上,一個年輕人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遭遇汽車拋錨,可是車上沒有千斤頂,更令人沮喪的是這條路很久都不過一輛車,正當焦急無奈之際,他遠遠看見一間亮著燈的房子,他打算去這戶人家看看有沒有千斤頂借來用用。

他邊走邊想:

他們不開門怎麼辦?

他們家裡沒有千斤頂怎麼辦?

如果有,他不肯借給我怎麼辦?

越想越著急,越想越生氣,結果當他到了敲門,人家一開門他就劈頭蓋臉來了一句:“你家有個千斤頂有啥了不起!”

結果房主人以為來了個神經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樣,投射出來的世界就是什麼樣,進而我們看到的局面又影響了我們下一步的行為,隨之我們就產生了各自的處事方式和態度。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意識層面表現出的投射,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焦慮,使心理達成平衡。

比如工作中有人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工作失誤,這時他可能會替自己辯駁:老闆上一次不也因為粗心搞錯了一件事嗎?所以我這不算啥;

有人沉迷遊戲,當他人勸阻時,他可能說:xxx那麼喜歡玩遊戲,最後不是掙了很多錢嗎?

意識層面的投射,多表現為以上自我催眠式對比。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三、“投射”對我們的影響。

“投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比如,我們每天都需要跟人交流,不管是當面的還是網絡的,那麼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做出的迴應以及行為都是基於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那麼它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我們的認知觀、世界觀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由我們對每一件具體事務的認識和看法構成,我們對每一件單獨事物有不同的認識,那麼組合起來的整體自然會有根本性的區別。

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在同一家公司,面對同樣的老闆和同樣一群同事,但每個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卻很不相同:心思單純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值得信任和可靠,而比較有心機的人則會認為大家都帶了偽面孔,處處提防他人。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我們的處事方式

面對同一個人,我們喜歡他,就會對他和顏悅色,而反之,我們就可能冷面相對,甚至遠離對方。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

一天晚上,一個年輕人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遭遇汽車拋錨,可是車上沒有千斤頂,更令人沮喪的是這條路很久都不過一輛車,正當焦急無奈之際,他遠遠看見一間亮著燈的房子,他打算去這戶人家看看有沒有千斤頂借來用用。

他邊走邊想:

他們不開門怎麼辦?

他們家裡沒有千斤頂怎麼辦?

如果有,他不肯借給我怎麼辦?

越想越著急,越想越生氣,結果當他到了敲門,人家一開門他就劈頭蓋臉來了一句:“你家有個千斤頂有啥了不起!”

結果房主人以為來了個神經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樣,投射出來的世界就是什麼樣,進而我們看到的局面又影響了我們下一步的行為,隨之我們就產生了各自的處事方式和態度。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3、我們的生活質量

一個內心寧靜美好的人他看世界更多的是看到溫暖與希望,那他每天都是身處這種積極的正能量環境,心情愉悅而對世界充滿愛意;

一個內心煩躁充滿戾氣的人則時時處處都會看到來自世界的敵意和灰暗,這種長期置身於負能量的人,心情又怎麼能開心的起來呢?一個憤怒的人,他每天的生活也不言而喻。

我們不是看到過很多類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活的美滿幸福,而一個千萬富豪抑鬱而終的例子嗎?

四、如何不再被“投射”所困?

如何突破內心設置的侷限,讓我們不再被狹隘思維造成的不良投射所困?

我們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造就了我們特定的內心狀態,內心狀態決定了我們的最終投射,那麼我們去改變認知和思維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這種困境,具體以下列出三種方法:

1、學習,不斷地學習

接受新思想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學習,尤其在知識付費興起的這個時代更顯高效——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瞭解到世界上頂尖人物們最先進獨到的見解和思維方式,除此之外很多有獨到見解和思想的書籍也可以讓我們刷新認知。

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及一些書評等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源。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意識層面表現出的投射,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焦慮,使心理達成平衡。

比如工作中有人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工作失誤,這時他可能會替自己辯駁:老闆上一次不也因為粗心搞錯了一件事嗎?所以我這不算啥;

有人沉迷遊戲,當他人勸阻時,他可能說:xxx那麼喜歡玩遊戲,最後不是掙了很多錢嗎?

