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她做了一個貢獻,被譽為 “女中堯舜”

隆裕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她叫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光緒皇帝的表姐(比光緒大三歲)。因為這一層關係,19歲那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做了光緒皇帝的皇后。

據載,隆裕皇后相貌平平,性格柔懦又有點木訥,跟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顏值爆表,伶牙利嘴的後宮女人形象大相徑庭。慈禧將隆裕塞到光緒帝的身邊,是為了家族利益,更是為鞏固自己的權力,讓她監視光緒的舉動的。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她做了一個貢獻,被譽為 “女中堯舜”

鑑於此,光緒對隆裕是充滿厭惡的,大婚之夜,光緒對這個表姐是異常的冷淡。隆裕也知道光緒根本看不上自己,是礙於慈禧的威嚴,才不得不跟她成親。這樣的婚姻可想而知,光緒帝將皇后當成擺設,表面上她這個後宮之主地位尊崇,實際上他天天獨寵玲瓏俏麗,又工於琴棋書畫的珍妃。

隆裕皇后有苦難言,作為過來人的慈禧,自然會看出端倪,不時對光緒帝進行旁敲側擊,光緒帝是當面唯唯諾諾,回去後依然故我。

儘管如此,隆裕並不像野史所描寫的,專門向慈禧打小報告、妒忌陷害珍妃那樣的怨婦,相反,她除了在生活上一心一意侍奉慈禧外,對皇帝丈夫的事情都不願意向慈禧透露(其實也沒什麼可透露的,她們根本不在一起生活),對珍妃、瑾妃她們則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採取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明哲保身態度,讓慈禧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下,對她非常冷漠。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她做了一個貢獻,被譽為 “女中堯舜”

隆裕就在沒有丈夫的愛戀,得不到姑媽的庇護,又不敢管制後宮,還要忍受同治遺妃,甚至其他宮人的白眼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做了20年有名無實的皇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病逝於遭幽禁的南海瀛臺涵元殿,僅隔一天,慈禧太后也在儀鸞殿去世。按照慈禧太后的遺命,由年僅三歲的宣統繼位,尊隆裕為皇太后,接替了慈禧的權位。慈禧考慮到自己這個侄女能力有限,因此遺命宣統皇帝的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與隆裕太后共同執掌朝政。

此時的大清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隆裕之前一直遵從中國婦女的傳統,“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對權力並不熱心,又缺少政治天賦,所以對朝政一無所知,軍國大事均由攝政王裁定。載灃曾推行“親貴典兵”,搞“皇族內閣”,但他所倚仗的無非是那些滿清親貴,這些人權欲雖強,但都些碌碌無能的庸才,更加速了清朝的垮臺。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她做了一個貢獻,被譽為 “女中堯舜”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載灃在萬般無奈之下起用袁世凱,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上臺後又組織中外勢力向載灃施加壓力,迫使他辭職。至此,清王朝的軍政大權就落到了袁世凱的手中。隆裕也被迫走上歷史前臺,為清政府的平安擔負起善後的責任。

隨著南方各省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以共和國代替清王朝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宣統皇帝退位已勢所難免。在知道大勢已去的滿朝親貴紛紛逃離北京的情況下,隆裕只能指望袁世凱,授予他一等公爵,試圖以這種方式讓袁世凱保持大清不亡。

但大總統的位置對袁世凱更有吸引力,至此,隆裕所能做的就是在不可抗拒的命運之下,為清皇室爭取一個較為優待的條件。但大清三百年江山畢竟是自己手上斷送的,做為一界女流,隆裕除了仰天痛哭,已經無能為力。於是,在袁世凱這個兩面派的一手操控下,隆裕親筆簽下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大清王朝的統治宣告結束。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后,她做了一個貢獻,被譽為 “女中堯舜”

隆裕太后簽署《退位詔書》雖然為形勢所迫,但她的功績應該給以肯定的。因為如果清王室拒不退位,必將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帝國主義列強會以此為口實進行干涉以,另外,如果隆裕太后聽信一些王公親貴的勸說,退回滿洲,又將重演北元與明朝對抗的局面,對國家造成嚴重的後果。當時清朝還掌握著一支袁世凱無力控制的由滿族士兵組成的禁衛軍,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仍忠於清室,在東北有勢力範圍的俄、日兩國都巴不得中國分裂。日本軍閥甚至準備在清室北逃的途中“劫奪宣統皇帝,以他為中心搞滿蒙獨立”,正是由於《退位詔書》及時發表,才使這一陰謀破產。

隆裕太后在“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的憂鬱中鬱鬱而終後,鑑於其對中華民族所作的貢獻,已經當上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即刻組成治喪委員會,並命國務院發出通告:茲逢大清隆裕皇太后之喪,遵照優待條件,以外國君主最優禮待遇,議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圍黑紗。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誌哀悼,特此通告!

1913年3月19日,在大和門前廣場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了親赴太和殿致祭以外,在哀悼會期間,各使館都下半旗致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