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軍上將馬克·克拉克的名字,或許有些人會感到陌生。但要提起此人在朝鮮戰爭停戰協議上簽字後說的一句話:“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談判文件上簽字的美軍將領”,中國人則對此太熟悉了。

二戰中美軍上將克拉克  為何被其部下稱為“殺人犯”

(馬克·克拉克)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被裝備劣勢的中朝軍隊打得丟盔卸甲。被迫於1953年7月27日,由克拉克代表聯合國部隊,與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

克拉克是1952年5月接手李奇微,出任聯合國軍指揮官的。當時朝鮮戰場戰線對峙已經固定,他根本再沒有什麼機會表演了。

翻閱有關克拉克的史料,能看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任美國第五集團軍司令時,在歐洲戰場上的一些拙劣表現,讓人覺得他這四星上將的“含金量”應打一些折扣。

馬克·克拉克留給世人的印象,負面的形象居多,許多人一提及美軍無能將領的典範,想起的都是他。

在二戰歐洲戰場的卡西諾戰役中,克拉克指揮的第五集團軍傷亡幾乎佔據了整個戰役傷亡人數的百分之九十,以至於克拉克被其屬下官兵斥之為“殺人犯”。

從史料記載可見,克拉克是軍人世家出身。他於1896年5月出生在紐約沙克次港的麥迪遜軍營,其父是美國陸軍軍官,最後以上校軍階退伍。

克拉克於1917年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在全班139學生中,他各項成績排名第111。畢業後前往法國,加入美國第5步兵師。

兩年後,克拉克返回美國,先任職於陸軍部助理部長辦公室,後進入步兵學校受訓,1929年至1933年擔任印第安納州國民兵部隊的教官。此後再陸續進入陸軍指參學校和陸軍戰爭學院受訓。

1939年在美國西海岸的兩棲登陸演習中,時任陸軍少校的克拉克的表現,得到了當時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之後,克拉克的升遷極速加快。

他1940年升中校,1941年被馬歇爾調到陸軍總部任主管作戰的助理參謀長,跳升准將。1942年初,他先後擔任美國地面部隊副參謀長、參謀長,8月晉升少將,任第2軍軍長兼美國駐英國的地面部隊指揮官。少將軍銜僅戴了三個半月,他便成為中將並被任命為火炬行動的聯軍副總司令。他升任中將時年齡46歲,為當時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陸軍中將。

二戰中美軍上將克拉克  為何被其部下稱為“殺人犯”

(克拉克)

1943年,克拉克出任新成立的美第五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轄英國第10軍與美國第6軍。執行的第一個任務,是在意大利薩萊諾灣的登陸行動,代號“雪崩”。

雖然戰役目的地是最高機密,但克拉克等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差,使德國人早就猜到了登陸地點。當克拉克指揮第五集團軍在9月9日準備登陸前,德軍部隊早已嚴加戒備。

心高氣傲的克拉克甚至還希望能獲得戰術奇襲的機會,他竟然禁止美國海軍配合登陸前的炮擊,認為這將是一次輕鬆的登陸。結果登陸艇還沒接近灘頭,就遭到德軍火力的猛烈還擊。

在登陸地點防守的德國部隊,主要是納粹第16裝甲師。克拉克後來在其自傳中誇張說,當地德軍有600輛德軍戰車···。但事實上,德軍只有80輛IV號坦克與48輛自行火炮。外加戈林傘兵師與第15裝甲步兵師的殘部。雖然德國的兵力比起美英聯軍的五萬多人少很多,卻仍然給克拉克指揮的聯軍造成慘重損失。

登陸戰第一天結束時,聯軍僅佔領了4個不連續又狹窄的灘頭,還隨時有被趕下海的危險。10日到14日,德軍對灘頭進行猛烈反攻,納粹第29裝甲步兵師也從意大利南部趕到。該師與第16裝甲師在13日一舉將英、美兩軍切成兩段。英軍被困在薩萊諾附近,而美軍也被趕回灘頭,