意識層面的投射,多表現為以上自我催眠式對比。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三、“投射”對我們的影響。

“投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比如,我們每天都需要跟人交流,不管是當面的還是網絡的,那麼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做出的迴應以及行為都是基於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那麼它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我們的認知觀、世界觀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由我們對每一件具體事務的認識和看法構成,我們對每一件單獨事物有不同的認識,那麼組合起來的整體自然會有根本性的區別。

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在同一家公司,面對同樣的老闆和同樣一群同事,但每個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卻很不相同:心思單純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值得信任和可靠,而比較有心機的人則會認為大家都帶了偽面孔,處處提防他人。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我們的處事方式

面對同一個人,我們喜歡他,就會對他和顏悅色,而反之,我們就可能冷面相對,甚至遠離對方。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

一天晚上,一個年輕人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遭遇汽車拋錨,可是車上沒有千斤頂,更令人沮喪的是這條路很久都不過一輛車,正當焦急無奈之際,他遠遠看見一間亮著燈的房子,他打算去這戶人家看看有沒有千斤頂借來用用。

他邊走邊想:

他們不開門怎麼辦?

他們家裡沒有千斤頂怎麼辦?

如果有,他不肯借給我怎麼辦?

越想越著急,越想越生氣,結果當他到了敲門,人家一開門他就劈頭蓋臉來了一句:“你家有個千斤頂有啥了不起!”

結果房主人以為來了個神經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樣,投射出來的世界就是什麼樣,進而我們看到的局面又影響了我們下一步的行為,隨之我們就產生了各自的處事方式和態度。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3、我們的生活質量

一個內心寧靜美好的人他看世界更多的是看到溫暖與希望,那他每天都是身處這種積極的正能量環境,心情愉悅而對世界充滿愛意;

一個內心煩躁充滿戾氣的人則時時處處都會看到來自世界的敵意和灰暗,這種長期置身於負能量的人,心情又怎麼能開心的起來呢?一個憤怒的人,他每天的生活也不言而喻。

我們不是看到過很多類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活的美滿幸福,而一個千萬富豪抑鬱而終的例子嗎?

四、如何不再被“投射”所困?

如何突破內心設置的侷限,讓我們不再被狹隘思維造成的不良投射所困?

我們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造就了我們特定的內心狀態,內心狀態決定了我們的最終投射,那麼我們去改變認知和思維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這種困境,具體以下列出三種方法:

1、學習,不斷地學習

接受新思想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學習,尤其在知識付費興起的這個時代更顯高效——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瞭解到世界上頂尖人物們最先進獨到的見解和思維方式,除此之外很多有獨到見解和思想的書籍也可以讓我們刷新認知。

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及一些書評等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源。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接觸更多新鮮事物,刺激思維

長期面對同樣的人、一塵不變的事物,我們也就變成了被“冷凍”的人,所有的思想觀念一直停留在原處,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很危險的:

一個老闆要是這樣,那公司很快就會倒閉;

一個員工要是如此,很快就會被替換。

“水停百日生毒”,其實人也一樣。需要注意有新思想的湧入。

為什麼很多想要轉換思維的人在無法突破自己的時候會選擇出行旅遊,正是由於陌生的環境和人事物能夠刺激我們的思維,產生新的想法和認知。

所以藉此原理,我們可以制定一個計劃,定期去沒去過的地方走一走,規定自己每週認識一個陌生人並進行交流思想。這些都可以不斷激活我們僵化的思維。

"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馬拉松作為一項國際知名的長跑類運動項目,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位忠實的馬拉松愛好者,他們所享受長跑帶給他們的快樂是外人無法體會的。

一天在餐廳吃飯,鄰桌的兩個人似乎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蔘加馬拉松。

一人說:哇,XX真是厲害啊,這可是幾十公里呢!

而此時另一人卻迴應到:真不知道還有人去做那麼無聊又傻乎乎的事情......

