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見使一切合情合理

龍樹菩薩 佛教 文化 明賢法師 2018-11-29
空性見使一切合情合理

選自《中觀見與道德經》

龍樹菩薩在《中觀論頌·觀四諦品》中,對於獨立實有論者的立場,提出一個範圍更廣的駁斥,以顯示,在一個由固有本質的方式而存在的事物所組成的世界中,是何等的不可能理解經驗本身。他說:

汝破一切法,諸因緣空義,

則破於世俗,諸餘所有法。

意為:駁斥緣起性空者,那他也破壞了一切世俗的約定。

若破於空義,即應無所作,

無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意為:因為假如空性本身被捨棄,那就沒有功能會持續;那麼,將會形成“沒有開始的行為”,以及將會形成“沒有行為的作者”。

若有決定性,世間種種相,

則不生不滅,常住而不壞。

意為:假如有自我性質存在,那麼,整個世界將不生也不滅,而且永恆地持續著,沒有變化的狀態。

若無有空者,未得不應得,

亦無斷煩惱,亦無苦盡事。

意為:假如(自性存在,)空的事物不存在,那麼,證所未證、終結痛苦,以及滅除業、滅除煩惱,這些都將不存在。

假如我們固執堅持“自性存在”的這種信仰,那麼沒有任何世俗的事物、世俗的知識可以被前後有序地維持。

例如:假如我們分析日常生活經驗中使用的那些概念,會發現許多經驗是以“已發生事物的記憶”作為基礎。同樣的,我們慣用的術語和那些術語的觀念,有許多是建構在對未來的某種期待的基礎上。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人,我們由此產生了自己的“世俗真實”,並隨之產生了下定義的術語、概念和語言。但是,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回憶過去和希冀未來的制約,不停地遭受時間與人事無常變更的本質中的無義痛苦。

龍樹菩薩認為,假如我們對於世界的瞭解,是依賴記憶和期待而建構起來的,那麼我們的實相就不會是獨立、自性存在的實體所組成。因為組成我們世界的成分幾乎都是“虛假心念”,並無實體。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所有功能和行為的概念,將不可能有真正前後有序一致的關聯。

同樣的,在一個“自我存在”(心念構造)的世界中,眾生將不會隨時間而變化,而且也不可能產生心理世界的成就,一切運轉都將失去意義,一切世俗失去了意義,一切佛陀教誨的正法也都將失去意義。

因此,總結如下:

唯有看見空性的真正意義就是“緣起”的那些人,才會瞭解痛苦的真正本質,才能前後有序地遵循“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教法。這是何等絕妙的中觀見的定義!唯有空性見,能使一切正法合理地存在下去。龍樹菩薩寫道:

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

則為能見佛,見苦集滅道。

意為:無論誰見到緣起,那他就看見苦(諦)、它的源頭(集諦)、滅(諦)和(通往滅之)道(諦)。

最終,唯有空性見,能使佛法成其為佛法,世俗成其為世俗。不論大乘小乘,不論善法惡法,不論是心是境,如果沒有空性見,一切都將失去意義。空性見使一切產生意義,而真正使空性見具備意義的,便是“緣起”。

中觀的空性見使一切合情合理,因為見到它,我們就見到了“緣起”。

支 持

空性見使一切合情合理空性見使一切合情合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