克拉克這時現出無奈,甚至要求海軍準備將第五集團軍司令部接回海上。危急中,艾森豪威爾與第十五集團群軍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立即對沙萊諾地區展開海空支援,並將第82空降師交給克拉克指揮,這才幫其勉強守住灘頭陣地。

隨後,雖然德軍在10月16日集中了4個師與100多輛戰車,又對英軍進行了一番攻擊,但由於此時克拉克有了強大的海空聯合火力配合,使得英軍得以擊退德軍。看到英軍已與第五集團軍建立了陸上的聯繫,德國南戰場總司令凱塞林元帥被迫下令部隊往北撤退。

克拉克指揮的薩萊諾登陸戰,對聯軍幾乎是一場災難,完全憑藉聯軍強大的海空軍支援才得以倖免慘敗。

德軍北撤之後,第五集團軍於1943年10月2日,以付出傷亡近12,000人代價。才佔領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這原是計劃在1943年9月13日就該攻佔的目標,

接著,克拉克率第五集團軍沿西海岸向羅馬推進。由於德軍採舉遲滯防禦戰術,並將諸多橋樑摧毀,而且雨季提早來臨加之德國援軍的增加,逼迫第五集團軍的進展緩慢難行。

到1944年1月中旬,第五集團軍連德國元帥凱塞林所設定的古斯塔夫防線的前緣都還沒達到。四個月中只進展了70裡,離羅馬還差一半多路程。但戰鬥損失卻近40,000人,而美軍的病患損失則高達50,000人。

當時的媒體用“寸進”來形容克拉克所部在意大利戰場的表現。;英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利德爾·哈特則用“蠶食”來批評聯軍的行動,他認為聯軍浪費太多時間,用於整頓、準備、與鞏固。

二戰中美軍上將克拉克  為何被其部下稱為“殺人犯”

克拉克頗受詬病的卡西諾戰役(也被稱為羅馬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為突破冬季防線及攻佔羅馬,而發動的一系列共4場高昂代價的戰役。克拉克在此間的指揮,很難看出其軍事家的本色。

克拉克指揮第五集團軍的攻擊,從1944年1月17至18日夜間展開,但只佔據了卡西諾峰周圍的一些小陣地、部分高地和山峰的斜坡,並沒有撼動德軍的防線。德軍仍舊牢固控制著卡西諾峰及周圍地區。

而美軍因進攻損失慘重,戰至2月10日仍無法突破德軍古斯塔夫防線,德軍也無法把美軍趕下海,遂成僵持之勢。

戰役中,盟軍新西蘭第2師、英軍中由印度和廓爾喀士兵組成的部隊成為第二撥主要進攻部隊。他們攻擊卡西諾城以南,奪取了山腳下的火車站,但遭到了德軍第90裝甲擲彈兵師和德國傘兵舒爾茨戰鬥群的反擊。因損失嚴重,進攻於2月19日被迫停止,倖存的印度和廓爾喀士兵躲進卡西諾山地四周的掩體防禦自衛。

雨雪不停的寒冷天氣,使克拉克等盟軍將領心灰意冷,而對卡西諾久攻不克,使得意大利戰場陷入了僵局。但盟軍總部最後決定,必須拿下卡西諾,打開通往羅馬的通道,圍殲在此地的德軍。

希特勒完全意識到此戰的重要性,他下令將連續作戰損傷過大的第90裝甲擲彈兵師撤到二線休整,把德國空軍元帥凱塞林手中的王牌----德國空軍第一傘兵師調至前線。

這支由理查德·海德里希少將指揮的部隊,是緊急從蘇聯列寧格勒前線撤下來的。德軍傘兵師戰鬥力剽悍凶猛,他們一來就遍地佈雷,共布了近十萬顆地雷,並加固了防禦工事。

延至3月中旬,卡西諾戰線上德軍和盟軍仍在對峙。而盟軍方面則倒黴事不斷:英印第4師的師長特克重病,新西蘭2師的師長在勘察地形時踩上了地雷,一條腿被炸飛。為在被破壞了的卡西諾鎮裡尋找財物,在雙方陣地上經常出入的意大利難民裡混入了德軍奸細,他們將盟軍的情報不斷反饋,德軍有針對性的做了戰術調整。