有些人覺得這項運動無聊透頂,而有些人卻樂此不疲,不每天跑上十來公里渾身不舒服,其實這種有人喜歡有人討厭的狀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當我們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判別人的不同行為時,就該提醒自己:該注意啦!

以上,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造成的,而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投射效應”。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一、“投射效應”為何物?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想法及觀點等強加到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跟自己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投射效應”,因為這個過程最後的結果是人們內心的反射,通過他對外在事物的態度觀點可以發現他的內在狀態,所以也可以認為是內在狀態的外在顯化。

比如小輝在公司總是覺得同事們都不好說話很高傲,那基本上就是小輝極度缺乏自信,造成跟同事們交流合作時,無法正常發揮,通常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自身,太過於敏感;

而一個老闆處處提防員工,時刻偷偷監視合夥人,那就表明他內心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二、“投射效應”如何形成?

“投射效應”有潛意識行為的表現,有時候也有意識層面行為的表現。

1、潛意識行為造成的投射,主要原因是在幼年時沒能良好的度過自我中心時期。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提到弗洛伊德的人類心理髮展五階段,其中提到以下階段心理髮展特點:

0-6個月:嬰兒認為整個世界必須以他一個人的意志為核心,他無法接受不同;

6個月-3歲:嬰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自己既需要和媽媽親密,又需要獨立。此時,嬰幼兒開始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但還接受不了和媽媽的長時間分離,對忠誠度要求比較高。

3-5歲:表現為能夠接受關係的複雜性,我愛你,但我也愛別人;你愛我,你也可以愛別人。他會要求一個忠誠的底線,但不再要求你絕對屬於他。到了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複雜性有了較高的容納度,意味著心理健康程度更高。

通過以上,可以看到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眾多“投射”行為其實都體現在幼年時期心理髮展規律中,有些人對世界、對不同於自己的事物表現出更高的接納度,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與我不同”,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是否足夠順利的度過了以上關鍵階段。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意識層面表現出的投射,往往是為了緩解自身焦慮,使心理達成平衡。

比如工作中有人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工作失誤,這時他可能會替自己辯駁:老闆上一次不也因為粗心搞錯了一件事嗎?所以我這不算啥;

有人沉迷遊戲,當他人勸阻時,他可能說:xxx那麼喜歡玩遊戲,最後不是掙了很多錢嗎?

意識層面的投射,多表現為以上自我催眠式對比。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三、“投射”對我們的影響。

“投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個細節,比如,我們每天都需要跟人交流,不管是當面的還是網絡的,那麼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做出的迴應以及行為都是基於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那麼它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我們的認知觀、世界觀

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由我們對每一件具體事務的認識和看法構成,我們對每一件單獨事物有不同的認識,那麼組合起來的整體自然會有根本性的區別。

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在同一家公司,面對同樣的老闆和同樣一群同事,但每個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卻很不相同:心思單純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值得信任和可靠,而比較有心機的人則會認為大家都帶了偽面孔,處處提防他人。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我們的處事方式

面對同一個人,我們喜歡他,就會對他和顏悅色,而反之,我們就可能冷面相對,甚至遠離對方。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

一天晚上,一個年輕人在一條偏僻的道路上遭遇汽車拋錨,可是車上沒有千斤頂,更令人沮喪的是這條路很久都不過一輛車,正當焦急無奈之際,他遠遠看見一間亮著燈的房子,他打算去這戶人家看看有沒有千斤頂借來用用。

他邊走邊想:

他們不開門怎麼辦?

他們家裡沒有千斤頂怎麼辦?

如果有,他不肯借給我怎麼辦?

越想越著急,越想越生氣,結果當他到了敲門,人家一開門他就劈頭蓋臉來了一句:“你家有個千斤頂有啥了不起!”

結果房主人以為來了個神經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樣,投射出來的世界就是什麼樣,進而我們看到的局面又影響了我們下一步的行為,隨之我們就產生了各自的處事方式和態度。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3、我們的生活質量

一個內心寧靜美好的人他看世界更多的是看到溫暖與希望,那他每天都是身處這種積極的正能量環境,心情愉悅而對世界充滿愛意;

一個內心煩躁充滿戾氣的人則時時處處都會看到來自世界的敵意和灰暗,這種長期置身於負能量的人,心情又怎麼能開心的起來呢?一個憤怒的人,他每天的生活也不言而喻。

我們不是看到過很多類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生活的美滿幸福,而一個千萬富豪抑鬱而終的例子嗎?

