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上週末在家自我放鬆的時候,閒來無事,於是就上豆瓣搜了搜高分電影,最後就選擇了一部評分在8.4分的劇情電影,叫《The King's Speech》,中文譯名:國王的演講 。當然,我們今天要講的不是這個電影的主人公約克郡公爵,而是來說說這部電影裡面出現的一個龍套角色,他在整部戲當中,只出現過幾次,但是因此而產生的好奇卻是非常濃重。他就是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電影《The King's Speech》劇照中丘吉爾形象

丘吉爾這個人,一生可謂光輝,出生貴族世家,既是一個政治家,還是非常有名的藝術系和文學家。在世界歷史中,集合這些身份於一身的人也是非常少的。

丘吉爾是出生英國老牌貴族世家,因為從小的教育,所以後期從政成為一個非常保守的政治家。雖然說在政治治理方面屬於保守一派,但是其個人成長經歷卻會讓人由衷佩服: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年輕時候身穿戎裝的丘吉爾

首先丘吉爾畢業於著名的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參加過5次英國大戰,並且在布爾戰爭被俘過。擔任過步兵、騎兵,後來因文采出眾還轉任戰地記者,也做過英國皇家陸軍及海軍部長。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丘吉爾視察北非戰場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二戰前,法國和英國都主張與德國進行和談,妄圖通過和談達到明哲保身的目的,所以沒有過多的在戰爭抵抗上面準備,以致德國在閃電戰對周邊小國發動進攻成功後,立馬開始進攻英國法國。而此時英法聯軍在戰爭準備不齊全情況下,寄希望於馬奇諾防線抵禦德軍。而事實是,希特勒命德軍繞開了法國自以為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的戰爭策略,以250萬兵力,途經盧森堡,進入法國腹地,德國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以極短的時間就佔領了巴黎,法國投降。

此時,時任英國首相張伯倫看到法國的情況,就更加希望能夠與希特勒進行和談。當然他的想法和做法立馬招到全英國民眾及政治階級不滿反對而被迫下臺,也就在這個時候,丘吉爾成為首相,主張與德國進行殊死的保衛戰爭,於是就有了歷史上有名的丘吉爾國會演講,振奮了英國全國上下人民。並且組織指揮了世界戰爭史上有名的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為後來反撲德國保留了重要的實力。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那個時候的英國應該是最困難的時候,白天晚上都德軍的飛機來進行轟炸,在許多電影和紀錄片裡面都能看到那樣的情節。而丘吉爾幾乎每天都進行電臺演講,以此激勵在戰火中度日如年的英國民眾。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那個時候的英國可以說得上是孤立無援,首先英國的同盟國很多都已經被德國攻陷,以至於德國能夠在那段時間集中幾乎所有戰爭資源傾向對英國的戰爭。

這樣的情況直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宣佈加入同盟國對德日宣戰,緊接著,蘇聯也加入世界反對法西斯戰爭;在兩個世界超級大國相繼加入對德作戰後,英國得到喘息和反撲的機會,最後在世界各國共同努力下,打敗法西斯。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繞過馬奇諾防線的德軍,為何最終沒有拿下英國,丘吉爾到底憑什麼

不得不說,丘吉爾在戰爭期間做到了一個政治領袖應該做的,並且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當然他除了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政治才能外,他竟還有很多讓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才能,首先在寫作方面,他曾經做過戰地記者,也親自作為英國貴族子弟衝鋒在戰場第一線,對戰爭有自己深刻的領悟,外加之卓越的寫作才能,所以丘吉爾自己親自著有《英語民族史》,《馬拉坎德野戰軍紀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著作,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這套著作共計16卷360萬字,丘吉爾更是憑藉這套著作獲得了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

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66歲才當上英國首相的人。擁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文學修養 藝術細胞。

當然因為很多原因,丘吉爾並沒有像羅斯福一樣連任,而是在二戰勝利以後,通過民主選舉,敗給工黨的艾德禮。。

在丘吉爾七十多八十歲時,他又一次競選英國首相,並且獲得勝利。

丘吉爾的一生是波瀾起伏充滿傳奇的,展示和留給後人的故事真的很多,簡短介紹其一生功績得失,如果有興趣好好了解丘吉爾這個人的,不妨在茶餘飯後看看他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