3月15號早上8點,盟軍部隊拉開了第三次攻擊序幕。克拉克集中了所有前線的炮火和500多架來自英國、北非、西西里的重型轟炸機,向卡西諾戰區德軍防線狂轟濫炸。德軍見勢不妙,及時布放煙霧,飛機炸起的煙霧和德軍刻意施放的煙火,迅速籠罩了整個卡西諾戰場。

這時,後續飛來的盟軍轟炸機看不清地面情況,竟開始胡亂投彈。結果遠離戰區的盟軍新西蘭27機槍營被誤炸,官兵幾乎全部傷亡;法國摩洛哥戰地醫院被炸,炮兵陣地被炸···,甚至有一枚炸彈準確無誤的投進了英軍第8集團軍里斯中將的帳篷裡,幸好他跑出去了,躲過一劫。

二戰中美軍上將克拉克  為何被其部下稱為“殺人犯”

盟軍前線準備出擊的部隊,被這頓胡轟亂炸搞得暈頭轉向。有的官兵甚至懷疑是德軍的飛機並向其開火。而德軍在這恐怖的轟炸中,卻靜靜的以逸待勞,樂享勝利之果。

轟炸過後,一場大暴雨又傾瀉而下。衝鋒的盟軍坦克和士兵許多掉進了飛機炸出的巨大彈坑。跳出來救援的盟軍士兵,紛紛倒在德軍狙擊手和機槍掃射下。

盟軍在猛烈的炮火掩護下衝上山頭和鎮裡,又被雨點般的德軍長柄手榴彈炸了出來,攻佔每一個目標,須一尺一寸丈量。

德軍將三號突擊炮藏在廢墟中,待盟軍衝擊部隊剛衝過去,他們便鑽出來射擊,輕易擊毀了盟軍多輛坦克。激戰中,盟軍好多部隊傷亡慘重,既使最後一個後備隊----新西蘭21步兵營投入戰鬥後,仍不見戰場任何轉機。

3月23號,新西蘭第2軍軍長佛裡博格絕望的下令全線撤退。在9天的戰鬥中,新西蘭第2師傷亡近2000人,英印第4師傷亡近3500人。德軍傘兵一師,第15和90裝甲擲彈兵師,第5山地師71步兵師。也付出慘重傷亡,所有參戰部隊員額剩下的都不到50%。

在1944年5月11日深夜展開的最後一次攻勢中,盟軍沿20英里長的戰線集中20個師發起進攻,終於擊潰了德軍,但同時負出了高昂的代價。

儘管卡西諾戰役規模難以比擬二戰中一些重大戰役,但是其慘烈程度與斯大林格勒等戰役差不許多。克拉克更因此戰受到諸多負評。

還有,讓卡西諾戰役聞名於世的,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機槍戰場面。戰役中慘烈的機槍對射,從1944年1月17日起到5月17日的4個月裡幾乎沒間斷。

德軍與盟軍雙方,在小小的卡西諾山地這一彈丸之地投入了超過三千挺機槍,耗費了一億多發子彈。

二戰中美軍上將克拉克  為何被其部下稱為“殺人犯”

盟軍先後發起四次攻勢,付出了63000人的代價,才佔領了這個通向羅馬的要塞。而德軍也付出了傷亡20000多人的代價。

克拉克於1944年12月接替亞歷山大擔任美第十五集團軍群司令,1945年3月晉升為上將。

朝鮮戰爭結束後的1953年10月末,克拉克退出現役,接任堡壘軍校校長,在堡壘軍校任職12年,直至1965年退休。1984年4月,克拉克病逝於查爾斯頓。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