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陸軍 坦克 丘吉爾 二戰 軍事歷史 西部遊星 2018-11-29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首先,作為步兵坦克丘吉爾可以說是合格的。僅從數據來看防護一流,當然實際情況多少打點折扣也能看。火了,2磅和6磅炮就是小水管,不過反坦克勉強合格,支援步兵有點火力偏弱。真得DISS一下牛牛的腦回路,步兵坦克支援步兵火力不足算鬧哪樣?

機動性,其實不錯。要知道步兵坦克不需要多快,快了步兵也跟不上。相對的丘吉爾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就是過頂履帶結果的延續,在複雜環境裡表現其實好於謝爾曼。但是反過來說,本身丘吉爾就問題多多。

防護上雖然絕對裝甲厚度不小,但是有很多薄弱點,比如巨大的首下,機槍護盾和鉚接的附加裝甲等等。雖然本身機動性不錯,但是由於履帶阻擋,駕駛員本身觀察能力收到很大限制,影響機動性的發揮。

此外,作為一款40噸級的坦克,丘吉爾的保守設計讓它毫無改造潛力。別的不說,謝爾曼可是直接換17磅炮的,T-34換個炮塔就上85,而丘吉爾換17磅炮還得對車體動大手術整個黑王子出來。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體系不同不是所有的坦克一鍋粥燉在一起鬥獸棋的,傻丘如果非要說有個對比對象,那就是KV。如果說蘇聯坦克因為彈藥問題長期在反甲問題上能力不足,那是因為蘇聯很清楚坦克最主要的火炮需求是對軟目標的需求;大威力的高爆彈就是爸爸。反過來,Panther和Tiger為代表的動物園就是花著重坦的噸位,幹坦克殲擊車的活。現實就是,坦克不總是在打坦克,大多數時候不在。

英國人成功地讓坦克變成了打不了裝甲戰(敦刻爾克後裝備稀缺換裝極慢)也打不了高爆彈(一直到克倫威爾都這個熊樣)的真,tank。他們眼裡的坦克字面意義上和蘇德眼裡的坦克不是一個物種,搞不好有生殖隔離。說到底,英國人造坦克就像俄國人造船一樣... ...

總有哪裡不對勁。

但是總得來說,間戰期間大家對支援坦克是這樣想的,這樣想總體上說,也沒錯,A20是間戰產物,他設計完成與39年,然後傻丘是他的繼承者;同時期的步兵支援坦克裡最著名的是KV系列,當然還有SMK之類的KV時代的類傻丘設計;這些步兵支援裝備的直接特點是:對比於早先,也就是三十年代早期的步兵支援坦克,比如1931年設計的T-28和T-28他爸爸A1E1——多炮塔設計被‘部分’拋棄(SMK和A20還沒有徹底接受單一多人炮塔為主要武器的設計思想),全面技戰術指標升級(對比A1E1和T-28)。但是從本質上來講,這些車仍然是支援坦克,就好像Panzer 4和T-28一樣,步兵坦克Mk1,2,3,4最終都跑去皇家坦克旅了,KV在機械化軍中呆了一段時間戰爭爆發後也很快轉成重型坦克旅。鮮明對比是bt戰前一直在摩步師裡服役,巡洋坦克也一直在皇家裝甲師裡運作。

類似於傻丘,類似於KV這種間戰末到大戰初的步兵坦克;特點很明晰,裝甲及其厚重,車體相對龐大車重也很大,越障能力極佳(比如為了俄羅斯雪地設計的寬履帶,為跨越戰壕,彈坑設計的超長車體)。

設想是很美的,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的。問題是誰都想不到最終戰爭會以這種方式展開——全面戰爭,全盤壓上;當步兵需要發動進攻的時候,根本沒有運力和產能給他們提供專門的支援坦克,而當坦克需要作戰的時候,沒有人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鬼東西。這不是一場蘇芬戰爭那樣,可以優哉遊哉按照自己的戰術體系去作戰的戰爭,所有的技術裝備都在最嚴酷的環境下接受考驗。

所以最終這些重型坦克,無論是瑪蒂爾達2,後來的丘吉爾還是服役更早在戰爭之初就大殺四方kv,都被當成超級坦克用在了所有要用都送的地方。KV系列大多數的廣為人知的戰例都不是一炮炸飛混凝土碉堡,Panzer 4乾脆被裝上長管炮當成MBT用。事實是:通用坦克,一種能夠同時執行偵查,坦克戰鬥,步兵支援;有能力跟隨裝甲部隊進行長距離摩托化戰鬥行軍,包抄迂迴敵人並且奪取目標的坦克,才是在這種全面戰爭中有意義的坦克。而毫無疑問的,T-34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成功範例。

很多人設想戰爭是T-70去偵查,KV坦克打開缺口,T-34一擁而入,SU和ISU伴隨步兵或者伏擊敵人坦克··· ···或者步兵跟隨瑪蒂爾達敲開敵人的防線,然後十字軍一腳油門狂飆到底;美國TD部隊甚至配備自己的偵察部隊,設想搜索敵人,然後快車開去獵殺坦克··· ···