四、如何不再被“投射”所困?

如何突破內心設置的侷限,讓我們不再被狹隘思維造成的不良投射所困?

我們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造就了我們特定的內心狀態,內心狀態決定了我們的最終投射,那麼我們去改變認知和思維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這種困境,具體以下列出三種方法:

1、學習,不斷地學習

接受新思想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學習,尤其在知識付費興起的這個時代更顯高效——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瞭解到世界上頂尖人物們最先進獨到的見解和思維方式,除此之外很多有獨到見解和思想的書籍也可以讓我們刷新認知。

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及一些書評等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源。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2、接觸更多新鮮事物,刺激思維

長期面對同樣的人、一塵不變的事物,我們也就變成了被“冷凍”的人,所有的思想觀念一直停留在原處,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很危險的:

一個老闆要是這樣,那公司很快就會倒閉;

一個員工要是如此,很快就會被替換。

“水停百日生毒”,其實人也一樣。需要注意有新思想的湧入。

為什麼很多想要轉換思維的人在無法突破自己的時候會選擇出行旅遊,正是由於陌生的環境和人事物能夠刺激我們的思維,產生新的想法和認知。

所以藉此原理,我們可以制定一個計劃,定期去沒去過的地方走一走,規定自己每週認識一個陌生人並進行交流思想。這些都可以不斷激活我們僵化的思維。

你的言行出賣了你,保持認知升級,讓我們更接近真相,助推職場力

3、接觸與自己不同的人,並嘗試跟他們深交

大部分人都喜歡與自己性格相投的人交往,而遠離與自己相差巨大的人,其實這是有很大弊端的,尤其在職場上會很嚴重地影響到我們的個人進步和發展。

想一下,你和那些成功人士最大的區別之處在哪裡?除了卓越的思考判斷等能力,其中還有一項能力必不可少——對於不同於自己的人事物的接納程度,也就是有著超出常人的容納力。

馬雲說:只有容得下不同聲音的領導者,才能創建出一個“百花齊放”的盛世。

“阿里巴巴的員工近萬名,平均年齡只有27歲,雖然每個人都非常聰明,但是難免年輕氣盛。每次大家一起討論某項技術時,許多員工都會以專家自居、暢所欲言,好像我是外行人。面對這種情形,我不但不生氣,反而是以包容的心態,認真傾聽員工的意見。也正是這樣,我從這些反對聲中得到了創新的靈感,我非常感謝這些員工的反對之聲。”

成功的人通過接納各種不同於自己的人和思想,獲得成長與成功,而一直侷限在自己固有思維裡的人,則永遠在原地踏步。

這裡舉一個我自己多年前的親身經歷,只想說明跟不同於自己的人相處相交併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難以實現,只要給自己更多願意觀察他、接觸他的時間和機會就可以辦到。

以前在公司的時候遇到一位同事,她跟我簡直就是兩個相反的存在——

一個極靜,一個極動;一個很細緻,一個有點粗心;一個有點自卑,一個超自信;我們的行事風格和思維方式都很不同。

看著她,我常常會想:這個人怎麼會有這樣的行為,為什麼這件事情她會這樣想,當時覺得難以理喻。

那時的情形就像後來她說的:一個各種看不慣對方,一個瞧不上對方。

但是好在我們都沒有特別的遠離對方,通過一段時間的共事和合作,最終我們兩個卻都成了彼此欣賞的人,而且雙方都有了良好的轉變,我曾經對她說我很感謝公司這個平臺,讓我遇到她,她第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完善了我的世界觀,讓我知道我的思維是有多麼的侷限,我的生活也因為她有了很大的變化。

接受新思想,時刻保持認知升級,會讓我們擁有更加完整的世界觀,以此我們會大有受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