現實是:T-34進行了戰鬥偵查,T-34打開了缺口,敵人坦克部隊的反擊被我軍T-34遏制,T-34在清繳敵人殘軍的時候伴隨步兵··· ···或許老虎在某些地段打開了缺口,但是很快他們就會掉隊在機動編隊的後面,而百分之九十的部隊根本沒法得到這些精銳戰車的支援...結果,對於通用坦克,大威力高爆彈要得,反甲能力也要得;高速長距離行軍能力要得,強有力的越障能力也要得。這樣就讓大多數間戰思想都被判死刑了。

丘吉爾是不是成功設計呢?我覺得不是,我覺得他只是個“達到了設計目標的設計”。反正北非有什麼?如果QE和R級都能繼續服役,步兵坦克234為什麼不能繼續吃遍天下。大英帝國的鍋蓋鋼盔,水箱坦克,一戰戰列艦天下無敵。遊戲體驗極差,更新裝備毫無動力。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奇葩陸軍的奇葩坦克。雖然說丘吉爾水平比較其它同級別車輛比較不入流,但是這得看用它的人是誰,放在陸軍組織本身就奇葩的英軍,也倒是沒什麼問題了。

丘吉爾本身就是作為一種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而設計的,目的是取代瓦倫丁和瑪蒂爾達,速度沒有必要太快,步兵能跟上就好,所以丘吉爾那龜爬的速度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還有需要裝甲必須得厚,以抵禦對面步兵反坦克火力的攻擊。不過即使是這樣的要求,丘吉爾最初完成的也不好,以至於丘吉爾本人曾經指著一輛丘吉爾坦克對史沫茲說,他們在發現這輛該死的坦克不是TM那麼好用之後,乾脆就用我的名字給它命名了。作為一輛步兵坦克,必然得有一些能敲得開步兵工事,掃的掉機槍炮兵陣地的利器,於是最初的丘吉爾MK1就在車體前方裝了門76毫米炮,和法國的CHAR B1類似,炮塔則只有2磅炮,結果迅速發現這是個腦殘設計,於是乎到了MK2以後的傻丘,那門炮就沒了。但是大吊沒了,你拿什麼支援步兵?兩磅炮六磅炮要麼只有實心鐵坨,要麼榴彈威力跟手榴彈差不多。這簡直成了英國人的心病,直到用上了米國人的謝爾曼以後,突然發現米國的75炮和適用的M48榴彈真是太好用了,四百多克的D炸藥炸工事一發一個,於是乎直接將一部分戰損謝爾曼的75炮拆下來裝在傻丘上,後來乾脆將六磅炮擴膛,直接發射M48高爆彈。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就理念而言自一開始就是個失敗設計。

車體很長,長得像船是為了跨越一戰時期的壕溝,事實上二戰大部分已經脫離了這個模式。

先說機動,車體長同樣導致轉向不靈活,動力性能差勁,為了適應這種驅動系統它的極速極大程度被削弱,長距離行軍直接撲街而且懸掛眾多後勤就是個問題。丘吉爾採用的是一戰時期的硬性懸掛,舒適度呵呵,虧得跑不快不然真酸爽…

再說最重要的火力,首先由於車體原因炮塔中置,俯角不好,這不是小題大作,差俯角導致其地形適應性差勁,炮塔偏小,太扁所以沒法裝大屌。設計之初丘吉爾不是一個主戰坦克而是作為步兵支援武器,這也反映了腐國思想陳舊,依舊準備以步兵戰為主。因此多數丘吉爾上了榴彈炮而放棄了坦克戰的優勢,其正面雖然還靠譜但是薄弱的側面和動力裝置經常導致被一發入魂,而且面對75炮88炮就變成送人頭的肉雞了~ 戰爭後期腐國換裝美帝的謝爾曼上了大屌稱為螢火蟲(幹掉魏特曼那個)反坦克炮,開始在裝甲戰中挽回一些檯面。值得一提的是直到很後期,英國都把坦克當成步兵支援武器因而在裝甲戰中沒有優勢。由此可見,落後就要捱打,尤其是思想。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丘吉爾”坦克到底是不是一款成功的設計?

丘吉爾坦克是一款所謂步兵坦克,即步兵支援戰車,並不是像蘇聯和德國的重型坦克那樣強調反坦克火力,但是防禦力不算差。記得狂怒裡用的那輛虎式是被某丘吉爾的6磅炮擊中炮塔座圈卡死導致車組棄車?早期型甚至在車體前面有一門75炮,這應該是一種非常過時的設計。還有其過頂式履帶和小直徑負重輪,似乎對增強防禦有幫助?諾曼底登陸的時候丘吉爾一大堆衍生型號的工程車似乎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至於某答主說的丘吉爾裝17磅炮的型號,似乎黑太子並沒有量產啊。二戰中英國比較成功的反坦克炮是17磅炮不假,但是是裝在謝爾曼螢火蟲和截短了裝在彗星巡洋坦克上的,還有二戰末期造出來但沒上過戰場的百夫長早期型。所以基本跟丘吉爾沒什麼關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